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doc_第1页
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doc_第2页
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doc_第3页
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doc_第4页
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名专家解读产品质量:绿茶 出场专家:张建成(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农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高级工程师 高级评茶师)产业发展简介:陕西是我国产茶省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134度之间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季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成品茶素以“色绿、香高、味浓、耐冲泡,而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为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茶叶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地域特色经济,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成品茶年产量稳步增长,茶叶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名优绿茶品牌。陕西茶业正向着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然而,进一步分析陕西优质绿茶生产的必备要件,合理开发利用陕茶自然资源,强化生产管理,提高加工技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对加快陕西优质绿茶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备要件:一、适宜的生态条件茶树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边缘热带、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地区,天然形成了喜温、好湿、喜酸、耐阴的生长特性,其最适宜的栽培条件是:年平均温度15以上,10积温4500以上,年极端最底气温多年平均值-10,空气湿度75以上,年降雨量1000,日照百分率45。土壤H值4.56.5,无石灰性反应;排水透气良好,土层60100,坡度25以下。(一)气候资源条件根据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1987年的陕西省种植业资源与区划,把陕西茶区分为三个生态区和七个亚区,其中,巴山浅山丘陵茶叶生态区属茶树生长适宜区,包括:汉水、月河以南,海拔900米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带,西至米仓山北部宁强县的黄坝驿,东至白河县的卡子,覆盖勉县、南郑、西乡、紫阳、平利、白河等16个县,是陕西茶叶的主产区、优生区和陕西名优绿茶的重要产区。全国知名的紫阳毛尖、午子仙毫和陕西知名品牌秦巴雾毫、宁强雀舌、定军茗眉、汉水银梭等均产于本区。区内的紫阳茶叶亚区,是历史悠久的老茶区,是陕西气候条件最优越、茶树越冬条件最好的茶亚区。年平均气温15.015.1,10积温4690以上,年极端最底气温-4.7,年降雨量1004.11127.8。汉南丘陵茶亚区,气候条件与紫阳茶亚区相比,茶树越冬条件较次,但本茶区的人工生态环境较好,生产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对茶叶生产具有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生产潜力大、效益高的优势。米仓山南坡茶亚区由于受秦岭和米仓山的庇护,而气候温暖湿润、茶树越冬条件较好、生态环境宜茶、茶叶品质好,是茶树品种资源的一个天然基因库。汉中西部茶亚区,属古金牛茶区,系凉亚热带气候,生态环境宜茶,茶叶品质好。秦巴浅中山茶叶生态区属茶树生长次适宜区,本区北界为秦岭山地海拔800米附近,西起宁强,东至镇安南端的梅花乡,以及山阳县漫川区和商南县城附近,共321个乡。是陕西茶叶的重要产区和陕西名优绿茶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知名品牌商南泉茗就产于本区,宁强雀舌、定军茗眉等也有生产。其中,秦巴浅山丘陵盆地茶亚区东部热量充足;巴山中山茶亚区,雨量比较充沛,云雾多,形成了独特的有利于茶叶生长的小气候条件,茶叶品质好。秦岭中山北部茶叶不适宜区,主要指秦岭南坡海拔800米线以北的留坝、长安等地区,气温低,年降雨量少,茶树越冬条件差,茶叶生产无优势,不宜再发展茶产业。(二)土壤资源条件陕西省陕南地区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而且相互交错。宜茶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黄棕壤分为四个亚类,即:普通黄棕壤、粗骨性黄棕壤、普通黄褐土、粗骨性黄褐土。安康地区的茶区土壤主要属于普通黄褐土亚类和粗骨性黄褐土亚类。汉中市茶区土壤主要是黄棕壤性土,尽管土质条件较安康差些,但根据汉中茶区的生产发展情况看,还是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分布在800900米以上的普通黄棕壤亚类中的黄泡土以及粗骨性黄棕壤亚类中的石渣土也可种茶,安康市酸性微酸性土壤集中分布在巴山北坡的紫阳、岚皋、平利、汉阴等县。石泉、旬阳、白河也有少量分布。商南县土壤以潮湿和黄褐土为主,土壤pH値在5.9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全氮含量0.050.08.