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课 散文阅读 教学目标 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 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 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 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分析语段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简介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散文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听讲结合导学案中的高考试题。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思考、交流。明确: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明确: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思考、交流。明确: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主导学生活动: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明确:此题考查对结构技巧的分析能力。第三段说“吃苦的日子到了”,第四段描绘了男人的劳累,第五段写忙后的男人该歇歇了,这些叙写贯穿文中,相互照应。主导学生活动:根据以上两小题总结“语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命题切入口小。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07年江苏卷)。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如2009年江苏卷)题型主要是“作用分析”题,即分析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或者变式提问,如文章为什么从写起(或以收尾)。主导学生活动:提问: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思考、交流、总结、发言。明确:知识储备、勤加训练、规范答题。主导学生活动: 如何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思考、交流、总结、发言。知识梳理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的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1)段落的作用首段的作用a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b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c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d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e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中间段的作用a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b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c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末段的作用a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b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c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2)句子的作用大体与段落的作用相当。只是如果是处在段落中间或文章中间、结尾,则要注意它的呼应作用。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 语段的作用 内容表达 结构特点 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 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麦天雷抒雁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农家的节日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敬父母。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2“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_ 课后测评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耽在磁器口的光阴向狸狸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我已望不见它,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头微微偏着,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磁器产地它因此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我真是青春年少,一不耐烦就将书本一推,径直出学校后门搭车去磁器口。磁器口的大门横立在马路中间,敞敞亮亮的,任由各式车辆在其中来来往往。磁器口的正街从上往下,将世界剖为迥然不同的两个:半条街住着的磁器口人,靠在时间的背后,坐在低矮的檐下,嗑着瓜子,闲聊着天,不曾看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一眼,他们是磁器口的昨天;走下一段陡峭的石梯,整个繁华的热闹的磁器口闹市就近在眼前了。当然,还可以走侧门,或者通过小巷进入磁器口。无论从哪个方向,最终的目的地都是那一条古旧而人声鼎沸的短街,它顺着蜿蜒的阶梯一路往下,一直伸到一条浅浅的河道里去,在几条木船上继续延伸,消失在船头。南来北往的商户贩卖着各种吃食,不大的街,光是麻花店就有十几家,陈麻花最有名,店前总是排着长而曲折的队伍。磁器口的毛血旺和鸡杂闻名城内外,店家招牌上的字歪歪扭扭,桌椅也旧得像坐不住,但生意红火得很。龙隐寺也以寂寞的姿态在短街中凑着热闹,传说当年朱元璋之孙朱允炆皇帝削发为僧,就隐避于此传说而已。寺里香火不旺,倒是门前的那面佛墙,总是热闹非凡,站在佛墙正前方10米处闭眼摸索着往前走去,如果走到墙面前正好摸到佛字就表明运气不错。那个佛字实在太大,去往它的路途也不遥远,我从没看到有谁没摸到那个佛字,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本就都是幸运的人。可是虽然如此,人们仍然忍不住要去看看自己的运气。我曾站在一旁,看失意的朋友闭着眼艰难地往前走去,充满了虔诚,一双手一步步接近那个象征着好运的佛字,越来越近,那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无限幸福的时刻。茶馆是磁器口大街上旧时的影子,店堂很小,台下的人喝茶聊天,台上的艺人敲敲打打,唱着我们闻所未闻的曲子。在离开重庆之前,我和朋友从茶馆门前经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那些黑漆漆的板凳上坐上一小会儿,突然一阵接一阵砰砰的沙哑的胡琴声传来,那么近那么真切,我的心被揪紧了,那一刻我仿佛顿悟了我从未听懂的茶馆里的音乐,我知道离别即将来临。我亲爱的磁器口,如果你还能记得我对你的喜爱和留恋,能感觉到我对你的思念,请为我留一个僻静的所在,让我有一天,还能回得去。回到青春年少的我,静静坐在无人的角落,坐一个下午,看云飘飞,变幻不同的形状,看太阳一点一点西落;坐一个晚上,看磁器口的屋子和树木变成沉重的阴影,然后又随着黎明的到来,一点点转醒。我终于离开磁器口了,世界很宽广,人有精力就要去行走。当年抗战时期,省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吴宓在这里传道授业,闲时也去街上转转,在茶馆里坐坐。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许多美术家及美学家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不过每个人都是要走的,不论是空间意义上的,或者是时间意义上的。如今的磁器口喧嚣繁忙,人来人往,过去的风流早已在时间的沙漏中渐渐云散。有些东西已经变了,有些东西却一点没变。事都是过眼云烟,人比事长久,而物古镇、古镇里的房子、墙、树木、石头比人更长久。尽管如此,我仍然经常想起磁器口,想起那些兜兜转转的少年往事,想起不能回复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些耽在磁器口里的光阴。我就这样从青春的路口路过,来来回回地路过,直到最后一次路过,从此再也没有回去。(发表于格言2009年第13期“月亮散文”,略有改动) (1)说说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_ (2)文章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并简要说明理由。_ (3)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_答案:一、课堂反馈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2.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二、课后测评(1)总领下文,引出描写对象磁器口。(2)照应前面的“离开重庆已有三年”,并与结尾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3)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第一段。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第二课时 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回顾上结课的要点,引入本课的内容。发言文中语段常见的作用。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思考、交流。明确: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明确: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还可以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答题时不要只说概念术语,要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即说对比要说明谁与谁对比,说托物言志要说明托何物言何志。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思考、交流。明确: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主导学生活动: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明确: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句话是关于关中麦收的描写,写了收割机的颜色、声音,还写了麦秸香,从不同感官写起。“突突突地吼个不停”则运用拟人手法,写收割机不停地工作。主导学生活动:根据以上两小题总结“表达特色”题的命题特点。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选择某一段或某几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这是主要的命题角度。