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亚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_第1页
临洮县亚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_第2页
临洮县亚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_第3页
临洮县亚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_第4页
临洮县亚行项目造林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基本情况51、自然概况52、社会经济条件63、土地利用现状74、林业基本情况7二、作业设计原则与依据81、设计原则82、设计依据8三、造林工程的规模、范围和布局81、规模和范围82、总体布局9四、造林作业设计91、整地时间与方式92、树种选择103、混交方式104、造林密度105、造林时间106、造林方法10五、种苗设计10六、幼林管护设计111、抚育112、补植123、有害生物防治124、森林防火125、管护设计12七、施工组织设计131、施工作业顺序132、劳力安排133、资金安排13九、物资量与用工量测算,投资预算及筹措141、苗木量统计142、用工量测算143、投资预算14附表附表1: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森林资源现状统计表附表2: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区立地类型表附表3: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造林类型表附表4: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经济林造林一览表附表5: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生态林造林一览表附表6: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造林经费概算表附表7: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建设任务汇总表 附表8: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苗木需求量及来源表附图附图1: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临洮县生态林小班位置示意图附图2: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临洮县生态林作业设计图附图3:栽植配置示意图附图4:鱼鳞坑整地示意图前 言2011年12月16日,国家林业局在西安召开了亚行贷款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全国启动会,标志着亚行项目在全国已正式启动实施。亚行贷款项目是临洮县实施的第一个外资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拓宽了生态建设的融资渠道,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促进了项目实施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林业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西北三省(区)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林业局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作业设计办法、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临洮县实施方案(2011-2016年),临洮县亚行办组织县林业勘察设计队,搜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状况,最新地形图、森林资源现状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植被分布图和其它有关调查、区划、规划的图面资料,在上级批复实施的项目区进行了小班外业调查区划和内业整理汇总工作,编制完成了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临洮县造林作业设计。 2012年造林作业设计规划4个林班,18个小班,设计文冠果造林735.84公顷。涉及太石、八里铺2个乡镇4个行政村。一、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临洮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陇西盆地西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9091041930,北纬350342355646之间。北接兰州市七里河区和榆中县,东接定西市安定区,南邻渭源县,西邻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康乐县。总土地面积2854.5 km2。(2)气候临洮县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8,极端最高温度34.6,极端最低温度-29.6,0的活动积温3117.6,10的活动积温2418.4,年平均无霜期146 d,最长172 d,最短113 d。最早霜期9月14日,最晚霜期5月26日,冬季长达195 d。全县年均降水量565.2 mm,由北向南降水量逐渐递增,介于310-760mm之间,70%的区域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而且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其中7-9月份占52.8%。全县平均干旱指数2.1,南部的李家村1.18,临洮县城1.49,北部的红旗3.64。(3)土壤境内土壤类型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黑土、灰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红土、潮土9个土类、12个亚类、24个土属、46个土种。黑土主要分布在北部海拔2500 m以上、南部2800m以上高寒山区;黑垆土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19002400m和北部22002400 m地带;灰钙土分布在北部海拔2300 m以下黄土区和东部海拔1900 m左右的黄土阳山;灰褐土分布在南屏山2500 m以上草原地带;高山草甸土分布在马啣山海拔3000 m以上高山地带;红土各地零星都有,主要在南部和东部浸蚀沟道;黄绵土主要分布在北部黄土区,与灰钙土交错分布于山台地段。2、社会经济条件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定西市西部,距省会兰州市85公里。全县总土地总面积2854.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2个镇、6个乡,323个行政村,2377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54.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86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8.34万人。劳动力23.66万人,人口密度189人/ k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口分布上,洮河河谷坪区分布较多,东北部边山区人口较少。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9.8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5486万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570万元,同比增长19.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088万元,同比增长11%。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值为56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2元。全县总耕地面积108.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9万亩,保灌面积26.4万亩,“三田”面积59.6万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洋芋、油菜等,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1.38万吨。全县农林牧副渔现价产值达160285.65万元,增加值82342.48万元,其中林业产值1066.62万元,增加值288.20万元,占农林牧副渔增加值的0.35%。3、土地利用现状全县总土地面积285450公顷,其中林地82183.2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8.8;非林地203266.8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1.2。其中有林地18944.2公顷,疏林地1554.8公顷,灌木林地19877.5公顷,未成林7883.2公顷,苗圃地40.1公顷;无立木林地5265.7公顷,宜林地面积28617.7公顷。森林覆盖率6.64,林木绿化率14.74。4、林业基本情况2000年以来临洮县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造林绿化步伐,全县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截至2010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26866.