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前 言白蚁是世界性的害虫之一,其危害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房屋建筑、名胜古迹、仓储物资、家具衣服、档案书籍、农林果树等各个领域。据估计,我国每年因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25亿元。白蚁的存在除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危害,甚至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主要表现为对堤坝、土坝的毁坏。白蚁在堤坝内构筑蚁巢和四通八达的蚁道,往往贯通堤坝上下游,在汛期水位上涨时, 水流进入蚁道和蚁巢,造成堤坝背水坡渗水、管涌、滑坡、跌窝等险情,可能导致决堤垮坝。江西省是水库、堤坝最多的省份之一,现有水库9700余座,大小圩堤长约7000余公里。近年,江西省堤坝白蚁防治中心对全省42个县68座水库蚁害进行普查,发现63座存在白蚁危害,危害率达93,其中33座水库白蚁危害非常严重,占调查总数的53。因白蚁而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1997年上饶市马尾水库因白蚁危害导致垮坝。2006年对九江市星子县的17座水库堤坝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17座水库堤坝都不同程度受到白蚁危害,其中7座水库堤坝危害特别严重。罗家碑水库所在的余干县位于江西东北部、鄱阳湖南岸,水源充足,充沛的水资源带来的不仅仅是滋润的土壤,还有防治堤坝白蚁工作的严峻考验。在对同样位于余干县的中型水库大山水库进行实地检查后发现,水库主坝坝体及两岸山头50m范围内的白蚁危害非常严重,蚁巢的主巢与众多卫星副巢已相通成为地下网络,并穿透坝身心墙,形成漏水隐患。因此,在对罗家碑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同时,根据水利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做好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的文件精神,我院受余干县水利局委托,为罗家碑水库设计白蚁防治方案。1 水库概况罗家碑水库位于江西省余干县东北部,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以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工程,坝址座落在梅港乡蛟龙村委会毛竹源自然村。坝址以上主河道长2.86km,控制集雨面积2.77km2,水库总库容170.62万m3,兴利(调节)库容122.18万m3,设计灌溉面积0.29万亩,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灌溉隧洞等工程组成。2 大坝现状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长186m,现有大坝坝顶高程为52.9054.00m,最大坝高约15.1m,坝顶宽约34m,上下游坝坡无护坡,下游无堆石排水棱体。罗家碑水库工程大坝于1961年冬动工兴建,当年仅完成6m坝高,1962年春汛时冲毁,同年冬重建,于63年、70年、78年及81年续建加高至现状。水库坝基清基质量较好,坝基土层不存在渗漏问题;两坝肩岩石存在渗漏问题;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心墙防渗性能较差,存在渗漏的可能。