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doc_第1页
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doc_第2页
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doc_第3页
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doc_第4页
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 工程概况11.1 工程简述11.2 气象条件11.3水文地质22 编制依据23 施工准备23.1人员准备23.2材料准备23.3设备准备24 方案综述35 洞内排水设计45.1 SSK0.0SSK0+16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45.2 SSK165.0SSK0+17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45.3 SSK175.0SSK0+218.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65.4 SSK0+218.0SSK0+429.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75.5 SSK0+429.0SSK1+63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85.6掌子面突发涌水应急排水措施86基坑抽排水设计96.1 1#CC基坑抽排设计96.2 1#盾构井范围内排水参数设计116.3 矿山法工作井抽排参数设计126.4地面排水系统127质量保证措施138 安全保证措施148.1 风险分析148.2 控制措施149 突发事件处置措施159.1配备备用电源159.2设置应急逃生设备159.3物资准备1510 应急预案1610.1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610.2 突发事件报警步骤和救援程序1810.3 应急资源2011 附则2011.1 预案备案2011.2 预案维护、更新2011.3 预案实施2111.4 应急演练2112 附件21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方案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述1、2号机组排水隧洞工程主要包括:1号排水隧洞、2号排水隧洞、1号循环水廊道、2号循环水廊道、1号虹吸井(兼盾构井)、2号虹吸井(兼盾构井)、矿山法工作井等。 图1-1 核电厂1、2号机组排水隧洞平面示意布置图1、1#虹吸井1#虹吸井起止桩号为YCK0+000SSK0+000,1#虹吸井与1#盾构井合建,前期为盾构井,用于盾构机的吊出及始发,后期改建成虹吸井。1#虹吸井为明挖敞口的地下双跨箱形结构,井标准段长度为56.6m,宽度25.6m,深度为22.6(以场平标高+15.1为基准)。在虹吸井的末端设置盾构工作井,盾构工作井的长度为27.4m,宽度为14.9m,深度为51.2m。盾构井待盾构隧道完工以后,部分回填,不回填部分作为排水深井将排水隧道与虹吸井连通。另外,为满足盾构下井的施工需要,对1#盾构井周边进行扩挖,具体扩挖方案详见已批复的FCR(FCR-SMPS-G-024-00017)。扩挖后1#虹吸井井口平面图如下:图1-2 1#虹吸井平面图2、2#虹吸井2号虹吸井起止桩号为ZCK0+000SSK3+512.366,2#虹吸井与2号盾构井合建,前期为盾构井,用于盾构机的吊出及始发,后期改建成虹吸井。图1-3 2#虹吸井基坑开挖支护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I期)3、矿山法工作井1号排水隧洞里程SSK0+170.000处设置矿山法临时竖井,竖井开挖直径11.5m,成型直径10.5m,井深约40m。竖井上部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下部岩石段采用注浆锚管、格栅钢架及喷混凝土联合支护,前期为1号排水隧洞开挖支护通道,后期作为盾构管片、材料运输通道,隧洞完工后回填。4、循环水廊道1号、2号循环水廊道为两条长度相等的隧洞,分别接1号虹吸井和2号虹吸井。循环水廊道前半部分为173.097m的矿山法隧洞,后半部分87.5m的明挖段。1号循环水廊道靠近1号虹吸井端108m长原设计采用盾构,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已调整为矿山法施工方案。5、排水隧洞1号排水隧洞长1658.564m,其中矿山段长度230m,盾构段长度1428.546m;2号排水隧洞长1695.639m,其中矿山段长度511.366m,盾构段长度1184.273m。排水隧洞纵断面的设计最大纵坡为31.25,最小纵坡为1.66。