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doc_第1页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doc_第2页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doc_第3页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doc_第4页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HG 20555-93主编单位: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批准部门:化 学 工 业 部实施日期:二零零四年十月一日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2004 北 京化学工业部文件化建发(1994)250号关于颁发活塞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等六项化工行业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化工厅(局、公司),各有关设计单位:由部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组织有关设计院制定的活塞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等六项建筑设计标准,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化工行业标准(编号详见附表)。自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起施行。该六项标准由部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管理;由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负责出版、发行。 化 学 工 业 部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二日附表:建筑设计六项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号序号标准名称主编单位标准编号1活塞式压缩机基化工部第四设计院HG20554-93础设计规定2离心式压缩机基中石油设计有限公司HG20555-93础设计规定东北分公司3钢筋混凝土桁架上海医药设计院HG21552-93式管架通用图4钢铺板通用图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HG21553-93司5化工厂控制室建中石化兰州石油化工HG20556-93筑设计规定设计院6砌体结构设计计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HG21555-93算书格式规定司目 次1 总 则52 术语、符号53 基本规定73.1 一般规定73.2 设计原则84 设计原始资料94.1 压缩机组技术资料94.2 设计技术要求94.3 工程地质技术资料95 构造要求105.1 一般要求105.2 构造要求105.3 配筋要求106 振动计算117 强度验算147.1 一般规定147.2 荷载及荷载组合147.3 强度验算16附录A 多自由度体系计算17附录B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实例21附录C 压缩机基础施工一般要求29附录D 本规定用词说明29条文说明311 总 则1.0.1 为了在离心式压缩机刚架式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定。1.0.2 本规定适用于工作转速n大于3000r/min的离心式压缩机刚架式基础(以下简称压缩机基础)的设计。工作条件及结构形式与之类似的机器基础的设计亦可参照使用。1.0.3 压缩机基础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机器布置和动力特性,以及生产和工艺对压缩机基础的技术要求,精心设计,保证结构强度,使振动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应避免产生不允许的沉降和倾斜。1.0.4 本规定是根据国标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基本原则制订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符合国标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2001)的规定。1.0.5 按本规定设计时,尚应遵守国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与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2 术语、符号 2.1 术语2.1.1 基组 foundation set 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2.1.2 压缩机组 compressor set 驱动机(电机、汽轮机)、变速箱和压缩机的总称。