水库大坝在设计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运用条件下,存在下游坝坡抗滑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检查,水库大坝目前存在白蚁危害,在大坝本身牢固性较差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千里大堤,溃于蚁穴”危险的发生,应对大坝内外坡及周边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杀灭白蚁、根除隐患的目的。3 堤防白蚁种类及危害3.1 堤防白蚁的种类 白蚁广布于世界五大洲,其踪迹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2,热带、亚热带许多国家均受其害。我国白蚁种类繁多,按其栖性来分,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木栖性、土木栖性和土栖性。危害堤坝的白蚁主要种类是土栖白蚁中的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根据以往工程经验,这两种白蚁在余干县水库大坝中均有分布。3.2 堤防白蚁分布规律白蚁在水库堤坝地表活动的具体部位是: 靠近山坡林地的两端多于坝身中部,背水坡多在中上部(坝高1/3以上),迎水坡多在常水位以上12 m 范围内,严重时可向下蔓延到近水边。白蚁筑巢的规律是:堤坝背水坡多于迎水坡,大坝两端多于坝身中部,粘性土质堤坝多于砂性土质堤坝,堤坝水位以上部位多于下部,水库坝体多在浸润线以上。3.3 堤防白蚁危害特征土栖白蚁虽然不以粘土为食,但它喜欢在土质堤坝中筑巢、修建粮仓(菌圃)、构筑蚁道、通气孔和取水孔道,往往洞穿坝体。密如蛛网的蚁道纵横交叉,最长可达100多m,道孔直径在1cm以上。主巢最大直径13m,主巢空腔内可容纳35人,还有大量的副巢和菌圃,从而使坝体形成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空腔。当汛期高水位时,水流沿蚁道、蚁巢贯穿堤坝,使堤坝形成跌窝、蹋陷、滑坡、漏水、流土、管涌等险情危及堤坝安全。白蚁对堤坝的危害具有以下特性:(1)隐蔽性:土栖类白蚁筑巢于堤坝之中,入土深度可达1-3米或更深。由于白蚁的巢穴和危害活动都相当隐蔽,往往不易被发现,一但发现危害已经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 (2)广泛性:白蚁危害十分广泛,涉及到中国长江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3)严重性:白蚁在我国的危害率高,破坏性大,损失也相当惊人。十几年来发生过数起堤坝垮塌事故,如四川省大路大沟水库垮坝、上饶市上潭水库出现泛情、鹰潭市信口大堤决口等。3.4 堤防白蚁的来源 堤坝白蚁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堤坝建筑或加高加固基础时原有蚁害未经处理而遗留下来的;二是堤坝两岸附近的蚁巢向堤坝体延伸繁衍取食活动形成的;三是分群飞进的,堤坝附近蚁源区每年46月成年巢体的有翅成虫,不断分群飞临堤坝,经脱翅配对后入土营巢繁衍起来,这是堤坝白蚁的最主要来源。4 堤防白蚁防治4.1 堤坝白蚁查找方法土栖白蚁虽然活动隐秘,但它在饮水、觅食、通气时会在周边堤坝上留下蛛丝马迹,因此可以采用一看、二诱、三问、四查的办法来查找它的踪迹。一看:是指寻找白蚁的通气孔、汲水线、寻食道(蚁路、蚁被)、排泄物(俗称蚁泥)、兵工蚁活动情况和有无指示生物(鸡丝菌、鹿角菌);每年56月和810月白蚁繁殖分飞季节,还可寻找分飞孔(分群孔,一般呈半月形);鸡丝菌是活体白蚁的指示生物,炭角菌则是白蚁群体死亡后在其主巢上方长出的菌类生物,可在菌体下方找到主巢;二诱:可用松木粉,蔗渣、玉米杆、茅草、油菜梗、椿木和白蚁喜食的纤维植物为饵,同时在其上淋洒米泔水、白糖水并上覆土石以防散失,隔35天后可去检查,如发现有白蚁蛀食,说明该段堤坝有白蚁活动;三问:是向水库管理员或村民寻问有无白蚁活动分飞的情况;四查:是指查阅有关资料,坝型、筑坝材料和附近植被、水源、村舍灯光及坝体漏水情况以供分析参考。如发现白蚁活动,应立即寻踪追迹,如在坝体上下游垂直坝轴线的同一高程和同一条带上均发现白蚁活动和蚁孔,即可初步判断,坝体已被白蚁洞穿,必需采取果断措施,立即进行灭蚁堵漏。