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与防治技术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乌麦、灰包,是由担子菌亚门小麦散黑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市麦区普遍发生,近年该病发生程度和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去年冬天降雪早,低温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慢,致使小麦抗逆性明显降低,加重了今年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达到123.3万亩,发病地块一般病株率0.2-0.3%,严重的病株率达5-8%,甚至极个别地块病株率高达20%以上,远远超过了0.1%的防治指标,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我市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前,选用高效对症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的唯一有效途径。所以,在今年小麦播种期间必须大力推广有效药剂拌种技术,才能有效减轻来年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再过一段时间,又到了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现针对生产实际要求,介绍一下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要点。一、病害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穗部,病株较矮,抽穗比健株早,穗小。抽穗初期,小穗外包裹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厚垣孢子)。薄膜破裂后黑粉随风吹散,只剩裸露的穗轴。二、发生规律 小麦散黑穗病是通过花器侵染的系统性病害,种子带菌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随小麦一起萌发并随上胚轴向上生长直至侵入穗原基,孕穗期在小穗内迅速生长,破坏花器,产生厚垣孢子。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也有少数小穗仍为健全的,留在穗子的上半部。当小麦扬花时,病穗薄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即黑粉)随风传播,通过伸出或张开的雄蕊颖片裂口,落入颖壳内部的柱头、花柱、子房壁上,一天内即可萌发,长出侵入丝,直接从子房壁表皮侵入,18天左右进入胚分生组织并潜伏在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年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率密切相关,小麦扬花期遇连续风雨天气,湿度大、多露有利于该病的传播侵染,形成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一年只侵染一次。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的可能性。种植感病品种是造成散黑穗病严重危害的一主要原因。三、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良星99、济麦20、济麦22、邢麦4号、邢麦6号等。2、种子处理:一是选用3苯醚甲环唑(华丹)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兑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公斤。(将种子堆放在塑料袋上或桶里,将对好的药浆充分混匀后倒在种子上,快速搅拌或摇晃至每粒种子着色均匀,晾干后即可使用。可现拌现用,也可以拌好晾干后储藏,播种时使用)。二是选用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剂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