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1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2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3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4页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梭伦改革 2 商鞅变法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王安石变法 5 欧洲的宗教改革 6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7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 明治维新 9 戊戌变法 课标考纲考点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 封建主义的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在中国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二种 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 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 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 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 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 虽发生在不同国度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景 性质各异 结果千差万别 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 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3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 改革过程中 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 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 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 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 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 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 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 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一 中国古代封建化的改革 专题知识梳理 二 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三 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四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表 五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其主线是现代化 但在此进程中 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一 经济上 市场化 工业化1 俄国改革 颁布废奴法令 农民赎买份地 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 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 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 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 重点发展军工企业 重工业和基础设施 通过国营示范 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 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 初步实现工业化 崛起为东方强国 3 戊戌变法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二 政治上 民主化 法制化1 俄国改革 颁布 一二九法令 宣布废除农奴制 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统一司法程序 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 选举产生 农村 地方自治局 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 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 四民平等 1889年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 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 戊戌变法 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内容 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三 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 民主化1 明治维新 倡导文明开化 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实行教育改革 传播启蒙思想 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 戊戌变法 维新期间 言论 集会 出版 结社活跃 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出版事业进步 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促进了思想启蒙 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封建的生产方式出现 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 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的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的 初税亩 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经过改革变法 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 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四 军事上 现代化 西方化1 明治维新 建立新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 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 大力改进装备 培养指挥人才 实施武士道教育 只对天皇负责 2 戊戌变法 裁汰绿营 西法练兵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五 社会生活上 文明化 西方化1 明治维新 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 发生了深刻变化 2 戊戌变法 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 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戒缠足 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二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 1 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 商鞅被杀 王安石被革职 后又被迫辞职 2 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不同 商鞅变法成功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3 认识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31 07广东历史 9分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 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 美 约翰 巴克勒等 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 在欧洲以德意志 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 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3分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6分 解析 1 本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回忆所学知识即可 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为 德意志的马丁 路德 瑞士的加尔文 英国的亨利八世 2 可从对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打击 对宗教信仰自由原则确立的影响 对民族意识的增强 对人民思想解放的影响以及对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