最小隧洞埋深为12m。1#排水隧洞SSK0+0.0SSK0+230.0桩号排水隧洞段采用矿山法进行开挖,SSK0+230.0SSK1+940.0桩号排水隧洞采用盾构法开挖。1#排水隧洞整体沿掘进方向的坡度情况为:SSK0+0.0SSK1+429.0桩号排水隧洞和SSK1+814.0SSK1+940.0桩号排水隧洞为下降段,其中SSK0+0.0SSK0+100.0桩号排水隧洞下降坡度为1%,SSK0+100.0SSK0+429.0桩号排水隧洞下降坡度为3.125%,SSK1+814.0SSK1+940.0桩号排水隧洞下降坡度为1.66。SSK0+429.0SSK1+814.0桩号排水隧洞为下降段上升段,SSK0+429.0SSK1+344.0桩号排水隧洞上升坡度为4.55,SSK1+344.0SSK1+814.0桩号排水隧洞上升坡度为5.31。为确保隧洞施工时正常的排水作业,避免盾构机下井后,隧洞内大量积水,可能带来风险,特编制此方案。1.2 气象条件核电厂厂址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气象特征是光热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不均匀,季风盛行。年平均气温大于21.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0.9。夏秋季多台风暴雨,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997.0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3045.0mm,历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42.2mm。根据2008年7月31日广东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监测数据显示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为392mm。根据工程公司要求厂区年最大降雨量按照300年一遇100毫米/小时进行计算。1.3 水文地质隧洞区域内的地下水分为空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海水为主要补给源,强风化和全风化花岗岩的渗透系数最大为310-6m/s。2 编制依据1、设计图及其他设计文件;2、各工作面经监理、工程公司批复的方案、场地平面布置图;3、施工方案管理规定PJ-30C-033-R;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 50014-2006。3 施工准备3.1 人员准备隧洞排水系统配备日常的管理人员和专职抽水操作员。作业人员配置表见表3-1,现场管理人员配置及联系方式见表3-2管理人员配置表。表3-1 作业人员配置表工种抽水作业人员电工司机数量623表3-2 管理人员配置表部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1#虹吸井李海福陈昌格李友平2#虹吸井曾令军陈绍友李肽矿山法工作井(排水隧洞)李海福李志平周波3.2 材料准备表3-3 材料配置表序号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排水管100钢管,t=3.5mm4000m3.3 设备准备抽水设备型号选型主要考虑基坑排水、隧洞渗水,同时需考虑到施工用水。水质除地下水、海水的本身成分外,主要还有岩石、石屑、泥浆。所以排水水泵和排水水管应具有防腐蚀能力,排水水泵应采用无堵塞潜水排污泵。固定点的抽排水应配置全自动水泵控制箱。工作面移动水泵,采用移动轻便的水泵,实际操作根据水量大小在数量上予以增减。表3-4 设备配置表序号机具型号流量(m3/h)扬程(m)功率(KW)数量备注1无阻塞潜水排污泵100QW100-30-1510030153台其中2台为备用2无堵塞潜水排污泵100QW60-50-15 6050154台其中2台为备用3无堵塞潜水排污泵100QW100-22-15 6022151台4无堵塞潜水排污泵65QW25-30-4253041台5无堵塞潜水排污泵50QW20-7-0.752070.752台其中1台为备用66BA-12A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15030121台7柴油发电机100kW1台8柴油发电机30kW1台4 方案综述排水隧洞工程防水淹分两大块:隧洞内抽排水、明挖基坑汇水。盾构隧洞防水淹重点在于利用截、排结合的方式保证盾构机下井后不被水淹没。1、基坑积水截、排措施与排水隧洞连接的基坑为露天设计,为防止基坑被大量雨水汇聚然后倒灌入隧洞,在地面井口平台设置拦水坎,将水汇集到集水井后通过抽排系统将平台上的水进行排除。洞内根据隧洞走向选择性设置汇水点,积水汇集后抽排至矿山法工作井下的主集水井,然后通过高扬程水泵将积水排至地面排水系统。具体措施如下:(1)虹吸井基坑截、排措施1#虹吸井利用之前在EL.