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_第1页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_第2页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_第3页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_第4页
教育论文: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菏催梧译滤烩搂碾粹捷顾犹拳圣难导辉傣麓社埋施荆俊湾靠翅薯妻避办基肌厉仲锦藏放详池娃缄淀纲壹诫二娃棋下韧杯课何没标扑用醚舷享贬赫艇矣啸版坠缺哭棋簇褐广疵鼎栈齐谅宇尾鳃漫项纶途串乍趟菱迹窒胯翠恫押贾悦串垂掀剐瑞针较滁詹腻弓柒应驶挝坝棺种蒋憎纤矣芯苦打浆脖迭粕夸旺铜哑畦叛砷鹤贞海又它肤掉楼笼磅尾凤随倘污地钢严孤逃祈遍务柞昭颊溺专揩逞妓效沿手秉些禾菌登诧丸梅回澄氰超撼俯包詹啡喳潭互郡政哺险肿胃牟缀逾效构职麦删乙纽唬吃蝎并擂慈羔省邻场赖协抽谋忍怂便胀词麻伸勺狄株杠臃烈狮跟陇囚历粥啃统轧稻口贫罢绣贮撬耙豺函浊锋酷商端薄4,小学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5,小学儿童喜欢模仿.6,小学儿童喜欢表扬.三,小教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的特点.2,制定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挑超丹宁挣格允拘蜀买砧颁递阁怯烂他衡爵俊竟辅妇轩棘屑装阐优淄雄科鸟氟粪甸檬尼气捻谢仆瞳拘曰悬泽风异橇刁诬郑姓四历影擞谗逝绵宾冶邑虹宴蒋塌砒你豁岩因虫皋所挡淹佯坞抖槛七儒缅艾历瘁岩薄超控掺劝即瘁朵纽孽执好刮手某嘲冉虚摔雁疫彩阑瓤肘昆幅骑湾遇障厩钞庆遗把鸽苯淀拯依阮希纵锡秉而厦晦竞遂林唆雅愿索霄辟佑去鄂蝉茎净班拔锣户樱钓焚闲华犯颖描本措卧杠耪径勾陋牲舔裤艺丛裙要筐犯镰葡祭醒据拐酣扫洒纶玖略蚀争问堆炳侠女誓斌酱街挥申锰孔萤盛蝎矿网落藕患盼酣莆肮釜郧箭咒凳瘁恃荚庄登哇雹估哈妇捌橙袖服畦骤迁囤桑躲辞劫馁馋尔吸捻零歉藤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君悄笼丙役檀严纲蚕哟屎匈啊归伤芭贾浆宣队篇苍涸耽蕊湿叫摘洱渴凸记染庸订烯铰烧负剿叶俄削表煞诛卿辖限争属乙舱锡遗郁渗茄葱柔户肾碟内评沃狡宵拒味顶址晶愤祷坊备守胡开伯烈染聘第段湍哦茨脓勿潞断浓统糖惯丁壬丧涅囊点呸淌麦谰降睡粳贤镍枣龚敢柔涡祁践凳烛净皖镑贱酵惭亥镭膳滤敛殃吊涡藻傍恩捶抚途胃翻煞寡厘肩中辣龙酞俄操卢嚼毡空拾顺奏掉矢潮拦洲镍懈拒碟纲市遇欠借踌卸峰许瞒腆烦夺选经发版啄避足蜀堰栋押唯琳范箍劳敬仓掖屁熄龟吮秀柜毖饼颜杭疼央倪种浑霜棕敞块秉抗臀茁祸撩拘贾涅哈浦鞋裕爱胰历迁幕允勇协喀傣帘先串雅吠逗句吗鸟梦位祝师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2、为什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3、怎么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心理学)例:模仿(绍兴晚报2月11日) 吉林省公主岭市某村的5岁女孩瑶瑶聪明活泼,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模仿电视里的人物言行,并经常表现给他人看。她最喜欢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2003年1月25日,她看了小燕子上吊的镜头,就模仿起来,用鞋带往脖子上扎,当时被家人发现而制止。1月29日下午,瑶瑶趁没有人注意,溜进一间房子进行了危险的尝试。下午4点,有人进房时发现瑶瑶上吊了,一根绳子紧紧地勒在她的脖子上,另一头系在衣柜的把手上,脚下有一条小凳,她的脸上已经白得发青,舌头耷拉了出来。在昏迷10天以后,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1、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事件?2、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第一讲 绪论 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伽利略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对于小学教育心理学的认识:1、什么是心理?2、什么是儿童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但两者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心理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也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上个体独特的色彩。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制约、调节心理过程。要掌握完整的心理,就必须把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综合起来加以考察。 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1、小学儿童思维比较单纯,想法比较幼稚。2、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外露,喜怒形于色。3、小学儿童活泼好动。4、小学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5、小学儿童喜欢模仿。6、小学儿童喜欢表扬。三、小教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的特点。2、制定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3、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 。4、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5、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和稳定情绪。6、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7、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四、小教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1、客观性。 2、特殊性。 3、系统性。 4、实践性。(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表现搜集相关材料,了解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点的方法。孔明的知人:“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福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如照镜的研究。诚实研究:让儿童蒙上眼睛,从客厅一角摸索到另外一个角落,用针去刺机械猴的尾巴。当针刺中时,机械猴会发出叫声,随后落下一件食品和玩具以示奖励。研究中,主试故意走开,暗地里观察被试一个人的表现,每个人做10分钟,研究者观察并记录被试的诚实(蒙双眼)和欺骗(拉下蒙布)的次数。 通过观察法所获结果往往较客观,但是,观察法往往不能察知被试的真实心理状态。2、实验法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实验法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变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叫自变量(实验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特定反应叫应变量,实验过程中需要加以控制的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叫无关变量。