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浙江师范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的调研报告摘要:在浙江师范大学所有本科生、研究生中随机抽取202个体进行施测,探讨浙师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度及实践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学生低碳态度积极,但概念准确认知度低;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差异,研究生践行度得分明显高于本科生,主要在“食”与“住”两方面分值较高;男女群体总体上得分没有差异,但在“食”与“行”方面女生践行度高于男生,在“衣”方面践行度低于男生;低碳生活认知度与实际践行度没有相关性,认知度高,其实际践行度并不一定高。关键词:低碳生活;大学生;认知度;实践度1 前言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正引导世界各国通过能源、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这不仅仅是一场产业革命,而是一种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整个世界价值观的改变,是通过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成本、低代价、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人们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不仅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的改进,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3。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从2007年起,美国一些媒体就开始不断推出各种以“美国最绿色的大学”为题的文章。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 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哈佛大学等10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目前,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Green Campus Initiative),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4,这些环保计划措施值得国内大学借鉴。作为新兴理念倡导者的大学生,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赋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内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族”已经成为流行名词,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还有不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低碳宣传中。而对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因其教书育人的职业特殊性,低碳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意义尤为重大。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方式的调查研究尚少。另外,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群体是否在低碳的认知度与践行度上有差异?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大学生的践行度是否有差异?什么才是大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低碳方式?本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2 研究设计2.1 对象在浙江师范大学所有本科生、研究生中随机抽取个体进行施测。考虑到样本中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实际施测时事先根据学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人数比例计算各自样本量,另外,男女也相对平均些。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02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89份,其中纸质填写110份,网络填写79份。被试中男性91人,女性98人,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77.8%,硕士22.2%。2.2 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从低碳认知情况和低碳生活方式践行情况2个方面,建构调查问卷的框架,并初步确定了问卷的初始题目。初始题目共18道,其中低碳生活方式践行情况采用量表设计,由9道正向计分题目和3道反向计分题目构成,题目采用5点记分,1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说不准”、“符合”、“非常符合”。首先进行了小样本预测,根据被测意见修改完善问卷,最后正式实测。3 结果3.1 浙师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度调查统计调查显示,在低碳的认知度方面,72.49%的学生知道“低碳”和“低碳生活”的含义和大致内容,17.46%的学生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另外的10.05%学生“听说过,但不知是什么”;在低碳概念内涵的理解度方面,只有22.2%的学生能准确理解“低碳”是“降低CO2排放的”,其余学生都选择了“节约能源消耗”与“开发新能源”,尤其以“节约能源消耗”居多,可见虽然低碳知晓度很高,但同学们并没有们真正理解低碳内涵;在与“低碳”相关的几个概念中,全球变暖的知晓率高达99.47%,全球气候变化97.88%,碳中和20.11%,京都议定书84.13%,哥本哈根气候会议86.24%;在“低碳”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中,93.6%的学生认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低碳生活的支持度较高,只有很少一部分认为只与发达地区关系更密切,或是“政府的事,与民众关系不大”;在低碳信息的获取途径上,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媒体宣传高居榜首,占95.77%,另外,“专业环保机构的宣传”与“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分别占26.98%、38.1%。图1 “低碳”及“低碳生活” 概念认识图2 “低碳”与学生生活的关系3.2 浙师大学生目前的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采用量表设计,12道题目分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列举了大学生适合的生活方式,3道反向积分题目通过换算折合成正向分数,15依次代表“低碳生活”践行度的递增。统计结果表明:浙师大学生在总体情况良好,分值=3.33,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其中,低碳生活方式在“行”方面,践行度显着高于平均水平(t=9.358,p0.01);在“住”方面,则显着低于平均水平(t=-6.594,p0.01);在“衣”、“食”方面没有显着差异。 