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7661.33公顷,还草667.2公顷,荒山造林17866.7公顷,封山育林666.7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森林管护14933.3公顷,封山育林2593.33公顷;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造林5200公顷,封山育林1446.7公顷。列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国家级公益林24700公顷。二、作业设计原则与依据1、设计原则(1)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整治,实现规模效益的原则。 (2)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规划、科学造林的原则,(3)坚持以科技为依托的原则,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含量,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4)坚持农户广泛参与,尊重农户意愿的原则。2、设计依据依据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国家林业局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西北三省(区)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作业设计办法(试行)、亚行贷款甘肃林业生态发展项目临洮县实施方案(2011-2016)以及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三、造林工程的规模、范围和布局1、规模和范围2012年临洮县亚行贷款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建设生态林735.84公顷。涉及八里铺、太石2个乡镇,其中:八里铺镇26.04公顷;太石镇709.8公顷。2、总体布局项目区位于临洮县城北部,地理条件优越,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适宜文冠果苗木的栽植生长。按照集中连片、适地适树的原则,太石镇营造生态林709.8公顷,其中:站沟村207.22公顷,设计5个小班。大庄村348.77公顷,设计7个小班。三益村153.81公顷,设计5个小班。八里铺镇营造生态林26.04公顷,其中:宿郑家坪村26.04公顷,设计1个小班。四、造林作业设计1、整地时间与方式(1)整地时间:2012年春季或秋季。(2)整地方式:全部采用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根据作业区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和苗木大小确定,规格为504030cm。鱼鳞坑沿等高线按照株行距呈“品字形”整齐排列。整地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表土填入栽植坑下部,心土填入植树坑的上部或培埂,培埂时应将埂踩实。鱼鳞坑整地模式示意图 3.0m 2.0m 50cm 40cm 2、树种选择选用树种为文冠果。3、混交方式纯林4、造林密度该项目营造生态林,设计株行距为23m,密度为1650株/公顷。5、造林时间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采取春秋两季造林,以春季造林为主。6、造林方法植苗前用生根粉浸蘸苗根,栽植时要严格做到“一提、两踩、三覆土”,即将苗木放入坑后,使苗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二分之一,根据土壤墒情,适量浇水,并将苗木扶正,把熟土回填至苗木原土印处并踏实,最后覆土使树穴内呈反坡状。为了保墒栽植后采取覆膜的措施。秋季埋土防寒。五、种苗设计文冠果,又名文官果、木瓜、崖木瓜、文光果等,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的一种植物。文冠果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生长较快;喜光,耐半阴,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的高温和的低温条件下都能生长;还具有耐干旱、瘠薄、盐碱等特点。文冠果树根系发达,根深皮厚,生命力强,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理想树种。本项目选择的生态林树种为文冠果,所选用的苗木为国家I级苗木,苗木必须满足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62/T548-1998)的要求。所选苗木要求苗高40cm以上,苗木均应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质苗木。文冠果是本县主要育苗树种,县内生产的苗木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苗木能基本实现县内采购。本县采购苗木不但能节约苗木运输成本,还能防止苗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热脱水和曝晒,造林苗木能做到现起现栽,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六、幼林管护设计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幼林管护是确保造林成果顺利保存的关键。造林后要全面落实抚育、补植、有害生物防治、林地防火和管护等各项管护措施,加强造林地管理。1、抚育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抚育措施。松土除草一般连续三年,每年13次,抚育次数一般前重后轻,逐年减少。第一年主要是扶正培土踏实,防止倾斜和漏根;第二年是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如有条件,可用人工去除枯枝,修下层活枝,以促进苗木生长。2、补植按照检查验收结果,对成活率达不到85%的地块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补植,补植采用同龄苗木。3、有害生物防治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对苗木要严格检查,发现的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对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要及时伐除。防治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措施。要制定监测计划,设专人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及鼠兔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做好有害生物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确保造林成果保存。4、森林防火搞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建立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5、管护设计工程区地处农业生产区,人为活动频繁,必须加强造林地的管护工作。一是在林业管护站专业管护的基础上,每个林班增加专职管护人员1名,定期上山巡护,严禁入内打草、放牧和其他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二是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阻止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防止乱采乱挖等破坏林地林木行为。三是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将项目区纳入到全县封山禁牧重点区域重点管理,确保造林成果顺利保存。七、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是一个生态产业建设项目,综合该项目建设实际,依照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建立项目建设施工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林业局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亚行办主任担任,具体承担项目的技术指导、苗木调运工作、检查项目质量和进度。签订造林施工合同书,将作业设计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造林作业小班,造林时,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指导,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整地、备苗、栽植。1、施工作业顺序按照整地-苗木准备-栽植的顺序安排造林:春季整地从2012年3月20日开始整地,4月5日结束,同时准备苗木;4月6日开始栽植,至5月10日结束。秋季整地从2012年9月22日开始整地,同时准备苗木; 10月7日开始栽植,至11月10日结束。2、劳力安排劳力采取就近原则,以项目村农户施工为主。3、资金安排分亚行贷款和国内配套两部分,亚行办抽调得力技术骨干从整地、栽植和抚育等方面现场指导,亚行办配备专人管理档案资料。九、物资量与用工量测算,投资预算及筹措1、苗木量统计造林作业区面积735.84公顷,设计密度1650株/hm,共需文冠果苗木121.42万株。2、用工量测算根据临洮县同类工程定额,估算每公顷造林所需工日和建设期抚育所需工日。造林所需工日:整地需30工日/年/公顷;栽植需15工日/年/公顷;总用工量为45工日/年/公顷。建设期抚育所需工日:共需12.5工日/年/公顷(抚育第一年3工日/公顷,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