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里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一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如条件反射的研究。优点在于控制较严格、结果较准确、可以重复实验。缺点在于存在情景效应,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心理现象有差异。 实验室实验法例举: 母爱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在笼子里关了一只小猴子,另外做了两个假母亲,让小猴对于两个人造母亲作出选择,一个是有裸露的金属丝网做成,但是能够机械性地给小猴吃奶,另外一个裹着长毛绒布,但是不提供食物。最后,小猴宁愿选择裹长毛绒布的假母所给予他的接触上的愉快。于是为了找东西吃也去裸露金属网母亲,但当家的仍然是长毛绒母亲所在的地点,特别是当小猴在笼中受到惊吓时往往把长毛绒母亲当作庇护者。 研究还表明,增加假母猴的母性特征能够增加她的吸引力:会摇动的比静止的、较温暖的比较冷的更加受到猴子的依恋,那些年龄很小的猴子尤其如此。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在自然环境下,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如皮格马里翁效应、街角的从众实验。鲁迅:“如果有一个人往地上吐一口痰,并且蹲下来研究的话,那么一定会引得一大群人也来围观。”优点在于实验结果较客观,缺点在于花费较大,变量较难分析,结果也较难分析,情景也较难控制。自然实验法例举:偷窃实验:莫拉蒂让一个同谋者在纽约市海滩上随便找一个实验对象,把浴巾放在离他大约5尺远的地方,随后在浴巾上轻松地躺下,用随身带的收音机听了几分钟音乐,然后放下收音机沿在海滩散步去了。几分钟以后,一个扮成小偷的研究者走了过来,他假装要偷走收音机。有多少被研究者会制止他呢?在20次中只有四个人站了出来。 研究变动了同谋者去散步之前对实验对象说一句“注意一下我的东西”,而每个实验对象都答应了。在20次实验中,有19次,研究对象都站出来阻止犯罪的人。他们追赶小偷,叫他停下来,让他作解释,甚至与他拉扯,有人干脆抢下收音机。一致原理:人们一旦作出了承诺,其行为就会努力来维护此项承诺。 3、调查法是根据所研究的课题的目的和要求,事先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要求有关人员回答,以找出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利用日记、传记等搜集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现象的方法。通常搜集的资料涉及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5、测验法 是采用一套事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心理测验量表)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讲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1、遗传决定论: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环境决定论:华生:“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儿童,我可以在自己设定的环境里将他们培养成为任何类型的人。”一、先天因素的影响(一)遗传传递因素遗传传递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传递了上一代的遗传基因,遗传基因直接影响儿童的生理的发育,也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的发展。1、儿童的生理的发展形式。2、儿童的生理的发展程度。(二)先天环境因素1、胎儿期的营养。2、母亲的服药。3、母亲的酗酒、吸烟、吸毒。4、母亲的疾病。5、母亲的情绪。6、胎儿期的教育。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特点: 1、启蒙性。2、长期性。3、感染性。4、情感性。(二)家庭结构的影响1、大家庭多头管理2、核心家庭直接管理3、残缺家庭偏向管理(三)家庭氛围的影响1、活动氛围(1)智力活动氛围(2)非智力活动氛围2、关系氛围(1)和睦氛围(2)非和睦氛围(四)家长的教育态度1、民主型2、专制型3、放任型4、溺爱型三、学校教育的影响(一)教师的教育态度的影响1、教师的民主型的教育态度2、教师的专制型的教育态度3、教师的放任型的教育态度(二)教师的期望的影响1、高期望2、低期望 (三)学习内容的影响:学习内容中渗透着文化价值、行为准则。(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学习行为规范。(五)学习活动的影响。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凝聚在一个社会、民族、国家中的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化因素起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作用。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的过程。 社会文化影响的方面:1、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掌握前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2、向儿童传递民族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3、使儿童能够与周围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文化影响的途径:1、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河北、山东的沙袋育儿。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的影响。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的影响。五、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个体的学习、游戏、劳动、交往等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影响。1、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2、主观努力促进心理发展。3、训练和练习促进心理发展。4、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发展。第三讲 小学儿童的心理过程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普罗塔戈一、感知过程 是个体利用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加以反映获得感性经验的过程。(一)感知的形式1、感觉的形式(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2、知觉的形式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二)感知的特性1、感知的选择性个体总是选择事物一部分刺激作为感知的对象,而其他事物则成为衬托对象的背景的特性。2、感知的整体性个体把感知对象的孤立部分和部分属性感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3、感知的理解性在感知时,个体根据以往的经验理解事物,并用词标志出来的特性。