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钱 秋 萍2002年5月 摘要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首先应审视现今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清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然后梳理与之有关的学习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给研究性学习以重要的启迪,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找到了理论依据。又通过对高中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特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确定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评价和学习模式。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在教学中首先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索适合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并以此指导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论文的主要见解:1、研究性学习是中外教育改革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2、研究性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是符合人类学习的规律和高中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特点的。它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内容丰富,它涵盖了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目标、内容的选择原则、评价等各个方面,这是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选择适当的课题和操作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促进中学生学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教学、创新精神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research-based learning, we should first look closely at the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s appearing in present classes,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rai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grasp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Only by doing that can we make clear the related study theory. It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find that modern study theories all have enlightened research-based learning. Thus, we can find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research-based learning. Besides, we can also probe into research-based lear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y analyzing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then we can decide the purpose, content, evaluation and study pattern of research- based learning in high schools.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etical study, we can do some practical research o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practices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aching, we can first give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an over-al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ve strategies for research-based learning done in basic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urses and research-based learning theory.After the topic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has been decided, we can find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it in classroom chemistry teaching and in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based chemistry learning activities in high schoo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s chemistry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addition, we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pirit of unity and cooperation, activate the ability to probe and be creativ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Main ideas of the Essay:1.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s not only a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a trend in developing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2. Research-based learning theory i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y theory in structuralism, students being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ir own learning, processing the information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humanism. Thus,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human learning principles,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for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pell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ward.3. Research-based learning has a rich content, covering the definition and purpose of study; choosing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tent; evaluation, etc.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oing subject research-based activities.4. Chemistry is a kind of natural science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it studies substance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s. If we can choose appropriate topic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chemistry teaching can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 abi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personality effectively.key words: research-based learning; chemistry teaching; creativity目录前言 - 1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1、中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2、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本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 5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 6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渊源二、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1、 高中学生的特点分析2、 现代学习理论的应用(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征(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3)、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4)、研究性学习的评价(5)、研究性学习的模式(6)、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比较第四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 191、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2、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设计(1)、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2)、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3、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估(1)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估内容(2)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估方法第五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 28附件 - 29参考文献 - 49致谢 - 50前 言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取决于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人类的知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应围绕着这五个部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其中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主要通过书本知识(又称显性知识)习得,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主要通过实践活动(又称隐性知识)悟得。如果把人类的知识比作一座冰山,那么露出水面的显性知识,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知识隐于海面之下,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所以学生除了学习显性知识外,还必须加强隐性知识的学习,为踏上社会后的探索实践作好充分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意志品质、责任心、探索的心向、合作精神以及初步的动作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准备,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在显性知识的学习中有较高的效率,但在隐性知识的学习中无用武之地,而隐性知识的学习正是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为此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是找准了中国教育的弊端,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显性知识教学独步讲台的今天,提倡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研究性学习方式因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全员参与、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特征,与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而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1、中美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纵览美国二十世纪教育改革的历史,基本上是围绕着“追求学业优异,强调学术标准”和“追求生活适应,强调切合需要”两条主线运转。