2.1.3 工作转速 work rotate speed 压缩机、驱动机等机轴正常运行时的转速。2.1.4 临界转速 critical rotate speed 压缩机、驱动机等机轴临界状态下的转速。2.1.5 扰力值 value of disturbance force 压缩机、驱动机运行时产生的不平衡力。2.1.6 振幅 amplitude 压缩机、驱动机运行时,在基础上引起的振动变位。2.1.7 振动速度 vibration speed压缩机、驱动机运行时,在基础上引起的振动速度。2.1.8 刚架式基础 rigid frame type foundation由厚底版、柱及厚顶板组成的基础。2.2 符号2.2.1 作用及作用响应:机器的工作转速,r/min;机器的计算扰力,kN;机器的竖向计算扰力,kN;机器横向计算扰力,kN;机器的纵向计算扰力,kN;机器转子的自重,kN;基组上部参振部分的自重,kN;基组下部固定部分自重,kN;基础顶面控制点的振动速度峰值,mm/s;基础顶面控制点的速度均方根值,mm/s;竖向当量静力荷载,kN;横向当量静力荷载,kN;纵向当量静力荷载,kN;电动机的功率,kW;电动机的短路力矩,kNm;电动机的短路力,kN;2.2.2 计算指标: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N/m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静压力值,kN/m2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动力系数。基础顶面的允许振动速度,mm/s;基础顶面的允许速度均方根值,mm/s; 2.2.3 几何参数:Lx基础底版X方向边长,m;Ly基础底版Y方向边长,m;Xo 基组总重心X方向坐标,m;Yo 基组总重心Y方向坐标,m;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压缩机基础宜设计成由底板、柱、顶板(或纵、横梁)构成的钢筋混凝土空间刚架式结构。顶板应有足够的质量和刚度,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小柱截面尺寸以提高柱的柔度。底板的尺寸应根据构造要求和地基土的性质确定,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刚度。3.1.2 压缩机基础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二次灌浆层的材料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基础材料强度等级。钢筋应采用HPB235、HRB335级热轧钢筋,不得使用冷加工钢筋。3.1.3 压缩机基础宜设置在均匀的中、低压缩性的地基土上。当地基下卧层有较厚的软土层(如淤泥、淤泥质土、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等)或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以及有溶洞、古墓等不良地质现象时,应对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3.1.4 基组(包括压缩机基础及基础上的机器、管道、附属设备及填土等)的总重心与压缩机基础底面的形心力求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当偏心不可避免时,其纵向和横向的偏心距不应超过相应方向底板边长的3%。计算基组总重心时,仅计算永久荷载,可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3.1.5 压缩机基础上应设置永久性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应便于观测,一般应在角柱的两个方面上各设一个观测点;如压缩机基础较长时,可在纵向中间柱子上增设12个观测点。3.1.6 压缩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应在工程设计说明中明确,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并做观测记录。(1)压缩机基础施工完毕后,观测一次;(2)压缩机组安装完毕后,观测一次;(3)试动转期间,每半个月到一个月观测一次;(4)投产运行后,每半年观测一次;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随时观测。3.1.7 当厂房内设有活塞式压缩机或其它低频振动的机器与离心式压缩机同时工作时,在机器的布置上,需考虑到活塞式压缩机基础或其它低频机器基础振动对离心式压缩机基础的不利影响。3.1.8 如压缩机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工作人员、精密设备、仪器仪表及工艺生产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合理的平面布置及有效的隔振措施。3.1.9 与压缩机连接的管道,如其振动较大时,不应刚性固定在压缩机基础和建筑物上,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吊架等减振措施。3.1.10 压缩机基础底面与相邻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底面宜置于同一标高上,且不宜相连。