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梅图题诗学情分析: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书本、上网、问家长等手段,查找到有关课文的知识,。 2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3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4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5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也有了积累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的和课文有关的知识。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所做,作者以梅喻人,表现了他卓尔不群的气节与人品。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浅显易懂,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读时琅琅上口,全诗共有4句话,可以说是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情画意。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首绝美的诗篇。3齐读课题。(1)交流有关作者资料。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随机补充: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画苑中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2)课题质疑。设计提问: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4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随机解决生字“乾坤(qin kn)”的字音。三、赏画品诗,感悟诗意。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 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1)认真观察画面后,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透出。2品诗:理解前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1) 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2) 小组讨论学习。(3)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4)设计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5)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理解后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难道梅花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现在我们来学习:(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2)小组讨论学习。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3)设计提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4)交流有关资料,明确题诗目的。设计提问:你知道王冕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曾下东吴,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后见天下将乱,遂归。(5)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四、回归课题,情感升华。1设计提问: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品质与气节)2小结: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五、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2请学生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六、作业:搜集有关借物喻人的古诗。教学反思1查阅资料、铺垫情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从培养预习习惯开始的。我认为学习古诗词时,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尤为重要,因为古诗词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知道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写作的目的以及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本节课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会对王冕的敬佩之请油然而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古诗,不是水到渠成吗? 阅读教学不可能指望通过几篇范文的学习,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所以,在课文最后的作业中,我布置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借物喻人的古诗,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多角度地吸收知识,为学生编织一张更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4049:2025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conitum carmichaelii parent root tuber
- 2025年个体私营企业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商业空间装修设计合同示范文本
- 福建中考试题及答案
- 分管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防护员考试题及答案视频
- 2025年全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竞赛单选题及答案(共50题)
- 动画角色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居民交通安全知识汇编
- 中国触觉薄膜开关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壳牌加油站建设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质谱分析法》课件
- 人工智能技术在火炮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陪玩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健产品全国总代理商协议模板
- 渠道预制块护坡施工方案
- 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课件:购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
- 辅警公安基础知识笔试模拟考试题(六)
- 孩子患脑炎后的护理
- 《rfid技术与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