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种科101 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1页
农学院 种科101 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2页
农学院 种科101 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3页
农学院 种科101 昆虫学复习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科101 昆虫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孵化: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卵壳而出的现象叫做孵化。2、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2、世代:昆虫由卵(或幼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的过程称为一个世代4、年生活史:指昆虫在一年中的个体发育过程,即从越冬虫态越冬后复苏起,至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5、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6、完全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的变态类型。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明显不同,幼虫要转变成成虫必须经过蛹期。7、渐变态:昆虫的幼期与成虫期在体形、习性及栖境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幼体的翅和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故称若虫。8、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羽化9、补充营养:成虫羽化后需要继续取食,以获得完成性成熟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种对性成熟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10、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殖器官(第一性征)外,还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二性征)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1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12、孤雌生殖:又称又称单性生殖,是指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3、休眠:当季节性的不良环境到来时,昆虫快速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的现象。14、滞育:指当季节的不良环境条件到来前,在某些环境因子的诱导下,昆虫通过调整体内生理代谢,在一定时间内抑制自身的某个固定虫态的生命活动现象15、迁飞:指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16、群集性:指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17、单食性昆虫:指昆虫指以某一种植物为食料18、寡食性昆虫:指昆虫一般以1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为食料19、多食性昆虫:指昆虫能取食不同科的多种植物20、双名法: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命名一个拉丁语名称就是该动物的学名,种的学名由属名家种名组成,及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21、三名法:亚种的学名则在种名后再加上一个亚种名,即三名法22、脉象:即脉序,是指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23、跳跃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和后足24、开掘足:胫节宽扁具齿,跗节相对较退化,适于掘土,如蝼蛄的前足25、地下害虫: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种子、根茎)和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称土壤害虫26、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验的处理,以防止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是一种强制性的防治措施27、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IL):是指因采用防治措施增加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28、3R:指抗药性、再猖獗性、残留性简答题1、昆虫纲的特征:(1)体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一对儿触角,有1对儿复眼,有的还有13个单眼 (3)胸部有6足4翅 (4)腹部310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2、昆虫的变态类型 (1)全变态(有翅亚纲内生翅类昆虫具有的变态类型)特点: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不相同,并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2)不全变态(有翅亚纲外生翅除蜉蝣目以外的昆虫具有)特点:一生只经过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发育逐渐显现出来。不全变态又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个亚型。3、害虫防治中可以利用地老虎的趋光性进行黑光灯诱捕:利用金龟甲假死性的习性,进行震落捕杀;根据有翅蚜的趋色性,可利用黄色粘胶板诱集进行虫情监测和防治;根据棉铃虫的趋向杨树挥发物质性采取杨树枝把诱杀。4、地下害虫的种类: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种蝇类、地老虎类5、地下害虫的为害特点:(1)寄主范围广(2)生活周期长(3)与土壤关系密切(4)为害时间长,防治困难。 从全国为害状况来看北方重于南方,旱地重于水地,优势种群则因地而异。6、蛴螬取食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 金针虫取食嫩叶,幼虫在土中生活,咬下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要是幼苗根部和地下茎,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 蝼蛄咬食种子和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也咬食根、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它在土表活动时,幼苗掉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枯死。