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土壤地理 内容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1 主要土壤类型 2 土壤分布规律 3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成土因素 母质 地形 气候 生物 时间和人类活动 基本过程 原始成土 风化 灰化 粘化 富铝化 钙化 盐化 碱化 潜育化 潴育化 白浆化 漂白 腐殖质化 泥炭化 人为熟化过程等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中国土壤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1 东部季风区淋溶过程占统治地位2 从WN ES 化学过程逐渐加强3 土壤的生物过程由W E N S加强 a 从W E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b 东部森林区自N S 生物循环作用不断加强 中国年平均气温 中国年降水量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中国主要类型风化壳及土壤特征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是在气候 生物 地形 母质 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中国土壤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1 东部季风区淋溶过程占统治地位2 从WN ES 化学过程逐渐加强3 土壤的生物过程由W E N S加强 a 从W E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b 东部森林区自N S 生物循环作用不断加强 2 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以成土因素 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作为发生分类的基础 中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87 为代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 以定量化 标准化为特点 14个土冈 主要土壤类型12土纲 32亚纲 74土类 272亚类12土纲 初育土 冻土 变性土 干旱土 高寒腐植土 松软腐植土 灰土 硅铝土 铁硅铝土 铁铝土 潮湿土和盐渍土 主要为发生学分类 1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土壤是在气候 生物 地形 母质 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3 土壤分布规律 一 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3 土壤分布规律 3 土壤分布规律 二 垂直地带分布规律 土壤垂直带谱分类 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 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型 如半湿润海洋性垂直带谱与半干旱大陆性垂直带谱土壤垂直带谱特点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水平地带位置 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 层次减少 垂直带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 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 随着干旱程度加大 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 带谱趋于简化 我国主要山地垂直带谱 3 土壤分布规律 三 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 主要发育在青藏高原高原面上水平分带 高山 上垂 和河谷 下垂 中垂向分带以冈底斯和念青唐古拉山为界 南为海洋湿润型 北为大陆干旱型 3 土壤分布规律 四 隐域性分布规律 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 岩性 地表物质组成和地下水 人类活动等 控制主要有变性土 潮湿土 盐渍土 初育土等 3 土壤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类型丰富 12 14 土纲空间分布复杂 水平 垂直 复合地带性和隐域性分布 总体上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内陆型发育历史悠久 最早可到第三纪 现在还在继续 ThankYou 第七章生物地理 内容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2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一 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植物种类丰富 27150多种 起源古老 白垩纪以来 地理成分复杂 热带 温带 古地中海 中国特有种 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 分布交错混杂 西南地区最典型 特有植物繁多 190多属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二 植被分类系统 a 中国植被 吴征镒 1980 分类系统三级分类单位 植被型 高级 群系 中级 群丛 基本单位 植被型组 群系组 群丛组 基本单位之上的辅助单位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二 植被分类系统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二 植被分类系统 b 中国植被地理 侯学煜 1988 分类系统二级分类单位 群系纲群系 基本单位 植被型群系组 辅助单位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一 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地带性植被水平分带主要受大气热量 纬度地带 和水分 距海洋远近 多少的制约 大气热量相当 同一温度带 水分 干湿地区 起主导作用 水分相当 同一干湿地带 温度差异起主要作用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a 干湿地带性分布规律 1从东南到西北 森林 草原 荒漠青藏高原从东向西 阔叶 灌丛和矮林 高寒草甸 草原 高寒荒漠青藏高原隆起没有改变中国植被水平分带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格局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a 干湿地带性分布规律 2以昆仑 秦岭 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方属温带 暖温带 南方属亚热带 青藏高原区各带存在东西差异 植被类型不同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温带 森林 针阔 森林草原 荒漠 6带 暖温带 森林 栎 草原 荒漠 4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 川滇以东含水青冈 云南高原栎林 横断山高山栎矮林 3带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高寒蒿草草甸 高寒草原 荒漠化高寒草原 高寒荒漠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b 纬度地带性规律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 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 7个 西部干旱 半干旱区因其地貌结构独特 致使植被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趋于复杂化 5个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二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影响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因素 山地自身特征 高度 走向 坡度 岩石 土壤等 山地所在水平带的气候特征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类 湿润型和干旱型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二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a 湿润型以森林为主 山顶为灌丛 草甸自下而上 相当于从南向北水平分带自南向北 同一植被带高程增加 1带 含有水平地带性中特有的植被同一温度带由于干湿条件不同 存在东西差异 坡面差异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二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b 干旱型以山地草原 荒漠或高山蒿草草甸为主自下而上为荒漠 草原 荒漠自东向西 同一植被带高程增加带谱简化同一山地植被坡面差异极大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1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三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 二 隐域性植被的分布规律包括草甸 沼泽 水生植被和沙地植被等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若尔盖水生植被逐水而生草甸和沙地植被分布广泛 1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1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 古北界 东洋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点项目-石油勘探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门窗幕墙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碱玻璃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鼻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建筑节能)专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西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力与运动和力(原卷版)
- 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初级技能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
- 鲜果种植基地收购协议书
- 村组安全生产协议书
- 承德汽车销毁协议书
- 尿失禁管理新进展课件
- 提高患者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ppt模板
- 竹子简介及资源利用
- 巴斯夫-吡唑醚菌酯(凯润)课件
- 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广告牌计算程序
- GB/T 42340-2023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评价方法
- 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
- 物理学史 物理的初创
- GB/T 41775-2022法庭科学爆炸物鉴定术语
-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