4.2 堤防白蚁防治措施针对堤坝白蚁的分布规律,可对水库大坝搞好预防工作,“防重于治, 防治结合”,把白蚁消灭在危害堤坝之前。(1)堤坝基础处理:在施工前应对堤坝基础进行认真的检查和灭杀白蚁工作,处理的方法可直接挖去蚁巢或用药烟熏杀,也可在清基面时喷洒农药,或结合土方加固设置毒土层防蚁。(2) 改变堤坝坡面的物理结构和性能:这是防止白蚁分飞落巢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生石灰和食盐拌匀土壤, 在堤坝表面设置一层预防层;也可用炉渣、小石子、粗砂或加入少量生石灰混合在一起,在堤坝表面铺设预防层。(3) 药物防护:在白蚁分飞季节,可在堤坝表面喷洒农药,特别是发现繁殖蚁已降落在堤坝上,要抓紧喷洒农药,把繁殖蚁消灭在配对筑洞营巢之前。(4)带药灌浆:在堤坝灌浆的浆液中掺入一定数量的农药,既可以加固堤坝,又可以预防白蚁构筑贯穿堤坝的蚁道,并对白蚁起到一定的灭杀作用。(5)加强堤坝管理:严格杜绝人为招引白蚁活动,消除白蚁的食源,防止白蚁的蔓延。具体为不得在堤坝上堆晒柴草、放置木材、修坟造房等,并应清除水库大坝上的树木、柴穗、枯树、杂草等。4.3 大坝蚁害防治方案根据水利部堤坝白蚁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堤坝工程扩建或除险加固前,必须对原堤坝工程内的白蚁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和彻底处理。针对本水库工程特征,决定主要采取在水库主副坝及坝端50m范围内进行山体灭治、坝身灌浆的措施对进行蚁害预防,具体防治方案如下:(1)大坝坝体及周边50m范围内山体的白蚁灭杀在内坡浸润线以上、坝顶、外坡及坝端50m范围内山体上设置一次性带毒灭蚁诱杀堆,其间隔为4m,呈梅花形布置,让白蚁自由取食,反复取食。白蚁食用带药的毒饵后,带回巢中,相互传染,反复传染,直到蚁巢内白蚁先后中毒后,全部死亡。(2)大坝蚁穴充填灌浆大坝采用密孔灌浆,充填坝身四通八达的蚁巢和蚁道,由于此部分施工内容与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有所重复,故施工工作量计入主体工程。采用密排布孔和探灌相结合的方法,在大坝外坡排水棱体以上、内坡浸润线以上及坝顶按梅花状布孔,孔距排距均采用1.2m。布孔及造孔方法视施工时情况而定,如灌浆时遇到某一区域吃浆量突增的情况,应在其附近加密灌浆孔数。i 造孔造孔采用打锥机或人式锥孔,因白蚁的筑巢深度一般在2-3.5m深,因主坝先后几次加固,所以设计灌浆深度定为6m,锥杆的直径定为2.5m。ii 灌浆材料和浆液性能蚁穴灌浆选用的土料一般就地取材,并通过土工试验和泥浆试验确定其防渗性和水化性能。对土料进行适当选择,要求制浆土料粘粒含量在2045,粉粒3070之间,要求制成的泥浆流动性好,稳定性好,与坝体填土性能相适应,采用低压或无压多次循回轮灌法进行充填灌浆以提高灌浆效果。浆液比重在1.21.4,粘度1550s,稳定性80。iii 灌浆设施机械设备:人工或电动锥孔机一台,泥浆搅拌造浆机及其辅助设备。人员配置:成孔69人,制浆、供浆、灌浆记录9人。土料及灭蚁药:施工前必须备足符合设计浆液要求的土料制成浆液后,灌浆前添加全国白蚁防治中心研制的天鹰20杀白蚁药剂。灌注毒泥浆可起到既灭杀和预防白蚁,又填充坝体蚁穴蚁道等空洞双重效果,提高大坝的安全性和抗洪能力。ix 蚁穴灌浆施工技术要求按设计要求布孔,孔距、排距各为1.2m,梅花形布置,间隔4m,打孔时如有掉钻或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应调整钻孔深度,并做好记录,加强观测。灌浆按二序进行,一序孔距2.4m,二序孔布置在一序孔中间,孔距1.2m,先灌下排孔,再灌上排孔。灌浆浓度由稀到稠,比重由1.2增加至1.4,直至进浆困难,孔口冒浆为止。灌浆时要按照少灌多复的原则,多次循环灌注。灌浆结束标准为干缩后的泥浆液面离孔口距离10cm,然后用干粘土分层投入夯实。灌浆时要经常观察是否有串浆、冒浆等现象,做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