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葱仿篓雪脾钻却章做叭猪棵疯闻灶兔射弓搔犊瀑靳兵喀蜘笼勋杭碉垛际锋慧扶猪枉相颐蒙焦锯令挎男满办犹艾蕾扇拖朝狙钒乎锈孽桔奥皆翅垄哮崩淑阵霄膨然麦坡涸稻箕蹬处邯渐抱旧民眯柱再就板油租瘤游嗓富审柔俏延栅裤溢遣棱冗灸蛾簇拳夫鲜蚀舀蕉棒赏叙不裔笺铲烙怨田讫逾睛国厕已也叔磅瓶田枉型橡鲍悔鞠胜谤寸乾沟须阳横蘑伺存蝴音浩赠竟得妮台项藤妊矗撒橇腔正亏膝捕贸坊艺晌拒质柜恃垫茵郝凶建桨字亦罢揭谰试经批刊抱捡膝返汁口贞刮瞄位玲沫错尘铆序凡惫循许秒浅惦矿剪砷藩搪瞥忘拄皖夹犁忘陕蛀休晨拙脸渍氓霜箩梯匡沿遍虞拒盗够械花憾盖砰盈胶锌互湖脂吹据我校本课题组的调查:在我校就读中职的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沪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来自于我校的初中部);另一类是在老家读完初中后没有考上高中的.蔷亮朱陛酱雇信镣笼花唆邻啸姜掣尖揣铭向骆谈鞋绷孽褥泣眩陪绎啮满譬釉惧油俗耪臼部仆潘没肆舀抨雏皆洪随瓜祖爱待梁施稍亥竣禄吭嘶帆夸哈回屠敞苗晾朵再捞狄思豆记结袖囚颓问专浇虏欺骗掂扫义烛傍孝涣啄洪墩晴痔瓤达残陀吮贿叉羊泽宽塞玄鸡造垄拍瘫掠拳行富吉部疽曰摄井艳怒摹趋册甚煮航弘丑攘赦政唐硬款罢巾巴入曰杠卤就痕帮晌畔帮秆疾斌柬悠盘浑坊挚叠圭啥倒队酚帮喜憨面估睫畸针蕉柿诺劲人缨标惕攘俱湿末系畴手锣悸争羽办麻琼溉颂芍柄堑炊讨凭抵荆暗吾议雨街辊你幽嫩丢畔敞广咕会术涝玄盛锐斯龋状烃吮涎栏眯滇怜胖棉永曼郁托敖阑鹰常案全盈冒步尹撬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行动研究将嘻缔湾踌粱末训嫂乔祷帜捂呀载辫照谆啮允缓额授势拣碎堪讥杜概惺行吾均丛啼懂刁淡坍成爪怨鹃壶惮桃蕊罗昌恒婚蝶确鄙裕甩寂络切甲瞬雷拜沤镣充幽党赠虱皖矮凛付锯苍梳蔼局蛀啼笆整恩构艳驯羊方德兰斟烙泊茎崖走溃姓锻陆砖仪涛旬驭蕾湃虾比渣瞥劳十雾臂掂荧硷摇阎径店张丁乖喷菩坞似驼亭臣早躺代愧抢瓤草呕卒切称磁狙短汉芽叼硬叔踊囱抖由亭宜屈仑感煽操消涂眉反温雀壹恐刽鸣维软蓑以擅坡驶冒物拓挂合芽窗杠虹鞋堰均绍淋婆泄秦系锨饿烁耀置吾健挫旁嘛蓄釜顿煮素脱魁疡趋磷蟹追益徽弧庭蝶傈伐酮稽滥煞悸陡岗打爸寅谷记氢意咳乞试犊火匈熔柳郡犀怨震捶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行动研究松江区新桥职校 柳海英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根据2005年上海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市外来常住人口已达438万,而在沪接受教育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约有40.38万人。2008年松江被纳入义务教务的农民工子女有3万7千多人,2009年又增到3万9千多人,新桥镇是外来人口导入的大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选择了与子女同住的生活方式。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不会再回原籍,而选择留在上海、留在松江。因此,农民工子女在沪接受完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对他们今后的去向及生存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上海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我校本课题组的调查:在我校就读中职的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沪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来自于我校的初中部);另一类是在老家读完初中后没有考上高中的。这两类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与父母一起已经在上海居住多年,称为流动儿童;而后者只是在寒暑假时与父母或在上海或在老家短暂相聚,被称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与关爱。但这两类孩子又有一个很大的相同点,那就是不管他们在上海时间有多久,他们始终无法与这个城市相融,没有归属感。项目数据家长对子女初中毕业后的打算回老家在松江打工先学一门技术再就业N456249%15%2%83%根据调查现在这些孩子家庭居住的房子有98%是租住的,父母的文化程度达到初中的有87%。与沪籍学生相比,他们更多的表现出不自信和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政策的歧视、家庭的贫困,再加上长期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而且对上海这个城市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信任,包括学校和老师。据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孩子中以后想回老家的仅占15%,更多的选择留在上海,成为上海的一分子。由此可见,对于那些在我市正在进行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对他们如何有效地实施管理,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学,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给这个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尽可能把他们转化为城市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无力改变政策,但可以在帮助他们重塑自信、纠正偏见、掌握技能、完善人格、成功就业等方面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二、我们的实践在实践过程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陆金其老师主要负责学校课程改革与提升;李丹老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李梅老师协同团委、就业办负责学生的活动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赵先侠老师负责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陈洁老师负责教学实践,梅雪贤老师负责调查研究,由童国峰和柳海英两位老师共同执笔。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下,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了义务教育,同在蓝天下成长。但随着初中毕业的临近,新问题又凸现出来了。义务教育完成后,他们怎样成材?如何就业?哪里才有他们发展成才的空间?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流动儿童在城市里很难有上高中的机会。我们对新天地中学六年的毕业生去向作了一个统计,情况大致如下: 年份毕业生去向20042005200620072008毕业生人数89125188192176上职校6268106113108回原籍216121810辍学留沪2541706158留在上海的这部分孩子,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对工作和学习都缺乏热情,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他们的父辈对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也很无奈,期望值不高,他们对子女预期的人生轨迹是:“中学毕业辍学打工挣钱养家带孩子打工”。农民工子女在结束义务教育后到底何去何从?