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总结: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从者见之( )长沮、桀溺耦而耕( )耰而不辍( )怃然( )荷蓧( ) 绥之斯来( )喟然( )矢之曰( )铿锵( )莫春者( )浴乎沂( )雩( )哂( )牖( )莒父(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彫也( )皋陶( )葸( )数罟不入污池( )餍( )施施从外来( )槁( )浡然( )孳孳( )蹠( )粢盛( )獭( )独乐乐( )管籥( )蹙頞( )麀鹿濯濯( )朝儛( )睊胥( )慝( )徵招( )荑稗( )恤( )毂( )埏埴( )怵惕( )斫( )儵( )巨缁( )犗( )鬐( )惮赫( )鲵鲋( )鹓( )蟪蛄( )鹪鹩( )呺然( )掊( )洴澼( )居邠( )絜( )沴( )蘧( )罝( ):找出下列的通假字桀溺 而谁以易之 植其杖而芸 一言以为不知 道之斯行 矢之 毋吾以也莫春者 如日月之食焉 无欲速 彫也 举直错诸 富尔可求也 久要不忘 学而不思则罔 今也则亡 出则弟 颁白者 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 卒然问曰愿闻其指 不可得已 二十又八载 时日害丧 景公说 畜君何尤 亲戚畔之刑于寡妻 行有不慊于心 戒之曰 衡于虑 曾益 内交 要誉 若火之始然相县 星队 怪星之党先 切瑳 不常有之 光晖 忘者寿 其脆易泮 累土培风 小大之辩也 而征一国也 六气之辩 不息 狂而不信也 拘于虚也汒然 隐机 且夫知不知是非三竟 小枝泄 不翅 规乎 失于兑无郤 滑和 贵必敖贱 破碎乱行 敬惧而施 尚欲:写出下列的句式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如有所立卓尔3:贤哉,回也 4:吾无隐乎尔5:不吾知也 6:当仁,不让于师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其何以行之哉9:君子义以为上 10:仁以为己任11:此非为餍足之道也 12:天下可运于掌13:而良人未之知也 14:物之已至者15: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16:吾无与言之笑17: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18:必为新圣笑矣18:富哉言乎:写出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1:所者 2:以为3:有以 4:如何(可以参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十五次修订上第468页) 附:怎样判断文言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1: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2: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用“见”、“于”,“见.于.。”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3:倒装句式(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怎样判断词类活用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如何判别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的寿和康。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原谤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7、能愿类词语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晋公子重耳之亡) 8、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道路。(召公谏厉王弭谤) 9、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上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冰和寒。(察今 10、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端章甫。(子路侍坐)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教材上罗列了五类,当然不全,类别的齐全与否不是关键,只要能够根据语境进行合理的解释就符合高考的要求。学习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判别方法。还是要进行句法分析,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的力和暂。(崤之战)人皆得以隶使之的隶,这里的以作而讲。(五人墓碑记) (三)名词活用作使动用法。何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检验,如,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的衣锦。(越妇言)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的肉。中山狼传) (四)名词活用作意动用法。何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动词的特性。一种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驼业种树的业,(种树郭橐驼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伤仲永),这是名词活用作意动。第二种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类主要是形容词活用作意动。 读到这里休息一会,给你一道题目享受一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农农士士工工商商(荀子),你能判定这些词语的用法吗? 二、如何判别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依据前述可知,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动词跑到定语位置不是活用,切切)。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的继。(触龙说赵太后)翩翩两骑来是谁?的来。(卖碳翁)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烛之武退秦师)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的暴露(勾践灭吴)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时,还会省落后面的宾语,可烧而走也的走。(赤壁之战) (三)动词活用作为动用法。何谓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为了之意,也就是说动词里含有为字。高考对此不作要求,课文又有,仅举两例作为参考,夫人将启之的启。(郑伯克段于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的死,句中的焉相当与之。(五人墓碑记 (四)动词活用为被动用法。何谓动词的被动用法?就是动词本身含有被字。如何判别?就是看主语和谓语是否有被动关系,当然要注意主语的省落。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的遇知。(送李愿归盘谷序)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举和焦土。(阿房宫赋) 三、如何判别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何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当然包括介词的宾语)。还可以观察形容词是否被定语修饰,如,尧舜,大圣也的圣。(原谤)百废具兴的废。(岳阳楼记) 1、形容词活用为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的圣愚。(师说) 2、形容词活用为宾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的能和善。(谏太宗十思疏) 3、形容词活用为介词宾语。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的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前文已述,仅举两例)荣其外而枯其内的荣和枯。(蠹化)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的硕茂。(种树郭橐驼传) (三)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已消忧的悦和乐。(归去来兮辞)公子安之的安。(晋公子重耳之王) (四)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四、数词的活用很简单,就是数词跑到了其他词类的位置上。 1、活用为名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一。(红楼梦*第四回)庭中通南北为一的一。(项脊轩志) 2、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滕王阁序) 3、活用为副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一。(滕王阁序)而或长烟一空的一。(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装房泥工分包合同执行标准及环保评估
- 仓储租赁合同与物业消防规定不一致应对措施
- 商业综合体物业租赁委托管理收费标准协议书
- 中医药现代化背景下美国市场的拓展与挑战分析报告
- 2025年植树问题期末真题及答案
- Revision 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2025年七只小羊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专业导论的考试题及答案
- 旅职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英语专业面试试题及答案
- PEP小学英语单词表(3-6年级)
- 忠县介绍课件
-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一)
- DB4401-T 43-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高清现行)
- 保障和改善民生课件
- 北京京剧院劳动合同制职工招考聘用(必考题)模拟卷
- 银行信贷实务与管理课件
- 实习任务书(标准模版)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
- 古文字学(全套课件)
- 大连石化“3.14”亡人事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