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_第1页
【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_第2页
【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_第3页
【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_第4页
【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道教与韩愈的诗歌创作生活于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早已形成的中唐时代,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知识分子,可以在三教之中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但却不可能有一种纯而又纯、不受其他两教影响的世界观。至于文学创作与世界观之间的复杂联系,更不能以一一对应的方法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政治主张是儒家的,但其生活态度、美学理想却未必完全是儒家的。在这一点上,韩愈似乎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韩愈的诗歌创作深受道教影响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思想的原因。唐代道教空前兴盛。且不说唐代殡妃公主多有信道教而受金仙玉真诸封号者,单就皇帝而论,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武宗等都因想长生不死,误吃道士丹药而死。在这种时代氛围中,想逃脱具有国教地位的道教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就韩愈思想来看,“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比较复杂,主要渊源于儒家,但也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韩愈对儒家思想实际采取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态度,目的只是为了维护中唐时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秩序。对道教,他其实也是持一种灵活的态度。韩愈对佛教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地加以排斥,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却未如此。他的描写与道士交往的诗歌感情上基本是友好的。韩愈也曾虔诚地信奉过道教巫术。他贬官潮州那年坐船经过洞庭湖,“惧以谴死,且虞海山之波雾瘴毒为灾以损其命,舟次祠下,是用有祷于神。神享其衷,赐以吉卜,曰:如汝志。蒙神之福,启帝之心;去潮即袁,今又获位于朝,复其章缓。退思往昔,敢忘神之大庇”(祭湘君夫人文)。贬为潮州刺史后,潮州正有鳄鱼,食民畜产,人民惊恐不安。韩愈于是作鳄鱼文,念咒语恐吓鳄鱼。韩愈曾为岭南节度使孔戮写南海神庙碑,文中仙气弥漫,苏轼因此说:“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谈笑出伟奇,鼓舞南海神。”(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同样体现韩愈思想上矛盾的是他对待道教丹药的态度。他在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和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中,对别人服食丹药痛心疾首,认为正是丹药致人过早死亡。但当他病重时却也走上了这条路。白居易思旧诗云:“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陈寅恪曾证此“退之”就是韩愈:“然则此诗中之退之,固舍昌黎莫属矣。”“在哲学方面,韩愈相信天命,也怀疑天命,在这些问题上有一定的动摇,但总的倾向是唯心主义”(张岱年序)。韩愈思想上的这种状况导致了他社会伦理行为上的矛盾性。韩愈对诗歌与散文的功用所持的观点为他的诗歌创作受道教影响提供了可能性。他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明确地将诗、文的社会作用分开,认为文的作用在于“扶树道教,有所明白”,诗则“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时俗之好”,“讽于口而听于耳”。他还在诗中说:“多情杯酒伴,余事作诗人。”(和席八十二韵)“在散文主张上,他完全是正统儒家的重政教之用的观点,而在诗歌主张上,却丝毫也找不到儒家诗教说的影响。他甚至未尝提过诗言志说”。韩愈把诗歌作为吟咏性情的工具,把诗歌视为超越功利的途径,这便与道教美学有了契合点。在创作中,道教美学弥补了儒家美学灵性的不足,道教充满诗意的人生向往、瑰奇的想象和绚丽的意象为诗人提供了新颖而丰富的表达材料和艺术手段。道教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需要指出的是,道家与道教在唐代并未被明确地分开,它们的影响有时是掺杂在一起的。不过,作为宗教的道教与作为哲学的道家毕竟有相当的差异。道教只是借助于道家的某些思想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框架,其重点并不在道家的人生观、社会观。所以,韩愈诗歌中某些偏向于道家的思想(如归隐意识)就不列人本文的论述范围。一、对道教的复杂态度韩愈的诗中也体现了对于道教的矛盾思想。在部分诗作中他对道教深怀疑惑,甚至进行攻击。他的谢自然诗写一个农村姑娘受道教神仙思想欺骗而死的故事,谁氏子则描述了一个青年男子离家作道士而造成的生活惨剧。在桃园图中他说:“神仙有无何吵芒,桃源之说诚荒唐。”在华山女中,他甚至讥讽了道教在和佛教的竞争中用色相吸引人的丑行。但韩愈并不反对长生和永生。在这一点上道教反而对他构成深刻的诱惑。他在诗忽忽中写道: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安得长翩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诗中向往的就是道教仙人。