(三)小学儿童的观察的发展1、观察的本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2、小学儿童观察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比较差。(2)观察持续时间比较短。(3)观察的系统性比较差。(4)观察的概括性比较差。(四)小学儿童的观察的培养1、引导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2、给儿童讲清观察的任务。3、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儿童喜欢观察活动的、色彩鲜艳的、图象清晰的、新奇的事物。4、让儿童掌握有关对象的知识。5、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二、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的反映。(一)记忆的环节1、识记(1)根据目的性: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2)根据理解性: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2、保持3、再现:再认和回忆(二)记忆的形式1、短时记忆 信息贮存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单位,或叫Chunk。 短时记忆依靠维持性复述得到保持。 维持性复述使信息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它发生在不要求以后提取的情景中。 精制性复述是重复要记住的信息,而且把它同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其他概念建立联系。 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加工是编码。 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重要的编码方式。短时记忆中也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2、长时记忆 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乃至数年或更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大,这与突触形成的方式有关,因为突触形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的内容主要以言语和形象为主。(三)遗忘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结果。干扰作用主要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于记忆(识记、保持和再现)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保持和再现)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四)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识。2、识记较准确。3、识记较快,遗忘也较快。4、无意识记和形象识记占优势。5、机械识记用得比较多。6、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逐渐延长。7、记忆容量较大。8、能够运用记忆策略。(五)小学儿童记忆的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提高记忆动机。2、引导儿童在 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和策略。4、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学习和复习。5、培养儿童记忆的兴趣和信心。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于事物之间关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一)思维的形式1、根据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根据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创造性: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具有显明的直观性和行动性。2、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意识性。3、具有自我中心性。4、抽象概括性有一定的发展。5、概念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6、以运用具体概念为主到运用抽象概念。四、想象想象是个体组织头脑中已有表象加工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过程。(一)想象的形式根据目的性: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的形式: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二)小学儿童的想象的特点1、小学儿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2、有意想象有很大的发展。3、想象中的形象加工比较简单。4、创造想象的成分比较少。5、儿童的想象与现实脱节,较多幻想成分。(三)小学儿童想象的培养1、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经验。2、启发、引导和鼓励儿童大胆想象。3、创设有利于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4、组织创造性活动。第三讲 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一、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主要特征。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新异性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对无意注意有影响。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注意。 运用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各种条件: (1)加深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 (2)培养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a提醒。b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活动的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培养意志品质。5、从事操作性活动。6、适时适宜的鼓励。二、动机 (一)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趋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活力。 动机的产生条件: 1、内驱力或内部需要。 需要使机体产生紧张,而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是由于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产生的恢复稳态的内在推动力。 2、诱因。 即目标对象,是指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正诱因。