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 标准(定义)1.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 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 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 镍氯 碳氢氧 氮磷钾 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 植物必需营养元 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 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 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性、 性和 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种,其中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 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 根部吸收 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 叶部吸收第一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 :1)直根系 2)须根系 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 (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具体来说,包括立体几何构型和平面几何构型。从根尖向根茎基部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和老熟区五个部分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 对于一条根:分生区和伸长区:养分吸收的主要区域;根毛区:吸收养分的数量比其它区段更多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 :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kg一般,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子叶植物的较低 2. 根系CEC与养分吸收的关系: (1) 二价阳离子的CEC越大,被吸收的数量也越多 (2) 反映根系利用难溶性养分的能力 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 “根际效应”。(二)根际养分1. 根际养分浓度分布根际养分的分布与土体比较可能有以下三种状况:养分富集:养分亏缺:养分持平2. 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土壤因素:养分因素:植物因素,农事因素(三)根际土壤环境1. 根际pH环境 影响因素:a呼吸作用 b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c养分的选择吸收(影响最大) 阴离子阳离子,pH升高;阳离子阴离子,ph降低 (2) 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2. 根际Eh环境 影响因素:作物种类 旱作根际Eh周围土体介质养分状况指养分的氧化态或还原态(2) 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四)根际生物学环境1. 根系分泌物 (1) 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无机物;有机物 (2) 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 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 促进养分有效化 间作或混作中有互利作用2. 根际微生物 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如下:(1) 矿化有机物(2) 产生和分泌有机酸(3) 固定和转化大气中的养分(4) 产生和释放生理活性物质 3. 菌根 (mycorrhiza) :菌根是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 (4) 作用:促进养分的吸收 “第一节 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小结:1.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和 。2. 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 3.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则相反。4. 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氧化力 较强,亦即根系的 活力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5. 根系 还原力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6. 根际是指由于受 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 有显著不同的 。厚度通常只有 。 7. 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8. 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 第二节 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根系对养分吸收的过程包括: 1. 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2. 养分进入质外体3. 养分进入共质体一、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1.截获 2.质流 3.扩散)(一)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二)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三)扩散1. 定义: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植物的大量矿质元素各通过什么途径迁移到根系表面?1. 截获:钙、镁 (少部分) 2. 质流:氮 (硝态氮)、钙、镁、硫3. 扩散:氮、磷、钾二、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1. 质外体(Apoplast)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2. 共质体(Symplast)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二)养分进入质外体由于质外体与外界相通,养分离子能以质流、扩散或静电吸引的方式自由进入质外体也被称作自由空间(也称表观自由空间AFS或外层空间)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三)养分进入共质体 原生质膜的特点:具有选择透性的生物半透膜原生质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1. 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 (即没有选择性地) 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形式: (1) 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被动吸收的主要形式。机理如下: a. 通道蛋白:(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b. 运输蛋白:(轮渡) 2. 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机理(1) 载体解说 载体指生物膜上存在的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形成载体时需要能量 载体的酶动力学理论 (E. Epstein, 1952) (图)载体学说能够比较圆满地从理论上解释关于离子吸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2) 离子泵假说 离子泵(ions bump):是位于植物细胞原生质膜上的ATP酶,它能逆电化学势将某种离子“泵入”细胞内,同时将另一种离子“泵出”细胞外。 阳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 H的反向运输;阴离子的吸收实质上是OH的反向运输 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H+-ATP酶;Ca2+-ATP酶; H+-焦磷酸酶;ABC型离子泵。(3) 转运子。转运子是指植物的细胞膜上具有控制溶质或信息出入膜的蛋白质体系。3. 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判别区别:是否逆电化学梯度; 是否消耗代谢能量;是否有选择性(1)温商法(2)电化学势法(电化学驱动法)原理:理论上,当离子在半透膜内外达到物理化学 平衡时,服从能斯特(Nernst)方程。 通常情况下对于阳离子大多数是被动吸收;对于阴离子相反即主动吸收。三、植物根系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 (二)吸收机理: 1. 被动吸收亲脂超滤解说2. 主动吸收载体解说3. 胞饮作用解说(三)吸收的意义 : 1. 提高对养分的利用程度2. 减少能量损耗第二节小结: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 和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代谢能量 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 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和 。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一、介质中养分浓度1. 介质养分浓度对植物吸肥及吸水有什么影响?2. 简述温度条件和光照条件如何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 收。3. 简述水分与通气条件如何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4. 土壤反应对植物吸收阴、阳离子有什么影响?它与植物有效养分含量之间有什么关系?5.