全县宜茶的耕地、山地面积30万亩。(三)富硒土壤资源1980年我国发现了第二个富硒区紫阳县。紫阳县土壤含硒量,各地平均为3.9826/,成品茶平均含硒0.6530/,最高达3.8536/。以紫阳为中心的汉水中上游的大巴山区是我国少有的富硒区,富硒区的PH6.5,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安康市土壤含硒量和茶叶含硒量为全省之首,安康市有富硒宜茶区168.5万亩;汉中有30多万亩。陕南茶区土壤水溶性硒含量为0.67-15.59ug/,平均含量3.64 ug/,其中:安康茶区0.70-15.59 ug/,平均含量4.29 ug/; 汉中茶区0.67-9.80 ug/,平均含量2.54 ug/;商洛茶区1.17-2.35ug/,平均含量1.63 ug/. 二、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陕西省陕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茶区丰产、优质、抗性强的茶树品种资源的天然基因库。目前陕南茶区地方群体品种分为7大群体,其中,紫阳群体俗称紫阳种,是陕西境内分布面积最广的一个群体品种;西乡大河坝群体分布在西乡县南部米仓山南坡的大和区内;南郑碑坝群体分布在南郑县南部米仓山南麓的碑坝区;白河歌风群体分布在白河县茅坪区低山丘陵地带;苦茶群体主要分布在紫阳、岚皋、镇巴海拔10001500米的中山地带;宁强广平群体分布在宁强县广平区的青木川玉泉坝两乡;山阳漫川群体在山阳县漫川乡纸房沟内有极少量分布。同时,还有稀有单株,主要分布在城固、镇巴、西乡、紫阳,这些单株均为大茶树,其中,城固梨树坪大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是全省已发现的最大茶树。另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陕西省陆续引进了贵州湄潭台茶、湖南云台山大叶种、福建福鼎大白茶、浙江鸠坑种、福建水仙种、安徽祁门种、四川南江大叶种、江西宁州大叶种、云南大黑茶、云南革质杨柳等优良茶种,进一步丰富了陕西的茶叶种质资源。目前,陕西省陕南地区主要栽培的茶树品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原产地在紫阳的地方品种紫阳种,它是我国推广最早的30个传统茶树优良品种之一。紫阳群体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河谷地带,并以紫阳为中心,包括紫阳、岚皋、镇巴、安康汉滨区、石泉、汉阴、平利、镇坪、旬阳及西乡的高川、茶镇两区。茶叶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75%。三、优良的茶叶品质资源陕西省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而且品质优良,有生产名优茶的种质资源,据中国茶树栽培学介绍:“紫阳种原产陕西省紫阳县,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在湖南、福建、浙江等省也有少量引种。植株为灌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抗逆性强。单产水平一般,适制绿茶,品质甚佳,以生产高级绿茶紫阳毛尖闻名全国。”研究表明:1、陕西绿茶氨基酸含量高。紫阳群体、紫阳大叶泡、圆叶种氨基酸含量均为3.08%,焕古种高达5.69%。陕西的名优绿茶: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宁强雀舌、八仙云雾、女娲银峰等均在3.363.855%之间。2、茶多酚含量高。紫阳种、焕古种茶多酚含量均在30%以上。3、咖啡碱含量高。我国一般茶叶的咖啡碱含量在24%之间。而陕西名优绿茶午子仙毫、汉水银梭、金牛早、宁强雀舌、八仙云雾的咖啡碱含量均在4%以上,其它名优茶咖啡碱含量均在3.43.9%之间。4、水浸出物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一般规定不低于32%。而陕西名优绿茶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在42.1246.54%之间。5、富含硒元素。陕西省紫阳茶含硒量,绝对最低量为0.1032mg/kg,最高为3.8536 mg/kg,平均含量0.6530 mg/kg。不论其平均值或最低值与国内其他产茶区的茶叶相比均有较高含硒水平。6、富含锌元素。我国茶叶的平均含锌量为40.6ug/g,绿茶为41.4ug/g。紫阳茶叶含锌量平均为46.86ug/g,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标准化茶园建设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绿茶生产的重要保障。目前,陕西省紫阳、西乡、宁强和商南县分别设有国家级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的设立,大大带动了当地茶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加快陕西优质绿茶发展,在茶园建设方面既要以陕西茶叶资源调查与区划为依据,合理利用陕西自然生态资源和茶业资源,科学定位茶园布局,在适生区内,特别是优生区内大力发展优质绿茶,建设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培育名优绿茶品牌;在次适生区内,择优发展优质绿茶,重点发展大宗绿茶,建设大宗绿茶生产基地,并通过对低产茶园改造、茶树品种开发和选育,尽快建成一批优质、高产、稳产茶园;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有机茶、无公害茶等优质生态茶园建设,促进陕西茶叶的优化升级。五、良好的茶园管理近年来,随着陕西标准化茶园的不断建设、茶叶产业化的逐步发展,茶园管理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目前陕西茶叶种植仍然是以农户种植为主,规模小,标准化茶园不多,龙头企业的规模也不够大、带动作用不够明显,所以,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茶园管理技术水平不够高的问题。