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工程可行性方案0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1页
金宝工程可行性方案0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2页
金宝工程可行性方案0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3页
金宝工程可行性方案0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4页
金宝工程可行性方案0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一、现状与差距7(一)XX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总体状况8(二)省级及城市的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8(三)社会保险信息化存在的差距9二、发展趋势10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3ii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项社会保障行政法规的陆续出台,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猛,信息量急剧增加。到2002年底,我省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已达432.33万人,是1989年的3倍,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1.74亿元,是1989年的3倍,基金支出67.3亿元,是1989年的3倍;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已经达到273.4万人,当年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62亿元,支出6.63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379万人,当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28亿元,支出6.57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69.8万人,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0.39亿元,支出0.28亿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23.6万人,当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0.09亿元,支出0.05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也在急剧增长,200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量达169.93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量和信息量,仅靠手工操作和低水平的单机管理已经难以为继。无论是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跨地区转移,还是养老金异地领取和社会化发放,以及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支撑,这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特别是养老保险资金财政补贴逐年上升,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常规统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测算对数据的需要,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水平亟待提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2000年,朱镕基同志在辽宁视察时曾指示:“运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各地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都要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吴邦国同志2002年初在贵州省视察劳动保障工作时指示:“采用国家推广的统一的标准化软件,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这样可以在今后实行全国联网、统一管理时,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2003年国务院的工作重点,特别提出要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黄菊同志也专门指示,金保工程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有利于人的流动。为贯彻国务院领导指示和落实国务院42号文件提出的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险信息服务网络,“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全国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做到软件统一、硬件设备要求统一、网络之间接口标准统一、数据传递方式统一,力争在2003年底前全国社会保障计算机系统全面投入运行”的要求,劳动保障部在2000年底提出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并于 2001年9月通过了专家评审。2002年,中办17号文件出台后,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分工程(金保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二金工程”之一。2003年8月,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工程信息系统分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文发改高技20031030号),全国金保工程正式整体立项。我省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并组织相关部门,抽调有关人员,认真编写规划和方案.先后出台了,等.各地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本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险工作计算机化管理,为实施金保工程以及全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联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现状与差距社会保险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我省劳动保障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制定规划标准、设备配置、网络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和制约发展的一些问题。如在劳动保障部门,对于信息联网形成统一体系、数据汇集整合、挖掘分析、发挥整体协同效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硬件方面,现有的计算机数量少,档次低,网络设备多数已落后;在系统管理软件方面,各地自我开发,自成体系,为今后全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计算机联网,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带来了诸多不便. 我省整个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个别城市外,市域网和省内联网尚不能满足现行社会保险工作的要求.(一)安徽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总体状况1加强了劳动保障信息化领导。省劳动保障厅党组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1999年就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厅厅长任组长的省劳动保障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劳动保障局也对应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或负责信息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2制定了规划标准。系统建设规划标准先行。劳动保障部先后制定下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纲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等规划性文件,及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等标准性文件。全国标准的制定为全国联网奠定了基础,明确了系统建设的大方向,又为满足各地实际需要留下了空间。省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兼顾现状、着眼未来,制定了,等相关文件,指导全省各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建设.3开发和使用了统一应用软件。劳动保障部在1997年先后开发了常规统计软件、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1999年组织开发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应用软件核心平台。省里根据我省情况,先后开发了,和,并投入前台使用.统一软件的开发应用,带动了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的统一,对规范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积累了经验。4网络建设开始起步。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我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基本上建立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局域网,前台都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部分城市,如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淮北市等建立了中心数据库,使用的是小型机,大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速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条件有限,各地还没有建立广域网,省市之间也没有使用专线联网.总体上,我省设备普遍老化,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个别城市外,市域网和省内联网普遍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另外,我省各地市在启动医疗保险时,多数是通过网络终端连接到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等相关的服务机构直接进行事中处理,也有一些地区受条件所限,为事后报账的手工处理方式。5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劳动保障部多次组织全国地市级以上计算机人员的短期技术培训和业务人员统一应用软件的操作培训,对提高劳动保障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劳动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省十分重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联合,多次对各地从事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同时,还对各地社会保险管理前台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以使他们能适应社会保险计算机化管理. 6我省各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设施条件不尽相同.省里的社保局机房和医保中心机房分列,面积也比较小.各地社会保险机房也大多数都建在办公大楼内,条件简陋,设施陈旧,不符合金保工程的要求. (二)安徽省级及各城市的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1 省级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三年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133号 ),按照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化建设三年实施意见所提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目前,省本级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建成,社会保险各业务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统一了基层数据采集指标分类体系、标准和规范,建立行业统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信息数据库,使行业统筹企业的近20万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全部电子化,为其养老金按月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又能很好地完成了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全省养老保险政策制定和贯彻执行提供了支持,为开展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工作创造了条件。