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教案.doc_第1页
透视学教案.doc_第2页
透视学教案.doc_第3页
透视学教案.doc_第4页
透视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视教 案课程名称:透视学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授课教师:王赟授课时间:910年度第二学期15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第一部分 基础透视 第一章 概 述【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教学难点】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计划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 (二)画幅 (三)眼睛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 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 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 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二)文艺复兴期间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同时还有达芬奇,弗朗西斯科等均在消失点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三)17-18世纪透视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完备了,透视学开始走向成熟。(四)19世纪反透视现象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通过削减画面的深度来突出画中的面,进而达到古 典浮雕的变体效果。(五)20世纪传统的透视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颠覆了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第二节 中国传统透视学(远近法)发展简述一 中国本土的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一种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这种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烙印的表现手法,其基本法则和规律则更多的含有主观倾向,同时也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相一致的特点。二“远近法”的发展简史 由于“远近法”在中国受到了本土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成为了一种适用于本土绘画模式,迎合本土审美趣味的绘画透视法则和规律。三 传统绘画中一些“透视”法则的运用 (一)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这种手法给画家带来了空间处理上的极大自由度。 (二)在传统山水画中与“三视”有关的“六远法” 三视包括平视、仰视、俯视。 六远是三视的延伸,包括高远、平远、深远、迷远、阔远、幽远。(三)传统人物画的透视特点 1.个体人物一般以平视透视特征出现,无俯仰透视变化 2.不管身体各部位在画面的姿态如何,也无远近大小。 3.人物的大小按地位贵贱来划定。 4.个体人物除了惯用平视外,仅头部偶尔有俯视现象出现,但身体其余部位仍保持平视特征。第三节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一、常用术语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2、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6、视角,指眼睛看物视线所成的角,以60视角为视物最清楚的角度。7、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8、点心,也称主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9、视心线,也称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它必须与画面垂直。10、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 所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当画家平视时,焦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在线,仰视图焦点向天点靠拢,俯视图焦点向地点靠拢,余点始终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题】1、 画出透视空间里的基本元素2、 中国透视的发展特点。【参考资料】设计透视 作者:刘国余,赵颖,徐娟芳 编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第二章 平行透视【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掌握一点透视的特点及其用法。【教学重点】1、掌握透视的形成2、一点透视的画法【教学难点】一点透视的画法。【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何谓平行透视一、平行透视的概念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一点透视。平行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二、透视特征二、平行透视三种线段 (一)边为平行于画面的垂直原线,透视方向为“垂直” (二)边为平行于画面的水平原线,透视方向为“水平” (三)边为平行与画面垂直的变线,透视方向向心点“汇聚”第二节 平行透视作法距点法所谓的距点测量法,就是利用45度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一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位置,求立方体透视。作法:1)作OY0=OY,即YY0与PP成45。2)作OY的消失点Vy,YY0的消失点My(量点)。3)在GL上量OX0=OX,OY0=OY,连接OVy、X0Vy,连接Y0My与OVy相交Y点,求得平面透视。4)自O点作垂线TH,为量高线,量OZ0=ZZ为立方体真高,求得立方体透视。实际求法:1)若视高较低,在GL下任意距离作GL。2)在HL上量VyMy=D,自Vy向右量F,得O点,作透视平面。自各角点引垂线到GL上,同上述方法求得立方体透视。 (一)室内作图室内作图二【思考题】1.画出一室内空间的一点透视效果图2.画出一建筑的一点透视效果图【参考资料】设计透视现代艺术设计系列教材中南大学出版社张晓安编著第三章 成角透视【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掌握成角透视的特点及其用法。【教学重点】,1、两点透视的画法2、两点透视的应用【教学难点】1、 两点透视的应用。【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何谓成角透视一、 成角透视的概念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二、成角透视的透视特征三、成角透视的透视消失点的确定四 成角透视三种状态的透视特征第二节 成角透视作图法测点法1.成角正方体作图示例2.室内成角作图示例【参考题】 1 画出一个室内成角透视的效果图【参考资料】透视学何靖泉 恩刚 辽宁美术出版社第四章(略)第五章(略)第六章 曲线透视【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圆形透视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1、圆的透视基本画法2、圆的透视的应用【教学难点】圆的透视的应用【计划课时】4课时1. 圆的透视形态2. 圆的透视画法1.八点画法八点画法指除了正方体的四个内切点之外,再增加四个交点来相对精确地完成圆的绘制。2. “三七比”画法指在正方形的等分边上借助于三七比例来完成圆的绘制,相比较八点画法,更方便快捷。四 圆在平行与成角的正方体平面内的特征。第二节 圆的透视应用一 透视图的作物分析1.半圆形门的作图分析2. 窗、门的作图分析第三节 椭圆的透视与应用十二点画法指在一个长方体内,处理已知的4个内切点之外,再增加8个交点来相对精确地完成椭圆的一种绘制方法。椭圆形窗的画法分析【参考题】 1 画出一个门的开门轨迹图。设 计 透 视第一章 概 念【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意识到设计透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设计透视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透视的作用【计划课时】1课时第一节 概述设计透视主要是基于设计领域中的一些特定要求,反映设计旨意的特点而展开的,主要通过运用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及相关设计透视法则来完成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透视转换,从而实现人们预期的设计意图和要求。第二节 设计透视的要点从当今的设计透视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透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专业针对性更强主要满足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需要2. 客观对象特定再现性要求更强表现在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对象3. 理性逻辑性更强相对严谨的科学性与程式化归纳4. 工具的图学性更强迎合图像的准确性与服务于较高标准的真实性5. 融于现代理念的前瞻性更强与设计要求保持同步性第三章 (略)第四章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