若必须将压缩机基础与构筑物或建筑物基础相连时,须经过周密设计,确认压缩机基础的振动对构筑物或建筑物无不利影响时,方可相连。3.1.11 压缩机基础与厂房操作平台应脱开,若压缩机两侧的钢操作平台的梁或铺板必须支撑在压缩机基础上时,则梁与压缩机基础的连接,沿梁的纵向应设计成可滑动的,铺板应自由地搁置在压缩机基础上。3.1.12 建造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8度地震区的压缩机基础,可不计算地震的作用,但应符合本规定中5.3.7的构造要求。3.2 设计原则3.2.1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压缩机基础一般进行下列计算。如满足构造要求时,可不进行某些计算。(1)承载力计算:包括刚架承载力验算和地基承载力计算。(2)变形计算:仅计算地基的沉降变形。(3)振动计算。3.2.2 压缩机基础承载力验算按第7章的规定,此时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取1.1。3.2.3 压缩机基础的地基沉降变形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沉降允许值为60mm,压缩机轴方向的倾斜允许值为1/1000(有特殊要求时例外)。当地基土均匀且基础底面平均静压力标准值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一半时,可不进行沉降计算。3.2.4 压缩机基础的振动计算按本规定第6章的规定,压缩机基础顶面控制点处的振动速度峰值不得超过5mm/s(有特殊要求时例外)。4 设计原始资料4.1 压缩机组技术资料4.1.1 压缩机组(包括驱动机、变速箱和压缩机;驱动机分电机和汽轮机两类)名称、型号、容量、功率、外轮廓尺寸、机座形状、尺寸及固定方式等。4.1.2 压缩机组各机器的工作转速,最大连续工作转速及轴系的第一、第二临界转速。4.1.3 压缩机组自重及其作用点。4.1.4 附属设备和主要管道(包括保温层)的自重、作用点及固定方式。4.1.5 压缩机组各转动部件的自重、作用点及固定方式。4.1.6 压缩机组各转动部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扰力值、作用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扰频。4.1.7 同步电机的短路力矩及其作用点。4.1.8 凝汽器的真空吸力及其作用点。4.1.9 压缩机基础模板图。包括各部分几何尺寸:沟槽、孔洞、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4.1.10 二次灌浆层的厚度、范围及材料等。4.1.11 对压缩机基础振动、沉降及倾斜的特殊要求。注:本节资料均应由机器制造厂提供。4.2 设计技术要求4.2.1 厂房内与压缩机基础设计有关的设备布置图,包括压缩机机组、附属设备及主要工艺管道的布置。4.2.2 主要热力管道的布置及管道保温层表面温度。4.2.3 操作平台和平台梁的布置、平台梁与压缩机基础的连接方式。4.2.4 压缩机基础上各部位的安装荷载及操作荷载。4.2.5 压缩机基础附近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图及各种地沟(包括电缆沟、工艺管沟、给排水管沟、暖通管沟等)的布置和尺寸。4.2.6 压缩机基础附近的精密设备、仪器仪表及对振动敏感的工艺设备的布置及其对振动的技术要求。4.2.7 压缩机基础附近产生低频振动的机器及其基础布置和振动状态的技术资料。4.2.8 压缩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检修对压缩机基础的要求。4.3 工程地质技术资料4.3.1 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3.2 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工程地质构造的分析判断及处理方案。4.3.3 地下水位和水位变化规律、水质化学分析报告及其对混凝土的侵蚀性。4.3.4 关于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的资料。4.3.5 当必须采用桩基时,应提供桩基设计的桩端阻力特征植及侧阻力特征植。5 构造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压缩机基础下半部的自重(包括柱自重之半、底板自重、底板上附属设备自重及填土自重等),应大于基础上部自重(包括柱自重之半和顶板自重)及安装在顶板上的机组自重(包括管道自重)的总和。5.1.2 作用在顶板上的各种荷载宜尽量布置在顶板中的暗梁(或纵、横刚架梁)的中心线上。5.1.3 预埋螺栓的中心线距压缩机基础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4倍,螺栓底距顶板下表面不应小于50mm。预留螺栓孔边缘距压缩机基础构件边缘的距离及孔底混凝土净厚度均不应小于100mm。5.1.4 压缩机基础各构件的受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顶板:25mm;刚架纵、横梁、柱:35mm;底板:50mm;无垫层时底板底面70mm。5.1.5 压缩机基础顶面的二次灌浆层应采用无收缩细石混凝土或无收缩砂浆。关于二次灌浆层的施工要求见附录C。