省直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按月向税务部门提供当月医疗保险费征收计划和省直参保单位征缴费数据盘,按月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当月缴费单位参保人员数据盘,按月向银行提供参保职工个人帐户划帐金额及参保职工新开户信息,保证了省直单位医保改革顺利实施。省本级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构筑全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也为下一步实施金保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3年10月底,我省本级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100万人,其中在职工42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28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46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万,主要为行业和省直机关工作人员. (2).机构设置情况。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设有厅办公室、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处、就业管理处、养老保险处、农村养老保险处、失业保险处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处等7个部门负责我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全省各地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基金管理中心、就业服务局和信息中心4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行业和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处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省厅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 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3).机房建设情况.省本级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工伤、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55平方米,内有COMPAQES40小型机2台, HP LH6000服务器1台,采用北电路由器 , 北电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四川托普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8i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30多平方米,内有IBM F85 IBM H85小型机各1台, IBMNefinify 5600 专用PC服务器, 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1台, cisco4003型交换机2台, 应用软件为厦门实达电脑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8i版.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40多平方米,内有HP LH6000 HP LH3000 PC服务器各2台,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cisco2460型交换机,首信防火墙,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 (4).网络建设情况。省厅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3个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ISDN 128K线路,与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试连接.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180多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108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80万元,银行投资800万元.2合肥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合肥市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尤其是社会保险信息化,已经把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计划两年时间投入3400万元,用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抓住机会,加大工作力度,在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向”五保合一”的大社保发展.使合肥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省带个好头,发挥示范作用,争取我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彻底改变我省各地社会保险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合肥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542万个,从业人员41.52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13.03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68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51.1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27.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47.25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4.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4.07万人。开展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处、就业管理处、养老保险处、失业保险处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处等5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机关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基金管理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4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处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合肥市政府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工伤、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统一的计算机房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今年11月份投入使用.目前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45平方米,内有DEC(DS20)小型机1台, IBMNefinify 5600 专用PC服务器1台,存储设备EMC(CX400)1台,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 CISCO2924交换机6台, 应用软件为南京二十八所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8i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30多平方米,内有HP LH6000专用服务器2台, 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 cisco291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自主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9i版.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15多平方米,内有HP LC2000 HP LH3000 PC服务器各1台,采用cisco290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 (4).网络建设情况。合肥市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3个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ISDN 128K线路,与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试连接.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80多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88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80万元,银行投资500万元.3淮北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淮北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1995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淮北市进行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与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个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该系统在养老保险业务开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两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先后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使淮北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淮北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186万个,从业人员26.27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3.07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40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19.7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26.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7.37万人,工伤生育保险职工为17.60万人。 (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和工伤生育保险科等5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事务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淮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淮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虽然建立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但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拥有计算机房,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22平方米,内有IBM RS6000小型机 ,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 cisco2910型交换机,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10多平方米,内有HP ES40小型机, 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 cisco2910型交换机.其养老保险管理(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软件由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开发,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i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山东地纬计算机公司开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i版,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用的SQL Server.(4).网络建设情况。淮北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已实现广域网连接, 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局域网.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无线扩频联网到县(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带宽为11M.