杂诗中“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骇骄”表达的也是同一思想。大的社会文化氛围决定了个人的思想状况,韩愈诗中的矛盾性是时代思想矛盾性的缩影。二、诗中丰富的道教意象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唐代社会里,道教天尊鬼神的信仰,飞升羽化的理想,斋蘸符咒、炼丹服食的手段,给人以热烈迷狂的情绪。它带给文学艺术的,是一种追求绚丽神奇的审美情趣,一种色彩缤纷、瑰伟怪诞的意象群。道教主要有三组彼此相关联的特殊意象:象征生存、享乐、美好的神仙与仙境的意象;象征死亡、苦难、丑恶的鬼魅精怪的意象;象征超人间神奇力量的道士及法术的意象。道教对宇宙世界的独特构想以及那些缤纷的意象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也是对客观现实的曲折反映。从创造境界的角度看,它所具有的幻想性、神秘性和超越性与文学是相通的,并且,它们都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把握、解释世界。道教意象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素材,使诗歌得以表达更深的情感、更广的内容,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大量的道教意象涌人韩愈的诗歌,丰富了他的表现语言,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他在创作中运用道教意象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但在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诗作中运用道教意象,而且即使是言志诗也是如此。苦寒是反映天气奇寒状况的一首诗,诗歌充分展开想象,通过写额项的骄横与其他神的畏缩,以奇特的方式写出人间之寒。其中撷顶、太昊、乌蟾、羲和、炎帝、祝融都是道教谱系中的神怪。谴疟鬼是韩愈被贬南方后所作,写法与苦寒相近。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中运用了虾蟆精、黄帝、赤龙黑乌、放冤等大量道教意象,创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记梦开头即写“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其后虽对仙界语含讥讽,但塑造的却是一个神妙的境界。醉留东野诗的最后写道:“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何由逢。”是以龙喻友。调张籍中有“仙官救六丁,雷电下取将”的句子,仙官、六丁是道教中神人。读东方朔杂事把东方朔置于道教仙境中去表现,以诗境的神奇衬托东方朔这个人物的传奇经历,令人耳目一新。韩愈写得最多的是写景、状物诗。道教思维、道教意象对这类作品艺术效果的形成发挥了极大作用。渴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头两句交待了五岳都被皇帝封禅的事实,第二句中“火维”指南方,“专其雄”者指撷项之子祝融,他死后成为南岳之神。诗歌以此形成一种庄严、神异的气氛。韩愈的写景诗中运用道教意象较为典型的是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提用其韵,诗中这样描写火势之盛: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集不复墩。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繁鲜繁。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镬沸麓埙。彤幢绛旗紫鑫播,炎官热属朱冠挥。檬其肉皮通牌臀,颓胸埋腹车掀辕。韩愈运用了神、鬼、祝融的下属炎官等道教意象,渲染出山火的壮烈场面。赤藤杖歌描写一根普通的赤藤杖: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又云羲和操火鞭,螟到西极睡所遗“赤龙拔须”和“羲和操火鞭”都触目惊心,令读者虽未亲见,却也能深受感染。因为韩愈把作诗看作是传道之余的“余事”,是“多情”的产物,所以,他的抒情、言志诗也很多。在韩愈的这类作品中,道教意象像在其他类型的诗作中一样丰富。杂诗是为讥讽那种只为功名而为文的人所作,诗中多作神仙之语,如“独携无言子,共升昆仑颠。长风飘襟据,遂起飞高圆。下视禹九州,一尘集毫端。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骥骄”。昆仑乃道教神仙居住之所,大荒是远离世间污秽之地,抱朴子 博喻篇有“逸麟逍遥大荒之表”的话语。作者以此表脱俗之志。另如射训狐、忽忽等诗也是同类作品。韩愈诗中有丰富而瑰丽的道教意象,但诗人并不是在诗中简单地挪用、借用它们,而是为适应诗歌艺术表现的需要对这些意象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部分摆脱了道教的束缚,获得新的内涵,成为真正的文学意象,被赋予更深层的、持久的魅力。这就与道教诗歌咏仙写鬼基本忠实于道教教义形成有意思的对照。一般说来,道教诗中仙是美好的,鬼是邪恶的,鬼界作为与天界相反的一种威逼、恐吓人们相信神仙说教的力量而存在。韩愈诗中的道教意象则根据诗人需要做了整合,神仙和鬼怪往往不再符合其在道教中的原义,它们失去(或部分失去)了道教文化符号的宗教功能而发挥着审美的功能,以崭新的面貌体现着诗人的情感力量和审美追求。在道教中龙是神秘威力的象征,是一种被肯定的神灵,如混元皇帝圣纪中“乘八景玉舆,驾五色神龙”,修真旨要中“神雀毒龙,六头吐火,吱鬼之王。”韩愈贞女峡诗有“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两句,这里,龙已威风扫地,变成逃跑的对象了,以此衬托峡之险、江流之湍。再看他在陆浑山火中对山火的描写:“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诗中的鬼已不再是邪恶的象征,而只是被借用来反衬自然力的强劲;神也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贞女峡中的龙尚可逃,可这里的神不但被火烧“焦”,而且“无逃门”,也许要被山火给烧死了。