为了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促进陕西优质绿茶发展,必须在标准化茶园建设、茶叶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陕西茶业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进一步健全茶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技术推广,加大茶叶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茶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陕西省茶叶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并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规范、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六、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随着陕西茶业的不断发展,陕西茶叶的精加工技术和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茶叶质量普遍提高。茶叶主产区大部分都更新了精加工设备,全省名优绿茶机制率达60以上,名优绿茶发展初具规模。但同样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和加工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在茶叶采摘上,特别是优质绿茶的采摘技术能力较低,采摘率不高,鲜叶原料紧缺,影响着名优绿茶的成品产量;另外,茶叶初加工技术水平偏低,影响着茶叶的质量。目前,陕西茶叶初制厂的加工设备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机械化程度低,茶叶机制比例不高。为了加快发展,提高陕西绿茶加工技术,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产、销一条龙经营之路;通过初、精加工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引进,进一步提高茶叶初加工技术含量,严格控制精加工环节;在继承和发扬陕西优质绿茶传统加工工艺和技术,不断学习他人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并严格执行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茶叶质量。七、实施名牌战略,开展地理标志保护按照陕西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名牌战略的推进力度,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和帮扶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名牌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培育陕西名牌、争创中国名牌。本着“立足现有,尊重历史,科学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通过对陕西茶叶品牌的进一步整合,重点扶持中国历史名茶紫阳毛尖,实施紫阳毛尖品牌复兴工程;大力发展和培育中国知名品牌,重点扶持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商南泉茗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陕西知名品牌,争创中国名牌。富硒区内,要充分利用当地富硒资源优势,加大富硒优质绿茶的开发力度,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不断巩固和提高陕西优质绿茶质量的同时,提高陕西名优绿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陕西茶业健康、快速发展。八、加大各级政府的推动支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把陕西茶业做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推动支持。各市、县政府都要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资,做好重点扶持和引导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陕茶影响,拿出具体措施,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帮助茶农脱贫致富为指导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如:召开茶业博览会、推介会、茶艺表演、茶文化活动、茶园观光旅游等活动,瞄准目标、突出重点、齐心协力、大力宣传,促进陕西茶业快速发展。陕西省安康、汉中、商洛三个茶叶产区,由于受茶产区自然生态条件、茶树种质资源条件、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差异的影响,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总体来看:安康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依次优于汉中、商洛;同时,安康的茶树品种资源、富硒资源和茶叶品质也依次优于汉中、商洛;但近年来,汉中的茶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效果明显,特别是名优绿茶发展较为突出。所以,加快陕西优质绿茶发展,首先,必须认真分析优质绿茶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