医疗保险信息系统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连接62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35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322万,其中财政拨款137万元,银行投入150万元,自筹35万元. 4亳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亳州市建市时间比较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才组建,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刚刚开展,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没有建设.但是亳州市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将这项工作列为重点工程,正在协商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省厅也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帮助解决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费用问题.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克服人员 、经费困难,正在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力争在2004年底建成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彻底改变目前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为广大职工,失业人员和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环境. 5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做好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局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使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宿州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430万个,从业人员23.00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7.2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28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1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0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已经达到10万人,生育保险未开办。(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劳动就业管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25平方米,内有HP LH6000专用服务器2台, 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 INTEL 510T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自主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SYBASE;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40平方米,内有IBM X350 服务器2台,使用IBM 7133-T40、具有四块18.2G硬盘的存储设备,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INTEL 550T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江苏宏图三胞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9i版.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15多平方米,内有HP LC2000 HP LH3000 PC服务器2台,采用cisco290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 (4).网络建设情况。宿州市已经建立了办公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3个局域网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ISDN 128K线路,共连接32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20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3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00万元,银行投资120万元,自筹经费55万元. 6蚌埠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蚌埠市是我省老工业基地,在职职工人数多,企业离退休人员数量大,社会保险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安定生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50万元,用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加大工作力度,组织精兵强将,狠抓落实,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 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使蚌埠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上满足了现行社会保险工作的需要.(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蚌埠市现有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347万个,从业人员22.23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8.10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45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2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22.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8.4万人。 (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和农村社会保险科等5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分析决策内容。下设劳动就业管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蚌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蚌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60多平方米,包括一个主机室,一个电源间和一个工作室,内有IBM Netifinity服务器,配2个PIIIxeon550M处理器, cisco2950型交换机,10KVA的SANTAK型UPS.应用软件为南京28所开发的信息系统,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 RDBMS;医疗保险(工伤生育)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120平方米,内有SUN350 SUN450小型机各1台,普桦豪威Proware5960RN磁盘阵列, cisco 3600 型路由器 ,cisco2900型交换机,Neteye防火墙. 应用软件为沈阳东大阿派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信息系统,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 .1.7; 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25多平方米,内有SUN250 联想万全服务器各1台,采用cisco 2509 型路由器, cisco2924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4).网络建设情况。蚌埠市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2个局域网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并且投入正常运行,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光纤,DDN,ADSL,分组交换以及电话拨号等多种方式,共连接107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80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535多万,其中财政拨款250万元,银行投资285万元. 7阜阳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阜阳市是我省农业大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更是落后,只是在近两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建设经费,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 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为广大职工,失业人员和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条件.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 阜阳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818万个,从业人员27.31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3.39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31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16.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1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 21.6 万人。 (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4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计算机房是独立的.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15平方米,内有HP 2000专用服务器 ,D-Link交换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10多平方米,内有浪潮LT-100型PC服务器, D-Link DES交换机;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20多平方米, 内有HP LH2000专用服务器,采用cisco 2621 型路由器,cisco2910型交换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安徽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沈阳东大阿派计算机公司开发,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医疗保险数据库使用的FOXBASE版,养老保险数据库使用的SQL Server版, 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4).网络建设情况。目前阜阳市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已投入运行,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失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并将很快进行试运行.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28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214万,其中银行投入191万元,自筹23万元. 8淮南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淮南市是我省煤矿基地,矿工人数多,企业离退休人员数量大,社会保险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煤矿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使淮南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淮南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233万个,从业人员45.00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20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65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25.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5万人。