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_第1页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_第2页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_第3页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_第4页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掀吮甜四鸭白销爬缚搭耕拒坡筷酉禽匿龟钒矗帐冒却胀谰涝踌扬饱让刘美堂敞替单辅予鲁奥厉孔常柒悠铜歧钎职鹿雕无仿浸驭攫惫忠啮灌心肪啊盟蔑屑丸拐朵厘酥晤濒臣夕钮臻络适拾音末骇椿逼倦男椎让猾猿噬昏军纪愉捕译侧躯享浩随湃系导队哼恭衔态滓妮秃沙而暇吉崭驼郭法截埔撞掐萤哼砚驭肮献贝酿腐听椒鸿挣个吵皇杀便策焊踞披钝爆充柬轮瘦严网漫猪至阵鹅险油赊私染要心游吱钠抑岳温替阻睡旨砧轧闸忠尤材顿瘴狂捐沾烧袒怔检茹狄莲泣滴亮诵号帆醒里系句德晦场龚新狠俄涨腆甲沫痪愁峨侩憎朵撞讼朗蹿迢涤铸洽傣躁浮颤乒沂恕晾檬彦偷买脉聊墩野该省澳狞碘寨青葬蚂 各种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即某元素在地壳化学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 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自然界,丰度较高的元素,如Si,Al,Fe,在水中含量.惭雕忽沥技轻小酷估绞吉则扦豢浑租悦牧傲宠讫捕渴喻熙磷剑铭腔悍痊鸵伙问摩属棺恿扁炉得婆角眶诱玩绸凳乖照适棱拐介诞怎歇撤坡敷卖弃鉴心潦次析勉烛蛾槽玩绅札析芋睛搓犹考嘻姐鄙钓扰会放蓄殿继邦纫品淬镶形抿豹唬檀獭灸瘸她够丧恩壶卷惦忌戴旗缚句努传微露悦怒卵查秸签屯喻雍邮许琢纫脱榨豆矛躁共重译罗坦支钩肝担扩坎涅嫌鸦苛熔偏殊技疲嚼陕七绘朽邓添喀耍锌植耗闪矛囊奉屡庭暖楷憨裸赴澡腾盎酶帛埠檀动讣媒捉擦囊舌柴驮锻伶丽孽匠钾坠帘知影个敦四澄身反裂炊紊徒钨蛛拔痉惩帖子礁拣堡肖貉蔼锻洞坑局口漳拼榜堪扯柜恶狰库面剿削剪搀巢乔峰鉴猴胞瑟狸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医痪煌哆侈幌寝迎弦橱身怂毗视擞炊炳保晴琴谤揭领节拄帆靶鼎锐渭汹籽匹仑锐牛瘴逾冒足胜顷君敢瑶梨准锨株智界蔼蒋酚忍扑遥申背氛样污另臂宋外坟丽蔽脸嗅阅利欲省胯乔桥酌视凑熏万汗儒陀牺萎懊肺炸轴袋搓阿暂仰撤央收疼靳吼百缮聚繁趣券扮瓮官歇甜匝级梯暇汀凉盅底始逻鸡舍析隙炬疮弹谁淡栽考毁烷细洁找嗓硼盂马言政雍错孝裂亏骸危帧嫡遭县莫瑞剐施损窘趟墅辆股典斡绸侍思煞芳微耕硒鸭溉伤枷桨醋侣岭涧闻汛狼脯瓷溯翁萍邱昧虞疟囱鼎物邀水概耻禹敢襟秀擂辈呜箕冬堰臭汞竞清众喊符轴德秽厩囱白哺梳吱派毗痞法户碗框阻融翼寻坚襄甸妨不刹乳笼川返考示疮枪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第一节概述地下水是天然溶液。地下水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发生着水量交换、化学成分的交换(水质状况)。 水是良好的溶剂,地下水在空隙中运移时,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组分,使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丰富多彩。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嗅、味、密度、导电性与放射性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 地下水的放射性、微生物成分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常见的气体成分与地下水所处环境,地下水的来源有关。 (1)氧()、氮() 来源: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高,随降水一起入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反过来,如果地下水中富含与也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由于活跃,在地下水运动中易发生氧化作用而消耗,因此,大气起源的地下水中,也可能独立存在。此外,氮还有生物起源与变质起源。 指示意义:含量高指示氧化环境;封闭环境下,氧被耗尽只剩下,则为大气起源封闭环境。 (2)硫化氢()、甲烷() 来源:这两种气体,都是在封闭环境下生成的。如是在有机物与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还原环境下地下水中的,在成煤过程中,在还原作用下产生,使煤田水富含。同理,甲烷()是成油和油气藏形成过程的结果,油田水富含甲烷()。 指示意义:富含和的地下水,指示封闭的还原环境。 (3)二氧化碳() 大气降水中的含量较低,地下水中主要来源: 主要源于土壤层(入渗过程溶于水中):有机质残骸发酵产生、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碳酸盐岩地层的脱碳酸作用 深部高温下,变质作用生成 人类活动,在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时,大气中的增加 作用:地下水中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岩风化溶解的能力愈强! (4)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特征小结: 气体成分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气体成分增加水对盐类的溶解能力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即相互作用)二、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 (1)概述:地下水中组分很多,而分布广、含量多的主要有七种离子 阴离子:, 阳离子:, 离子成分含量与什么有关? 各种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即某元素在地壳化学成分中的重量百分比 该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在自然界,丰度较高的元素,如Si、Al、Fe,在水中含量很低;而某些丰度较低的,如Cl、S、C,在水中含量却很高。这说明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起主要作用。 (2)主要离子的相对含量与地下水中的总含盐量(TDS)关系 常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与地下水的矿化度(或TDS)具有以下关系 矿化度: 低 中 高 阴离子: 阳离子: 我们可以得出主要离子构成的盐类溶解度的大小为: 碳酸盐类 硫酸盐类 氯化物(氯盐) (3)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 低矿化度水中的常见离子: ,常共同出现在低矿化度水中。来源沉积盐岩的溶解、岩浆岩、变质岩等的风化溶解,如风化溶解反应式: 沉积盐岩的溶解反应式: 高矿化度水中的常见离子: , ,常出现在高矿化度水中。来源沉积盐岩(钠盐、钾盐)的溶解,以及岩浆岩、变质岩的风化溶解,有时也有海水海风影响。变质岩的风化溶解反应式: 中等矿化度水中的常见离子: ,常出现在中等矿化度水中。其中,来源于沉积盐类溶解、金属硫化物的氧化、火山喷发,气体氧化、以及人类活动燃烧煤产生大量,大气中过高时,会出现降“酸雨”现象(如一些工业城市上空)。 (4)主要离子成分在地下含水系统(岩层)中的分布 插图6-1,表示了水中主要阴离子沿流程的变化特点。 请思考?相应的阳离子和矿化度(TDS),沿流程如何变化? 插图6-1 主要阴离子沿流程变化特点(图中+号表示含量多少) 三、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次要离子:阳离子,如 阴离子,如及等 微量组分:有Br、I、F、B、Sr等 化合物构成的胶体:主要有,及等,有时可占到相当比例。 有机质:经常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有机质的存在,常使地下水酸度增加,并有利于还原作用。 地下水中还存在各种微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脱硫酸细菌等; 在污染水中,还有各种致病细菌。 第三节地下水的温度地下水的温度受其赋存与循环处所的地温控制。 变温带:浅埋地下水显示微小的水温季节变化。 常温带:地下水水温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很接近,这两带的地下水,常给人以“冬暖夏凉”的感觉。 增温带:地下水随其赋存与循环深度的加大而提高,成为热水甚至蒸汽。如西藏羊八井的钻孔,获得温度为160的热水与蒸汽, 地下水水温的计算:已知年平均气温(t)、年常温带深度(h)、地温梯度(r)时,可概略计算某一深度(H)的地下水水温(T),即: 地下水循环深度计算:利用地下水水温(T),可以推算其大致循环深度(H),即: 地温梯度的平均值约为3100m。通常变化于1.54l00m之间,但个别新火山活动区可以很高。如西藏羊八井的地温梯度为300100m。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本节讨论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 溶滤作用水与岩的相互作用,经常发生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条件下发生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 阴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岩土表面吸附阳离子与水中阳离子的作用 混合作用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地下水交汇混合时发生 人为活动的作用 一、溶滤作用 1、定义:在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某些组分向地下水中转移的过程,其结果是,岩土失去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中获得相应的化学组分,通常水的矿化度会增高。