5.2 构造要求5.2.1 压缩机基础底板宜设计成矩形,其厚度不应小于柱截面的高度,也不宜小于800mm,且不应小于压缩机基础顶板厚度;一般取底板长度的1/121/15。5.2.2 柱截面宜设计成方形或矩形,其截面尺寸不宜小于柱净高度的1/101/12,并不得小于450mm450mm。5.2.3 顶板厚度不宜小于其净跨度的1/4,且不得小于800mm,一般取8001000mm。5.2.4 压缩机基础顶板由梁区和板区构成,纵、横向刚架梁与柱的连接按刚性设计,柱应嵌固于底板中,其连接构造必须符合固定端的要求。5.3 配筋要求5.3.1 沿底板周边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为1416mm(若为桩基并以底板为承台时,钢筋直径采用1620mm),间距为200250mm。上下两层钢筋网之间以直径为1416mm的竖向架立筋连接,间距为600750mm。5.3.2 柱纵向钢筋按计算确定,并沿截面对称布置,直径为1825mm,间距不大于200mm。箍筋直径为1012mm,宜采用复合钢箍。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宜按下列范围:0.8%1.2% 选用。5.3.3 顶板的板区应在板顶及板底配置钢筋网,直径为1418mm,间距200250mm。刚架梁的受力纵筋经计算确定,应在梁截面上、下对称配置,梁底部(或顶部)配筋率一般取0.4%0.8%,且不小于525。5.3.4 沿顶板侧边应配置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为1418mm,竖向间距为200250mm。5.3.5 在顶板或底板上开孔(或开沟槽)时,若孔或槽的直径或边长大于300mm,应沿孔或槽周边配置直径为1416mm,间距为200250mm的加强筋。5.3.6 为确保板上螺栓孔或螺栓套管位置的准确性,顶板及刚架梁纵筋位置应力求避开螺栓孔或螺栓套管。5.3.7 建造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震区的压缩机基础,其配筋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柱纵筋与底板伸出钢筋的连接应焊接。(2)箍筋加密区范围:柱上端不小于柱截面高度及柱净高1/6,柱下端不小于柱净高1/3;当有刚性地面时,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箍筋直径为1012mm,加密区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加密区体积配箍筋率不小于0.8%。(3)刚架梁箍筋应全长加密,箍筋直径不小于8mm,加密区间距不超过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6 振动计算6.0.1 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时,基础可不作动力计算:(1)压缩机组的总扰力值不大于15kN,且基础符合本规定第5.2节的构造要求;(2)基组参振部分的总重(包括机器自重、管道自重、顶板自重及柱自重之半)与机器转子的自重满足下式要求:2.6 (6.0.1-1)式中:基组工作转速,r/min;机器转子的自重,kN。若基组各部分机器转速不同时,与应满足下式要求:2.6 (6.0.1-2)式中:基组某一机器转子的工作转速,r/min;基组某一机器转速的转子自重,kN。(3)设备及生产对基础振动限值无特殊要求。6.0.2 当不符合本规定第6.0.1条的要求时,宜采用简化法进行基础的动力计算。若机器制造厂或工艺系统专业提出特殊要求或设计认为有必要时,可采用空间多自由度计算模型进行动力分析。此时不考虑地基的弹性,混凝土结构的阻尼系数取0.125,阻尼比取0.0625,弹性模量取静弹性模量,并取工作转速20%范围进行扫频计算。空间多自由度体系计算模型见附录A。6.0.3 机器扰力值及其作用位置应由机器制造厂提供。若制造厂不能提供扰力数据,在机器正常工作转速状态时,竖向和横向扰力值可按下式确定:=0.25 kN (6.0.3-1)纵向扰力为(6.0.3-1)式计算值之半。式中:机器转子的自重,kN;扰力作用点的位置根据机器转子的自重分布状况确定。当压缩机由电动机驱动时,电动机产生的竖向及横向扰力值可按下式确定:当=3000r/min时:=0.2 kN(6.0.3-2)当=1500r/min时:=0.16 kN(6.0.3-3)纵向扰力为(6.0.3-2)和(6.0.3-3)式计算值之半。当离心式压缩机与驱动机之间有变速箱时,计算应计入与变速机内相同转速的齿轮自重。6.0.4 基础的振动限值用振动速度或振动有效速度确定。6.0.5 采用简化法作基础的动力计算时,基础顶面的振动位移幅值和速度幅值按下式计算:1.2107 (6.0.5-1)1.3106 (6.0.5-2)式中:在作用下,基础顶面的振动线位移幅值,mm;工作转速为的机器的计算扰力,kN;作用下基础顶面的振动速度幅值,mm/s;机器的工作转速,r/min;基组上部参振部分的自重,kN。6.0.6 当基础承受不同转速的m组扰力作用时,应分别按(6.0.5-2)式求出各扰力作用下的振动速度幅值,按下式求出总振动速度峰值: (6.0.6)式中:转速为的扰力作用下的振动速度幅值,mm/s。6.0.7 基础的振动计算只在机器正常工作转速状态下进行,不考虑开、停车过程中的瞬时振动。6.0.8 基础顶面控制点处的振动速度峰值应不大于5mm/s,或速度均方根值应不大于3.5mm/s。 (6.0.8)允许振动线位移参见图6.0.8。