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银帝国》看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1页
从《白银帝国》看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2页
从《白银帝国》看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白银帝国看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摘 要:影片白银帝国描写了与威尼斯商帮及犹太商帮并称为世界史三大商帮的晋商传奇。本片的主轴是“天成元”父子两代人在家族传承过程中价值观与经营理念的冲突,借此表现中国两大思想体系法家与儒家的义理之争。影片通过对绑匪横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展示,突显“商人重义”这一晋商不同于其它商人的仁义精神。而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的生活、遭遇、命运为其历史增添一抹悲剧色彩。晚清是中国妇女生活形态与思想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期,历时虽短,却积累丰厚。1而白银帝国描写了一位传奇的女性杜筠清,她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女性自我意识抗争的所有印迹。尽管影片中表现的只是个例,却能从中管窥晚清妇女追求女性意识的脚步。关键词:白银帝国;女性意识;晚清妇女;觉醒与反抗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2-026-02一、杜筠清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白银帝国根据山西作家成一先生的历史小说白银谷改编而成,作者在题记中写道:“仅仅在一百年前,商家还挤不进中国的正史。明清晋商,则连野史也不着痕迹。因此,晋商吸引我的,不在他曾富可敌国,而在他从不曾形诸文字。”2而作者在“如此贫乏的历史素材”的基础下通过自己十五年的挖掘积累,终于收集了足够的历史素材写成白银谷。尽管有史实根据,但是根据晋商研究权威高春平统计,山西的43家票号里没有一家叫“天成元”,也没有一家是康家所开。电影中的“天成元”可能是作者根据“天成亨”、“合盛元”等晋商票号创设出来的意象代表。而作为影片的女主角,杜筠清已无寻找其历史原型,作者只是把她作为晚清出国留学新女性的意象代表进行分析, 让读者感悟那个年代的女性为追求女性意识的独立而做出的努力。1.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出国归来中国妇女的启蒙和觉醒特别艰难,妇女走出国门和走向世界就更加艰难。在1900年以前到欧美的中国人中,妇女只占百分之几不到。3作为晚清时代为数不多的出国留学女性的意象代表,杜筠清接受了女权思想和民主思想,从思想到行为具备了与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一面,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她勇敢地寻求自己的爱情,和作为学生的康三少爷坠入爱河,并私定了终身。她对爱情有自己的主张,希望可以和自己相爱的人通过自由结合生活在一起显现出了与传统女性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行为。2.女性意识的彻底摧毁:被骗做妾就在杜筠清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传统女性的悲惨命运时,不想竟成了家族交易的牺牲品,在父亲的谎言下,嫁给了自己深爱着的男人的父亲,成为爱人的继母。她不仅要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强烈感情,还要沦为康家延续香火的工具。在康家不断出事(老大早已不健全,老二因意外变成全身瘫痪,老四因自己刚娶的媳妇被人绑架杀害)的情况下,着急的康老爷只好对正值生育年纪的杜筠青施以暴力,逼迫其为康家延续香火。尽管杜筠清以白布包裹全身抵抗,仍未能摆脱被强暴的命运。至此,杜筠清沦落到与传统女性相同的境遇,其女性意识遭到了彻底摧毁。3.女性意识的极端反抗:切除子宫不平等的环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处于劣势的一方拥有了自主的女性意识,却又无法战胜环境的时候,悲剧的要素才最终备齐。杜筠清和康老爷结婚后一直拒绝与其同房,实行一定程度的“软抵抗”,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强暴的命运。于是,拒绝成为传宗接代工具的杜筠清奋起反抗,坚决请西洋医生拿掉了自己的子宫,死也不肯为康家生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夫人,她本是西方人,但有着和传统东方女性相同的观念:生活就是妥协。她认为杜筠清不该对自己家族的恩人康老爷这样残忍,其委曲求全的性格与杜筠清坚决抵抗的决心形成强烈反差。4.女性意识的终极突围:假死离开既然杜筠清以切除子宫这种极端方式维护女性的尊严,她就不可能在痊愈后继续呆在康家。因此,在康老爷的帮助下以假死方式离开康家。而康老爷之所以妥协,同意杜筠清离开,也不是以成全两人的爱情为前提,而是以失去杜筠清的姿态拉近与儿子的距离,挽回唯一可以继承家业的儿子。尽管如此,杜筠清还是以坚决的抗争精神赢得了自己地位和尊严的独立,她为此付出了和爱人天涯永隔的代价,由此可见其维护自身女性意识之决心。或许晚清女性并不是以这么极端的方式换取自身权利,但其斗争精神和女性争取政治、教育等权利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二、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新表现无论归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激发,抑或如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所言,乃是对于“到了清代,算是登峰造极了!的蔑以加矣了”的“中国妇女的非人生活”的反拨,近代中国妇女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诸多新因素,这确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显示了无限生机的初发轫的新思想、新事物,与不肯退出已盘踞人们头脑及生活中数千年的旧观念、旧势力的抗争、消长,使中国妇女生活史在晚清迸发并生成异彩纷呈的奇妙景观。4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主要表现是:1.禁缠足缠足是摧残人性的陋习,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有识之士呼吁予以废除。相传,妇女缠足起源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5到了清代,缠足之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从戊戌变法开始,康有为、梁启超首倡不缠足运动。康有为拒不为其长女裹脚,后来也不为其次女、侄女裹脚。他积极创立不缠足会,陈平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道:“光绪八年,康有为在广东谋创不缠足会,未成,后其弟广仁戊戌六君子之一卒为成之。”6虽然不缠足运动是由男性思想家提出的,但其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契机。随着运动的深入,延续了几千年的陋习终于得到废除,女性的身体和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不缠足运动是民族危机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折射,同时也是晚清妇女女性意识觉醒,谋求自身解放的第一步。2.兴女学兴女学与不缠足今日分述为两事,晚清人却合成一体。7因此,兴女学在晚清对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和禁缠足同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广大女性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即使接受教育,也只是“三从四德”之类内容,对其自身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作为一种变革,兴女学发端于戊戌变法。在身体解放只是女性获得独立、成为有用之人的第一步之后,女性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即知识的扩充,这才能使女性真正获得行使女性权力的资格。中华近世通鉴?教育专卷记载: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5月31日,经元善与康广仁、梁启超等在上海集资创办经正女塾(又名中国女学会书塾、中国女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女学堂。8同时出现了大批女留学生。前期是她们跟随父兄、丈夫出国游学,后来发展为女性的自觉行为。据史料显示,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女性是浙江宁波女子金雅妹。9从此,女性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创了妇女从事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先例,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女性取得进一步权利打下了基础。禁缠足和兴女学只是晚清时期妇女女性意识觉醒的两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此外,女子办报、女子参政、提倡婚姻自由等都表明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在晚清的几十年中,中国妇女从“贤妻良母”、“无才是德”,到要求放足、接受教育和婚姻自由,继而走向社会、参与政治,变化非常之大。而这个要求各项权利的过程,正体现了晚清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后来的女性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注释:1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79.2成一.白银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2.3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471.4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49.(陈东原先生的话引自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21.)5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128.(夏晓虹在晚清社会与文化中提出缠足之风“或寻踪到齐东昏侯,或远究至郁郁乎文哉的周朝,而大体以南唐后主为罪魁祸首”。)6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16.7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61.8宋荐戈.中国近世通鉴教育专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07.9宋荐戈.中国近世通鉴教育专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93.参考文献:1夏晓虹.晚清社会与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侯杰著.大公报与近代中国社会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4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8.5刘红,刘光永.妇女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