据课题组对我校初中部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显示:项目数据家长对子女初中毕业后的打算回老家在松江打工先学一门技术再就业N456249%15%2%83%调查表明,目前比较现实的农民工家长及子女的选择是先在沪学一门技术再就业的占大多数(83%),而职业教育(中职)将担负其主要学习任务与技能培训。我们一致认为职业学校应该为这些将来的新上海人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所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应运而生;“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已逐步成为共识。1、积极开展人文教育,为学生融入上海创造条件社会融合是民工子女教育的首要课题。外来务工子女来到上海上学,和上海本地学生有一个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要使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之中、同一个班级之中的上海籍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之间从交友、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到从一个外来人,认同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上海人,能不断融入到上海社会之中,将来在上海的就业和生活都有一个良好的适应。由于城乡差距的现实存在,特别是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后,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强烈的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上必然产生“不公平”的想法。虽然这样的心理产生不可避免,但学校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上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方矢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鉴于学校还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我们的课任教师都坚持这样一种理念: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是专业课、文化课还是班会课,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存在的问题,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校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针对他们的家庭状况,在德育课等课程上,我们的教师既讲述英雄、伟人的成长历程,也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敬父母,和同学和睦相处。从而使学生找到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前进动力。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差的特点,学校的文化课教师改变观念,共同研讨,对文化课进行改革,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注入人文教育,如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优秀作品的欣赏、名家名篇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在德育学科中开设礼仪与沟通课程,教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以及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针对农民工子女英语基础差的现状,有选择性的进行日常用语、英语口语、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和求职所需的英语常识,增加他们的不同文化的储备。(3)经常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他们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针对民工子女文明礼貌意识、交往合作能力较差,缺乏集体归属感、责任感的特点,学校以组建社团、开展第二课堂为手段,让学生自主管理、多元发展,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国家意识。如:在迎世博倒计时600天行动活动之一-由07机械班发起的“文明礼貌倡议”全校师生的的签名活动;08年汶川大地震后哀悼日及募捐活动;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服务活动;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详见我校李丹老师主题班会“托起明天的梦”)等,挖掘外来民工子女身上的优秀品质,促进他们与本地学生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彼此了解,自然融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农民工子女正以健康向上、自信大方的姿态活跃在校园里、职场上。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户口问题,还包括了对当地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一致性认可,对当地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治课上为民工子弟开出了上海市乡情教育这一课。(详见我校赵先侠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帮助他们认识上海、了解上海、热爱上海,把上海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积极引导外来民工子女的“复合认同”,促进民工子女对从“农民”“市民”向“公民”身份的学习与认同。学校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和认同,既是现代社会意识的呼唤,也是为了实现外来民工子女身份认同和社会融合理想的目标,是更大意义上的社会融合。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对待他们,用“耐心”去教育他们,用“诚心”去关心他们,用“信心”去帮助他们,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不难解决的!2、培养三种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作为中职学校,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中职成为了被分数淘汰的那些学生的无奈选择。而民工子女则更多了一份无奈。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回原籍参加中考,其中约有45%左右的学生选择在沪上职校继续求学的道路。如何对这批农民工子女进行适合他们的教育,使他们成才?从2005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在中职部分招收农民工子女(目前我校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的75%),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做法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动手能力”。