图6.0.8 基础振动限值7 承载力计算7.1 一般规定7.1.1 压缩机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包括以下两项内容:(1)刚架承载力计算;(2)地基承载力计算。7.1.2 压缩机基础满足本规定第5章要求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刚架承载力计算:(1)顶板或刚架梁的净跨不大于4.0m;(2)作用在每榀横向刚架上的机器自重不超过150kN;(3)柱截面尺寸等于或大于600mm600mm;(4)柱纵向钢筋总配筋率不小于1%;(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7.1.3 验算刚架承载力时,刚架内力分析按弹性阶段进行,并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承载力计算,不考虑疲劳的影响。7.1.4 验算刚架承载力时,宜分别按使用阶段及安装阶段进行。7.2 荷载及荷载组合7.2.1 验算刚架承载力时,应根据下列荷载设计值计算:(1)永久荷载:压缩机基础自重、底板上填土自重、支承在顶板上的操作平台自重、安装在基础上的机组、辅助设备及管道自重。(2)可变荷载,操作荷载或安装荷载、管道推力、凝汽器真空吸力。(3)当量静力荷载。(4)偶然荷载:同步电机的短路力矩。7.2.2 在7.2.1条所列荷载中,除压缩机基础自重、回填土自重、操作平台自重及地震作用外,均应由机器制造厂家提供。如无上述资料时,荷载标准值及分项系数按下列规定计算和选用:(1)永久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荷载分项系数为1.2。(2)安装荷载宜取10kN/m2;操作荷载宜取2kN/m2,荷载分项系数为1.4。(3)凝汽器真空吸力 kN (7.2.3-1)式中:凝汽器与汽轮机接口处的截面面积,m2。荷载分项系数为1.4。若凝汽器与汽轮机为刚性连接时,真空吸力为零。(4)当量静力荷载,按第7.2.4条计算,荷载分项系数为1.0。(5)同步电动机的短路力矩: kNm (7.2.3-2)式中:电动机的功率,kW;电动机的工作转速,r/min。作用在基础上的短路力: kN (7.2.3-3)式中:电动机短路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见图7.2.3;动力系数,取2。荷载分项系数取1.0。 a.顶板平面图 b.1-1图7.2.3 短路力示意图7.2.3 当计算压缩机基础承载力时,当量静力荷载按正负方向的集中荷载作用于基础上,其分配与其转子的自重成正比。(1)竖向当量静力荷载: kN (7.2.4)当按公式(7.2.4)求得的值大于该处机器自重时,则按此处的机器自重取值。(2)横向、纵向当量静力荷载、分别取竖向当量静力荷载值的1/4、1/8,按集中荷载作用在横梁、纵梁轴线上。若机器的转速不同时,应按不同转速的转子的自重分别计算当量静力荷载。(3)基础构件不承受机器转子自重者,其竖向和横向当量静力荷载值取构件自重的50%,纵向当量静力荷载值取构件自重的25%。7.2.4 荷载组合(1)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与当量静力荷载、可变荷载组合,各向的当量荷载只考虑单向作用。(2)偶然组合:由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当量静力荷载的1/4与偶然荷载(电机短路力矩)组合。7.2.5 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只考虑使用阶段下标准荷载的基本组合。7.3 承载力计算7.3.1 进行压缩机基础的刚架承载力计算时,计算简图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柱和顶板横梁按横向平面刚架计算,当量静力荷载考虑竖向和横向的作用。(2)柱和顶板纵梁按纵向平面刚架进行计算,当量静力荷载考虑竖向和纵向的作用。7.3.2 压缩机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kN/m2 (7.3.2)式中: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N/m2;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静压力值,kN/m2;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取=0.8。附录A 多自由度体系计算A.0.1 空间多自由度体系的力学模型见图A.0.1。图A.0.1 力学模型A.0.2 力学模型中质点的布置原则:(1)设置在扰力作用点处;(2)设置在柱子与横梁、纵梁节点处;(3)设置在横梁中点,亦可按荷载实际分布情况设置;(4)纵梁上的质点可根据纵梁跨度、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但每跨不得少于一个质点(不包括柱顶质点)。A.0.3 计算各质点重力时应考虑下列荷载:基础顶板重、机器(包括管道)重、平台重以及柱1/2高度的重量。(1)板顶质点重力的确定:以柱内边为准将顶板按45角分成若干块,如图A.0.3-1所示。将每块面积的重力分别集中到邻近的纵、横梁上,则每点分配的板重即为图中相应的阴影面积。图A.0.3-1(2)设备折算重力的确定:如图A.0.3-2中设备重力的分配,可根据重力与纵、横梁的距离成反比的原则,例如:A点所分配的重力为: (A.0.3)式中: 图A.0.3-2A.0.4 杆件计算长度的确定:(1)横向刚架的计算跨度和计算高度,一般取,。