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未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接触,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感受,本课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还是比较多的。按时间顺序梳理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特征,有序不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教学方法1本课可采用讲述、课堂提问、史料阅读、历史比较、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结合课本自身和课外收集的图片来讲解,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本课学习最好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商业行为和现象,以便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事物来感悟历史。2在了解古代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原因及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从了解史实进一步深化到认识层面,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2掌握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3掌握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4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5分析“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过程与方法1依据时代的变迁,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古代商业、城镇发展的历程,便于学生识记与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在谈话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古代商业的繁荣。2归纳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概括历史规律,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商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需要,随农业、手工业发展而繁荣。2在古代商业繁荣发展概况的学习中,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向善、诚信、自由、交融、开拓创新等精神。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交流学习成果。生:(1)产生:远古时代出现早期商业交换。(2)商朝:商业有了初步发展,产生了职业商人。(3)周朝交易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加,流通骨贝和铜贝。(4)春秋战国: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5)汉代:商运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6)唐代:水、陆商运发达,商业蓬勃发展,客舍、邸店、车坊等生意兴隆。(7)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增加政府收入,益州出现“交子”。(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出现商帮和会馆。教师和学生一起进一步分析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1)商业的发展应具备哪些条件?(2)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请你进一步探讨一下,古代商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3)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教师点拨,得出如下结论:(1)政治稳定、清明,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农业、手工业等繁荣,提供大量的可用于交换的商品;交通便捷等。(2)政府的管理制度;集镇的兴盛、商业都市的发展;货币的种类与使用;交通的发达;中外的友好往来;商品种类的丰富等。特点:起源早并不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自由发展和长期受压制两大阶段,发展道路曲折;商业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精神日益丰富;外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原因: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而结成商帮。影响:借助群体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多媒体显示图片河南开封的山陕会馆请同学们看图片,此“会馆”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会馆是简单的商馆吗?会馆的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生:“会馆”不同于今天的商馆,商馆顾名思义是做生意的场所,而会馆代表着一种文化,即是以地域为中心、血缘为纽带凝聚成的一种组织,依靠会馆,同地域的商人可以相互关照,又可以利用会馆进行有效的管理、操纵某一地区的商业贸易,赢得高额利润。多媒体显示材料材料一诗句“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代王安石),“海上盗船动盈百,东南西北候过客”(清代黄培芳),真切地描绘了盗贼劫取商船的情形。材料二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清高宗实录材料四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可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讨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归纳:敢于冒险、百折不挠,乐善、诚信、开拓等。(二)城市的繁荣1“市”的发展教师讲解古代“城”和“市”的含义:“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商品交换的场所,两者连在一起即称“城市”。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819页第1-4段,概括秦至唐朝时期,“市”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教材概括:官府有专门机构管理市场交易,且管理严格;“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民间“草市”亦受行政管理,至唐代“草市”“夜市”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教师多媒体显示图片: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城布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设计思考题:(1)唐代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特点?宋代城市有何特点?(2)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宋朝东京城在城市布局、城市管理、经营方式、都市生活风貌等方面与唐都长安有何不同?出现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教材,归纳出要点:(1)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布局合理,街道整齐,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已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要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2)不同:地域限制的突破:唐都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市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而北宋汴京,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和乡村已被允许置市贸易了;时间限制的突破:唐代市的启闭有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而北宋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官方管理的松弛:唐代市内设行首,对商店加强管理,征收商税;而北宋市内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原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考察一下“草市”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学生可按照南北朝、唐、宋顺序进行归纳教师对本目进行小结: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以宋为界,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是严格限制阶段(唐代以前);“市”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第二是放松限制阶段(宋到明清):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2商业都会的崛起教师多媒体显示表格,学生阅读教材,逐一填写:朝代商业都会特点战国临淄等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长安”和“五都”市场官员专职管理市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市发展为常设商业区,商业发达宋代东京商业繁荣,店铺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