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doc_第1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doc_第2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doc_第3页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刘小莉 严小芬 苟秋芳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追溯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3例,贫血5例,肥胖6例,产程延长3例,营养不良1例,术后合并上感咳嗽2例。术前各项检查正常2例。结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外界因素。根据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感染预防等,加强医护合作,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 妇产科 手术切口 感染 护理【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peration incision Infected Nursing 经腹手术是妇产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疾病的特点,或由于无菌技术操作不当,术后护理不严格,有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各种并发症,使患者不能按期出院恢复正常生活,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医疗纠纷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临床资料 2010.12011.12月我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66例次,发生切口感染32例, 感染率3%,其中妇科27例 ,产科5例。切口感染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39.75.8岁。手术方式为子宫全切除术1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 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卵巢肿瘤切除术2例,卵巢癌减灭术3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2例,剖宫产术5例。临床表现为术后2-4天切口处有较多淡红色、淡黄色或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拆线时切口部分或全部裂开;1例拆线时见皮肤愈合完好,但患者活动时切口全部裂开。3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21例术后一周内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其中一例术后第一天体温即高达39.5。切口分泌物培养为少量厌氧性链球菌8例,大肠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阴沟杆菌1例,余无菌生长,为白细胞和脂肪球。30例通过加强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腹部微波治疗,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切口均愈合;2例经清创后行二期缝合术愈合。住院时间10-35天。1.2 切口感染原因分析1.2.1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 妇产科手术伤口按其部位及致伤原因一般分为三类:一类伤口:指清洁伤口,无细菌感染存在。包括非创伤性伤口、无炎症伤口和一直保持无菌手术的伤口,一类伤口术后感染率仅l%-5%。二类伤口:指伤口部位存在细菌侵入,但手术时尚无感染。妇产科多数伤口属二类伤口。此类伤口又分二种:一种是比较干净伤口,如子宫、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宫颈癌根治术等。其术后感染率为3%-10%。另一种污染伤口:如结肠手术、卵巢癌减灭术中剥破肠管等。其术后感染率为5%-20%。三类伤口:指已被大量细菌污染且已发生感染的伤口,可造成较严重后果,术后感染率可达30%-4O%。1.2.2 手术切口感染标准 术后早期持续发热、切口疼痛、切口化脓、裂开或裂口间有皮肤假愈合,或底部形成瘘道、皮下脂肪液化或血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1.2.3 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原因可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主要指由环境、器械、医护人员的操作等外界因素引起,如季节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患者出汗多,细菌易繁殖,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病房环境影响:患者住多人病房,陪护多,空气污染,细菌可经过污染的空气感染伤口;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达标;手术时间过长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术中出血较多而未及时补充,使患者抵抗力下降;手术医师缝合技术欠佳;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手术野皮肤准备不当;分娩过程中阴查、肛查次数多;术后换药不及时或换药时不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内源性感染主要由患者自身原因引起,如患者过度肥胖、营养不良,年龄大,或合并糖尿病、贫血、妊高征等疾病;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增大;术前患阴道炎未彻底治愈等。 1.3感染病原体研究由于女性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其腹腔经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细菌易侵入。正常女性阴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主要有乳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微生物和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梭杆菌等厌氧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互相制约而不致病。但由于患病和手术的干扰,患者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阴道菌谱亦随之发生变化,使具有保护作用的乳酸杆菌急剧减少,而毒性强大的大肠杆菌等急剧上升;妊娠晚期生殖道原有的生理性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粘液栓等被破坏,加上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增大,阴查、肛查次数增多,可使阴道内条件致病菌伺机大量繁殖。因此可以说手术导致了细菌侵入,形成了术后感染2 2 预防及护理对策2.1 做好入院宣教 对新入院的患者,护士要热情接待,详细给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住院期间的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等,消除其因对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并增进与患者的亲近感。2.2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因对疾病预后和胎儿安危的担心和对手术疼痛的恐惧而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这些负面情绪可造成其内环境的改变,降低其抵抗力,影响手术预后,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详细为其讲解疾病的特点,手术医生,麻醉过程,术后注意事项,陪同其进行术前检查,随时将检查和化验结果告诉患者,仔细解答其疑问,给其精神上鼓励和安慰,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防止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问题出现。2.3 术前护理 (1)饮食护理 讲解饮食对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根据病情给与合理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其制定科学的糖尿病饮食方案,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在8.5mmol-10mmol/L;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可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蛋、奶、鱼、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并积极抗贫血治疗,必要时输血,提高机体耐受力。(2)阴道准备 因子宫经阴道和外界相通,阴道寄生着多种微生物。经腹或经阴道的全子宫切除术均涉及阴道部分。故术前要认真阴道准备。可用0.1安多福擦洗阴道,每日两次。注意后穹窿部的消毒。(3)皮肤准备 择期手术备皮时间不宜超过术前24小时,备皮时动作轻柔,切勿划伤皮肤;嘱患者淋浴或术前晚洗净下腹部及外阴部位皮肤,更换衣裤。(4)健康指导 术前指导患者根据气候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指导患者每日刷牙嗽口。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和术后有效咳嗽、咳嗽时保护伤口的方法。(5)产妇分娩过程中,尽量减少阴查和肛查的次数,检查时严格消毒。2.4 术中护理 工作人员进手术间必须更衣戴口罩,上台前先用洁芙柔抗菌洗手液正规洗手2遍,再用洁芙柔消毒凝胶原液均匀涂手及前臂一遍,每只手臂5-10ml,双手搓擦至干,时间至少3-5分钟。合并有上感及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得参加手术。术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动作轻柔,避免过分牵扯组织;止血彻底,逐层缝合,勿留死腔,缝线松紧适宜。脂肪层过厚着可分层缝合,必要时行减张缝合。皮肤切开前30分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手术过程中血液和组织中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能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达到预防目的。2.5 术后护理 (1)保持患者床铺、衣服、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污染伤口。(2)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尤其对糖尿病、贫血、肥胖、水肿及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的患者更应严观,观察伤口有无渗液和红肿,有无疼痛感,重视患者的主诉。如伤口有渗液,观察渗出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3)术后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以减轻腹部伤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常规应用腹带,注意松紧适宜。(4)如患者咳嗽,咳嗽时协助其用双手由外向内轻按伤口,防止咳嗽时腹部张力增大致伤口裂开。痰多不易咳出时可给予拍背,雾化吸入,嘱多饮水。(5)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避免腹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6)换药时洗手戴口罩戴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7)如已发生感染,在积极配合医生处理伤口的同时,关心安慰患者,解释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8)恢复进食后嘱进营养丰富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补充维生素,以促进机体恢复。3 加强病室管理,减少感染因素 (1) 手术患者尽量住人少的房间,减少陪人数量,定时通风,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新鲜。室温以22-24,湿度以50%-60%为宜.(2)坚持早晨和下午两次基础护理和每周一次的大清洁。患者的床头、床边、床头柜,呼叫器、功能带、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托两边;病室空气每周用紫外线消毒机消毒两次,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3)换药室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两次,每次1小时。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每月做空气和物表细菌培养一次。换药碗高压灭菌,一人一用。(4)医护人员每月手细菌培养一次,以发现感染隐患。讨论术后切口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躯体痛苦,更加重了其心理和经济负担,加大住院成本,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国内外将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作为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当今医学界,院内感染的发生正在逐渐受到个各级医疗机构的关注3。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探讨切口感染发生原因,如切口感染和预防用药、技术操作、皮肤准备等外界因素及贫血、糖尿病、肥胖、滞产等内在因素有关,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 韩懿 ,郑亮玉, 吴玉仪. 妇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新医学,2005,3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