-7.7m高程形成的排水沟和集水井(尺寸为2.03.02.0m),通过排污泵,将雨水排出至地面排水系统。并通过设置的挡水坎防止大量积水灌入盾构井及排水隧洞内。2#虹吸井井口较大约有1740m2,井内汇水在开挖阶段设置的临时集水坑或结构混凝土浇筑完的永久集水井集水,通过排污泵,将雨水抽至地面排水系统。井口东西两侧利用龙门吊轨道基础作为挡水坎(龙门吊轨道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出地面0.35m,宽0.5m),2#虹吸井南北两侧在井口外侧1.2m位置砌筑0.35m高、0.24m宽的砖砌挡水坎,防止大量积水灌入盾构井及排水隧洞内。(2)工作井井口平台截、排措施因矿山法工作井井口平台所处高程较高,周边雨水不会大量汇集至井口,少量的雨水通过在井口设置的拦水坎,保证雨水不进入井内,使其自流至周边排水沟,汇集至集水井集中抽排。2、洞内排水措施1#排水隧洞由矿山法段和盾构段组成,洞内日常的积水主要是矿山法段排水隧洞渗水,盾构段隧洞施工时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的施工污水或可能出现的微量渗水。基于隧洞的走向情况,可能发生以下情况:(1) 矿山法段隧洞的渗水汇集到盾构段隧洞;(2) 盾构机在下坡段隧洞施工过程中积水汇集到盾体位置;(3) 盾构机通过下坡段隧洞开始进行上坡段隧洞施工时,1#排水隧洞高程最低处SSK0+429.0桩号位置大量积水;(4) 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盾尾处突然大量渗水;(5) 盾构机泥浆管破损或管道球阀、闸阀破损导致泥浆泄露。为防止以上情况发生,拟采取以下措施:(1) 1#盾构井下的隧洞洞口,即桩号SSK0+0.0桩号在完成电瓶车轨道铺设后,不影响电瓶车运行条件下,用混凝土或砂袋砌筑一道挡水坎;(2) 在矿山法工作井下SSK0+170.0桩号设置集水井;(3) 在SSK0+429.0桩号位置设置日常水泵点,并配置应急水泵;(4) 在盾构机1#拖车上配置排水泵,并在拖车上布置相应的排水管路。(5) 盾构机泥浆管破损导致泥浆泄露情况发生时,可以通过上游管路紧急关闭等处理措施,及时关闭管道,短时间内的泥浆泄露可以通过日常的排水措施排至隧洞外,此时不再额外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图4-1 排水隧洞排水设计分段图注:2#排水隧洞防排水设计与1#排水隧洞类似,在2#排水隧洞施工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5 洞内排水设计5.1 SSK0.0SSK0+16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SSK0+000.0SSK0+170.0段隧洞坡度较大,渗水自流至矿山法工作井处的集水井汇集。再通过水泵将水抽至地面排水系统,洞内渗水设计排水值为10m3/h(经测量目前隧洞最大渗水量为5m3/h),洞内渗水值超于设计值时,除在矿山法工井处的集水井增加应急水泵外,还应组织人员查找隧洞渗水较大的位置,视实际情况进行隧洞防渗处理(钻孔注浆止水)。5.2 SSK165.0SSK0+17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5.2.1 正常排水设计SSK165.0SSK0+175.0段排水隧洞与矿山法工作井流通,矿山法工作井汇集的雨水及渗水在井底板设置的集水井汇集后,通过水泵将水抽排至井口地面的排水系统。 矿山法工作井汇水面积为:1124=95m2;则汇水速度为:950.1=9.5m3/h;井壁渗水速度:5 m3/h;SSK0+0. 0SSK0+165.0段排水速度为10m3/h,SSK0+175. 0SSK0+196.0处集水井排水速度:5 m3/h;则正常情况下集水井最大汇水速度为:9.5+5+10+5=29.5m3/h;排水扬程为:40m;配备2台100QW-60-50-15无堵塞排污泵(单台流量60m/h,扬程50m),配100mm排水管。每小时排水量:602=120m3;每小时排水量每小时汇水量(60 m329.5 m3);即2台排污泵工作能力满足30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100毫米/小时)的排水要求,能保证大雨天气将雨水顺利排出至地面排水系统。图5-1 矿山法工作井底平面布置图图5-2 1-1剖面图图汇水点,将SSK0+0.0175.5隧洞渗水排至沉淀池。过水水管图5-3竖井导台设计三维示意图5.2.2 应急情况下的排水措施矿山法工作井底设置的集水井是整条排水隧洞的汇水位置,隧洞内的积水最终由此位置布置的排水水泵排至地面的排水系统,为保证紧急情况下隧洞内的大量涌水能够及时排出隧洞,在该区域配置2台100QW-60-50-15无堵塞排污泵,备于地面库房。确保紧急情况下具备每小时180m3排水量能力。5.3 SSK175.0SSK0+218.