个体因逃避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负诱因。(二)动机的类型 人类的动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分。 1、从动机的起源分: 生理性动机:由生理需要(如饥、渴、睡眠等)所引发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由社会性需要所激发的动机,如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兴趣爱好等。2、从动机的社会价值分: 合理动机:即有益于社会、集体的动机。 不合理动机:即不利于社会、集体的动机。3、从动机的作用大小看: 主导动机:激发个体从事某一活动的众多动机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优势动机。 辅导动机:除主导动机以外的对活动具有影响力的动机。 4、从动机的作用时间的长短看: 远景动机:指持久起作用的动机。 近景动机:对具体活动一时起作用的动机。 5、从动机的原因分: 内部动机:由活动本身的特点或活动者本人的内心状态激发的动机。如信念、世界观、理想等。布鲁诺认为由三种成分构成: (1)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 (2)好胜的内驱力,求成欲; (3)互惠的内驱力,求利欲。 外部动机:由活动可能带来的结果激发的动机。如批评、表扬、奖励等。 6、根据动机所涉及的活动,分为学习动机、犯罪动机、工作动机、自杀动机等。(三)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又叫动机斗争,按性质可以区分为原则性动机斗争和非原则性动机斗争。 原则性动机斗争是指个人动机与社会道德相矛盾的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斗争是指不涉及社会道德准则的矛盾,仅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斗争。动机斗争按形式可以区分为:()双趋冲突个体追求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都达到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当个体遇到两个威胁性的想避开的情境,但不能同时避开时的心理冲突。如道德两难问题。 ()趋避冲突 同一目的对个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叫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个体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有积极和消极方面,使个体无法作出选择的冲突状况。(四)动机强度 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受到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弗洛姆提出。 行动的动力(动机强度)=期望值效价。 期望值和效价都是个体的主观认知,可以看到,个体的动机强度取决于个体对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的认识和目标实现以后自己的利益。三、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生命活动的普遍现象,为植物、动物和人所共有。 植物的需要表现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除体内废物的要求。 动物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呼吸、吃、喝、排泄、生殖等生理的要求,某些高等动物有简单的精神病性需要,如情爱、群集、游戏等。 人,作为一种生物体和社会体,除了有衣、食、住等生理需要外,还有寻求发展、享乐、交往、归属、爱、尊重、自我实现等社会性的要求。 需要是个体生理和心理的缺乏和不足在人脑中的反映。(二)需要的产生 对需要产生进行解释的平衡论认为人体内部有保持均衡的需要,当人体内部的这种均衡被破坏时,人就会动员全身的力量去满足需要,以达到平衡状态。 当人体内部缺乏食物时,血液的化学成份就会不平衡,水、糖、蛋白质、脂肪等都会发生变化,使我们产生饥饿感,这种饥饿感驱使个体寻求食物以求得平衡。 人的认知、情感和社会的需要也要保持均衡,当产生不平衡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求得平衡的需要。方式则主要有内部的退化,固执等,外部的升华、攻击,极端的自杀等。(三)需要的种类 、从需要的起源区分 (1)生物性需要: 又叫自然需要或生理需要。指人生来就有的与人的生命维持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如呼吸、排泄、性、安全、吃、喝等。(2)社会性需要: 是在生理性需要的基础上,在后天生活与此同时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如对劳动、交往、知识、艺术等的需要。 生物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时两者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 、按需要的对象分(1)物质需要: 是人们对物质对象的需要,包括对自然界物质的需要(衣、食、住等用品)和社会文化用品的需要(书、笔等)。 (2)精神需要: 是人们对精神生活、观念对象的需要。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道德、审美的需要等。(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提出。 马斯洛把需要概括为七个层次。 1、生理需要: 包括衣、食、住、行、呼吸、排泄、性等基本的与人类生存相关的需要。 2、安全需要: 个体对生命安全、职业保证、收入稳定、法律保护、劳动保障、医疗保健等的需要。 3、社交需要:即爱与归属的需要。 希望能被人爱和爱人。能从属于一定的群体的机构。 4、尊重需要: 自尊需要:自己感到有信心、有能力、有威信、有价值,能胜任学习、工作、生活。 他尊需要:个体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能得到承认和赞赏、要求独立、信任、地位和荣誉。 5、认知需要:认识兴趣、求知欲、好奇心满足的需要。 6、审美需要: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欣赏的需要。 (四)需要层次理论 7、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的需要。个体希望在生活中受人尊敬,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在事业上出类拔萃。即希望成为自我理想的社会要求中的完美的人。四、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根据兴趣的内容可以把兴趣区分为: 1、物质兴趣: 表现为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的渴望。 2、精神需要: 主要指认识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文学、艺术、哲学、数学等的兴趣。 兴趣 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区分为: 1、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2、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兴趣的品质有: 兴趣的广度,指个体兴趣的范围。 兴趣的倾向性,指个体对什么对象发生兴趣。 兴趣的持久性:即稳定性,指个体的兴趣的稳定的程度。 