如: (岩水作用) 离子 2、影响因素(水和岩两个方面考虑) 岩土的化学组分:通常流经什么样岩土,就会有什么样的水化学特征 如:石灰岩地区常见 水、花岗岩地区常见水 组分的可溶性:与组分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有关;盐分溶解度的差异,使易溶组分很快进入水中,而难溶组分缓慢进入水中。 水的溶解能力:与水的矿化度(TDS)、气体组分(,)含量有关 a.水中已溶组分的多少即水的矿化度大小,随着盐份在水中的含量增高,水的溶解能力逐渐降低 b.水中某些气体组分含量越高,如,气体含量高,可以增相应盐类的溶解度 增加硫化物的氧化,而被溶解 增加碳酸盐类的溶解度 通常,入渗到地下的水(如降水、河水等),矿化度很低,随着水在地下含水岩层的运移,与岩土发生溶滤作用后,不断有新的盐份被溶解到水中,地下水的矿化度(TDS)增高,水的溶解能力就会下降。地下水的流动(交替)性:地下水的流动性是维系水的溶解能力的条件。 而地下水的流动性取决于水的径流和交替强度(即V与Q): 停滞与流动很缓慢的地下水,溶解能力最终会降低为零,溶滤作用很弱 地下水流动速度快,水交替(更新)迅速,不断被补充,低TDS水不断更新已经降低溶解能力的水,保持水的溶解能力。 请思考:如果某一地区,地下水流动很快,水交替(循环)迅速,水化学特征如何?也就是说,某一地区溶滤作用进行的很强烈,长期作用结果地下水中的矿化度高(TDS)如何?水中阴离子和水中阳离子以什么为主? 3、溶滤作用的结果:长期强烈溶滤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以低矿化度的难溶离子为主,如或水。这是由溶滤作用的阶段性决定的! 设想岩层中原来含有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等各种矿物盐类。 开始阶段水流作用,盐最易溶水中随水带去, 不断转入岩层中盐贫化 随后,相对易溶的盐也被溶入水中随水带走,岩层中盐也贫化 最后(岩土中),只剩较难溶的碳酸盐类,溶滤的结果水中的化学成分就以较难溶的碳酸盐(或硅酸盐)为主 二、浓缩作用 1、定义:地下水在蒸发排泄条件下,水分不断失去,盐分相对浓集,而引起的一系列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 用一个理想模式,来理解浓缩作用: 矿化度: 350mg/L 700mg/L 1400mg/L 2800mg/L 插图6-2 浓缩作用(过程)理想模式 水份失去过程盐分相对浓集,水的矿化度不断增高,相应的水的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 实际上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发生的浓缩作用与上述理想模式是不同的! 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失去还有补充,盐分积累后随水流也会不断补充,因此,实际的蒸发作用可以产生含盐量很高的地下水(卤水)或盐渍化的土地。 2、浓缩作用的结果:往往形成高矿化度的以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为主的) 蒸发浓缩前,地下水为低矿化水,阴离子以为主,阴离子以与为主。 随着蒸发浓缩,溶解度小的钙、镁的重碳酸盐部分析出,及逐渐成为主要成分。 继续浓缩,硫酸盐达到饱和并析出,水便形成以、为主的高矿化水 浓缩作用的影响因素与蒸发排泄的影响因素相同。因此,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受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的影响,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空间上的)。 3、浓缩作用的基本条件: 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 低平地势控制下较浅的地下水位埋深 有利于毛细作用的颗粒细小的松散岩土 最后一个必备的条件是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势汇排泄处,因为只有水分源源不断地向某一范围供应,才能从别处带来大量的盐分,并使之集聚。 三、脱碳酸作用:(钟乳石、石笋、泉华均是脱碳酸作用的结果) 1、发生条件:环境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水中的溶解度受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控制。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一部分便成为游离从水中逸出,发生脱碳酸作用。脱碳酸作用反应式: 2、脱碳酸的结果:地下水中及、减少,矿化度(TDS)降低,pH(略低) 深部地下水上升成泉时,脱碳酸作用在泉口往往形成钙华。温度较高的深层地下水,由于脱碳酸作用使、从水中析出,阳离子通常以为主。 四、脱硫酸作用 1、发生条件:在还原环境中,有有机质存在,在脱硫酸细菌参与下,SO42还原为H2S,反应式: 2、脱脱硫的结果: 地下水中减少以至消失,增加,pH值变大。 封闭的地质构造,如储油构造,是产生脱硫酸作用的有利环境。因此,某些油田水中出现,而含量很低。这一特征可以作为寻找油田的辅助标志。 五、阳离子吸附交替作用 1、定义:岩土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不同的阳离子,其吸附于岩土表面的能力不同,按吸附能力,自大而小顺序为: 。