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doc_第1页
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doc_第2页
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doc_第3页
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发参量下转换制备单光子源及其测量与应用研究【摘要】:单光子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经典光场,它在量子光学基础研究、量子保密通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制备单光子态的方法主要有量子点、色心、衰减脉冲和自发参量下转换。与其他方法相比,自发参量下转换有着独特的优势。该过程利用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将泵浦光子转换成一对高度关联的光子对,只要测到其中之一,就可以确认其孪生光子的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破坏单光子的前提下确认单光子的存在,从而弥补了原子相干介质和衰减脉冲等方法的不足。此外,由于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的光子对在多个维度上都具备纠缠特性,可以用来制备各种纠缠光源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因此,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及其制备的条件单光子源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验上都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发展。单光子源的制备、传输与测量以及对单光子的量子操控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加深对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理解,还同时为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过程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有关单光子量子效应的研究对促进量子网络的发展尤为重要,已经渗透到了从光源产生到量子信息的调制与解调,再到信息分发及频率转换等量子网络的各个环节,并且还将在其他量子领域逐渐发挥其潜在的巨大作用。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单光子源的制备、传输和测量展开的,其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了实验上产生单光子态的各种物理模型,对每种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产生单光子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利用脉冲光学谐振腔增强了单光子产生率,得到了一个更加明亮的单光子源。2.设计并研究了可以用来测量弱脉冲信号的平衡零拍探测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且对弱相干光脉冲进行了时域内正交分量信息的测量。3.阐述了有关单光子的各种量子干涉效应,用经典物理工具描述了单光子与多光子干涉的物理原理,给出了一个普适的解并具体分析了在单光子态平衡零拍测量过程中的应用。4.基丁HOM干涉原理,利用时间反演的HOM过程实验上实现了一个确定性量子分束器,用一个普通的分束器将完全简并的光子对以较高的概率进行空间上的分离;被分束脉冲的时间精度从皮秒量级提高到了飞秒量级。5.提出了谐振腔内的量子态频率转换方案,通过引入保真度、信号传输系数和能量转换效率的概念定义了频率转换效率并找到了量子态的完全频率转换条件,同时分析了信号光振幅、泵浦参量以及内腔损耗等因素对频率转换效率的影响。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属于创新性的工作有以下几点:1.利用超短脉冲光学谐振腔,在不改变脉冲超快重复率和频率梳结构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二阶非线性过程的参量增益,获得了一个明亮的单光子源。2.根据时间反演的HOM干涉原理,完成了确定性量子分束系统的设计与测量,可以将飞秒脉宽量级的、完全简并的双光子从空间上彻底分离。3.提出了基于谐振腔的量子态频率上、下转换模型。与单次穿过方案中的频率转换模型相比,该方案更容易提高量子态频率转换效率,对具体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适合于弱光场尤其是单光子态的频率转换。【关键词】:单光子脉冲光学谐振腔时域平衡零拍探测确定性分束器频率转换【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O431.2【目录】:摘要12-14ABSTRACT14-17第一章绪论17-401.1单光子源的产生17-211.1.1量子点17-181.1.2色心18-191.1.3原子相干介质191.1.4衰减脉冲光19-201.1.5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20-211.2单光子态的测量21-281.2.1密度矩阵21-221.2.2Wigner函数22-251.2.3逆Randon变换25-271.2.4单光子源的量子描述27-281.3单光子的干涉28-311.3.1相干态30-311.3.2热光场311.4弱光场的频率变换31-351.4.1电磁诱导透明321.4.2四波混频32-331.4.3频率转换产生关联光子对33-351.5本文的主要工作35-36参考文献36-40第二章共振增强的参量下转换过程40-542.1引言40-412.2基本原理41-422.3实验过程42-472.3.1腔的设计42-432.3.2实验装置43-442.3.3腔的锁定44-472.4实验结果47-502.4.1放大率47-482.4.2参量增益48-502.5小结50-51参考文献51-54第三章脉冲时域平衡零拍测量的实验研究54-693.1引言54-553.2基本原理55-573.3实验装置57-643.3.1光路部分57-593.3.2电路部分59-613.3.3测量方法613.3.4实验结果61-643.4小结64-66参考文献66-69第四章确定性量子分束器的实验研究69-874.1引言69-704.2基本原理70-764.2.1单光子的路径干涉71-724.2.2双光子的HOM干涉72-744.2.3四光子干涉74-754.2.4一种特殊的双光子干涉75-764.3实验装置76-814.3.1光子数纠缠态的建立764.3.2单光子源和单模光纤的匹配76-794.3.3实验过程79-814.4实验结果81-834.5小结83-84参考文献84-87第五章量子态的频率转换87-1155.1引言87-905.2行波方案90-925.2.1频率上转换过程90-915.2.2频率下转换过程91-925.3谐振腔方案约化模型92-995.3.1频率上转换过程94-955.3.2频率下转换过程955.3.3计算结果95-985.3.4模型有效性的验证98-995.4谐振腔方案完备模型99-110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