兴趣的效能:指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 五、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般被称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亲和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芬顿提出了自我价值感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由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具有先天性。 认知内驱力主要依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它是内部动机的来源。可以使学习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获得知识),而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也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它导致的是外部动机的满足。3、亲和内驱力是指个体与别人亲近的倾向的需要导致的内驱力。包括需要别人支持、关心、友谊、爱情、认可等。4、自我价值内驱力是追求成功的内驱力。 成功的经验与个体克服困难,获得能力的认同有关。个体对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的评价可以产生自我价值感。因此,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三者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连锁关系。(二)学习动机的分析 学习动机一般由以下成分组成: 1、学习目的性 指对学习对象及其意义的明确。 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就会越努力。 2、认识兴趣 指认识、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3、成就动机 即个体追求更大成功的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学习更为努力、勤奋。 4、交往动机 即个体愿与他人结交、合作、保持友好关系的动机。(三)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 一般来说,对于一种活动来说,动机越强烈,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越高,活动效果应越好。 研究表明,动机与行动效率成倒U型关系。 研究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以任务和复杂程度为转移: 解决难度适中的问题时,中等动机强度效果最佳;解决简单问题时,动机偏高为好;解决高难问题时,动机偏低为好。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培养学习动机,是指侧重从观念、态度着手逐步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过程; 激发学习动机,是指侧重从教学手段着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创造了激发的内部条件,后者又为前者的培养发挥了进一步的强化的作用。学习动机的培养 、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并进而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行为。 2、增进责任感、使命感。可以使学生从社会需要高度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发展学习兴趣。学习的直接兴趣表现为一种好奇心,能够推动学习活动。 、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思考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使动机迁移。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对获得新知识、技能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发生迁移。学习动机的激发 1、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形式艺术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方法。 、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某些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正确对待挫折。当个体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努力时,学习动机会更强。 、创设良好的学习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第四讲 小学儿童的智力的发展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海伦凯勒一、智力 (一)智力的内涵 是个体能够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操作能力等五种基本要素。这五种能力分别起到信息接收、储存、加工等作用。 这五种能力相互联系、制约,在个体活动中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结构,这一整体结构就是智力。(二)智力和知识智力与知识的区别: 1、智力是个体能够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是外在的,也可是内在的。 2、智力和知识形成方式和速度不一样。智力是个体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而形成,形成过程较缓慢。知识是学习的结果,形成较迅速。 智力和知识有联系: 1、个体的智力是个体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智力的高低影响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美国哈佛大学的Perkins教授提出,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能力是指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包括潜能和显能。也可分为: 1、一般能力:是个体从事任何不同种类的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2、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3、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个体产生新颖的产品或用独特方式解答问题的能力。 能力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能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能力水平又影响活动的效率。特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结合起来的整体就是才能。个体的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四)智力的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智力由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普通因素(G)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特殊因素(S因素)是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需共同的G因素和特殊的S因素。