(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劳动就业管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淮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淮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20平方米,内有IBM X250 服务器2台, 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 cisco291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自主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8i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30多平方米,内有IBM X350 服务器2台,使用IBM 7133-T40、具有四块18.2G硬盘的存储设备,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cisco291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为山东地纬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9i版.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15多平方米,内有HP LC2000 HP LH3000 PC服务器2台,采用cisco290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 (4).网络建设情况.淮南市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2个局域网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ISDN 128K线路,共连接56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45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900万元,其中银行投资850万元,自筹经费50万元.9滁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滁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做好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局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使滁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宿州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533万个,从业人员17.33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4.22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61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2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17.0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1.98万人。(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劳动就业管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滁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滁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60多平方米,内有IBM 250专用服务器2台, 采用cisco3460型路由器 , cisco2924型交换机,APC 5KVA的UPS, 应用软件为自主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9i版;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40多平方米,内有IBM 71002专用服务器2台,采用cisco 3640 型cisco 1700 型路由器2台, cisco2924 3COM 3C型交换机各1台,山顿10KVA的UPS, 应用软件为南京宏图高科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9i版.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机房, 面积为40多平方米,内有HP LH6000 HP LH3000 PC服务器各1台,采用cisco3460型路由器,cisco2900型交换机, 应用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 (4).网络建设情况。滁州市已经建立了办公局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3个局域网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广域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各区(县)采用电话拨号连接方式(56KB).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通过DDN,ISDN 128K线路等方式,共连接37个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房,.各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共计50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34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80万元,银行投资260万元.10六安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六安市是我省农业大省,还是革命老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更是落后,但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多方协调,筹措建设经费,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 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方式和低水平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为广大职工,失业人员和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条件.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 六安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788万个,从业人员23.36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4.15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40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16.4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17.8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 22.20万人, 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为 6.06万人。 (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事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4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六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计算机房是独立的.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10多平方米,内有HP LC2000专用服务器 ,D-Link交换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20多平方米,内有HP LH3000专用服务器, 采用cisco 3640 型路由器, D-Link DES交换机; 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计算机房面积为15平方米, 内有HP LH3000专用服务器,采用cisco 2621 型路由器,cisco2910型交换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四川托普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i;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由南京宏图高科计算机公司开发,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i;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软件使用的是劳动保障部统一下发的”劳动99”(LMIS),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05版.(4).网络建设情况。目前六安市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已投入运行,以10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 通过DDN专用线路,带宽64K,共连接3个定点医疗机构和12个定点药房,并备有多条电话线路.失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以10M以太网连接前台业务经办机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并将很快进行试运行.前台各业务经办机构共计76台计算机。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先后投入235万,其中银行投入175万元,自筹60万元. 11马鞍山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现状马鞍山市是我省新兴工业城市,经济壮况也比较好,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开展得很好,是我省社会保险试点城市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先后建立了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这些网络系统在社会保险各项业务开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使得马鞍山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保险各项业务计算机化管理.最近,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把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计划拨款650万元,用于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和完善.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抓住机会,乘势而上,组织人员,编制方案,努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建设马鞍山市大社保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1).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截止2002年底,马鞍山市各类单位(企业)数量为0.165万个,从业人员17.26万人, 离退休人员为7.58万人.最大口径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40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为27.4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为2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为21.42万人。(2).机构设置情况。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有综合计划与基金监督科、养老保险科、失业保险科和医疗保险科等4个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存放、支付四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并提出宏观决策.下设劳动就业管理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个直属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信息化工作,协调有关科室以及各个经办机构,马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在积极筹建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3).机房建设情况.马鞍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失业保险)的计算机房分设,其中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60平方米,内有SUN E450小型机2台, 采用cisco 2610 型路由器 , cisco2910型交换机2台. 应用软件为沈阳东大阿派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指纹系统为深圳东方同维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 8i;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机房,面积为25平方米,内有Stratus C418小型机,采用cisco3640型路由器, cisco2910型交换机2台,使用东软NETEYE 4620防火墙, 应用软件为南京科融计算机公司开发的, 数据库使用的Oracle8i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