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SSK175.0SSK0+210.0桩号排水隧洞由于靠近海域方向,洞内渗水设计排水值为5m3/h,SSK196.0SSK0+210.0桩号排水隧洞作为1#拖车始发的位置,需要提前浇筑120底拱,其底面半径与管片内径一致为3350mm,而导台底面半径为3900mm,即SSK196.0桩号位置由于导台与120底拱之间垂直高差为550mm,利用120底拱作为SSK175.0SSK0+196.0桩号排水隧洞渗水截流坎,并在此位置配备1台50QW20-7-0.75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单台流量20m/h,扬程7m,功率0.75Kw)。SSK210.0SSK0+218.0桩号排水隧洞作为盾构机反力墙浇筑位置,反力墙浇筑后其止水效果相当于隧洞二村混凝土浇筑,止水效果良好,不再考虑此段隧洞渗水。5.4 SSK0+218.0SSK0+429.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5.4.1 正常排水设计SSK218.0SSK0+429.0段排水隧洞为管片拼装隧洞,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的施工污水或可能出现的微量渗水,在进行此段隧洞盾构掘进施工时,积水受坡度影响自流到盾构机拖车污水抽排位置,可以通过盾构机自配的排污系统将积水抽排至矿山法工井处的集水井汇集。盾构机通过SSK0+429.0桩号后,为防止隧洞积水大量汇集,在不影响电瓶车通行条件下,在此区域放置一台65QW25-30-4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单台流量25m/h,扬程30m),将积水抽排至矿山法工井处的集水井汇集。由于此段长度总长259m,高差约10.0m。此区域隧洞由于高程最低,在排水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储水箱,水箱型式根据现场实际确定。5.4.2 应急情况下的排水措施SSK0+429.0桩号是1#排水隧洞的最低高程,为避免隧洞内的积水大量汇集,在此区域配置一台100QW100-30-15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单台流量100m/h,扬程30m),确保紧急情况下此位置具备每小时100m3的排水能力。下图为盾构段的管线布置,管道中共布置了两条排水管,排水管管径100mm,其中应急排水管起点为SSK0+429桩号,终点为SSK0+170桩号集水井;日常的排水管起点为SSK0+170桩号集水井,终点随着盾构机的掘进依次进行加长,直至盾构段隧洞施工终点。具体排水管的布置情况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可将应急排水管直接连接至泥浆排浆管上。图5-4 盾构隧洞风水电布置示意图5.5 SSK0+429.0SSK1+635.0段排水隧洞排水设计5.5.1 正常排水设计SSK0+429.0SSK1+635.0段排水隧洞为上坡段,考虑其渗水量不大,盾构机施工过程中部分积水通过盾构机自备的排水系统排水,部分积水自流至SSK0+429.0桩号后由水泵将其抽排至矿山法工井处的集水井汇集,最后通过抽排系统将水排至地面排水系统。5.5.2 应急情况下的排水措施盾构段隧洞本身发生严重渗水的几率不大,即使发生严重渗水,积水可以沿着隧洞底线自流入SSK0+429.0桩号的排水位置,启用该位置的应急水泵即可完成紧急情况下的排水。除上述情况外,盾构机盾体位置可能发生严重的渗水、涌水情况。为应对该紧急情况发生,在盾构机1#拖车位置配置一台100QW100-30-15(单台流量100m/h,扬程30m),排水管直径100mm,将排水管材布置于拖车上,排水管尾端与盾构机的排水管道(直径100mm)连接,将积水排放至矿山法工井处的集水井汇集,最终排至地面排水系统。5.6 掌子面突发涌水应急排水措施盾构机在掘进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突发涌水时,除上述布置于1#拖车上的应急水泵外,为加快排水能力,还需在盾构机1#拖车位置的泥浆管出浆管上加装三通接头,以保证突发情况下积水可以快速经过泥浆泵排至地面,确保盾构机安全。 6 基坑抽排水设计6.1 1#CC基坑抽排设计6.1.1 正常情况下的抽排设计1#CC基坑汇雨区域如图6-1 雨水汇集区域图所示。6-1 雨水汇集区域图汇雨面积为11932m2,按12000m2计算。则场地汇水速度为:1200010010000.85=1028.5m/h。加上从盾构井底板处集水井的汇水量(24.612.1)10010000.85=25.3m/h;则1#CC基坑每小时总汇水量:1028.5+25.3=1053.8m3。EL.-7.7m高程平台积水区域如下图所示,面积1768 m2(CAD量测)。则盾构井井口平台可积水约:17680.0.7=1237.6m3。当天气恶劣,无法进行抽排作业时,按照1053.8m/h的暴雨量计算,挡水坎的设置,平台可容纳:1237.61053.8=1.17h即70min的暴雨量(未考虑2#泵房的影响)。