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五首学案3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 诗五首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写法。东篱(l) 金樽(zn) 投箸(zh) 歧(q)路 怒号(ho) 挂罥(jun) 布衾(qn) 大庇(b) 突兀(w) 风掣(ch)浩瀚(hn) 岑参(cn shn 己亥(hi)(二)知识积累了解作者作品。 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早年孤贫,博览经史。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诗。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塞诗的名篇佳作。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二、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好诗歌。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熟练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东l( ) 投箸( ) 怒号( ) 挂jun( ) 布衾( ) 大b( ) 风掣( ) 浩hn( ) q( )路2、解释下面的字词(1)喧: (2)辨: (3)忘言: (4)俄倾: (5)向昏黑: (6)安: 二、研习课文1、品读饮酒(其五)(1)朗读感知请用“/”划分朗读节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听录音一遍,听清字音及重音之处,纠正自己在朗读上的错误。边听第二遍,边小声地跟读,然后自己模仿课文录音朗读1-2遍课文。全班齐读。(2)字词句过关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这首诗的词句大意。不懂之处记在下面,并向他人请教。 (3)句子品读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悠闲自得情趣的名句是: 。借飞鸟归林喻指自己弃官归隐的句子是: 。点明全诗主旨的两句是: , 。既然生活在人类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隐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品读行路难(其一)(1)朗读感知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听录音一遍,听清字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纠正自己朗读上的错误。先自己模仿课文录音朗读1遍课文,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点评。全班齐读,体会诗的感情。(2)字词句过关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这首诗的词句大意。不懂之处记在下面,并向他人请教。 (3)句子品读在诗的前四句,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抑郁何愤懑的情感?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有这种感受?试联系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虽然退隐,但终会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相信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两句是: , 。3、品读己亥杂诗(1)朗读感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个人模仿朗读,全班齐读。(2)句子品读联系写作背景品味语言。这首诗写了几种心境?挑出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们说说它好在哪里。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者句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4、探究质疑(1)比较阅读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比较饮酒(其五)与行路难(其一)这两首诗抒发感情的不同。两位诗人各自抒发的感情是:各人产生不同感情的社会背景是:三、布置作业背诵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与己亥杂诗。诗五首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一、1、篱 zh ho 罥 qn 庇 ch 瀚 歧 2、(1)喧闹的声音 (2)说明(3)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4)一会儿 (5)渐渐黑下来了(6)怎么二、1、(1)请用“/”划分朗读节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意思:只要心远离尘俗,就自然会觉得所居之地偏僻幽静。哲理:精神上的自由境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或只要没有求名逐利的思想,即使居住在喧闹的地方,也会觉得幽深僻静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或此种真谛用语言是不足以表现的。2、(3)“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不是写实。因为当时作者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2)联系写作背景品味语言。这首诗写了3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要有所作为)(略)4、见教师教学用书的练习说明第一题。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研习课文1、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先模仿录音读,再自由读,最后齐读一遍。(3)对照注解理解诗意,不懂之处做上标记,请他人解决。 (4)个人质疑,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来解疑。(5)细读课文,思考并填空。第一节:描述了 的情形,用了“ 、 ”等动词写出了风的迅猛。抒发了诗人的 心情。第二节:描述了 的情形及自己 的心情。第三节:描述了 的情形。其中“ , ”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未断绝”与“ ”照应,表现诗人既盼 又盼 的迫切心情。第四节:由叙事转为抒情,强烈地呼喊出诗人的愿望“ ,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6)熟读课文,加深理解。2、品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朗读感知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师生朗读,明确节奏,想象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2)字词句过关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自己的疑难之处。 师生共同解答,解答疑问,扫除词语障碍。(3)品味鉴赏。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诗中描写雪景最为生动形象的千古名句是 , 。诗中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先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后尝试背诵。3、探究质疑完成课后练习二。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的异同。并填写下表:篇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同点不同点句式叙事抒情三、布置作业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五首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二、1、(5)细读课文,思考并填空。第一节:风破茅屋 怒号 卷 焦灼和怨愤第二节:群童抱茅入竹 无可奈何 第三节:天雨屋漏、彻夜难眠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暗谈悲惨 何由彻 雨停 天亮 第四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2、(3)咏雪 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表现了作者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3、见教师教学用书的练习说明第二题。诗五首第二课时随堂抽测题一、饮酒(其五)1、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 _,_ _。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 _。二、行路难(其一)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 _,_ _。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 _,_ _。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 _,_ _。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 _,_ _,_ _。2、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 _,_ _!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 _,_ _。2、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 _,_ _。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_ _。五、己亥杂诗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_ _,_ _。附诗五首第二课时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