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先锋》专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doc_第1页
《牙科先锋》专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doc_第2页
《牙科先锋》专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doc_第3页
《牙科先锋》专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doc_第4页
《牙科先锋》专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期专访人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主任刘峰专注致臻美学牙科修复引领舒适美学牙科潮流刘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培训中心主任、综合科主任,国内知名美容修复专家,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委员,专业方向为口腔美容修复、全瓷修复、种植修复、口腔色彩学、口腔临床摄影等方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培训中心于2009年成立,几年来培训中心已经举办国家级及学会级美学牙科治疗系列学习班十余期,培训学员数百名。先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美学修复致臻之路系列培训班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期,您的这个系列培训的理念是什么?给我们同行带来了什么新的技术?刘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培训中心是在2009年成立的,在此之前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了,成立培训中心以后,得益于北大口腔、门诊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越来越成系统、越来越上层次。因为我自己比较擅长美学修复,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美学修复开始做起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培训中心已经形成一支年轻的、稳定的、富有培训工作经验的教学团队。开始的时候我们每期培训都有一个或两个主题,就是讲一些规范的技术,比如全瓷冠、全瓷贴面、纤维桩,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也就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我觉得带给别人一些理念、一些思想比具体的方法可能更重要。“致臻之路”这四个字是我在最近两年才提出来的,“致”就是带领、帮助、达到,“臻”就是完美,“致臻”就是帮助别人达到完美。美学修复实际上就是要尽量往完美去做,每一个好的牙医都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患者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我们的培训也是帮助学员学习如何达到完美。当然,如果大家听我讲课就会知道,现在的我,很多事情其实并不追求绝对。人的思想也是螺旋式上升的。记得我刚开始从事这一行业的时候,只是想着怎么做的越精确越好,有相当长的时间我都在追求精、准。当时很多前辈说,这个年轻人做的不错,做的特别精致、细致,什么都追求极致。现在我的思想好像又升华了一步从单纯追求德国的精益求精的思想,融入了追求中国式自然和谐的思想。其实美并不一定是最精确的,而是要达到一种功能、美学、感受均衡的状态,很多东西更需要自然,我现在更追求一种造化自然的感觉。我们现在所传达的“致臻”,就是告诉大家要知道对于每一个病例,怎么学会读懂客人的想法,让客人很舒服地达到他需要的状态,而不是医生本人认为的最好的状态。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讲的一节课是“舒适美学牙科”,在治病的过程中让病人觉得舒服是第一位的。看牙不一定是享受,但是一定要让病人舒服(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只要让病人觉得这是他想要的就够了,但这个其实比达到极致更难。因为你要去引导或判断这是他想要的,这比多少项美学指标都达标可能更难。参加“致臻之路”培训的学员,最大的感触可能是要学会了一些思考的方法。通过具体技术的授课,我们会讲清楚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走过哪些弯路,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这种做法,通过这些,学员们再遇到没涉及过的临床问题,就可以自己去分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先锋:美学修复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提出十多年了,作为中国最早专注于美学修复的专家之一,您能给我们谈一谈美学修复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吗?您认为与国外口腔美学牙科发展相比,我们国内目前的差距大吗,应该如何去弥补目前的差距?刘峰:其实很多年前就有老前辈提出美学修复、美学牙科这些概念。但是临床医生真正关注这个层面也就是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十年前,中国的美学修复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朦胧的状态。临床上做的很好的医生也有一些,但更广大的医生群体还没有对美学有清晰的认识。2005年,我还是一个很年轻的主治医师,当时学会的王渤老师给了我一个机会,在北京国际口腔展期间讲一节公开课,那是我第一次在这种大场面讲课,我的题目是美学修复设计要点。在我印象中,在此之前,国内的专家们几乎还没有在这种展会或学术会议上以“美学”为主题讲课的,更多的还是以某一项技术作为题目。在那之前,我关注美学修复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当时我的几位领导,包括魏克力老院长、王欢主任、孙凤老师都非常支持我,使我在那个时代就有机会做了一些实际工作。