一种是小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要求分析全篇的表达特色。答题要求多角度切入(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分析”要求既有对表现手法的辨识,又有对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考查的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主导学生活动:提问: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思考、交流、总结、发言。明确:知识储备、勤加训练、规范答题。主导学生活动: 从哪些角度鉴赏散文的表达特色?思考、交流、总结、发言。一、表达方式知识梳理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考查的内容有:描写:重点是景物描写。记叙人称:重点是第二人称的运用。有时考查整篇人称的运用,有时是局部人称的改变。整篇文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这类题目,做时首先应确认指定句段或全篇的表达方式,然后依据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二、表现手法知识梳理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衬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上述七种表现手法,要找到对应的例文例段,仔细揣摩其特征,做到快速、准确地辨认出。答题时应掌握两点:确认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现手法,依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三、修辞手法知识梳理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鉴赏中的重点,常见常考的修辞手法共九种。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修辞手法考查有这样三个特点:综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综合运用了好几种修辞手法;确认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块考,它很少单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般都要求作用效果分析;一般为局部考查(句段),很少整篇考查。做修辞题的重点与难点是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分析要将其本身作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效果结合起来。四、语言特点知识梳理语言赏析是平时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高考中一般不涉及这块,如若考查这块内容,就会在题干中说明,如“请从语言表达角度”或“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角度加以赏析”等,语言表达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词语的选用(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如口语、叠字等)、词语的锤炼(精心炼字)、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四个角度赏析。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 鉴赏表达特色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语言特点 课堂反馈 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_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第一课时“课堂反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_ 课后测评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和临汾,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惟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依然故我。从遥不可及的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融人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刻意地追求经典,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一双脚站在连城、清流、宁化与长汀交界处。地远天偏,人少车稀,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屋连屋,院套院,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俏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知道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那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个迷。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那么谁救四堡呢?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选自2015山东卷)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_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_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_答案:一、课堂反馈1.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2.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二、课后测评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答案: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第三课时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回顾上结课的要点,引入本课的内容。发言散文的表达特色。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山东09高考题记住回家的路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思考、交流。明确:(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明确:理解句子含意,要注意句子所在语段的意思,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法等。(1)句中“机会和压力”是指外界的力量,(2)句中“回家的路”中的“家”是指自己的心灵世界。主导学生活动:根据以上小题总结“理解句子含义”题的特点。思考、交流、总结、发言。 明确:从考试实际看,句子含意体会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要的句子,说说它的含意(或说说你对它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主导学生活动:提问:面对这样的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思考、交流、总结、发言。明确:根据不同句子类型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主导学生活动: 会有哪些类型的句子出现在此类题型当中,应采取哪些不同的答法?思考、交流、总结、发言。一、理解结构句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二、理解含蓄句、哲理句含蓄句、哲理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一般说来含蓄句、哲理句都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了。三、理解修辞句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努力探求其本义。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句子的修辞手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只有探原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实质性的内容。四、理解主旨句主旨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即“文眼”。对此,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联系主旨,特别注意对感情、观点态度的把握。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 理解句子含义 结构句 哲理句 修辞句主旨句 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有删改)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_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_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节选自2010年上海卷天目山)2.第段这句话的含意是:_ 课后测评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VMA 215-2025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方法
- 军事理论-综合版(旧版)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汉字一到十的课件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2课时 走进美丽乡村
- 水闸防洪防汛安全知识培训
- 通风系统安装与调试方案
- 水画课件观看体验
- 用户体验设计55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工程照明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版附还款来源保证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
- QC新老七大工具培训课件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JJF 2025-2023高动态精密离心机校准规范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院腹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专升本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