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教案.doc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教案.doc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教案.doc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教案.doc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科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课 题1、科 学 是 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 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课,因此不论在活动的选择还是内容的编排上,都考虑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科学家的活动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结合在一起来理解科学是什么。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 知道科学包括过程和结果。2、 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 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4、 了解科学的作用。5、 重点是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6、 难点是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教学具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等材料。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板书:科学)二、了解科学是什么1、提问: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2、出示教科书上的图,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3、小结:刚才大家说的和在图上看到的都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那么,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4、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提问: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学生交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5、谈话: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6、活动:请大家来读琴纳的牛痘的故事。(可以分组读,也可以指派学生一幅一幅图的读)7、谈话: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还有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来看一看。(可以口头讲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有条件可以放课件)8、师生总结: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四个环节,找出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共同的地方。三、做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3、交流“玩”后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4、读教科书,了解罗杰特的发现。5、小结:只有像罗杰特那样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四、总结全课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2、做一名科学家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 本课是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再通过学生的经历与科学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使抽象与具体结合,获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立于手指或纸杯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4、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5、难点是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教学具准备可选择如课文图示的类似物品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入新课谈话: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知道科学是什么了吗?科学家一般来说是怎样研究科学问题的?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激趣:出示“站立”的纸鹦鹉,提问:你能动手做一只能站立起来的纸鹦鹉吗?学生跃跃欲试。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尝试:先让纸鹦鹉躺在手指上,再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可行的打勾。)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三角形和拱形纸片、小龙虾、铅笔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学生分组活动。(注意激发多种保持平衡的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有什么发现?提问:我们探究让纸鹦鹉等保持平衡的秘密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分组讨论,把讨论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科学家了,因为你们已经能像大科学家那样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了。提问: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三、全课总结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做页体验活动:用你的发现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板书设计反思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课 题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教材的目的是就是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生物特征的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从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非生物)两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生命体进行观察。2、 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3、 能将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有什么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4、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 爱护动植物。6、 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7、 难点是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教学具准备1在校园里选择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有生命物体的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提供给学生参考。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创设情景导入部分1.(校园环境出示影像资料)大家谈:“是什么把校园打扮得这么美丽?”。2.学生汇报、谈感想。3、讲述:来!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生命吧!二、新课部分1.合理分组、提出观察要求,了解生命的存在。2.活动:找一找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3.记录:有生命的物体。说明:不认识的或叫不出名字的,可以把它画下来。名称发现地点4. 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你是怎样探究的?5. 汇报、交流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6. 问题:生命有共同特征吗?有哪些?7、 “我是火眼金睛”游戏。找出有生命物体(出示课件和实物)三、总结、延伸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 3、下节课再交一份寻找有生命物体活动的记录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2、校园里的植物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等知识。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学会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尽可能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引起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关注。2、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认识植物的多样性。3、感受植物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景色以及植物与人类的重大关系,意识到爱护植物的重要性。4、重点是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5、难点是植物的相同之处。教学具准备各种植物图片、活动记录单、有关植物课件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描述美丽的大自然的画面。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许多植物,你们都认识了哪些植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讨论:这些植物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通过你们的观察,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你发现校园里种植的植物有什么规律?3、同学们仔细观察,认识了许多植物的名称,并发现了校园里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从矮到高排列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特点,从各个角度表达了人类、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新课1、 1、观察讨论树叶的生长形式及各种花的形状:(1)出示课件植物:树叶、各种花(学生认真观察、描述树叶的生长过程及各种花的形状)(2)讨论:你观察过落叶吗?哪些植物落叶?哪些植物不落叶?(同学讨论热烈,把自己在平时观察到的落叶的情景有声有色的讲述。)(3)拓展:课后,学生观察校园里能找到的植物。2比较植物的相同与不同(1)谈话:同学们了解树叶的生长形式及各种花的形状。(2)讨论: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3)讨论:植物有很多种,可它们为什么都叫植物呢?(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相同点可合并为一个相同点,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学会分类:(1)出示课件植物:学生观察,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名称。(在列举教科书上的植物名称,扩展学生的视野。)(2)学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提高学生每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学生记录、学生分类、汇报分类的方法进行板书)三、小结:各种植物不仅给大自然增添美景,也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各种植物与我们人类、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地球绿色的家园。 