1#虹吸井基坑布置总体情况见图6-5 1#虹吸井基坑排水布置图。图6-2 EL.-7.7m高程平台积水区域图在EL.-7.7m平台与1#循环水廊道相接处右侧位置已设置集水井(尺寸为5.04.02.0m),选用1台100QW100-22-15型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和1台6BA-12A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每小时排水量150m3,扬程30.0m)将水从EL.-7.7高程集水井抽至EL.3高程地面排水系统。排水扬程为:3m-(-7.7m)=10.7m;每小时排水量约:100+150=250m3;每小时总汇水量:1053.8m3按照每小时排水量每小时总汇水量的原则,1号虹吸井EL.-7.7m平台需要在目前配置的水泵基础上再配置5台6BA-12A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每小时排水量150m3,扬程30.0m)备用,如遇300年一遇最大降雨量时,所有排水泵同时工作才能保证大雨天气将雨水顺利排出至EL.+3.0高程地面排水系统。6.1.2 应急情况下的排水措施为防止大量洪水灌入盾构井及排水隧洞内,已在EL.-7.7m高程盾构井井口外侧1.0m范围设置一圈0.7m高、0.3m宽的挡水坎,挡水坎设置如图6-3、图6-4所示。为防止停电造成无法抽水的情况,在矿山法工作井区域布置一台100KW发电机,能够保证顺利抽水。图6-3 挡水坎平面布置图 图6-4 挡水坎剖面图为保证突发情况下,盾构井内积水倒灌入排水隧洞,在盾构井底部排水隧洞两侧存放130个砂袋(每个砂袋尺寸:长50cm、宽35cm、高10cm)。紧急情况下将砂袋码放到排水隧洞洞口,码放高度1.5m,并启动一台应急100QW100-30-15型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加快排水。图6-5 1#虹吸井基坑排水布置图6.2 1#盾构井范围内排水参数设计1#盾构井汇集的雨水及渗水在盾构井底板设置的集水井汇集后,通过水泵将水抽排至EL.-7.7m高程的排水系统,然后自流至盾构井井口平台上的集水井再通过水泵将水排至EL.3 m的地面排水系统。盾构井汇水面积为:24.612.1=297.66 m2;则汇水速度为:297.66100/10000.85=25.3m3/h;盾构井底板至排水隧洞的底线高差为0.6m,后期铺设电瓶车轨道时可以用混凝土对SSK0+0.0桩号的洞口底部进行200mm的封堵,最终1#盾构井基坑的底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储存水量为:24.612.10.8=238 m3在连续暴雨,突发情况导致不能排水安全时间为:23825.3=9.4 h盾构井底板高程已设置1个1.51.51.5m的集水井,配备1台50QW18-30-3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单台流量18m/h,扬程30m)配100mm排水管。排水扬程为:-7.7-(-33.8)=26.1m;每小时排水量约:18m3;每小时总汇水量:25.3m3每小时排水量每小时汇水量即配置2台潜水泵即可满足300年一遇最大降水量的排水要求,能保证大雨天气将雨水顺利排出至EL.-7.7高程地面排水系统。6.3 2#CC基坑抽排设计6.3.1 正常情况下的抽排设计2#CC基坑(包含2#盾构井)汇雨面积为1740m2。2#虹吸井井底硬化后汇水速度为:174010010000.85=147.9m/h,2#盾构井集水井的汇水量40810010000.85=34.7 m/h;2#CC基坑每小时总汇水量:147.9m3。EL.+15.1m高程平台积水区会通过围墙边的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然后通过水泵排入场区排水系统。6.3.2 应急情况下的排水措施2#盾构井主体浇筑完成,2#排水隧洞施工时,为防止大量洪水灌入盾构井及排水隧洞内,计划在EL.-7.7m高程盾构井井口外侧1.0m范围设置一圈0.5m高、0.3m宽的挡水坎,挡水坎设置如图6-3、图6-4所示。为防止停电造成无法抽水的情况,在EL.+15.1m平台2#虹吸井西侧布置的100KW发电机,能够保证顺利抽水。2#盾构井汇集的雨水及渗水在盾构井底板设置的集水井汇集后,通过水泵将水抽排至EL.-7.7m高程的排水系统,然后再通过水泵将水排至EL.+15.1m的地面排水系统。盾构井汇水面积为:则汇水速度为:40810010000.85=34.7 m/h;盾构井底板至排水隧洞的底线高差为1.95m,最终2#盾构井基坑的底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储存水量为:580 m3在连续暴雨,突发情况导致不能排水安全时间为:58034.7=16.7h2#盾构井底板高程设置1个1.51.51.5m的集水井,配备1台50QW18-30-3无阻塞潜水排污泵(单台流量18m/h,扬程30m)配100mm排水管。