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教案汇编长 亭 送 别郑月慧【教材分析】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能力。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了解剧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愁与恨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1.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2.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朗读带,影相文件:长亭送别戏剧片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创设情境师:大家一定听说过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最精彩得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课题 长亭送别二、文学常识(一)元杂剧结构:通常是一本戏四折。角色:末、旦、净、外。剧中男女主角分别由正末和正旦扮演,净、外是末旦行当的次要角色。艺术形式的结构:曲、白、科曲:按照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每一折的套曲,一般由一个人主唱到底,根据主唱人是正旦还是正末,杂剧又分为“旦本”和“末本”。白:为剧中人物的说白,分韵白和散白两大类。科:也叫“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效果的舞台指示。如“旦做悲科”,就是旦这个角色做悲伤的表情。(二)作者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三)字词积累1.余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这里有长辈保佑的意思。2.萋迷:同“凄迷”,(景物)凄凉而模糊。 3.厮守:相守,相聚。 4.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也作狼籍。 5.罗帏:床前罗帐。6.青鸾:古代传说中能报信的鸟。据说汉武帝时,西王母降临,青鸾先来报信。 7.残照:落日的光辉。 8.胸臆: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9.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见于后汉书梁鸿传)。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 10.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语出苏轼满庭芳词的头两句。“蜗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 11. 淡烟暮霭:傍晚的云气。 (四)送别诗题材介绍师:说到送别,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李叔同的那首送别歌,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放幻灯片 这首歌把我们都带入到“离别”的情境中去了。(放音乐)师:我们学过很多关于送别的诗歌,这些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生:伤感、悲凉、难舍师:确实,生离死别是人世间最令人伤心的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可以说,古往今来,最动人的文字是有关离别的文字,最难写的文字也是有关离别的文字。展示幻灯片并欣赏徐晓凤演绎的歌师:那么送别诗到底都有哪些主题呢,这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方向。我们试着从下面这些诗词中找出送别诗的主题。A.“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离情别恨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用以激烈劝勉这些都是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等手段来描写愁与恨的。那么,在戏剧中又是如何表现这愁与恨的呢?展示教学目标1.情景交融的运用 2.愁与恨的表达方法四、曲词鉴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完成)(一)看戏剧,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播放戏剧片段的影片明确:赶赴长亭(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长亭分别(四边静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师: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二)浏览全文,找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 脱布衫 一煞 收尾(三)鉴赏意境(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这支曲子描绘了什么景色?渲染了什么气氛?衬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明确:景: 蓝天 白云 满地黄花 南飞的大雁 枫林气氛:寥落 萧瑟 凄冷心情: 痛苦 忧郁 压抑 师:语言的妙处首先在于情景中真实而细致的描摹,其次在于人物心理的细腻而深刻的体现。2.“晓来谁染霜林醉”这一句中,你认为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展示枫叶图片明确: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3.任何人的创造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人的文学成果,更何况适当地借鉴他人的文学成果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活泼生动。王实甫就是一个借鉴的高手。“碧云天,黄花地”来自范仲淹的苏幕遮(展示幻灯片),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端正好一曲仅25字,却在我们面前刻画了一幅斜晖霜林图。它以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堪称“绝唱”。(2)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1.这支曲子描绘了什么景色?渲染了什么气氛?衬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明确:景:西风 黄叶 寒烟 衰草 气氛:寥落 萧瑟 凄冷心情:痛苦 忧郁 压抑2.你还记得有哪些以西风黄叶、寒烟衰草抒情的句子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 雨霖铃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晏殊清平乐(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这支曲子又写了怎样的景怎样的情呢?明确:景:青山 疏林 淡烟 暮霭 夕阳 古道 禾黍 秋风情:别离的凄苦之情,无处可诉的孤独感(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正如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师:作者把这次伤心的离别,安排在一个暮秋黄昏,用凄清悲凉的秋景来表现和烘托离愁,王实甫并没有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上,把看到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的感受写出来。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 (四)师: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在长亭送别这一折中,王实甫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离愁别恨图。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抒发这种离愁别恨的。生:选用意象、化用诗词、情景交融、巧用修辞、精心用典。师:巧笔画尽愁与恨,使得文章意蕴深远、典雅凝练、感人肺腑、生动形象、富有内蕴。五、文章主题长亭送别一折戏,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情感的技巧,我们要学习这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好自己的文章。学习了这折戏,我们不难看出文章的主题。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一种心灵上的契合。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六、人物形象长亭送别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的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莺莺这一形象的把握,要跟剧情紧密地联系起来,要重视她感情所经历的起伏变化。 七、课堂拓展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修辞方法多种多样、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注意鉴赏时,不要搞成修辞方法的辨析或语句出处的考察,而要结合课文的语境,揣摩语义、情味,体会修辞方法和古代诗词的表达效果。 师:将课文与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比较,体会两位大师的不同语言特色。(展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完成)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窦娥冤语言朴实无华,以“本色”见长:(1)直抒胸臆,感情浓烈,语言直白;(2)多用白话,多用方言词语,语言通俗,更具有口语化的特点;(3)较少使用修辞方法。 要求:用一个或两个课上学到的传情达意的手法。【板书设计】长 亭 送 别王实甫赶赴长亭 (包括端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泡泡课件叶子的秘密
- 高铁继电器课件
- 电视机专业维修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视发射机房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速成课程课件
- 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基建输变电工程可研-勘察设计合同
- 电脑安全卫士课件
- muet考试题及答案
- 电缆回收知识培训课件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
- 全册(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炼焦厂推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 DL-T5455-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技术
- 公司自行车管理制度
-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合过程研究
- 《剧院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6G网络中的垂直通信和切片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