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 3、校园里的小动物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蜗牛、蚂蚁和鱼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中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围绕小动物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3、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小动物进行分类。4、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5、重点是概括小动物的特征。6、难点是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的活动。教学具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入新课宣布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二、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是应该注意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以免它受到伤害; 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回发现更多的特征(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4)研究蜗牛的食性。(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2、观察蚂蚁、观察鱼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五、总结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4、植物动物人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范围扩展开来,把人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相同之处。进一步理解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和交流观察的结果。3、能利用集合图表现生物类别之间的关系。4、重点是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5、难点是找出植物、动物、人的不同和相同。教学具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 导入新课1、谈话:说说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2、提问:它喜欢吃什么?(引出萝卜)二、比较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与相同1、讨论: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学生汇报、师生研讨3、讨论:兔子和萝卜有哪些相同的地方?4、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的填写。三、比较人与黑猩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教师板书填写表格。四、比较植物、动物、人的不同和相同之处1、讨论。2、讲解“笔”的圆圈图的意义。3、迁移:填写有生命物体、人、植物、动物的圆圈图。五、总结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应该怎样相处?板书设计反思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课 题1、生 命 离 不 开 水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生活,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4、重点是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5、难点掌握比较两种常见水果或蔬菜的含水量的比较方法。教学具准备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导课: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二、了解水的作用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1、动动手。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3、小组讨论: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四、活动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A 人体65%是水;B 鸡蛋76%是水;C 鱼85%是水;D 蔬菜90%是水。2、试验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五、小结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2、观 察 水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4、重点是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尝前要有安全意识。5、难点是通过比较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东西。教学具准备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入新课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引入课题板书:观察水。二、用感官观察水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学生实验,师巡视。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五、拓展实验探究水滴大小与流动快慢的关系。分别将1滴、2滴、3滴、4滴、5滴水滴在塑料盘的同一“起跑线”上,慢慢倾斜塑料盘到一定角度,看看哪种水滴跑得快?观察实验并思考:为什么要等到滴完再掀动塑料盘?为什么要滴在同一“起跑线”上?五、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人身上的器官真奇妙,我们应爱护自己的身体。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3、神 奇 的 水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与上一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是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4、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5、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教学具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第一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一、会“爬”的水。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二、会“团结”的水。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反思第二课时导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一、 会喷射的水。实验: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二、会“托举”的水。实验: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试验: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四、作业: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4、地 球 上 的 水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2、过程与方法: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4、重点是以观看录相资料为基础,引导学生得出水资宝贵的结论,从而从小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5、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教学具准备1、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2、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学校、家庭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厦门市是一个海岛,四面都是大海,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1)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你打开世界地图或面对地球仪时,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就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水。它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在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水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2)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3)教师小结:这些美景都是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奇观,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姿,给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给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效益。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4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3)学生分组活动。(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五、布置作业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板书设计反思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课 题1、常 见 材 料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以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物品的材料组成,以期让学生粗略认识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和生产新材料。4、重点是认识常见材料,知道每种材料的特性。5、难点是引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具准备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谈话导入:我们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出示课题:常见材料)一、讨论,它们是由什么做的?出示挂图,看看教室里的物体,它们是由什么做的?首先明确两个概念:什么叫“物体”,什么叫“材料”?学生可以理解为用来做各种物体的东西就叫材料。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小组讨论,并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完毕后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观察最仔细,探究的问题正确率高。二、它们是从哪来的?在各种材料中,有的来自大自然,它们是天然材料,如棉花、羊毛、木材和橡胶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科学家研制出来的,如塑料、合金等。一些材料的制作过程:剪羊毛纺成毛线织成毛衣割树胶加酸凝固制成雨鞋开采原油提炼石油加工塑料三、动手操作翻开书P39页,看看例图上这个房间里的物品,哪些可能是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可能是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把观察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房间里的东西有很多,分别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你能说出这些材料的特点吗?