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其原则是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 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来选择教学内容和使用教学方法 .其出处如下:论语为政“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矛盾。宋朝的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 一词由此而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唐代的韩愈 北宋的张载也都曾提出,培养学生要像处理木材一样,做到 各得其宜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就十分重视这个经验,因此,他办校时间虽不长,却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掌握好 因材施教 的原则,是教师能否成功地进行 传道 授业 解惑 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重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培养特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对人的完整性建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怀人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普遍性的。有教无类论语第五十七则原文: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不管那一类人,我们都可以给他以教育。”一、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主要观点 “有教无类”作为孔子在教育对象方面的基本原则,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人们不分出身贵贱、不管品行善恶、不论智力高低,也不拘泥于地域和种族差异等,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等多重涵义。 1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何晏认为“有教无类”的“类”是根据贵贱分的类,即“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1皇侃疏:“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2此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冯友兰认为,孔子“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种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3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很复杂,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这表明孔子是不看重学生的出身和等级的。 2人不论品行善恶、聪明愚笨,都能够进行教育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4不仅如此,孔子招收学生也是不分智愚的,其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不尽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5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差,“柴也愚,参也鲁”;6但经孔子教诲,最终都成了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有颜回者好学”,6“宰予昼寝”,5但孔子都收之为徒,因材施教。以上材料说明,孔子在招收学生时,虽然对他们的智力素质要进行考察和评价,但他从来不因其智力愚笨而将其拒之门外,相反,他对这些人却给予了更多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学有所成。 3人不论地域和种族差异,都应该接受教育 从地域上说,孔子是鲁国人,但其学生不限于鲁国,还有来自卫、齐、蔡、秦、宋等国。从种族来说,属华夏族的学生占多数,但也有蛮夷族和戎狄族。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当时吸收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孔子的学生也没有年龄和职业之分。 忠孝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历朝历代贤人的努力贯输,“忠孝”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人们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那么何谓忠,何谓孝?查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忠,在古代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政治伦理层面上对国家、君主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下对上、民对国、私对公尤其是臣对君的行事准则;孝,属于家庭伦理的范畴,强调为子女者必须孝敬、顺遂、赡养父母,常怀感恩心。下面来分别阐释一下我对忠孝的看法。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忠孝之辩: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能够巩固其统治和封建专制王权,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朝着儒家所期望的“大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专属健康保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有机肥生产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流程说明书
-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与优化
-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综合素养测评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 企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 骨科护理患者康复指导手册
- 2025年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药学类模拟试卷及答案(药物化学)
- 高校班委工作职责与选拔办法
- 1.2.2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生物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2025-2026学年大象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艾媒咨询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大数据研究及消费行为调查数据
- 雷达式水位计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招商银行笔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挂靠公司走帐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中国电信集团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集
- 全屋定制经销商合同协议
- 2024年仁怀市辅警真题
- 知道智慧树有礼同行伴礼一生-大学生礼仪修养满分测试答案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3)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