排水扬程为:-7.7-(-19.2)=11.5m;每小时排水量:18m3;每小时汇水量:34.7m3;配置2台潜水泵(单台流量18m/h,扬程30m)每小时排水量每小时汇水量2台水泵同时工作能满足300年一遇最大降水量的排水要求,能保证大雨天气将雨水顺利排出至EL.-7.7高程地面排水系统。6.4 矿山法工作井抽排参数设计6.4.1 正常情况下的抽排设计因矿山法工作井井口平台所处高程较高,周边雨水不会大量汇集至井口,少量的雨水通过在井口已设置的挡水坎,能保证雨水不进入井内,使其自流至周边排水沟。6.4.2 应急情况下的抢险措施为预防特大暴雨,防止大量洪水灌入矿山法工作井及排水隧洞内,已经在EL.+3.0m高程矿山法工作井井口外侧1.0m范围设置一圈0.5m高、0.3m宽的挡水坎。6.5 各区域汇水排水能力汇总表6-1 各区域汇水量汇总表部位汇水面积汇水量(m/H)排水规划备注100毫米/小时重现期5年一遇重现期3年一遇重现期2年一遇1#CC井121001028.5210.1192177.7经由泵房区域内集水井抽排2#CC井1740147.930.227.625.5抽排至山体侧截水沟自流入海矿山法竖井及隧洞586.62210.29.38.6经由泵房区域内集水井抽排注:1、按照红色暴雨警报,最大降雨量按照100毫米/小时考虑 2、径流量计算公式:Q=qFQ汇水量 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 q暴雨强度混凝土面径流系数按0.9考虑,泵房临时围堰按0.9考虑,山体按0.6考虑。3、暴雨强度计算公式:q=2424.17(1+0.533lgT)/(t+11)0.668Q暴雨强度 T-设计重现期 t降雨历时(按60min计算)表6-2 各施工部位排水能力汇总表部位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单泵排量(m/h)扬程(m)抽排水能力备注1#虹吸井水泵15kw110055100360水泵7.5kw1208520水泵5.5kw1202520水泵3kw1202520水泵15kw210055200备用2#虹吸井水泵7.5kw120852040水泵5.5kw1202520排水隧洞(矿山法工作井)水泵15kw210055200475水泵5.5kw1254025水泵15kw210055200备用水泵7.5kw2258550备用6.6 地面排水系统地面排水系统为现有的排水布置,1#盾构井EL.-7.0m平台的积水通过排水沟自流汇集在此平台设置的集水井,再通过水泵将其抽排至运输道路边坡处的排水沟,然后汇集到工程公司设置的沉淀池,积水沉淀后排至海中。矿山法工作井地面排水系统为现有的排水布置,积水通过工作面四周的排水沟,自流汇集至工程公司设置的沉淀池,积水沉淀后排至海中。地面排水系统设置如下图所示:图6-6 地面排水系统示意图7 质量保证措施1、汛期施工前,对所有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一次汛期施工安全培训,明确在汛期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工作要点,提高全体人员防洪意识。2、雨季施工前要对已完成及未完项目做好防护,对易受雨水冲刷的部位用土工布进行覆盖。3、合理安排雨季施工。下雨时坚持不间断人员巡逻,最大限度减少既有设备暴露时间,降低安全隐患,对不能及时完工的作业要采取可靠的临时加固措施,并尽快完工。4、下雨期间必须派出巡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具体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下雨量太大,阻塞排水沟,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疏通。5、检修、完善洞口配电箱防雷接地设施,保护施工用电正常供应。6、定期清理盾构井井周边排水沟等设施,保证排水通畅。7、排专人对排水系统中的水泵进行检查,保证水泵正常运转,及时将集水井里的水排除。8、排水系统施工完成认真检查是否按方案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监督按工艺标准施工。9、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操作培训,针对一些技术特点和操作要领作重点讲解和现场示范。10、对用电的排水设备要确保电路安装的正确,检查转向是否正确,设置接地装置及标志,要严格按照安全用电相关规范及操作规程办理,做到一机一闸一漏。11、针对隧洞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对隧洞集水井内的泥杂物要及时进行清理,对管路要定期检查维修,定期用清水进行冲洗。12、在集水泵进水口包裹铁窗纱,可以防止污泥及杂物进入而发生堵塞。