当刚架角部加腋时,可按下列各式计算: (A.0.4-1) (A.0.4-2)式中:横向刚架两柱中心线间距离;底板顶面到横梁中心线的高度,见图A.0.4-1;无量纲系数,见图A.0.4-2。图A.0.4-1图A.0.4-2(2)各榀横向刚架的计算跨度和计算高度不等时,可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值。(3)纵向刚架的计算跨度为相邻两榀横向刚架中心线间的距离。A.0.5 当顶板无开孔时,在计算纵、横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应考虑板的刚度影响。梁宽可计入相应板净跨的1/4。当板有开孔时,应按实际截面计算;若其值大于无开孔板时,则应按无开孔考虑。A.0.6 基础的振动方程为:式中:质量矩阵;刚度矩阵;虚数单位;阻尼系数,取0.125;质点的加速度向量;质点的位移向量;机器的扰力向量。A.0.7 空间多自由度体系计算程序:推荐使用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化工部第八设计院)与重庆建筑大学建工学院联合开发的“空间构架式动力机器基础结构动静力计算与施工图绘制软件”。附录B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实例B.1 简化法进行基础动力计算B.1.1 设计原始资料(1)压缩机组技术参数见表B.1.1。机组技术参数表 表B.1.1机器名称项 目汽 轮 机压 缩 机变 速 机低压段高压段机器型号EK1100ZMCL607ABCL306/a-设备总重,kN190.00(包括共用底座)180.0010.350(包括共用底座)6.00转子重,kN22.0013.501.404.00功率,kW106308360-工作转速,r/min7050705013600705013600最大连续转速,r/min7650765014600765014600第一临界转速,r/min950042008000-第二临界转速,r/min-920017500-注:为简化未考虑管线荷载及平台荷载。压缩机气体容量28200m3/h,排出压力1440kN/cm2,最大排出压力1610kN/cm2。(2)设备荷重分布位置见图B.1.1-1及表B.1.1-2。表B.1.1-2中静力荷载系摘自机器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条件,扰力按公式(6.0.3-1)计算,并根据转子自重的分布情况近似地分配到每个荷载作用点上。荷 载 表 B.1.1-2作用点荷载值,kN作用点荷载值,kN静力扰力静力扰力P175.008.20P1026.000.85P252.505.80P1126.000.85P352.505.80P123.002.40 *P458.503.10P133.002.40 *P558.503.10P14400.00(空重200.00)-P658.503.10+0.90 *P15400.00(空重200.00)-P758.503.10+0.90 *P169.00-P826.000.85P179.00-P926.000.85-注:表B.1.1-2中P1P7为n=7050r/min产生的扰力值,P8P13为n=13600r/min产生的扰力值;表中*扰力0.9kN及2.4kN系分别由变速机的低转速齿轮和高转速齿轮产生的扰力值。(3)基础形式及截面尺寸。采用刚架式基础,按本规定构造要求取顶板厚1000m(偏小),底板厚1200mm;柱子截面700mm900mm、900mm900mm及700mm500mm,见图B.1.1-2B.1.1-5。图B.1.1-1 荷载分布图图B.1.1-2 顶板平面图图B.1.1-3 底板平面图图B.1.1-4 -图B.1.1-4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钢筋为级钢;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N/m2B.1.2 基组对中和地基承载力计算(1)基组总重心计算: (略) (略)(2)基组总重心与基础底板形心在X、Y轴方向的偏心距:3% (略)3% (略)式中:、基组总重心对X、Y轴的座标;、基础底板形心对X、Y轴的座标;、基组各构件重心(或各质点)对X、Y轴的座标;基组各构件(或各质点)的重力(指永久荷载),kN;基础底板X向边长,m;基础底板Y向边长,m;(3)地基承载力计算: (略)使式中: 基础底板面积; 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总和;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B.1.3 基础的动力计算(1)按6.0.1条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动力计算。总扰力(见表B.1.1-2): =42.215 kN不满足6.0.1条的要求,需要进行基础的动力计算。(2)不同扰频的扰力计算:当作用时: kN当作用时: kN(3)基础顶面的振动位移和速度幅值:按公式(6.0.5)计算。当作用时: mm mm/s当作用时: mm mm/s(4)按公式(6.0.6)进行速度迭加,求基础顶面控制点振动速度峰值: 5.0 mm/s该基础满足振动速度的控制要求。B.1.4 承载力计算(1)按7.1.2条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承载力计算。