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模拟试题卷及答案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写出关于“多”的成语(4分) 观众多( ) 人很多( ) 人才多( ) 兵马多( ) 2.城南旧事是一部_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_(城市名)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作者_,台湾著名女作家。(3分) 3、“凸”是 结构,查 部,它的笔顺是 。“望”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望”字的解释有(1)向远处看(2)探望(3)盼望、希望(4)名望,在“一望无际”一词中它的意思是 (3分)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B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指童年,“弱冠”指青少年,“束发”指二十岁,“不惑”指三十岁,“而立”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曾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连线题:(2分) 程门立雪 王羲之 入木三分 杨时 胸有成竹 董奉杏林春满 文与可 6. 五岳:在我国无数的名山中,有五座山因为景色独特,富有文化内涵,被称为“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_,_,_, _。(例如:东岳X山)(4分) 7.按要求写出相关人物(8分)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 (2)红楼梦中的“葬花”的人物是_。 (3)鲁迅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4)诸葛亮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 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人称 先生,辅佐当时蜀国的 ,与魏国的 、吴国的 争夺天下。 8、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形容人物精神品质的成语: (2)表示思考的成语: (3)写出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9、请你根据下面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以小导游的身份,对从黑龙江前往广州旅游的客人做一个提醒。注意把意思说清楚,语句说通顺,并请你在说话的内容中用上一个关联词语。(3分) 黑龙江 阴转小雪 -31 广州 晴 2837 尊敬的各位游客: 10、 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4分) 风: _ 花: _雪: _ 月: _ 二、活学语文,放飞思维(6分) 1、仿写句子。 (4分) 友谊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 友谊如同春雨,它能帮助我们滋润干涸的心田。 书籍好比 , 。书籍如同 , 。 2.趣味语文:(2分) 7/2=3.5可用成语( )表示。 1256789可用成语( )表示。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D. 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雪化了是水文/王清铭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一般都要出一个看似简单通俗的问题:雪化了是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是春天! 我神色凝重,手一摆,压低声调说:不对。 学生小声嘀咕,互相诧异的眼神。我用威严的目光使他们安静下来。 “雪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答案,但它是现成的。你们脱口而答,说明未经自己的思索。诗意是别人体会的,答案是误人的。你们没有带自己的脑子来。” 学生面面相觑,有几个同学想站起来反驳。我将手往下一压,继续说: “也许你们觉得老师在给你们泼冷水,但应该知道,水虽冷,但至少还未结冰,天气还没有到朔风凛冽的程度,你们都没有进入冬季的思想准备。” 我停顿一下,举手并往上呵气。有些学生大概想到冬天的寒风砭骨,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真正的寒冷冬天,是呵气成霜的季节。你们跟我一样,都没有看过雪,只从课本间接体验岑参所写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们就以为雪就象绽放的美丽的梨花一样。知道一个冻僵的人应该怎么救治吗?” 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有人迟疑一下,低声回答:穿棉衣,用暖水泡。 “你们错了,”我斩截地说,“一个人冻僵了,需要以寒制寒,用雪擦拭他,让他慢慢回暖。”学生睁大了眼睛。“就像你们不知道雪一样,在走进社会前,大家都为自己设计好花朵一样美丽的前景,但是” 学生似乎联想到社会生活的艰辛,不自觉低了头。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是具有破坏性的,能让坚韧的竹子折断。在冬天来临时,你们要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衣服要暖和,还要给自己的心灵保温。柴门闻犬吠” 学生很整齐地读出下句:“风雪夜归人。”我赞许地点点头。 “是的,你们也许要在现实中不断奔波,做一个风雪夜归人,所以你们不要耽于雪化了是春天的梦想。” 我放慢语速:“雪化了,说明天气回暖,但离春天还有一段历程。即使是初春,也还有春寒料峭的时候,不做好御寒的准备,你们不流泪,也会大把大把地流鼻涕因为你们都感冒了。” 学生哄堂大笑。“现实是残酷的,它会迫使你放弃许多的诗意和梦想。也许你们将是孤独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在逆境中,不要冷漠,让激情的血冷却。”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柳宗元的江雪图,声音陡地昂扬:“人生的孤舟上,你们是那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你们要记得带一颗心,独钓寒江雪!”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只是给我的。 (选自课外阅读,有改动) 1、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为什么“我”一般都要问学生“雪化了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通俗的问题?(2分) 2、 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都没有进入“冬季”的思想准备?这里的“冬季”指什么?(3分) 3、“人生的孤舟上,你们是那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你们要记得带一颗心,独钓寒江雪!”你认为,应该带一颗什么样的心?(2分) 4、“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只是给我的。”你认为这掌声还是给谁的?(2分) 5、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材料一:“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回答道:“春天!”然而,老师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更有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千古绝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遗憾的是,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所谓的“标准答案”给“喀嚓”一声剪断了! 材料二: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因3岁的女儿伊迪斯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而将女儿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幼儿园败诉。 四、作文。(40分)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450字。语文试卷及答案(四)一.积累运用 1. 座无虚席 人山人海 人材济济 千军万马 2,自传体短篇 北京 林海音 3.独体 竖 ( 竖 横 竖 横折折折 横 ) W 月 (1) 4. B 5.程门立雪(杨时) 入木三分(王羲之) 胸有成竹(文与可) 杏林春满(董奉) 6.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7.鲁达(鲁智深) 林黛玉 狂人日记 三国演义 卧龙 刘备 曹操 孙权 8.答案不唯一9.(意思对即可给分)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四季如画的广州,虽说广州天气好,但是这次天气预报说广州持续高温,请大家做好避暑措施,以防中暑。 10.答案不唯一 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 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二1.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书籍好比海洋,能让我们获得最宝贵的知识。 书籍如同宝石,它能创造出无穷财富。 2.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三阅读理解。(一)1. B(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是寻找的意思。)2.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也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得1分) 3. 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或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二) 1. 教育学生学会认真思考,做好进入“冬季”的准备。(做好经历生活的艰辛、失败的打击、现实的残酷等的准备。)(共2分,意思对即可。)2. 从学生的“不假思索”“异口同声”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脱口而答,说明未经自己的思索。诗意是别人体会的,答案是误人的。他们确实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冬季”指生活的艰辛、失败的打击、现实的残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