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4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第3 4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基础自主梳理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一 核酸1 组成元素 2 种类 1 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dna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 物质 2 核糖核酸 简称rna 是某些病毒 如hiv sars病毒 的遗传物质 3 功能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 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 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 h o n p 遗传 遗传信息 基础自主梳理 4 分布 1 dna 主要分布在 中 线粒体 叶绿体内也含少量dna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 染色剂甲基绿使其呈 可显示dna的分布 2 rna 主要分布在 中 染色剂 使其呈红色 5 基本单位 核苷酸 1 组成 由 五碳糖 三种小分子组成 细胞核 拟核 绿色 细胞质 吡罗红 含氮碱基 磷酸 2 分类 脱氧核苷酸 五碳糖是 碱基a g c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是 碱基a g c 6 结构 1 dna 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rna 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 脱氧核糖 t 核糖 u 思考感悟1 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五碳糖的不同和含氮碱基的不同 二 糖类1 元素 c h o 2 种类 1 单糖 果糖 半乳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 2 二糖植物 蔗糖 动物 乳糖 3 多糖 植物a 淀粉 储能物质 b 纤维素 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动物 糖原 储能物质 3 功能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葡萄糖 麦芽糖 三 脂质1 脂肪 1 组成元素 只有 2 生理功能 良好的 物质 隔热 保温 保护内脏器官 思考感悟2 脂肪参与人体的体温调节吗 提示 不能调温 只是保温 c h o 储能 2 磷脂 1 组成元素 除c h o外 还含有 2 生理功能 构成 的重要成分 3 固醇 1 组成元素 c h o 2 生理功能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钙 磷的吸收 p 生物膜 1 区别 高频考点突破 2 联系 1 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 dna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易误警示 蛋白质和核酸两者均存在物种特异性 因此可以从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 亲子鉴定 案件侦破等提供依据 但生物体内的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氨基酸 核苷酸等不存在物种的特异性 即时应用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1 2011年河北衡水调研 由1分子磷酸 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了化合物b 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 h o n p五种b 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 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c 若a为核糖 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d 幽门螺杆菌体内含化合物m共四种解析 选d 由1分子磷酸 1分子碱基和1分子a五碳糖组成了核苷酸b 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由c h o n p五种元素组成 a可代表核糖 也可代表脱氧核糖 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共含有a t c g u五种碱基 1 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 2 脂质的化学组成与种类 即时应用 随学随练 轻松夺冠 2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 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 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c 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 同质量时 脂肪贮存能量最多解析 选a 表中数据只是反映了体内或体外氧化放能情况及耗氧量 无法说明哪种物质是主要能源物质 而b c d三项的解释与表中信息相对应 属可作出的判断 实验专题探究 3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 方法步骤 3 实验中几种试剂的作用 1 实验中 0 9 的nacl溶液的作用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 2 8 的盐酸的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二是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 3 蒸馏水 配制染色剂 冲洗涂片 易误警示 1 由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 为避免色素的干扰 该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2 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 只是量的多少不同 实战演练 专项提能 小试牛刀 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时 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1 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保温时间过短 过长则 2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 若想观察清楚可以 3 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 rna分布的状况 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你认为有何不妥 解析 水浴使被加热对象受热均匀且温度易于控制而常用于实验 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前 先用低倍物镜对光调焦 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常变暗 可增大光圈或换用凹面镜 在实验结论的得出方面 要避免以偏概全 答案 1 使受热均匀水解不彻底 染色不充分水解过度 不易制片观察 2 载玻片暗换用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3 仅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 不能说明其他真核细胞中dna rna的分布情况 蛋白质与核酸的考查 1 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命题视角剖析 2011年南京市高三质量检测 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图示中a b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甲 乙 丙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 已知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细胞内 a共有5种b b在细胞核中经缩合反应合成丙c 区分甲与乙的依据是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d 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 甲一般不同 丙一般相同 尝试解答 c 解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据此可推断甲是dna 乙是rna 丙是蛋白质 a是核苷酸 在人体细胞内有8种 b是氨基酸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核糖体中进行 在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 dna一般相同 而蛋白质不同 dna和rna的分类依据是根据组成它们的五碳糖不同 变式训练在生物体内 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 y代表元素 a b c是生物大分子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人体中 单体b的种类有4种b 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c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的是图中的 d 图中a和c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的成分解析 选c 由图示可知 分别指dna的复制 转录和翻译过程 由此推出 生物大分子a b c分别是dna rna和蛋白质 x 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n p和n 单体b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dna分子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图示中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na与rna的区别 2010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 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d 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尝试解答 d 解析 选d 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 a项错误 dna和atp均由c h o n p元素组成 b项错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项错误 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a t g c 即a g t c d项正确 互动探究 1 艾滋病毒为何比t2噬菌体更容易发生变异 2 遗传信息中一定不含碱基u吗 提示 1 艾滋病毒的rna多单链 易发生基因突变 2 不一定 如rna病毒 脂肪与脂质 脂质与磷脂 固醇与胆固醇关系有的同学经常把脂肪和脂质混淆 认为二者是相同的 或者认为脂肪包括脂质 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脂肪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 脂质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蓝领员工绩效管理办法
- 产品打样保密管理办法
- 专职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 中医诊疗服务管理办法
- 西游记团队管理办法
- abc类物料管理办法
- 财务内控人员管理办法
- 中外科研合作管理办法
- 个人广告接入管理办法
- 人防工程审批管理办法
- 市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砍树 栽树劳务合同范本
- 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避免车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胸腰椎压缩骨折课件
- 音乐课简谱教学课件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管理方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