13、当水位下降超过底座,间隙出水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运行一段时间后,须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对隧洞内的抽水设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派专人负责管理。14、对易损的排水设备及管理配件要有必要的储备和供应上的保障。8 安全保证措施8.1 风险分析表8-1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序号风险描述风险种类风险等级控制措施1工作环境积水,浸泡电源线漏电伤人触电伤害高风险及时排出积水,按规定的位置和要求架设线路,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危险区域挂警示牌2水泵无可靠接地,导线绝缘不良触电中风险电焊机需有可靠的接地、导线绝缘需满足要求,外观无破损等现象3隧洞内突然涌水水灾高风险隧洞内存放救生衣等应急物资,组织隧洞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4水泵供电箱,未定期检查,维护。触电高风险专业电工应定期检查配电箱。5排水管堵塞,导致水管崩裂或水泵损害。物体打击中风险抽水人员定期检查管路,敲打管路判断水管是否堵塞并及时处理6集水井无防护围栏坠落高风险集水井四周做好围护,防止人员坠落。7抽水人员修理排水设备触电高风险水泵运行中出现水泵异常,要联系专业电工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抽排。8.2 控制措施1、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核电安全行为十大禁令的规定。3、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4、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加强水、电的管理。5、水泵安装工必须了解排水系统,熟悉掌握排水设备的构造、性能、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并要做到会使用、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性故障。6、水泵运行中出现水泵异常震动或有故障性异响、严重漏水、电动机冒烟、冒火时立即停机,要联系专业电工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抽排。9 突发事件处置措施9.1 配备备用电源为了防止停电对排水造成影响,在矿山法竖井备用一台100KW的柴油发电机,与施工线路形成一套供电系统以保证隧洞内的排水及施工需要。9.2 设置应急逃生设备针对隧洞反坡施工排水的困难的特点,对隧洞内突发涌水事故,抽水设备损害,水位突然升高,建立必要的逃生系统,在掌子面及隧洞内设置应急灯,并配置至少5套救生衣,保持隧洞内通信畅通,发生突发事故后及时上报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启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9.3 物资准备应急物资准备见下表。表9-1 隧洞应急物资表序号风险种类应急物资单位数量存放位置/运输方式1大量涌水砂袋个2500洞内区域有限,砂袋需要分区域存放。在隧洞内部距搭设应急物资存放平台,存放砂袋600个,在排水隧洞回车道、矿山法工作井龙门吊覆盖范围内分别存放砂袋600个,在矿山法工作井现场仓库存放编制袋1000个;存放于龙门吊覆盖范围的砂袋及抢险过程中制作的砂袋通过龙门吊、装载机运输至作业面。2救生圈个10应急物资存放平台、隧洞回车道各存放10个;3救生衣套10应急物资存放平台、隧洞回车道各存放10个;4救生箱个2应急物资存放平台、隧洞回车道各存放1个;排水隧洞应急物资存放主要分为洞内、洞外两部分,物资存放点总体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图9-1 1#、2#排水隧洞应急物资存放平面布置10 应急预案10.1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工作在项目经理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项目经理部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如图11-1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所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专业救护组进行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和丽钢担任,副组长由质保经理普国江和项目副经理兼总工曹耀东担任。