7、方法:在田间堆积约1015cm的鲜草堆,每公顷300700堆,于清晨翻草捕杀。 原理:8、植物的抗虫性就是植物对某些昆虫种群所产生的损害具有避免或恢复能力,是一种可遗传的生物学特性。(1)不选择性: 昆虫对植物的不选择性是指昆虫不喜欢在某些植物上产卵、栖息或取食的习性。(2)抗生性:有些植物品种含有某些“有害”化学物质,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虽有营养物质但难以被昆虫利用,或由于虫害产生不利于害虫的物理、机械作用等原因,引起害虫死亡率增高、繁殖率降低、生长受到抑制而不能完成发育或延迟发育,寿命缩短等现象。(3)耐害性:有些植物种类或品种虽然也遭受害虫的危害,害虫也能在其上正常生长发育,但这些植物种类或品种具有很强的增殖或补偿能力,因此可以忍受虫害而不影响或不显著影响产量。9、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1)以虫治虫:如寄生性天敌昆虫,松毛虫赤眼蜂,丽蚜小蜂等的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微小花蝽,草蛉、瓢虫的利用。用捕食性螨类防治害螨等。(2)以病原微生物治虫:如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还有病毒,用微孢子防治蝗虫等(3)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如青蛙鸟类等(4)昆虫激素和不育技术的应用优点:(1)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造成环境污染,受到长期的控制效果。(2)使敏感性及警觉性强的有害生物出现反应,避免产生抗药性害虫(3)通过鼠、虫种群内的的相互接触及媒介传播使病原扩散和长期保存(4)天敌资源丰富 费用低 缺点:(1)毒杀作用缓慢,范围窄,防治效果差(2)不容易批量生产,受储存运输的限制(3)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10、农业防治的内容主要有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深翻土地,;合理施肥灌水,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清洁田园等,以减轻害虫的危害。优点:(1)节省人力物力财力(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3)对害虫的发生有预防作用(4)易于被群众接受,防治范围大 缺点:(1)有些措施与丰产要求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措施地域性季节性强,防治效果缓慢或不明显11、化学防治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明显(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3)可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操作(4)杀伤范围广(5)化学药剂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可长期保存 缺点:大规模使用特别是使用不当时,常会造成人畜中毒,植物药害、杀伤有益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长期使用还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次要害虫的再猖獗。12、麦红吸浆虫发生动态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1)小麦处于拔节期时,越冬幼虫破茧而出,向土壤表层上升移动(2)小麦孕穗期,土表幼虫开始化蛹(3)小麦抽穗期,土表的蛹开始羽化,羽化当天成虫可以交尾在穗上产卵(一般不在已杨花的麦穗产卵)(4)小麦扬花盛期和灌浆初期幼虫从内外颖侵入子房 (5)小麦蜡熟期,颖壳内老熟幼虫潜入土中结茧越夏越冬。13、棉铃虫农业防治方法(1)实行秋耕冬灌,压低棉铃虫越冬基数(2)种植玉米诱集带(3)加强棉田管理(4)喷磷驱蛾,减少产卵 (5)种植抗虫品种14、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搞好作物布局,选种抗螟丰产品种,因地制宜处理越冬寄主,以压低发生基数。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协调好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药剂防治以玉米心叶末期颖粒剂治螟为重点,同时加强高粱,谷子等作物的田的防治。农业防治方法:(1)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2)搞好作物布局,培育选用抗螟品种(3)种植诱集作物,集中防治15、农业害虫成灾的必需条件(1)必须有一定量的虫源,虫源基数越多,发生为害的可能性越大;(2)必须有适于害虫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条件适宜时,虫口密度就大;(3)必须具备寄主作物的易受害生育期、抗虫性和产量等,如果害虫发生期与寄主植物易受害期吻合、抗虫性弱,害虫就能构成较大危害。16、分布:三化螟、二化螟主要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国内分布普遍。三化螟仅为害水稻,二化螟主要寄主水稻、茭白、甘蔗、玉米、小麦、油菜等。 为害特点:二者均以幼虫蛀茎为害,在水稻苗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后造成“白穗”;有时为害幼苗不完全切断茎秆,不形成“白穗”而为“虫伤株”。二化螟幼虫在入茎前先在叶鞘内取食,形成“枯鞘”,而三化螟无此现象。18、棉叶螨的综合防治技术:(1)秋耕冬灌(2)轮作倒茬(3)加强田间管理(4)化学防治“抹”:叶片背面发现少量红蜘蛛,用手抹掉; “摘”:发现红蜘蛛较多的叶片摘下,集中带出天外销毁 ;“打”:对有螨点片实行药剂挑治19、传播途径:自然传播,人为传播 为害方式:初期性害虫如绿豆象、麦蛾等的幼虫可取食完整粮粒 后期性害虫如锯谷盗等食害损伤粮粒及碎屑粉末 中间性害虫如黄粉虫、螨类等食害完整或损伤粮粒及取食粮食中的腐败尘芥杂物和虫尸虫粪等论述题2、农药的合理使用:(P165) (1)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 对症用药 适时用药 精确把握用药浓度和用量 恰当的施药方法,保证施药质量 注意气候条件 交替施药和合理混用药剂 (2)农药的残留 在作物上的残毒 对土壤的污染 对水质的污染 (3)农药残留量及安全间隔期 农药允许残留量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3、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1)轮作倒茬,麦茬及时翻耕暴晒 (2)推广抗病品种如徐州211、洛阳851等 (3)药剂防治:吸浆虫化蛹盛期16时后撒施毒土,成虫期还可喷施乐果,敌敌畏等,也可用敌敌畏拌麦糠熏杀。4、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如种子、地下茎、根等)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从全国病害发生状况来看,北方重于南方。北方地区地下害虫的种类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防治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