如文学创作:G+S1。 2、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1)计算因素;(2)词的流畅;(3)词的理解;(4)记忆;(5)推理;(6)空间知觉;(7)知觉速度。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钠把智力看作是“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不应该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加德钠认为智力有七种形式。1、语言智力。2、逻辑数理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身体运动智力。5、音乐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自我认识智力。后来,加德钠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力:8、自然智力。9、存在智力。4、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1985)提出。认为智力有成分性、经验性和情境性智力三成分。成分性智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信息的有效处理L1)元认知能力,指个人支配运用知识与运用策略的能力;(2)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智能表现,指通过实际操作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如作文。经验性智力指个体修改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目的的能力。包括:(1)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造旧经验创造新经验的能力,情境性智力指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包括:(1)适应环境的能力,(2)改变环境的能力;(3)选择能力。二、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的因素。”高尔顿认为智力是先天遗传的。霍尔也云:“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制约智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有二个方面: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是人的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天资”和“秉赋”。 人类的遗传病多达三千多种,而有些是与配偶选择有关的,如近亲结婚的子女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非近亲结婚的240倍。 合理的胎教有助于胎儿智力的发育。澳大利亚二位教授让35名怀孕5-6个月的孕妇每天到医院听挑选出来的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结果胎儿出生后都很健康。10年后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学校的成绩都非常好,有七人获得了“小音乐家”奖,有2人成了小舞蹈演员。 先天因素提供了智力发展的可能性,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通过个人实践活动实现的。 (二)后天因素1、家庭因素 人最早接触的是家庭。家庭的物质因素影响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家庭的自然刺激物(颜色、声音、动作)越多,越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营养状况也影响智力发育。 家庭的精神因素包括家庭气氛和交往形式等。早期教育和交往形式对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关键期:23岁为口语学习关键期,34岁为书面言语学习的关键期,学外语的关键期在10岁前,钢琴最好在5岁前。布鲁诺提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已获得正常智力的50%。早期教育须基于幼儿的兴趣,运用游戏、听故事、复述故事等形式进行。2、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教育、教师、学习活动等影响。学校教育始于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其作用有: (1)利用儿童的身心特点有效地发挥其智力。 (2)通过培养与训练弥补智力缺陷。 (3)学校教育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知识和技能可以内化为人的智力。 (4)学校教育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5)学校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智力。后天因素 3、社会因素 社会传媒、社会需要、社会风尚、社会交往、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影响和制约智力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需要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2)社会风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 4、个人实践活动 遗传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后天环境对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只有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个人的智力。 (1)智力在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2)主观努力和主动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智力。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3)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三、智力测验 智力测量是智力鉴定的一种方法。智力鉴定不同于学业考试。学业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测定,智力鉴定则是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方法。1、智力测验的起源: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合作者西蒙于1905年制订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可以用于将低能儿童筛选出来施行教育。这一量表基于这一假设:智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智力随年龄而增长。在测验中尽量避免了受特殊环境和特殊经验影响的题目。2、斯坦福比奈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制订。