三、追求奇、险、怪的创作倾向韩愈的诗歌中也有许多兴象玲珑、意味隽永的作品,如幽怀、杏花、感春四首等。不过,韩愈之所以成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所以在诗歌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却是因为他的那些以奇、险、怪为审美追求的诗歌。这种审美追求的形成与时代思潮有密切关系。韩愈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说:“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时俗之好,所以讽于口而听于耳也。”韩愈特别提到“时俗之好”对自己“瑰怪之言”的影响。中唐时,尚怪成为时代风尚,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服饰研究中曾根据绘画和诗歌分析得出中唐时服饰尚怪的结论。韩愈的诗歌是这股尚怪的时代潮流的一部分。尚怪的时代思潮又与社会政治、宗教状况有关。中唐时争斗、杀戮、死亡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政治颓势无法挽回。时代的凄风冷雨中,和谐之美被不断破坏着,险、怪、丑的因素作为社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进入文艺的表达领域,进人诗人的心灵。道教的繁盛更使这种审美心理得以强化。道教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用幻想编织出来的奇异的世界。道教有三十六天说,这是天界;地上仙境又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下为怪异恐怖的地狱。它在南北朝以后有所谓转轮“五道”之说。老君太上自然本经中说:一道者,神上天为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薛荔,薛荔者饿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泯黎,泯黎者地狱名也。这些构成了道教信仰的基本内容。在道教世界里,物象缤纷复杂而怪诞。道教提供了奇、险、怪滋生的土壤。道教的思维方式一般称之为“存想思神”,它来源于带有双向互渗特点的神秘的原始思维世界一切皆有情感,物我同一,人格同化着自然力,客体为主体的情感所笼罩。“存想思神”就是在斋蘸、符咒、行气、炼丹时想象神灵的形象。一旦把它融人文学的思维,知觉体验事物的那种怪诞方式在审美活动中就会促生赏异、嗜奇和尚怪的审美趣味。道教怪异的意象以及存想思神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韩愈对奇、险、怪的追求,并体现在他多种内容的诗作中,如山水咏物诗、咏怀诗、寄赠酬答诗、悼亡诗等。陆浑山火是韩愈诗歌追求险怪的一个典型,作者写了一个道教诸神争斗的故事来表现火势之盛:火神的极度嚣张;水神的无可奈何;水神上告天帝,天帝不予理睬诗歌构思奇特,充满奇词僻典,使人触目惊心。诗的最后两句“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扣”,意思是说:让我作和诗只能增加怪异和冗烦,虽想罢手却又不能自制。作者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标新立异的审美追求。韩愈贞女峡是一首描写峡江风光的诗: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诗中贞女峡峡窄流急,鱼龙因恐惧而逃匿,水神的住所亦被震撼。如果说在陆浑山火中我们体会到的较多的是“奇”、“怪”的话,那么这儿体会到的更多的是“险”。其他如刘生诗、宿龙宫滩、永贞行等,都是追求奇、险、怪的代表作。四、诗歌的浪漫色彩韩愈诗歌创作的一个明显倾向是重主观,他往往是凭自己的想象、感情来写诗,而不大看重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他写的物象常是经过主观改造过了的,如写水自天井关泻下:“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2(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道教自由而奇特的思维为韩愈的诗歌创作增添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这与韩愈重主观的创作意识一结合,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浪漫的审美倾向,这种浪漫特色甚至在安慰丧亲之人的诗歌中也能见到。如他的孟东野失子: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抵为之悲,瑟缩久不安。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天日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此诗不过是吊慰朋友死了儿子,本来很难与道教意象挂钩,韩愈却编造了一番上天人地、灵龟问讯、天帝以宽言相解、灵龟又托梦于人的荒诞经历。联想到韩愈与孟郊的友情,这样寓庄于谐,也许真会起到特别的劝慰效果。道教语言的华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韩愈诗歌浪漫色调的形成。道教强调神灵对人的拯救,鼓吹成仙的境界,因而与此相应,道教经典、道教诗歌的语言也一如道教宫观和道教仪式般五彩缤纷,这与佛教语言和儒家语言的平直朴素大不相同。道教语言中描绘仙境鬼域,常用“金”、“玉”、“钟”、“鼓”、“云”、“雾”、“火”、“霞”、“电”、“紫”、“绛”、“赤”等字眼,韩愈诗中对这类语言的运用是很多的,如渴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的“云”、“雾”、“火”,陆浑山火中的“钟”、“鼓”、“彤”、“绛”、“紫”、“朱”、“红”,赤藤杖歌中“赤”、“火”、“飞电”多彩的语言、神奇的想象,使韩愈的诗歌具有特别的韵味。另外,韩愈在爱好古体诗这一点上,或也与道教有某种关联。道教经典为显示自己的古老、遥远、神秘,就刻意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