“追求学业优异,强调学术标准”主要是指课堂教育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为重点。“追求生活适应,强调切合需要”主要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态度。从20年代杜威基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哲学,提出了“追求生活适应,强调切合需要”的现代教育思想和主张。二次大战后“追求学业优异,强调学术标准”的科学主义思潮日渐风行,那个时期的美国教育片面强调学生认知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培养及整个人性的和谐发展,看不到科学家、学者的认识逻辑与儿童学习活动中的认识逻辑间的质的差异,由专家编制的教科书往往忽视儿童的学习特征、动机和个别差异,脱离社会实际,忽视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非议。60、70年代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为代表,强调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体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脱颖而出,设计了儿童中心课程,采用探究方法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进度、时间及场所,从而自由自主地学习。这种改革因矫枉过正,致使学校权力纠纷和教师职能的瘫痪,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改革的失败。世纪末,美国又吹响了“要优异、要质量,不要平庸,重振学术”的教育改革,科学主义思潮又卷土重来。此起彼伏,此削彼长。教育改革就象钟摆,随着各时期的追求目标和强调重点的不同而来回摆动。现在美国的教育一方面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追求文化脱盲,一方面又重视科学素养的提高,追求科学脱盲。通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两者的对立和差异逐渐削弱,逐渐融合是美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二十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变革,经历了二、三十年代陶行知等提出的实用主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从五、六十年代苏联学科中心主义的引入,到文革下乡、下厂矿,向工人和农民学习生产技术。七十年代末,为了拨乱反正普遍加深了教材难度和分量,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强调了学科的结构性、系统性、理论性,因而忽视了日常生活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教育严重背离了社会,科学主义思潮席卷全国。八十年代末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尊重和发挥人的个性,强调生活适应,强调切合实际需要的呼声越来越高。本人认为:美国教育改革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发展趋势,可以给我们的教育改革一些启示,值得中国教育改革借鉴。在课堂教学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不能偏废,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走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道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从传统的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向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实践探索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2、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研究性学习在当今的美国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顾泠沅教授在美国教育考察报告一文中介绍到: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成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他在文中提到:学校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非常重视研究性课题活动的开展,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活动,学习兴趣很高。美国的基础教育对探究原理和操作过程高度重视,结果相比之下则处于次要地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倡用不同方式寻找答案普遍得到应用。法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霍益萍在研究性学习在法国一文中提到: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知识,内容庞杂,学生负担较重。90年代法国的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阶段,在法国的高中课程中,增加了项目研究、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始于1995年,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真正掌握已经学到的知识,它是一种实践性教育活动。目前在初中、高中到大学预备班统一开设并形成相互衔接的课程系列,并把教师视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键,抓紧相应的培训。我国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起步较晚,近年来上海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落实和推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上海市教委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编写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案和教学材料,并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施行,2001年的春季在全市中学全面推行。上海的研究性学习源于八十年代初开展的创造教育,强调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教育内容主要是小制作、小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和思维训练,因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影响有限。九十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特别是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崇明的“校园、家园、田园”的三园实践模式;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师大一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进才中学的“学生科学院”;市二中学的“研究性课程”等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出了宝贵的尝试。第二章 本研究的价值与目标上海教育工作会议和二期课改特别强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抓好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全面落实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及动作技能五类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行动纲领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努力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落实不全面,普遍存在着重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等显性知识的教学,轻认知策略、态度及动作技能等隐性实践知识教学的弊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不高。基于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现状,综观上海的研究性学习,虽然有原有的活动课程及现行的研究型课程,时间有所保障,但非常有限。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目前比较多地停留在实践层面,系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即使在实践层面也主要集中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学科基础型课程这一教学主渠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化学基础型课程中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则更少。本文试图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找到一条在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在化学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并在实践中确定高中化学基础型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目标、操作模式、指导策略及评价,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二十世纪中叶逐渐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渊源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反复强调,学习就是关于事物意义的建构,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由主体建构起来的,主体的建构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征。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过程影响。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部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化是学习者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顺化与同化是伴随而行的,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每当遇到新刺激时,学习者总是试图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的认知结构,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总而言之,学习主要应有自己来负责,但它也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脱离了情境的教学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只有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甚至尽可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会知识的应用。所以相应的教学原则是:1、建构性。教学不应当是一种采取固定的教学内容来传播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让学习者自我发现世界的建构活动。2、主动性。当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新的经验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时,学习才是主动的。3、合作性。因为通过集体对复杂的学习情境及各成员解决问题方案的讨论,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建构,以调节自己的学习并把学习继续下去。4、现实性。学校中的学习必须明确地建立在可靠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上,使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5、开放性。学习不应当有预先规定的终点,强调真理的相对性,不断更新和修正知识等等。6、个性化。学习应针对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兴趣展开。教学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复制。7、态度化。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认知,还应重视情感的体验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本人认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建合适的情境,激发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积极性,教学中反对一成不变的固定教材,经常用科学的最新发展来检查教学内容,以修正和更新知识,强调学习是在实践中主动的建构,强调检验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等观点,在当今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对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2、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首先强调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他认为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动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第二他强调直觉思维。