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衣诗会第三讲课程讲义韵的发展讲师:柳雨轩地点:布衣诗会时间:2015年8月3日整理:布衣诗会官QQ374594190-【一】讲述 前言:很荣幸,能担任这个群里的讲师。 今晚的课题是韵的发展。讲课前讲一点,我讲课不希望被人打断,因此我希望在我讲课期间,大家尽量不要打断我,有问题可以在我讲课结束后统一讨论。而且,整理课件的孩纸,也比较方便。没有问题的话,就开始了。 我认为,我国的韵文声律,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文化瑰宝。我们作诗填词,讲究押韵,学好韵律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韵律。一、韵的发展:从古音到今音,它的发展它踏着音乐节拍迤逦而来,我之所以如此来说是因为我国的韵文一直是与祭祀,颂歌,盛典等紧密结合,这一切恰是周礼的礼乐的重要部分 春秋以前以儒家为首的文人对于礼乐相当重视,比如九歌就是祭祀之歌 孔子看到众诸侯的“僭越”行为(就是对于臣子用王礼乐)即痛心疾首称之为礼乐崩坏。在古代臣子们礼乐宫室都是有规模限制的如:马的数量,宫室的大小,乐队、舞姬的人数这些超出范围就为僭越。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在其中礼乐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诸侯战争以来无数次的异族兼容无形中推动了声律的发展我国的声律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韵律的演变与战争之动乱密不可分。如吴语,因为越被楚国灭国因而导致越语被兼容在吴语中以及吴语越语兼容形成的新语种;这只是其中之一 其实语言语音的变化就在这样的一次次兼容,分裂兼容中演绎的。语言学家将汉语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上古时期:两晋以前中古时期;南北朝到北宋近古时期;南宋到清前期现代时期;清中后期到现在。而此划分第一二又与隋朝陆法言的切韵为蓝本,在这些年代的过渡中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不断的变化,革新。最早的注音法为直音:(古汉语的注音方法如:匀音云)但是这样的注音字太容易趋于贫瘠后发展为读若如信:郑玄注:读若屈伸之伸, 假借字也这只是更详细的直音而已。由于诸多不便,促成了反切的产生宋,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由于此注音法拓展了早期注音的窠臼,所以在古代切韵一直占有统治地位,而反切所得的韵就成为了早期韵书诠定的蓝本。延至三国时,李登所作声类首次提出了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的理论。这就是南北朝时期四声发厥的先声。南北史演义载:梁主不以为奇,且问参政周舍,“什么叫四声音?”周政举“天子圣哲”四字这里当然不排除奉承之语!但是其所言天子圣哲恰恰是平上去入!可见其人的急智之才,四声的兴起是利弊参半的利处在于它将自梁以后近两千年的诗格导向了正统弊处是其多度的压抑了一些另类诗人。这就是有名的永明诗体!二、四声的发展:四声是由周颙提出沈括发展的!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按正常说韵律只是分平仄就可以,尤其的大部分联!但是在韵文,尤其是诗词中就不只应这样了!因为现在流传的词韵中根本没有分具体的四声!而是简单的平仄通来区分!所以现在写词的人就更少了些抑扬顿挫的音律,这些无一不对初学者造成困难!平仄声调的应用在古韵文中最重要,因此古四声在短期内没有更好的代替音律的情况下,是废除不了的!下面我用古四声和他的用法来说明这个论点!古四声的平仄,分的更为详细。三 声律发展的轨迹官韵:古时科举以诗赋取仕,如果考生所操方音各不相同,这些无疑使朝廷阅卷受到阻力! 你有你的家乡话!我也有我的! 并无韵律可言,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即所谓官韵。其实也和我们今天以北京话为普通话一样 相对片面。在建国后文人对以南音还是北音(即北京为主的北部方言而诠正的语言)作为普通话是以选票决定的结果北音以多两票为胜,这样看来南北语言孰优孰劣并没有定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颜氏家训,音辞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 在此颜之推将南北方言作了比较:南方水土和柔 清举而切诣 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榷而量之 榷:独梁也。在这里我们应该翻译为标准,以准则而衡量。我曾经在其他的群里讲课时谈过,古文的翻译不需要什么结构说,也无需确定什么句子成分,只要我们精准的训诂每个字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前有一段 共以帝王都邑 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前面的意思就是说以京师方言 即我们所说的雅言而论,采取公平的看法,独金陵洛下近于雅言。 那么我再继续分析:南方因水土柔和,所以其音清拔俊逸而发音迅急 但是失于不稳正前南北方言以及风俗就形成了极大分化。到了公元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 经过数次的完善!最著名的一个修订本是年(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终于问世了,后人说的诗韵都是指平水韵而言。不幸的是,这部书后来失传了。好在许多集轶家做了工作,今人才略得其貌。唇音:不,芳,并,明。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 彻 澄 娘 日牙音:见,君,溪,群,疑等字是也齿音(齿头音):精,清,从齿头音正齿音:审,穿,禅,照。喉音(喉中音清):心,邪,晓喉中音浊:匣,喻,影,亦-王力汉语音韵学敦煌书本记载是归三十字母例: 不芳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 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后来,有人又补了六个字,才凑足了三十六母。 这其实已经趋近了我们今日的汉语拼音只是经过许多次声律的变迁已经无法复原其本来面目了!所以,大家只需要知道就可以。 我们再说说平水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又按韵母的异同,把汉字分为一百零六类,即一百零六韵。 另有一百零七韵,是因为采用上声迥拯两个原韵部,因此多一韵。因各代诗家将其竞相视为圭臬,所以奠定了平水韵较牢固的地位。诗填词只许用同韵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填词仄平仄韵皆可入韵。 犆别说明一下,一东二冬等韵序首字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个人认为,现在我们不需要深入考究。