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说课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一篇文言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初中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鉴于此,我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审美意境,以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文本的能力。2、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1.)、诵读课文,了解有关本课的文学常识。(2)、能正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3)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教学难点:从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性格。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教师准备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学生平日诵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语文教学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因此,我在教本课时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和品味人物语言。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流与心灵沟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研读”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情景导入新课孙权劝学(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三)、走进作者、了解作品及相关资料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课前预习)(四)、学习指导(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全班齐读。3、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4、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5、故事复述。6、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五)、学习指导(二)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六)、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