顶板最大净跨(6.62-0.9)=5.72m4.0m,不满足7.1.2条第(1)款的要求,需要进行承载力计算。(2)按本规定的7.1、7.2和7.3节进行荷载组合和承载力计算(略)。B.2 空间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基础动力计算B.2.1 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对中、地基承载力计算同B.1.1、B.1.2。B.2.2 按6.0.1条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动力计算:扰力=42.215 kN需进行基础的动力计算,采用空间多自由度体系验算。B.2.3 按空间多自由度体系进行基础的动力计算:(1)计算简图(力学模型)如图B.2.3-1所示。图B.2.3-1 计算简图(2)横向刚架K-1、K-3的结构简图及计算简图见图B.2.3-2。 (a)横向刚架简图 (b)计算简图图B.2.3-2(3)横向刚架计算跨度和计算高度h计算见表B.2.3-1。当横向刚架的计算跨度和计算高度不等时,可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值。横向刚架构件计算表刚架号参 数K-1K-2K-3刚架柱:6.066.066.06刚架梁:3.203.203.201.891.891.89柱截面尺寸,m0.900.700.900.900.500.70梁截面尺寸,m0.901.000.901.000.501.000.650.850.650.800.800.800.200.270.200.110.100.11 m6.06-0.10.8=5.986.06-0.080.8=6.005.98 m3.2-20.10.65=3.073.0-20.080.75=3.083.07平均值:(5.89+6.0+5.98)/3=6.00平均值:(3.07+3.08+3.07)/3=3.00(4)质点布置见图B.2.3-1,集中质点重力见表B.2.3-2。集中质点重力(kN) 表B.2.3-2质点号质点重力质点号质点重力质点号质点重力质点号质点重力7117.212120.017136.22289.78146.313120.01855.02371.39117.214140.01955.02489.710148.01587.22055.0-11114.01687.22155.0-(5)在工作转速时不同扰频的扰力值见表B.2.3-3。扰 力 幅 值 表B.2.3-3作用点810111213151618192021扰 频r/min扰力kN8.25.85.83.13.13.10.93.10.9-7050-2.42.40.850.850.850.8513600扰力值按公式(6.0.3-1)计算,并近似分配到各个作用点上。(6)填写上机数据表及上机计算。(7)计算结果输出:在机器工作转速20%范围内的基础各质点三个方向(X、Y、Z)的振动位移幅值和速度幅值;基础的自振频率和振型。(8)计算基础顶面振动速度峰值,判断V5.0mm/s即满足动力计算要求。B.2.4 强度计算同B.1.4。附录C 压缩机基础施工一般要求C.0.1 基础施工前,应核对到货机器的图纸。与设计图纸相符合时,方可施工。C.0.2 压缩机基础施工时不宜留施工缝。若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在底板与柱子交接处。C.0.3 压缩机基础应避免冬季施工,若必须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不得掺和氯盐。C.0.4 压缩机基础底板上的附属设备基础,如与底板两次浇灌时应预留锚固钢筋。C.0.5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以保证所有预埋件、地脚螺栓(或套管)的准确位置。C.0.6 浇捣混凝土时,应注意预埋件及梁柱节点附近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C.0.7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C.0.8 压缩机基础的施工缝及二次灌浆施工要求:(1)二次灌浆层的混凝土或快硬水泥砂浆必须与压缩机基础粘结牢固。(2)灌浆前必须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将其松动的混凝土及其附着物铲除,冲刷干净。(3)灌浆前两天及灌浆前对灌浆部位洒水,灌浆时应排除灌浆部位的积水。(4)灌浆前先浇一层水泥浆(水泥标号425#),灌浇混凝土宜自一端开始逐浇逐震捣密实,以免形成气泡。(5)浇水自然养护保持湿润,温度以20为宜。C.0.9 压缩机基础的施工,须遵守有关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附录D 本规定用词说明D.0.1 执行本规定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说明如下: D.0.1.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D.0.1.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D.0.1.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D.