我把我当时的想法讲出来了,讲医生应该注意美,怎么去培养自己的美学意识,怎么去锻炼自己的眼睛,去认识美,欣赏美,并在工作中去创造美,当然也有一些病例穿插在里边。当时讲的这些东西,现在想其实还是很初级的,但那时候很多听完课的医生都觉得:这个医生太时尚了,讲的有点意思。虽然当时只是一种想法,但很多医生感觉好像打开了一扇窗似的,忽然看到了另一片天空。当时,中国的美学修复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就以我当时的水平,我看见的国外大师做的东西,国内绝大部分医生几乎是没有办法与之相比的。当时很多事情不是说做的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知道的问题。这就是当时的差距。当时可能是我的能力确实很有限,但是我相信当时国内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后来的几年时间,我和很多同行一样,疯狂的学习,做各种交流。在很多基本的方法原则掌握以后,其实中国的医生不缺病人,只要自己愿意,提高技术并不难。最近四五年,中国有相当大一批医生临床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中国的好医生做的许多病例已经非常棒了,很多病例比赛中中国医生展示的病例拿到国外也不会比国外医生差多少。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美学修复和国外的差距其实并不太大。如果说还有一些欠缺的话,可能并不是我们能不能把某个牙、某颗牙的牙龈做的特别好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具体技术上的差距,而是从原理上思考的能力还有空间再提高。这种差距我觉得不是国内外牙科医生的差异,而是国内外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我们这代人接受的国内传统教育不太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个问题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我一直认为年轻人更乐于思考,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成长起来,我想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不明显。十多年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那时经常听各种课,只要有老外来北京讲课,我一定会去听,但听来听去,发现很多事情各个老外之间想法、做法也并不一样,搞得我经常不知道该听谁的,有时非常困惑。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要听自己的,自己必须要学会思考、做判断,从那以后,就感到豁然开朗了。现在很多医生在学习时也可能有这种困惑,所以,在我们的培训中,直截了当的告诉学员方法、规范只是一小部分内容,更多的,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医生学会自己去思考,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听从别人的见解。我们的培训不仅仅是要求所有医生按照我们的“标准”去操作,而是希望大家参考我们的思考方法、操作方法,逐步的改善自己、提高自己。这个过程也令我们自己不断提高,这样才可以弥补我们和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先锋:在很多人心中,您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人:身处最高学府北大口腔,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位,同时也和很多民营机构、民营医生关系融洽;外表年轻时尚,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又不断著书立说,引领着自己领域的发展方向;我们都很好奇,您是如何定位您自己的?刘峰: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是不容易的。我也经常在想,这十多年来自己做过的事情挺多,但是到底做了些什么呢?我199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18年了。如果按时间来算,我前一半时间是积累的时间,1996年到2004年,9年的积累,使我成为了一名还不错的医生,在美学修复方面有一点点专长;2005年,是我第一次在正式的舞台上讲演,从那以后到现在,正好又是九年的时间。这九年又可以分为两段,前一半时间,应该是从2005-2009年,得益于自己拍照,留下来的资料比较多,另外就是年轻、胆子大,做了就愿意说,愿意给别人看自己做的东西,有点无所顾忌,再加上有谭建国、郭航、江山、何桐锋等前辈提携,韩亮、黄欢等好友相助,抓住机会在2006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美容口腔医学工具书口腔数码摄影,2007年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原创口腔美容个人专著口腔美学修复临床实战,这些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但现在看之前写的东西,其实很幼稚,很多思想并不完善全面,很多病例放到现在做肯定会比之前做的好很多。在最近这几年,我经常在各地讲课,我非常享受在讲台上的感觉,我越来越享受告诉大家一些东西、给大家一些帮助这种过程。讲课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些医生提一些问题刺激我仔细去想,很多我思想上的转变和提高都得益于别人给我的提问。别人促使我去思考、去提高、去改变,我会非常感激。所以,当我传递给别人的东西能帮别人去思考、去改变、去提高,我也感到非常满足,如果我的经验能让别人少走弯路,我觉得这种感觉是特别美好的。而且我也特别希望别人学到一些我的想法之后,能自己去找寻正确的道路。建立在这些想法之上,最近几年我给自己的定位,除了是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以外,更要是一个美学牙科教育的参与者,通过和广大同行的一起成长,帮助更多患者。先锋:您最近几年投入在美学牙科教育的精力非常多,据我们所知,您目前在国内各种学会、展会、会议上讲课已经超过二百多场了,那一直这么忙,您是如何平衡您的工作和生活的?刘峰: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涉及到生活质量的问题。我这样总结我自己:工作融于生活,但不主宰生活。