抢险救援组技术支持组配合调查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应急办公室图10-1 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1)小组成员组 长:和丽钢副组长:普国江、曹耀东成 员:华石坤、倪斌、陆学华、杨涛、李应川、谢建刚、李斌、李彬、李建华、杨光齐、阮雪涛、李海福、曾令军项目经理(组长)不在时由质保经理(副组长)代替组长;项目经理(组长)、质保经理(副组长)不在时由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副组长)代替组长职责。(2)主要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主要预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根据事故、事件发生情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在项目经理部内紧急调用各类应急物资、设备、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向外界求援。分析事故、事件灾害实际情况,当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负责事故事件现场恢复与应急关闭。组织事故、事件的内部调查、处理;配合上级和政府部门进行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组织对外公布事故事件救援进展情况。(3)应急办公室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HSE部,HSE经理杨涛任办公室主任。项目部HSE负责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2、抢险救援组组 长:倪 斌副组长:龚 极成 员:李海福、曾令军、陈昌格、李 波、韦建东开挖支护队作业人员、混凝土队作业人员主要职责:组织实施救灾抢险工作,把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负责事故事件现场安全状态的监测。负责隧道内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工作。负责抢险结束后现场的清理恢复。3、技术支持组组 长:李应川成 员:王 宁主要职责: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事件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指导抢险抢修组织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对应急方案和措施进行现场补充。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4、配合调查组组 长:杨 涛成 员:史志健、李 肽主要职责:保护事故现场,协助负有法定职责的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开展对现场有关人员的约谈,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相关责任人提出内部处理意见。5、治安保卫组组 长:刘哲吉成 员:李友平、宋应生、强路恒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保卫,协助属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道路交通、现场警戒等。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维持事故现场秩序。负责隧洞外围人员的疏散工作。6、后勤保障组组 长:陆学华成 员:李 斌、李彬、罗凤英、李伯昆主要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工作人员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务。负责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负责抢险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抢险救援时通讯畅通。负责救援交通车辆保障工作。7、善后处理组组 长:李建华成 员:赵志波、李玉相、卢欣妍主要职责: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协调工作。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和慰问伤员及家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