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附加说明 本规定提出单位、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提出单位:化工部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主编单位: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参编单位:福建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主要起草人:戴文斌、范业大、李静波审 定 人:张大德、陈加叶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HG 20555-93条 文 说 明1 总 则本规定阐述了制订离心式压缩机基础(以下简称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的目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本规定主要是通过总结分析化工行业和部分石化行业几十年以来,特别是近二十余年以来引进大量装置(其中包括大型化肥厂和乙烯联合装置)的设计、施工和生产实践的成功经验,着重通过对154台压缩机基础的测振分析和大量的普测分析,以及对浙江镇海炼油厂化肥装置的压缩机厂房内多台压缩机基础进行全过程(从基础、机器安装、管道连接的自振测试和开、停车的振动反应)的测振分析,同时汲取了国内外成熟的理论与经验而编制的。关于这类机器基础的设计,目前国家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可资遵循。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正在修订,其中关于n3000r/min的离心式压缩机基础的规定已列入其中的第6章中。本规定以设计实用为宗旨,将多年来设计、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用“简捷实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本规定制订了基础结构选型原则、各项构造措施的具体规定,提出一般不需要作动力计算,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即可满足基础的振动控制限制。对于少数需要作精确分析的压缩机基础,本规定给出了采用空间多自由度的计算模型和方法,以供设计使用。1.0.2 本规定主要针对工作转速大于3000r/min的离心式压缩机基础的设计,对于与此类似的汽轮鼓风机亦可参照应用,但本规定不适用于下列基础的设计:(1)高转速压缩机的块体式和墙式基础;(2)工作转速等于或低于3000r/min的离心式压缩机基础;(3)螺杆式压缩机及滑片式压缩机基础;(4)钢结构基础。当高转速压缩机基础为块式或墙式基础时,机器扰力按本规定确定,基础构造及动力计算应遵照活塞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3 基本规定3.1.3 本条强调压缩机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合理确定地基方案和基础形式,力求避免基础产生有害的沉降和偏沉,因机器的主轴为多点支承在轴承上,对基础的沉降和偏沉比较敏感,与机器连接的高压管件由此将产生附加应力。基础的沉降和偏沉值一般不易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因此在设计时应认真研究确定地基处理方案。3.1.4 本条要求基组总重心与压缩机基础底面的形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偏心不可避免时不得大于相应边长的3%,这有助于防止基础偏沉。3.1.5 基础设置观测点将为生产过程中基础的工作状况提供原始记录,使工厂管理部门形成制度,定期观测并积累资料,在工程设计中设计者宜按具体情况加以说明。3.1.7 当厂房内同时布置有活塞式压缩机和离心式压缩机时,据实测表明,活塞式压缩机的振动对离心式压缩机的影响较大,可使其振动幅值增大(此处以速度叠加较为合理),因此在设备布置方面宜远离或使其振动影响最小(严格控制活塞式机器基础的振动幅值)。关于活塞式压缩机与离心式压缩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相互距离的关系,目前仅限于定性认识,有关定量指标尚需通过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确定。3.1.9 本条明确了与压缩机连接而产生较大振动的管道设置问题。因为与压缩机连接的管道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应设置弹性支座或吊架,目的为减少其振动,亦可以减少基础不均匀沉降对管道的影响。如某厂因与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连接的管道未设弹性支座,管道的振动较大,特别是焊在管道上的悬臂式支管振动更大,以致焊缝振断而发生了事故。为了减少管道的振动,并考虑压缩机基础与建筑物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使管道被破坏,所以与机器基础连接而产生振动的管道,不应直接阁置在建筑物上,而应该采取弹簧支座或吊架等减振设施。3.1.10 压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