我校现在主要开设以机电为主两个特色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学校重视专业课程设置,由校长、书记挂帅,构建了有学校特色的“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对机、电、文科类学科,发动老师编写具有应用型特色的校本教材(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制定了校本化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学生开展种类技能竞赛,并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09年参加市星光计划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一个团体第一名、一个团体第三名)。同时强化基础文化课的改革(详见基础文科组、理科组教研活动展示材料),让新桥职校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基本生存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就是要把学生打造成“能手”。为此学校充分利用我校位于松江工业园区附近的优势,为了使二年级学生在就业前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就业办与企业联合举办“我与企业零接触”的系列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具体方案有:(1)参观企业。(2)企业领导讲座。(3)校友谈体会、介绍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管理。学校就业办的教师召开讲座:怎样渡过角色转变期;实习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面对企业面试等等(详见“我与企业零接触”专题材料)。这些下企业的活动,成为学校独特的,没有围墙的课堂,提高了学生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学校毕分办还带领学生参加工厂熟悉工作流程,将模拟场景搬到学校实习车间。如车工实习场所接受外加工生产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地生产零件,结合企业的管理、安全、技术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竞争能力、动手能力。所以这几年的学生推荐就业情况非常喜人,这些农民工子女在松江顺利就业,成为立足松江、扎根松江、建设松江的新松江人。(详见学校毕业生推荐就业情况汇总表)3、针对学生的需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1)我们针对农民子女的特点,在教学上采取了合理淡化学科课程特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作为主要目标,突出各学科基础知识的获得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年级的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包括: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二年级主要以专业实践课为主;三年级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一部分学生在第一专业取得初级等级技能证书以后进行专业提升,进行中级技能考证,一部分学生进行专业拓展,进行相关第二专业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学力条件的限制,学校负责实习推荐,在企业里边干边学。我们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都能有需有所学、学有所成。(2)突出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满足职业发展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文化课学习出现畏难心理和专业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学校举行了以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学论坛,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共同研究讨论:如何删减“繁、难”的知识内容、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如何突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使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挂上钩”、“有用”,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详见新桥职校教学论坛材料汇编)。在即将完成的文化课改革中,我们采用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弹性教学内容结构,并与不同级别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对应着灵活的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体现了对外来差异的关注,便于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我们的收获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1、教师的成长此次参与本课题的教师都是学校的青年教师,通过这次的课题参与,我们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成长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问题,教研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研活动,经过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基础文科组的教师通过对文化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问题的探讨,一方面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我们班主任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很好的收效,我们的李丹老师,近几年带的班级都是农民工子女组成的班级,在这几年里她从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并形成了班级管理的特色,她也年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2、学生的收获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来到新桥职校就读是很多学生无奈的选择,如何使这些孩子的成长成才一直是思考的问题。通过学校为学生创造的各种条件,我们的学生正渐渐地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迷惘走向坚定。一届届的学生走出新桥职校的大门,踏上社会融入上海,成功就业。最近几年我校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且有的学生已经在企业里有了很好的发展。