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离子之间?6. 简述植物的苗龄和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影响。(一)影响养分吸收速率的因素1. 中断养分供应的影响(中断某种养分的供应,往往会促进植物对这一养分的吸收。)2. 长期供应的影响(某一矿质养分的吸收速率与其外界浓度间的关系还取决于养分的持续供应状况。)(二)养分吸收速率的调控机理植物根系对养分吸收的反馈调节机理,可使植物在体内某一养分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净吸收速率的降低包括流入量的降低和溢泌量的增加。二、温度一般638C的范围内,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过高(超过40C )时,高温使体内酶钝化,从而减少了可结合养分离子载体的数量,同时高温使细胞膜透性增大,增加了矿质养分的被动溢泌。低温往往是植物的代谢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养分的吸收量。三、光照光照还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四、水分作用:(1) 促进养分的释放:溶解肥料、矿化有机质(2) 加速养分的流失:稀释养分五、通气状况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 根系的呼吸作用2. 有毒物质的产生3. 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六、介质反应1. 介质反应与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关系: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原因: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 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 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七、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一)离子半径(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二)离子价数 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为: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二价的阴、阳离子某一临界值:营养状况良好 V吸收 下降运输养分的数量 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器官:种子叶根茎秆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2. 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原因: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在作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叶、茎、根)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生命物质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3. 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 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 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辅酶的成分 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 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吸收的形态 无机态: NO3-N、NH4+N (主要) 有机态:NH2 N、氨基酸、 核酸等(少量) 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2. 同化过程: NO3- NR,Mo NO2- NiR,Fe、Mn NH3 根、叶细胞质 根其它细胞器、叶绿体NR:硝酸还原酶NiR:亚硝酸还原酶(2)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 植物种类 光照 温度 施氮量 微量元素供应 陪伴离子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植物因素: 种类、品种、部位;肥料因素: 种类、用量、时间;气候因素: 温度、光照;收获因素: 施肥后安全期、一天内时间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吸收(1)机理:被动渗透接触脱质子(2)特点:释放等量的H,使介质pH值 下降2. 同化 (1) 部位:在根部很快被同化为氨基酸氨同化途径模式:1,2-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途径3. 酰胺的形成意义:贮存氨基;解除氨毒; 参与代谢。(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 尿素(酰胺态氮) (1)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2) 同化脲酶途径非脲酶途径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 2. 氨基态氮: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四、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特点的比较影响两者肥效高低的因素: (一)作物种类:不同植物对两种氮源有着不同的喜好程度,可人为地分为 “喜铵植物”和“喜硝植物”。(二)环境条件 1. 介质反应:酸性:利于NO3的吸收;中性至微碱性:利于NH4 的吸收;而植物吸收NO3时,pH缓慢上升,较安全。 植物吸收NH4时,pH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 2. 伴随离子Ca2 + 、Mg2 +等利于NH4+的吸收(而NH4+、H+对K+、Ca2 + 、Mg2 +的吸收有拮抗作用);钼酸盐利于NO3-的吸收与还原3. 介质通气状况通气良好,两种氮源的吸收均较快4. 水分水分过多,NO3- 易随水流失 普氏结论:只要在环境中为铵态氮和硝态氮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最适条件,那么,它们在生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的。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小结: 1. 氮素是植物体中 、 、 、 等的 组成成分。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形态的 和 为主, 也可以吸收少量 形态的氮。 3.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 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NH3 。 4.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因此,介质的 pH值将会 。 5. 酰胺具有 、 、 等作用。6. 植物的喜铵性和喜硝性是由 和 共同决定的 。7.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六、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1. 氮缺乏(1) 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第二节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含量 (一)来源 :1.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3. 生物固氮4. 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水溶性 速效氮源 98%)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2. 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有机氮 矿化作用 无机氮固定作用 (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2. 过程:有机氮 (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 )氨基酸 (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 ) NH4N有机酸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4. 结果:生成NH4-N(有效化) 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 1. 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2. 过程液相NH4+ 吸附作用 交换性NH4+ 固定态NH4+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三)氨的挥发损失1. 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3. 影响因素: pH值 NH3挥发 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 温度:呈正相关 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深施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中NH4的含量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四)硝化作用 1.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土壤温度等 最适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pH6.57.5、2530oC4. 结果:形成NO3- -N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 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1.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3. 