我从内心认可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所以我在工作中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但是我一定会留出时间给我自己过纯粹而简单的生活,不会让每天繁琐的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让工作成为一种精神负担。我觉得我一直保持在这种比较好的状态。我对牙医这份工作是有感情的,所以我经常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无论我是在看病人,做蜡型,照相,还是其他,我都能找到一些乐趣。这种心态是很自然的,不是“调整”成这样的,所以自己就会比较舒服,自己的工作在别人眼里看着也能相对出色一点。当然,我的生活并不是寄托在这份工作上的,比如说明天我不从事这份工作了,我想我仍然能够很好地生活,无论我从事哪个行业,都会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乐趣。这可能就是老话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吧。人总要有点事情干,既然从事这份工作了,就一定要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找到乐趣。很多工作,尤其医生这份工作是要跟很多人接触的,跟人接触很多时候本身就是有乐趣的。在工作中,我们为什么经常强调思想?因为有自己的思想,在工作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样就是很有乐趣、有意义的。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事其实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感觉。提到时间分配问题,我觉得工作可以占很多时间,但是一定不能说工作是生活的全部。“工作融于生活,工作不能主宰生活”,工作主宰生活你的家人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工作不融于生活,自己就会觉得很难受。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这种想法就能从心态上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好。先锋:您今后工作的重心会是什么?还有什么人生理想吗?刘峰:过了四十岁了,好像一般不会再谈“人生理想”了吧,我觉得我自己在过四十岁之后确实还是有所转变的。回想起来,人在四十岁之前是真正的年轻时代,四十岁之前,我在追求极致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很多时候都是想怎么往最好做,有所转变其实就是四十岁以后这一两年的时间。可能是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教育太少造成,以前我一直不能理解中国自己的很多东西,比如“中庸”和“极致”,就觉得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现在在心态上似乎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我能开始接受中国文化,也不敢说理解有多深,但是感觉好像思想上的这层窗户纸被自己捅破了。可能跟年龄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经历的事情多了,看到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丰富的感觉。曾经有一位朋友跟我谈过:将来你希望在墓碑上写什么,现在就应该怎样去做。我想我们今天如果说人生理想,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吧。十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以我当时的状态,能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出色的牙医”;几年以后在想起这个问题,我想修改成“一名优秀的牙科教育家”;现在妄想一下,如果我还有20到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最希望能被定义为“一位杰出的牙科思想家”,当然,实际上并不一定能够真的达到,但在墓碑上是可以高半格的。这可以算是我现在还能算得上的人生理想吧。围绕这个理想,我想今后的工作离不开临床工作、讲课,当然我还希望能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批判,去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想。先锋:最后回到您的培训课程,您认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美学修复培训课程对口腔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形式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今年您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刘峰:北大口腔作为国内权威的专业院校之一,教学工作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北大口腔的教学工作可以分为院内教育和院外教育两大部分。院内教育是培养北大口腔的接班人,培养中国口腔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因为拥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库,国内的各个专业院校同时也都肩负着院外教育的重任,共同提高中国口腔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我们北大口腔很多专业科室都一直在进行着非常好的院外教育工作,门诊部培训中心所做的工作也是北大口腔院外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希望能把整个北大口腔最新的理念、思想、进展、技术更快地传递给更多的医生。门诊部所举办的继续教育以美学为核心,具有自己的特点,已经成为北大口腔院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我们举办了两期继续教育课程,上半年主题是“微创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