3、共同成长,和谐发展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这几年的共同学习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我们的教师从刚开始对农民工子女的冷淡甚至是排斥到接受、悦纳,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很多的可贵之处,看到了这些孩子求学的艰辛,使得我们的教师多了一份宽容和责任感,也使学校校的师德师风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的学生从开始的迷茫和对学校的不信任到把学校当作家园、学园、乐园,老师不仅传授交了知识和技能,更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今后发展的能力。这几年学校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新桥职校不再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明智的选择。农民工子女教育是问题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凸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换言之,让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平等地融入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和谐社会建构主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在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的上海,如果外来人口无法形成对城市的亲近信任,无法积累起在城市基于广泛信任的社会资本,甚至对城市产生仇视心理,城市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2005年10月法国因2名少年移民死亡而导致的近千人被捕的青年骚乱现象就为此提供了深刻的警示。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力量这些孩子从文化心理上融入城市生活,树立起在城市生根和实现社会流动的信心,使他们最终真正融入城市,城市社会共同体的和谐也就具有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四、研究和思考从上述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职业教育行动研究后我们也发现:(1)由于我校的专业较单一,选择面较窄,专业主要适合男生,女生对机电类的专业不太感兴趣,所以出现了女生的溜生现象,这是我们这几年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正着手新专业的申报,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解决这一难题。(2)从我们目前教育的情况看,农民工子女从职校毕业后,大都能胜任一般的车间操作工作,但他们容易安于现状,缺乏主动学习和积极进取精神。以机、电工专业为例,在课程设置不应局限于现有的教材,应增加新技术的内容,如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企业使用的设备及新设备的技术知识,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技能本位、就业导向的理念,更好地服务社会,也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尽我们应尽的责任。(3)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尽管这些孩子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很重视,但由于生计的问题,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所以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尽管我们也做过很多工作,但收效甚微。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棘手和重要的,我们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再做进一步的跟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不管这些孩子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到我校,但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学一门技术,找一份工作,在上海立足。学校以“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为办学理念,把学生需求放在第一位。学校一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园、学园、家园,让他们在学校里快乐成长,最终能成才;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文化课教师利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特色,结合松江经济的特点,教会学生技能。上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工人,这些学生以后肯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我们不仅要对他们的今天负责,更要为他们的明天负责。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工作,对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推动社会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子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子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希望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真诚付出,也需要家长、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但愿他们能够真正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生长,享受同一片阳光。但愿山谷中的野百合能够真正享受到同一片蓝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如何编写租赁合同
- 5.1 方程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 第2课时 (3a~4c)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车辆运输与车辆检测认证服务合同模板
- 旅游代收代付服务合作协议
- 高端社区便利店特许经营承包协议
- 《三份教育培训机构加盟合同条件比较与市场布局》
- 个人教育培训机构投资连带责任保证贷款协议
- 南京XX科技公司向南京XX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
- ISO 22000-2018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23-雷泽佳译)
- 卡巴斯基应急响应指南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2023年四川能投筠连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
- 静配中心清洁消毒考核试题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课件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