表1 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 衣食住行总分均值3.49743.28993.01983.94183.3261标准差1.27005.68242.64665.89876.517303.3 不同群体的浙师大学生在低碳生活认知度及践行度上的差异表2 浙师大不同群体学生在低碳生活践行度上的差异维度衣食住行总分性别女(98)3.091.233.400.743.060.654.100.873.380.53男(91)3.931.173.170.602.980.653.960.903.270.50T-4.82*2.37*0.802.66*0.15教育程度本科生(147)3.511.253.230.662.960.623.950.893.280.48研究生(42)3.451.353.500.723.240.713.920.953.480.60T0.25-2.14*-2.39*0.20-2.18*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2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群体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差异,其中,在“衣”践行度方面男女存在极显着差异,男生分数远高于女生;而在“行”方面,女生则做的比较好,远高于男生;在“食”方面,男女也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好于女生;在“住”与总体得分上,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研究生在“食”、“住”及总分上面践行度高于本科生,两者存在显着差异。3.5浙师大学生低碳认知度与践行度的相关性表3浙师大学生低碳认知度与践行度的相关变量得分(x+ s)低碳生活认知度衣食住行总体践行度低碳生活认知度3.070.52衣3.501.27-0.096食3.290.68-0.0460.142住3.020.650.0960.0960.332*行3.940.900.0950.0210.363*0.335*总体践行度3.320.520.0140.329*0.822*0.716*0.632*表3结果显示,低碳生活认知度平均分为3.07分,低碳践行度平均分为3.32。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两者并没有明显相关性,低碳生活认知度高,其实际践行度并不一定高。4 讨论与分析4.1 态度与准确认知的偏差:大学生低碳态度积极,但概念准确认知度低调查表明,知道“低碳”和“低碳生活”的含义和大致内容的群体高达89.95%,有93.6%的学生认为“低碳”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低碳生活的支持度高。但是另一方面,只有22.2%的学生能准确理解低碳是“降低CO2排放的”,其余学生都选择了“节约能源消耗”与“开发新能源”,尤其以“节约能源消耗”居多,可见虽然低碳态度积极,但对“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低,理解存在误区。这可能与大学生获取低碳信息的途径有关,所有传播途径中,电视、广播、互联网、杂志等大众媒体高居榜首,占95.77%,大众媒体因其传播的独特性,覆盖面广,但在快餐消费的时代,受众很难静下心来了解深层次内涵。大学生认可低碳环保的理念,但这一理念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并未深入人心。好在大多数学生态度积极,愿意接受和“低碳”相关的环保知识,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6。4.2 认知与实践的偏差:低碳消费行动滞后于观念在愿意为“低碳”实践的生活方式中,衣食住行各项分数都很高:97%的群体愿意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选择低能耗电器等;95%的群体愿意尽量少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92%群体愿意少用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具;84%的群体愿意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走路;82%的群体愿意重复再利用纸张,如用废弃的纸张打草稿等;78%的群体愿意参加环保活动,76%的群体愿意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垃圾、废弃物分类。但是目前的衣食住行各项实践度得分却处于中间水平,远低于意愿分数,知行偏差较大,低碳行动滞后于观念,这与一些生活习惯成定势一时难以改变有关,真正的全民低碳任重而道远。4.3 实践主体偏差:低碳行动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上呈现差异不同性别群体在衣、食、行三方面低碳生活方式践行度存在差异,其中,女生在“食”与“行”方面好于男生,女生比较注重饮食健康,乐于接受清淡饮食,去超市购物时也经常自备购物袋;男生则在“衣”方面明显做的比女生好,不大因为一时冲动而购置多余的衣服,女生比较难抑制购买衣服的欲望,在这一项目上得分较低。在不同教育程度这一维度上,研究生在总分得分上明显高于本科生,在显着差异。主要表现在“食”与“住”两方面,研究生在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方面做的比本科生好,另外,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油煎、油炸食物非常有节制地选择。这一方面可能与年龄变大,注重养生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自制力与社会责任感强。4.4 关于本研究不足之处的讨论本研究没有现成的成熟量表,低碳生活实践度量表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了中国政府网、中国环境网、万瑞数据联合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华南师范大学、百度文库等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调查问卷后自行编制,经统计量表的信度只有0.70,0.85为良好,题目内部相关性勉强可以,不太理想,有待提高,另外,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也不够严谨。进一步研究时应当注意完善调研实施方案,深入挖掘,优化量表题目设计。5 启示与思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当前少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对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较少愿意在实际行动中为过多的碳排放“买单”。通过本次调查,促使大学生进行反思,对自身定位进行重新认识,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浙师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态度,为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环境伦理理念的宣传提供依据,可以根据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政策,在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先着手,共同为建设“低碳校园”努力。此次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的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02):31-33.2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