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既然问了,就说一下个人观点:因为古代南北各异,地方口音繁杂多乱,因此读音上的分别,很难考究究竟是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当然了,这仅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人。 今日之诗依然可以混用 但是与古诗之混用则大不相同了,平声韵仄声韵都是平水韵里的 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给大家讲课的话再讲。接下来,讲第四大点。四:北方话 历史上中国北方长期沦为异族统治。北方游牧民族多学汉语,部分融入汉族。 他们讲的汉语自然不太正宗。从语音历史资料可看出。因此在元代形成了第一次入派,也就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入派三声 北方话对传统汉语音韵结构继承较少。因此,今日北方话曾被章太炎先生称为金元虏语即满蒙人的异族语言。 但是大家不要因为这个,就认为南方话的绝对优势。因为从北京话为普通话开始,中国的语言就开始倾向北方 而南方部分方言只成为了考古资料 北方话是唯一不保留入声(短音)的汉语方言。无入声使北方话语言节奏呆板,但是也相对增加了铿锵的语调! 以及更利于学习中国早期文明以北方为主,但北方文化事业屡遭战乱破坏,大量知识分子因避战乱南迁,因此诗律词律古音占有绝对优势(这个也是因为南方的话古音保存的多的原因)北寇大举入侵频繁!因此人口南迁!保存的大部分古音! 以上的论述,是我从北方话入手,只希望大家了解南北方,音律区别,而不需要大家牢记。五、入派三声: 和入派四声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说说四声的区别,古人对于四声是这样解释的 唐代元和韵谱: 平声者哀而安,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这个是最早的解释。 清代张成孙说文谐声谱: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而在康熙字典里有分四声法的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声仄声的变化,这些资料解释的很形象化,但是它们都容易使人误解成平声似乎是平缓或长而重的声调,仄声似乎是必然或短促而重的声调。其实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才是一个短调,这个才是较合理的解释,各种细节,大家可慢慢体会。上声,高挑音显得尖锐,相当于我们的二声 去声似乎怨妇伤泣百般婉转,入声相当短促有爆破音 ,我在其他群讲课时,有人提到过:现代汉语拼音的第3、4两声基本是仄声。而第1、2两声并非全是平声。这个是正确的看法,就是说现代拼音的四个声调里都含有入声字。一二声平,三四声仄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在对联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同为仄音的字!或者是平音的字在用法中,却出现两个结果!这个就是阳平、阴平和上去入的区别。 平仄交替,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声调铿锵,谐和的平仄是韵文的重要因素! 今天阴平、阳平已经和古代的大不相同了!上去统一成了仄声。也就是说只有单纯的平仄这个在应用上是简便了,但是在韵文的思想表达上却打了不小的折扣。在各种声调里,唯有古入声是个短促的声调。这样的入声的促调性质只在部分现代方言里保存下来了。 上古,中古,近古,今音这个还属于专业的说法。但是中古,近古音,都不能简称古音,而且古来相当部分诗话词话也采取的这样论述,事实上,即使唐宋这样两个间隔不大的朝代也有相当大的声律变迁,在外族入侵时许多变迁是因为兼容,比如上古音前面提到的所谓的26母。现在早已多不存南方话,大多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但是他们保存的只是南音或者说国音而已,即使潮洲话,抚州话被称为古音活化石,也只是略有余韵而已。【二】听众提问(1)问:排序是什么答:上平声、下平声、上、去、入与前面提到的宫、商、徵、羽、角一一对应,后来才发展成四声,即平上(第三声)去入。因此就有了五音对四声的说法。也即是说,古诗的声律是同乐理相通的,爱好音乐的人不妨体验一下!(2)问:对联用的都是平水韵的音么答:默认平水韵音。对联是律诗的基础,采用诗韵,诗韵现在官方承认是平水韵,所以按平水韵音。(3)问:能否讲讲作词方法。答:填词三言两语讲不完,不过可以分享一点心得。首先诗词要读得多,因为古诗词有诗词的专业术语。比如浑字,在古诗词中多解释为:全部,全都。争如,在诗词中的解释为怎么比得上。我们读诗词的话,第一是积累词汇。其次,就是找自己的节奏。每个人的语感都不同,这体现在词牌的选择上。大家知道,有些人擅长慢调,如柳永、姜夔,有些人擅长小令,如韦庄等。这就体现出自己填词的节奏感。现在钦定词谱中,已记载的词牌就有两千多种,总有一些词牌对自己的节奏。(4)问:现在我们往往在填词中有些字今音与古音不同,我们却习惯的用作今音,请问这能作数吗?答:就我个人而言,填词我用词林正韵,作诗我用的是平水韵。如果你用的是新韵,那么在诗的末尾标出新韵二字。不然古仄今平用,算作出律。(5)问:在谋篇布局之中,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补面出租合同(标准版)
- 集材拖拉机司机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香料分馏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电机嵌线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压电石英晶体配料装釜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陶瓷模型制作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开切茧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水生物病害防治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综合楼监理实施细则操作指南
- 业务部门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方案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
- 药房管理规章制度目录
- 中职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试题
- 2025年辽宁省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版高尔夫球场场地租赁及会员服务协议3篇
- 香港 信托合同范本
- 少先队活动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课件
- 阀门培训课件
- 《焦化机械设备维护检修标准》
- DB11∕T 899-2019 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