他认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的步骤,而是采用跃进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不论学业还是生活,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学生,多可以不同程度地使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言语化。第三他强调内在动机。他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形成,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他认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除此之外,他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必须注意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四他强调信息的提取。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学生在储存信息的同时,必须考虑在没有外来的帮助下能把它们提取出来,以独立解决问题。而信息提取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储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它们。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奥苏伯尔则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前,首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然后再进行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他认为运用是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的情境中去;而问题解决是指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创造则是指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远的观念用来解决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有鉴于此,他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有一种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用于问题解决的明确限定的程序,学生现有知识与所要学的知识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便让学生求得问题解决的办法。奥苏伯尔认为各类学习中都可以使用发现学习,但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和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本人认为:发现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的观点,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形成。3、解决问题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心理学家开始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分析人类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认为,解决问题和学习一样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些过程把来自环境的刺激转化为获得一种新能力所需的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他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见下图),以便形象地反映解决问题的内在过程。他认为问题解决是信息加工系统和对加工系统进行调节控制的执行控制系统及期望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预期执行控制 外 反应器 反应生成器 如果部 则环 。 境 接受器 感觉登记器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按照他的这个模型,我们不难看出,问题解决的条件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条件是已有的规则(即智慧技能)、有组织的言语信息(即图式)、动机和已有的认知策略的应用。外部条件是刺激相关规则回忆的外部环境,当原有知识受到外部情境刺激时,可以通过接受指导来打通思维,并解决问题。其中智慧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为规则是已有知识回忆的基础。当先前已经学会的规则在遇到新问题刺激时,被从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记忆中顺利地搜寻、提取、回忆出来,并运用认知策略选择合适的信息和技能,决定何时及如何运用它们以解决问题。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还区分了问题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问题的客观方面称课题范围即对课题的客观陈述。问题的主观方面是解题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又称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由给定条件(关于问题的一系列描述,即起始状态)、目标(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目标状态)、障碍(问题和目标之间的中间状态)三方面构成。根据个人的问题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不同,可以把问题空间分为四类:(1)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明确,而达到目标的途径都是相同的。(2) 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明确,但达到目标的途径效率不同。(3)问题的起始和目标状态明确,但途径不明确 。(4)只有起始状态明确,目标和途径均不明确。不管问题多种多样,但问题解决必须具有目的性和一系列的心理操作,解题者根据目标使给定的问题条件实行转化,找出那些隐含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此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问题解决首先是环境与问题解决者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它是各种心理结构或图式之间的联结,问题解决就是在已有的图式基础上习得新的图式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考虑外界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原有的信息和认知图式,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学生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只能是学一个丢一个。所以教学过程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再次,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中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减少机械学习。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进行编码方面大有作为。并且它还强调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本人认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提出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己根据预期目标对外界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和调控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要考虑外界刺激的特征,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原有的信息和认知图式,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减少机械学习等观点,深刻地影响着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发展。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使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内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解决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当学生负责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如果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与认知),这种学习才是持久深刻的。当学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他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自我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是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他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在课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计划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并确定最终评价的准则。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重视参与性和体验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探究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的心向和能力,在探究中寻找真正的问题答案,品尝科学家研究的艰辛与欢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本人认为:罗杰斯试图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以培养出完整的人的主张,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综观以上四种学习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存在着以下一些共同之处:(1)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2)它们都关注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应用与新的认知结构的构建。(3)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4)强调学习者个性、特长及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二、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1、高中学生的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处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青春初期。青春初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1)、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高中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基本形成阶段。他们已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由大小前提得出结论,不管有无具体事物,都可以了解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与内涵的意义,他们初步具备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有鉴于此,为了促进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由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化,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具体经验的支持,把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同化于他们的认知结构,当前一个阶段逐渐变得巩固以后,渐渐地摆脱具体经验的支持,就能促进从具体运算到抽象的形式运算的过渡。