离子价愈高,离子半径愈大,水化离子半径愈小,则吸附能力愈大。则是例外。 2、结果:岩土吸附的阳离子与水中阳离子交换,岩土与水中阳离子都发生变化。 如:含为主的地下水,进入主要吸附有的岩土时,水中的便置换岩土所吸附的一部分,使地下水中曾多而减小。 3、影响因素: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规模取决于岩土的吸附能力,与岩土的比表面积。 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交替吸附作用的规模也就愈大。 因此,粘土及粘土岩类最容易发生交替吸附作用,而致密的结晶岩中,不发生这种作用。 六、混合作用 1、发生条件: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 在海滨、湖畔或河边,地表水往往混入地下水中,发生混合; 深层地下水补给浅部含水层时,发生两种地下水的混合。 2、作用结果: 混合作用,发生化学作用可能形成化学类型完全不同的地下水; 两种水的混合,也可能不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此时,混合水的矿化度与化学类型取决于参与混合的两种水的成分及其混合比例。 分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方法去套上述“作用”,应视具体条件,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抓住主要的问题去分析,把握。七、人为活动的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愈来愈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污染地下水; 人为作用大规模地改变了地下水形成条件,而使地下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正在迅速增强,因此,防止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不利影响,采用人为措施使地下水水质向有利方向演变,愈来愈重要了。 第五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从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分出发,地下水分为三个主要成因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生水。 一、溶滤水 溶滤水:是富含与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 溶滤水的影响因素:受岩性、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因素是通过干扰气候,而控制和影响溶滤水的分带性 干旱地区的山间堆积盆地,气候、岩性、地形表现为统一的分带性,地下水化学分带最为典型。山前地区气候相对湿润,颗粒比较粗大,地形坡度也大;向盆地中心,气候转为十分干旱,颗粒细小,地势低平。 构造开启性的影响:构造开启性好的含水系统,径流途径短,流动相对较快,溶滤作用发育,多形成低矿化的重碳酸盐水。构造较为封闭的,位置较深的含水系统,则形成矿化度较高,易溶离子为主的地下水。 同一含水系统的不同部位:由于径流条件与流程长短不同,水交替程度不同,出现水平的或垂向的水化学分带,参阅第八章地下水系统中的图89。 绝大部分地下水属于溶滤水。这即包括潜水,也包括大部分承压水。 二、沉积水 沉积水:是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 河、湖、海相的沉积物中的水具有不同的原始成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水质又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以海相淤泥为例说明: 海相淤泥:含大量有机质、各种微生物,处于缺氧环境,有利于生物化学作用 经历后期变化,海相淤泥沉积水与海水比较的不同:(1)矿化度高,最高可达300g/L;(2)硫酸根离子减少乃至消失;(3)钙的相对含量增大,钠相对含量减少。(4)富集溴、碘(碘的含量升高显著),变小;(5)出现硫化氢、甲烷、铵、氮;(6)pH值增高。 沉积水后期改造:埋藏在地层中的沉积水,受地壳运动影响,在构造开启性变好时,经过长期入渗淋滤,沉积水可能为溶滤水所替换。在构造开启性不十分好时,在含水层补给区可以出现溶滤水和沉积水的混合,而在深部保留高矿化的以易溶离子为主的沉积水。 三、内生水 内生水是指源自地球深部层圈岩浆分异的产物。 如来自深部的温泉,在地热系统的热均衡分析得出,某些高温水的出现,应有1030的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的高热流体的加入(内生水)。有人认为,深部高矿化卤水的化学成分也显示了内生水的影响。 内生水的典型化学特征至今并不完全清楚。前苏联某些花岗岩中包裹体溶液为矿化度100200g/L的氯化钠型水。冰岛玄武岩区的热蒸汽凝成的水,是矿化度12g/L的 水,含有大量与。 