四、合作学习观察自己脚上的穿的鞋子,它是由几种材料做成的?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是从哪儿来的?五、扩展练习。任选一件由两种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按照上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2、 纸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纸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首次展开对二级主题的研究,为其他三个次级主题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纺织材料、金属、塑料的引领课。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认识纸的性质,明白纸的来源,了解不同纸的不同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纸,通过实验研究纸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保护大自然的习惯养成教育。4、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纸,了解它们的不同特性与用途,知道造纸的原材料与造纸的过程。5、难点是做实验研究纸的性质。教学具准备1、各种类型的纸少许。2、实验用的滴管、彩色墨水等。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材料纸。(板书课题:纸)一、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纸打交道的机会很多。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出纸的各种用途,比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出示各种纸制品,说一说,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板书纸的各种特性)信封、信纸、笔记本、纸桶、纸杯、纸扇、纸袋、卫生纸、报纸、纸灯笼等。二、研究纸的性质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从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镜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实验研究:1、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实验。(1)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2)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3)换一张其他的纸重复上面的实验。2、用显微镜观察纸将学生用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3、吸水性实验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4、透明度实验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好。(拓展)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吗?学生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三、了解造纸的过程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3、纺 织 材 料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以学生掌握了对纸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注重方法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将知识的运用引入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活学活用。此外,还增加了纺织品特有的标志识别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纺织材料的种类,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织成的衣物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纺织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纺织材料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未来的衣服活动五一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纺织材料,了解由它们织成的布的不同特性。5、难点是做实验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教学具准备1、各种类型的纺织材料织成的衣物。2、实验用的棉布和尼龙等材料。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纸的性质以及用它制作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另一种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这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纺织材料)一、激趣识衣物出示教材P44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数一数,看一看,总共有几块布料?比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对?师: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如图所示: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活动:请同学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你知道这些衣物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板书各种纺织材料的名称)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二、实验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1、比较结实程度实验。(1)从布料中抽出纤维;(2)用放大镜观察;(3)再拉一拉。2、比较气味实验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3、比较吸水性实验(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拓展)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三、讨论师:我们的祖国幅圆辽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如果我们从厦门去东北游玩的话,需要带很多的衣服,出门旅游很不方便。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未来的衣服设计设计,你希望将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4、 金 属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引导学生主要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即研究的是共性,形成结论的思维方式是归纳。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4、重点是认识各种类型的金属,了解由它们的不同特性。5、难点是做实验总结金属的性质。教学具准备1、各种类型的金属段。2、实验用的相关材料。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谈话导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常见材料。在认识和研究了纸和布后,今天我们来认识和研究另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4 金属)一、想一想,说一说出示教材P47中的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想一想,同桌之间说一说,最后由小组长做记录,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生: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师:对,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下面我们就接下去研究一下金属的性质。二、实验研究金属的性质1、光泽度实验。(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2、导热性实验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总结:铝勺导热快。3、延展性实验(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讨论: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来总结金属的性质: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金属还有其他一些性质,我们以后会学到。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三、讨论师: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把讨论结果写在记录纸上。板书设计反思课 题5、 塑 料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塑料具有的双重性,正是本课探讨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课文展开的核心枢纽。它直接引导学生了解此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4、重点是通过比较认识塑料这种材料的优点与缺点。5、难点是讨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教学具准备1、教学挂图。2、录像资料。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谈话导入:师:前面我们已认识和研究了纸、布和金属,除了这三种常见材料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原材料,那就是塑料。(板书课题:5 塑料)一、动手比一比出示教材P49中的相关物品,要求学生动动手,观察和比较一下,总结出塑料的优点。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二、讨论总结:塑料有什么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三、缺点治理说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讨论: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播放录像资料。师:通过刚才播放的资料片我们看到,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如废塑料堆积如山,占用土地;威胁海洋动物、影响市容等。讨论: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四、拓展师:各种废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产,你对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议?把讨论结果写在记录纸上。板书设计反思第五单元:提出问题课 题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时 间 年 月 日教 材简 析本课着力指导学生从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尽量多提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提问题。教学目标及重、难 点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观察与探究,交流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4、重点是怎样才能多提出问题。5、难点是提出的问题富有研究价值。教学具准备观察实物、挂图等。教 学 过 程修 改 栏一、导课: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问题从哪里来?1、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2、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3、对已有的结论提出怀疑。教师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