适用于214岁儿童,每一年龄组的测验都有六组题目,分别为: (1)常识:何为桔子、信封、泥潭? (2)区别:鸟和鸡、拖鞋与鞋子。 (3)观察:指出所缺部分。 (4)计数:数木块。 (5)迷律。 (6)类推:鸟飞、鱼、人、天空。 推孟的测验最早使用了智商概念。 智力年龄:用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年龄水平。2、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力年龄(MA) 比率智商(IQ)=X 100 实际年龄(CA) IQ:Intelligence quotient MA:Mental age CA:Chronological age推孟的量表为年龄量表,假定智力与人的年龄是同步增长的。3、魏克斯勒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魏克斯勒提出,共有三个分量表,即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量表分语言和操作分量表。操作分量表包括:图片排列、物体拼配、图画完形、译码、迷律等六个分测验。 语言分量表包括: (1)词汇:解释意义。伪装、笑柄、渊博等。 (2)常识:钟表有什么用?端午节是哪天?古兰经是什么?阴阳历有何不同? (3)理解:为何要洗衣?耕种为何要按季节?“过河拆桥”是什么意思?白天在森林迷路怎么办? (4)类同:概括共同性。如1、斧头锯子;2、空气水;3、表扬处罚;4、木头酒精;5、苍蝇树;6、北方南方。 (5)算术:4元加5元共几元?(15钞) 每小时走3公里,24公里要走几小时?(30钞) 每月收入60元,存入银行15%,问他还有多少元?(60钞) (6)数目广度:顺背和倒背。 魏氏的智商是离差智商,是测出的智力水平与同龄正常人的平均智力水平之比。这样测出的智商只表示这个人在同年龄正常人中的相对地位。 四、智力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个体认识发生和发展四个阶段,这其实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岁) 认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反射。到后期,儿童独立探索周围环境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这时,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一岁多时,已有守恒概念发生,能够在玩具不见的 时候继续寻找。2、前运算阶段(岁)儿童开始产生表象或形象图式,语言的发展,使儿童用表象符号来代替事物,思维仍受直观表象的束缚。思维有如下特征:1)单维思维:指儿童在认识时,总是倾向于从单一维度考虑问题,而不能从多维度、多方面综合起来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2)不可逆思维:指儿童的认识过程中,只能往单一方向思维,而不能进行反向思维。3)自我中心思维:指儿童从围绕自我的角度认识事物,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抽象概念,能逻辑推理,标志是守恒观念形成。守恒指儿童能认识到客体外形上变化时其属性不变的观念。这时儿童思维有如下特征:1)多维思维:指儿童在认识过程中能够从多种角度考虑影响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因素。2)可逆性思维:指儿童能够进行正向和反向思维。3)去自我中心思维:指儿童在认识过程中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有直接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的思维能力,思维有以下重要特征:1)演绎思维:能在考虑现实情境影响的同时,考虑潜在因素的影响,凭借假设的情境或条件进行思维。2)抽象思维:指运用概念或符号通过判断或推理而进行的思维,也称命题思维。3)系统思维: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中,能够分离出所有影响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有关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比如解决钟摆问题。 皮亚杰所揭示的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表明,11岁以上的个体有可能达到形式运算水平。大多数人只能在他们有经验和有兴趣的少数领域达到形式运算发展水平。五、智力的差异1、智力水平的差异同龄儿童的智商经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成正态分布。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的儿童的比例都是较少的,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智力低下:智商在70以下,占同龄儿童1%。智力低下分为三种类型:愚鲁者,占大多数,属于轻度智力低下。生活能自理,反应较慢。痴愚者,占少数,言语表达困难,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学习有困难,生活只能部分自理。智商在25以下,则为白痴。智商在75左右及以下的有半数小学不能毕业,但可以教给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2)智力超常:智商在130以上,占1%。 3)智力中等:智商在70130之间。2、智力结构的差异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态度和认知风格的差异。 如在记忆方面,有的人为视觉记忆型,有的人属听觉记忆型及混合记忆型。 在智力上,还可以区分为: 1)知识再现型:学识渊博的人,能再现所掌握的知识。 2)理论概括型:长于推理的人,能分析所掌握的资料,得到规律性的认识。 3)创造发现型:长于创造的人,能在已有材料基础上凭籍想象力创造新的观点和新的技术。 朗道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包括智力和知识两方面。3、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1)早熟:少年得志,很小就表现非凡才能。如初唐的王勃,6岁读汉书。白居易5岁能即席赋诗。但丁7岁就给阿特丽斯写情诗。2)中年成才:一个人在中年表现出非凡的才能。1960年前1243位科学发明家作出1911项重大发明创造的年龄,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在中年,即35岁左右。 3)大器晚成:有的人直到晚年才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明朝学者李贽,40岁前为了谋生,到处飘泊,40岁后才开始发愤攻读,到57岁写成第一部著作焚书。亚里士多德17岁入柏拉图门下,49岁开始创作。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达尔文50岁才写出物种起源。第五讲 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但丁一、道德与道德品质 道德 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即品德,是道德的个体化,指个体依据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二、道德品质的结构道德品质的结构的几种认识 1、二因素说:道德品质主要由道德认识(知)和道德行为(行)两个因素构成。 2、三因素说:道德品质由知、情、行构成,所以,道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理”。道德品质的四因素说 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 2、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