影响条件:土体的C/N比、温度、湿度、pH值 4. 结果:减缓氮的供应; 可减少氮素的损失 (六)硝酸还原作用NO3 NH4(七)反硝化作用1. 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1)定义: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 (3)最适条件:土壤通气不良,新鲜有机质丰富 pH58,温度3035oC 2. 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发生条件: NO2存在3. 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 并污染大气(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NO3 -N 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5%10% 结果:氮素损失,并污染水体 四、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的有效性小结: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途径 :施肥(有机肥、化肥)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喜硝作物) 生物固氮 雷电降雨减少途径 :植物吸收带走 氨的挥发损失 硝化作用(喜铵作物) 反硝化作用 硝酸盐淋失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三)氮肥的制造原理:1. 合成氨原理2. 硝酸制造原理二、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一)共同特性(均含有NH4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2.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3. 可发生硝化作用4. 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5. 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6. 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三)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用 液氨 NH3H2O NH4OH 基肥,施肥机深施 氨水 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 基肥,追肥,深施碳酸氢铵 NH4HCO3 基肥,追肥,深施 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 硫酸铵 NH4SO42 基肥(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酸化(游离酸,生理酸, 有机肥),追肥,种肥 硝化酸,代换酸)、板结 适于多种作物 不宜稻田氯化铵 NH4Cl 基肥 (配施石灰和 使土壤酸化(生理酸,硝化酸, 有机肥),追肥;适于 代换酸)、脱钙板结 稻田和一般作物, 不宜忌氯作物生理酸性(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反之,即为生理碱性肥料。三、硝铵态和硝态氮肥 (nitrate fertilizers)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一)共同特性(均含有NO3- ) 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主动吸收)2. 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3. 易发生反硝化作用4. 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5. 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6. 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二)理化性质与施用硝铵态和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 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性质 施用 硝酸铵 HN4NO3 3435 旱地追肥 硝酸钠 NaNO3 1516 生理碱性盐 少量多次 硝酸钙 Ca(NO3) 12.615 吸湿性 (水培营养硝酸钾 KNO3 14 助燃性 液氮源)两种形态氮素的性质和某些特性的比较铵态氮素(NH4+-N) 硝态氮素(NO3-N)带正电荷,是阳离子 带负电荷,是阴离子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而被吸附 不能进行交换吸收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 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水分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进行硝化作用后,转变为硝态氮,但不降低肥效 进行反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四、酰胺态氮肥尿素(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少部分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影响因素:脲酶活性与pH值、水分、温度、有机质含量、质地等有关 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措施:深施、加脲酶抑制剂v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措施:深施、加脲酶抑制剂(如:氢醌制剂)2. 硝化作用: NH4+ NO3-因pH值适宜,能旺盛进行,且比氯化铵和硫铵的快结果:可能造成氮素的损失措施:使用硝化抑制剂(如:西吡:2-氯-6三氯甲 基吡啶)(三)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深施覆土宜作根外追肥原因: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尿素均为速效氮肥,它们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水溶性、肥效快、价格较易接受缺点:易挥发、易硝化、易流失、易反硝化 (利用率低) 一次过多施用会造成减产且污染环境五、长效氮肥(一)长效氮肥与速效氮肥的特点比较 特 点 优 点 缺 点速效氮肥 水溶性、肥效快 易挥发、易硝化、易流失、 价格较易接受 易反硝化 (利用率低) 一次过多施用会造成减产且污染环境 长效氮肥 抗淋溶、损失少 肥效长 (利用率高) 作物早期生长供氮不足 一次性施肥可代替 价格较昂贵 多次追肥;对环境污染轻(二)长效氮肥的种类 1. 缓释肥料含义:施用后在环境因素(如微生物、水)作用下缓慢分解,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的肥料。2. 控释肥料含义: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 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应氮素的一类肥料。 特 点: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人为地控制养分的供应和释放速度,从而一次施用能满足作物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要基本上能消除养分在土壤中的淋失、退化、挥发等损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基本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的需求,省工、省时、省力,一次大量施用不会对作物根系产生伤害价廉、养分含量高、利用率高等(三)长效氮肥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 难以满足作物早期及吸肥高峰期的需要 大多数品种价格过高难以在大田推广应用,多用于园艺及多年生观赏植物 其中的优良品种也难以满足环境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 改进措施 以框架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作包裹材料 以分解快慢不同的包膜材料分层包裹 把分解快慢不同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第四节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一、氨的毒害症状:根:根尖分泌粘性物质,根呈褐黄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清洁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液反应和急救措施
- 知识管理(KM)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橡胶鞋材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红短视频内容创作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柜台银行服务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影海报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渔业养殖的气象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品牌国际化战略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区绿色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报告
- 酒吧mc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题库1200道带答案可打印
- 托管老师岗前培训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护理品管圈QCC之提高手术物品清点规范执行率
- 高尔夫基础培训ppt课件
- 有机化学第五章 脂环烃
- 微型钢管桩专项施工方案
-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 机械加工的常用基础英语名词术语翻译对照大全
- Would-you-mind和Do-you-mind讲解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