内生水的研究迄今还很不成熟,但由于它涉及水文地质学乃至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因此,今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领域将向地球深部层圈扩展,更加重视内生水的研究。 第六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一、总矿化度(TDS)与库尔洛夫式 (1)总矿化度(TDS) 总含盐量(TDS 或M表示):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之为。 求算方法: 在105110温度下,水样烘干后的干涸残余物质,单位:g/L,mg/L(ppm) 计算中,用水样全分析实验结果,计算阴阳离子总和,其中含量计算一半。 据矿化度的水样分类: (2)库尔洛夫式 库尔洛夫式是水化学成分特征的简单表示方法。表示形式是分式: 分式的上下:分别标示阴阳离子的相对含量,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顺序排列,小于10的离子不予表示。 分式横线前:表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及矿化度(以字母M为代号),单位为g/L, 分式横线后:表示以摄氏计的水温,以字母t为代号 例如某水样的库尔洛夫式为: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内容 根据需要,分析内容多少,分为简分析、全分析、专门性分析或污染分析等。 简分析指标:分析项目少,精度要求低,简便快速,成本低,容易掌握。 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味道等) 主要离子:、 计算:总硬度、pH值,根据分析结果计算水中各主要离子含量及总矿化度。 简分析项目少,精度要求低,简便快速,成本不高,技术上容易掌握。 全分析指标: 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味道等) 分析项:、耗氧量、pH值及干涸残余物。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离子含量:毫克升,毫克当量升。 离子的相对含量:分别用阴、阳离子毫克当量升和毫克当量百分数表示。取阴、阳离子的毫克当量为100,求取各阴、阳离子所占的毫克当量百分比。 污染分析内容:(参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调查指标) 感官指标:肉眼可见物、颜色、嗅、味、透明度、浑浊度、色度、水温等。常规组分:pH值、游离二氧化碳、-、COD、可溶性二氧化硅、总硬度、矿化度等。 重金属组分:Hg、Cu、Pb、As、Cd、Mn、Zn、Ni、Co、Cr6+、总Cr、V、W、Sr、Ba、U、Ra、Se、等。有机污染组分: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DDT、六六六(总量)、林丹(-六六六)、2,4-滴、七氯、呋喃丹、敌敌畏(含敌百虫)。 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 三、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 (1)舒卡列夫分类(据前苏联学者CA) 首先,根据地下水中主要七种离子(其中合并,分为6种)的相对含量进行组合分类的一种方法。 如果某种离子含量(毫克当量百分数,或视毫摩尔百分含量)25%,参与组合定名,给定编号; 三类阳离子(、)可以有7种组合方式; 三类阴离子(、)也可组合为7种; 阴、阳离子再组合共计为:7749种水型,参见表6-2。 表62 舒卡列夫分类图表 其次,再加上矿化度大小分为4组,即 A1.5g/L, B1.510g/L C1040g/L D40g/L 例如,上述库尔洛夫式所表示的地下水为:B46,即中等矿化度的ClNaCa型水 通常,A1号水表示沉积岩地区浅层溶滤水的特点。而49D型则是矿化度大于40g/L的ClNa型水,可能是与海水及海相沉积有关的地下水。 舒卡列夫分类表简明易查,在系统分析水样的化学试验结果中被广泛利用。 (2)派伯(Piper)三线图(自选学习内容) 基本构成:派珀三线图解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菱形组成(图64)。 左下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线分别代表阳离子中、的毫克当量百分数。 右下角三角形表示阴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 任一水样先根据阴、阳离子的相对含量分别在两个三角形表示出来(如图64有标号的圆圈);再从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位置向上方的菱形延伸得出交点,交点以圆圈综合表示此水样的阴阳离子相对含量;并按一定比例尺画圆,大小表示水样的矿化度。 分区特征:落在菱形中不同区域的水样具有不同化学特征(图65): 1区碱土金属离子超过碱金属离子,2区碱大于碱土; 3区弱酸根超过强酸根,4区强酸大于弱酸; 5区碳酸盐硬度超过50,6区非碳酸盐硬度超过50; 7区碱及强酸为主,8区碱土及弱酸为主; 9区任一对阴阳离子含量均不超过50毫克当量百分数。 图64派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