(2)、高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亦称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见下表),心理社会的危机年龄范围积极的结果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乳儿(0-1.5岁)身体舒适和安全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婴儿(2-3岁)依从和自主的能力主动感对内疚感学前期(4-5岁)创造性地掌握新的任务勤奋感对自卑感学龄儿童(6-11岁)勤奋、掌握各种技能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12-18岁)成为我自己的能力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交往和爱的能力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关注下一代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完成人的一生的感觉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当个体通过对各种现实选择的考虑,已采取决定并追求目标的完成时,就获得了成功的自我同一性。高中学生很少能达到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要持续几年以后才能作出选择。他们中有些人往往认同于他人(通常是父母)的目标、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他们缺乏反思和主见,过分尊重“权威”,对传统价值观感兴趣。他们广泛尝试各种价值观念、人生取向与职业选择,而把对自我确定的生活方式的思考与选择推迟一段时期。这种同一性延迟现象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本人认为:为了发展高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提供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在实践中体验各种角色。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使他们有机会转换自己的角色,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自身状况的真实的信息反馈,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同时高中学生的个体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正处于心理自我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是一个对自己充满着迷和无法解答的世界,他们为了避免成人干扰自己发现的这个新世界,尽可能采取保密的态度,悄悄地探索。高中学生自我发展的这一特点,使他们产生独立的愿望,努力争取自身解放,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新态度,因而,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价值的目标。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控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能力也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本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充分张扬学生的自我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努力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信、乐于探索、善于交往和自我调控的品格。基于上述认识,本人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适应了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其必要性。我们应不断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努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2、现代学习理论的应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的特点,研究性学习逐渐发展并得到完善,逐渐形成了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观,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探索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它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或策略,尊重认知的规律,关注认知结构的发展和问题解决,注重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成为二期课改的突破口,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征胡兴宏在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一文中认为:研究性学习广义上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本文的研究性学习是指狭义的研究性学习。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在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上海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一文中则提到:研究性学习是以“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和项目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验和经验为基本内容,以教师指导、按小组或个人自主开展学习为基本形式的学习。虽然理论界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各自不同的表述,但我们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特征:重视全员的参与;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与人格的完善;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究过程;重视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的养成;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团队中各成员的相互合作。(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包括认知、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涵盖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类知识的学习。 认知目标言语信息:用言语陈述有关事实或事件的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有组织的言语信息便于信息的储存与提取,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它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表征、资料的筛选、对问题的口头或书面的传达与交流、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等。智慧技能:运用符号对外办事的能力,用于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包括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五个亚类。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思维和推理、科学方法的运用等。认知策略: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括控制与调节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部过程。主要通过实践意会和体验得到。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方案的设计与检验、探究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与调控。 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是指学习者学会在一系列组织化动作行为中完成运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实验或活动的操作技能、语言文字表达等传意技能。 情感态度目标态度是指学习者获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运用、检验和改组知识的习惯;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习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自己的开放心态;不满足现状、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尊重差异、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对社会及环境的合作意识和人文关怀。(3)、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书本的有关知识,还涉及科学、人文、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留给学生与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个性、发挥自己特长的广阔空间。 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与社会的感悟、对学业的思考或是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观察,产生一定的问题,并对它进行表征和探索。即使是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与信息,一般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依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适切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施条件,既有开展研究或探究的基础,包括认知的基础、操作的基础和态度基础,又适合学生探究的心理要求。 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往往需要多方面和跨学科的综合认知结构的提取与重构,才能多角度、多层面的推理与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适当的认知策略,调控自己的探索过程和自己的态度行为,最后加以解决。 社会性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不仅如此,在探索过程中除了教师、学校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外,还离不开社会各界大力的帮助与支持。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重视探究过程中知识的综合应用与情感体验,所以提倡全员积极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搜索、提取原有的知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思考、综合与创新,从而获得个人独特的知识与体验。(4)、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目标是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评价的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涵盖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类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视后三个方面的悟得,所以相应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在原有的学习结果评价基础上,更重视过程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首先重视探索的过程。它也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即对研究成果的报告、论文、作品、制作等进行评审,但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的构建、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筛选等。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注重探索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 合肥本地高校大学生对微博谣言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影响及提升策略探究
- 合肥市专利活动剖析与提升策略研究:创新驱动发展视角
- 节电防震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合作建房运作模式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得分题)【基础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必背100题含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5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复习讲义含答案
- 数字货币概论 课件 第5章 稳定币的原理与实现
- 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第1章-数据科学概述
- 健康指南妊娠糖尿病孕期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 军工行业保密知识传授培训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 殡葬经济现代墓地投资项目分析报告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护理课件
- 外墙保温一体板监理细则
- 云南省学校食堂“六T”实务管理验收评分标准(2021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