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文教育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 辅导课目:科学 年级:八年级 学科教师:汪老师授课日期及时段 课 题期 中 复 习 2重点、难点、考点1、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相关概念和计算2、 空气与生命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知识点计算学习目标1、 知道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相关概念和其相关计算2、 知道空气与生命的相关知识和相关知识点计算教学内容(一)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既不是最小的粒子,也不是唯一的粒子(2)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保持物质的如颜色状态熔点等物理性质.(3)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最小的粒子。因为虽然大多数物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氧气、水等,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如铁等金属,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2、元素:(1)区别元素的本质依据:原子的核电核数即质子数不同。(2)“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如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原子。3、用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 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三)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写法与读法:(1)单质:(2)化合物:书写化学式要明确:组成元素、元素排列顺序,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的书写位置。口诀:先写符号(正价前负价后)再标价,交叉书写再约简,最后检查莫忘记说明:(1)检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2) 元素符号在化合物中的排列顺序:氢金在左,非氧在右, (即氢元素金属元素在左边非金属元素在右边,氧元素在最右边)2、化学式意义:化学式意义HO为例宏观表示某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四)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注意:(1)单独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加系数后,只具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H”只表示3个氢原子。数 字 位 置数 字 意 义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原 子 个 数(或分子个数)2N: 元素符号右下角每个分子(原子团)中某原子的个数N2: 元素符号右上角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a: 元素符号正上方元素的化合价 +2Ca: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分子能再分、原子不可再分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D例2、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 、 ,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带正电荷的是 、 , 带负电荷的是 , 不显电性的是 , 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 , 质量最小的是 , 在同一原子中数值上相等的是 。答案: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写分子、原子、离子也可) 原子 质子、原子核 电子 分子、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电子例3、据1998年11月17日生活报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某些涂改液背面的文字说明中常有这样的一个标志,说明这些涂改液还是一种 物质。其中有一种涂改液的主要成分是二氯甲烷( CH2Cl2),下列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 ) 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 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l : 2 : 2 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A. B. C. D. 答案:易燃 A例4、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 (填序号),图 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填序号),图 中的分子化学式是 ,图 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 (填“能”或“不能”)。 (2)写出图 中的分子转变成图 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 H2;能 (2)2H2+O22H20例5、有下列物质:混入白磷的红磷;氧气;水银;大理石;水;空气;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氯酸钾;碘;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含氧分子的是 ,含氧元素的是 。答案: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含氧分子的是 ,含氧元素的是 。例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两个氢氧根离子:2OH-B. 两个氢原子:H2 C. 五氧化二磷:P5O2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2+O 答案:A元素符号意义:以H为例:(1)表示氢元素(2)表示一个氢原子(3)表示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离子符号意义:以Mg2+为例:(l)表示镁离子;(2)表示一个镁离子化学式意义:以 H2O为例: (1)表示物质水;(2)表示一个水分子;(3)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表示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6)表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 8符号前系数的意义:表示微粒的个数例:2H表示 2 个氢原子。(注意:不再表示氢元素)3Ca2+表示 3 个钙离子; 5H2O:表示 5 个水分子。 符号内数字的意义 (l)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Cu2+表示铜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SO42表示硫酸根离子带 2 个单位的负电荷;(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微粒(分子或离子)中该元素的微粒个数。例:H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SO42中的“4”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有4个氧原子。例7、已知一个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克。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原子的质量为() A. 12B/AB. B/12AC. AB/12D. 12/AB答案:C例8、(河北2004)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 含有 3 个质子,没有中子B. 含有 2 个质子, 1 个中子 C. 含有 1 个质子, 2 个中子D. 含有 3 个中子,没有质子答案:B例9、(杭州2004)重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B. 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C. 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D. 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 答案:B例10、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 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 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 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答案:B例11、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突发了“非典型性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 C2H4O3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 B. 过氧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C.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答案:C例12、最近,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013 )是以YmOn、BaCO3 和 CuO 为原料,经研磨灼烧结合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013)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 Y 呈 价,YmOn的化学式是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物质,该物质是 。答案:(1)4;+3;Y2O3 (2)CO2例13、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当闻浓氨水时可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由图中甲所示):烧杯 B 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如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 答案:(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 (2)溶液变红;氨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变红; (3)实验、实验已做过对比实验,因此没有必要再做实验 (一)空气和氧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选用易燃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作试剂。如红磷。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归纳为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巧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入药品 定:固定试管 点:点燃酒精灯收:用排水法收集 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即停止加热4、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即“一变二不变”)如二氧化锰。5、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可燃物燃烧条件: 要有充足的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由此可得灭火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二)化学方程式: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改变,原子间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时应注重:“参加”、“化学反应”、“各反应物质量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和”,突出“两和相等”。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一切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即不包括分子数目、体积大小。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任意质量的简单相加。)2、化学方程式:(1)书写要领: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明,气体和沉淀,上下箭头来表示。注意:a. 化学式务必写正确;b. 催化剂只能写在“”的上下方,不能当成反应物、生成物; c. 要注意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d. 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若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的气体不用“”来标明),沉淀用“”。(2)配平:a、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 b、标志:等号左右两边每一种物质的原子个数分别相等。(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4)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是:注意事项: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是气体的体积时,应先将其换算成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涉及到的公式有: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总质量纯度(或1-杂质的质量分数)(三)人体的呼吸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换气):通过 呼吸运动 来实现,人在平静地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体积增大,胸腔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小,空气就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体积减小,胸腔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肺泡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薄、肺泡数目多、肺泡壁外缠绕着很多毛细血管).4、 人的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 反应式为:C6H12O6+O2 CO2+H2O。 动物、植物均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四)植物的光合作用(五)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重要性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因此对已收获的果实、种子等要设法减弱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3、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表达式部位叶绿体活细胞条件光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气体出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机物变化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贮藏能量释放能量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合成的(六)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可作为致冷剂。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作灭火剂不能供呼吸CO2通入水中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易分解 H2CO3= CO2+H2O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式:CO2+Ca(OH)2=CaCO3+H2O 3、实验室制取CO2 药品:碳酸钙和稀盐酸 方程式:CaCO3+HCl=CaCl2+H2O+CO2 装 置:固+液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将一根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若火柴熄灭,则证明已集满。(七)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八)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烟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等,这些污染物主要由煤、石油燃烧、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人类活动造成的。 防止空气污染的办法有: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项反应: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磷在空气中燃烧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答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属于氧化反应的是B、C。例2、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 。此实验的目的是 ;如果用燃烧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木条能否继续燃烧? ,说明什么问题? ;该实验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么? (3)实验三:如图 C 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 ; 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这是因为 。 答案:(1)白烟;4P+5O22P2O5;化合(2)1/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说明瓶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主要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因此水不会进入广口瓶。(3)用细砂覆盖使红磷与空气隔绝;红磷与空气接触,温度又达到着火点,所以红磷会自燃。例3、(1)下图是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取氧气的装置。此装置的错误有(至少说出三处): (2)若试管中放置的是紫黑色固体,则这固体是 ;若试管中放置的是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则白色固体为 ,黑色固体为 。(3)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4)收集满氧气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集气瓶应 放于桌面上,因为 。(5)请帮他用阿拉伯数字把正确的操作顺序表示出来。第 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第 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 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 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 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 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 步,熄灭酒精灯。(6)该同学又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试验,如右操作图,试回答下列问题:A图中,螺旋形铁丝的一端所系的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C图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C图中,可观察到的实际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答案:(1)试管口没放棉花;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2)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3)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4)正;氧气密度比空气大(5)(6)给铁丝加热,提高铁丝的温度;防止融化的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燃烧,火星四射;黑例4、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准备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1)应选择 发生装置,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如果用该装置制取CO2,则如何证明瓶里已收集满了CO2 (4)集满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5)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A和E装置的差异:装置A 装置E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6)该同学现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案:(1)A CaCO3+2HCl=CaCl2+CO2+H2O (2)B(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4)集满的集气瓶应瓶口朝上。(5)固体和液体;固体;不需加热;需要加热。(6)蜡烛自上而下熄灭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例5、下列有关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将10克冰块融化后成为10克液态水B. 同温同压下进行的气体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不一定相等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细铁丝质量大;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却比原来反应物质量要小D. 16克硫与15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发现产物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只有30克答案:A例6、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大气压,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请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