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doc_第1页
(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doc_第2页
(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doc_第3页
(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doc_第4页
(语文)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高三第一次总复习质检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12分。 1在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狰(zhng)狞 诤言 挣扎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B撩(lio)拨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若晨星 C乾(qin)坤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政治掮客 D缉(j)拿 编辑 作揖 疾言厉色 羁旅生涯 2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能被括号中的熟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参差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良莠不齐) B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耸人听闻)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不久前,一位读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肯定,但毫无恭维之意,没有使用一个让人忘乎所以的形容词。 C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的建成,预示我国气候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增设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今年两岸经贸论坛后,大陆方面出台促进两岸交流、惠及台湾同胞的十五项政策措施之一。4将下列5句话按照合理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太阳和大海。 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 B. C. D.二、本文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5-9题。(22分)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患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B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C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D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6下列各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善待之 犀首见之B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C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愿谒行于王D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以车三十乘7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3分)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文盲文段断句。(4分) 曰 田 需 与 寡 人 约 而 犀 首 之 燕 赵 是 欺 我 也 怒 而 不 听 其 事 齐 闻 犀 首 之 北 使 人 以 事 委 焉 犀 首遂 行 三 国 相 事 皆 断 于 犀 首(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 竞渡黄 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1)词中“飞”破”二字用得生动形象,试加以赏析。(2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绘和烘托龙舟竞渡的场面和气氛的?试作具体分析。(5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_,闻道龙标过五溪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_,_。(韩愈师说)(4)故不积跬步,_;不积小流,_。(荀子劝学)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其最大的异点,在于物我的关系上。平常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对峙的。艺术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一体的。对峙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有等级。一体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皆平等。故研究艺术,可以养成平等观。 艺术心理中有一种叫做“感情投入”的(德名Einfuluny,英名Empathy),在中国画论中,即所谓“迁想妙得”,就是把我的心移入对象中,视对象为与我同样的人。于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现象,皆有情感,皆有生命。所以这看法称为“有情化”,又称为“活物主义”。画家用这种看法观看世间,则其所描写的山水花卉有生气,有神韵。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便是由这看法而达到的。不过画家用形象、色彩来把形象有情化,是暗示的;即但化其神,不化其形的。故一般人不易看出。诗人用言语采把物象有情化,明显的直说,就容易看出。例如禽兽,用日常的眼光看,只是愚蠢的动物。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如古人诗曰:“年来牛亦乐,随意过前村。”又曰:“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推广一步,植物亦有情。故曰:“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又曰“可怜汶上柳,相见也依依。”并推广一步,矿物亦皆有情。故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又曰:“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推广一步,自然现象亦皆有情。故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曰:“春风知别若,不遣柳条青。”此种诗句所咏的各物,如牛、燕、岸花、汶上柳、敬亭山、潮水、明月、春水等,用物我对峙的眼光看,皆为异类。但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则均是同群,均能体恤人情,可以相见、相看、相送,甚至于对饮。这在艺术上是可贵的一种心境。习惯了这种心境,而酌量用这态度于日常生活上,则物我对峙之势可去,自私自利之欲可熄,而平等博爱之心可长,一视同仁之德可成。就事例而讲:前述的乞丐,你倘用功利心、对峙心来看,这人与你不关痛痒,对你有害无利;急宜远而避之,叱而去之。若有人说你不慈悲,你可振振有辞:“我有钞票,应该享福;他没有钱,应该受苦,与我何干?”世间这样存心的人很多。这都是功利迷心,我欲太深之故。你倘能研究几年艺术,从艺术精神上学得了除去习惯得假定,撤去物我隔阂的方面而观看,便见一切众生皆平等,本无贫富与贵贱。乞丐并非为了没有钞票而受苦,实在是为了人心隔阂太深,人间不平等而受苦。 唐朝得杜牧有幽默诗云:“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看似滑稽,却很严肃。白发是天教生的,可见天意本来平等,不平等是后人造作的。学艺术要恢复人的天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艺术心理中的“感情移入”就是把我的自己的心移入对象中,视对象与我等同。 B学习艺术是要恢复天真,即天真浪漫,不要故作老沉、故作高深。 C画家和诗人等都是用“有情化”来观看世间的一切的事物,所以物都是有情感,有生命的。 D文中着重阐述了艺术研究的效果可以除去功利心,养成平等观。 E作者厌恶平常生活心,认为富贵者有钞票,该享福,贫穷者没有钱,该受苦。 13下面对文章中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对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外物与我一体还是对峙。“艺术生活的心”,强调外物与我对峙。 B“但用诗的眼光看,都是有理性的人”指的是“物”在诗看来,只有理性,没有情感。 C把“我的心移入对象中”,这里“我的心”是指个人的心思,“对象”指的是“禽兽、草木、山川、自然观象”。 D“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是谢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你贫富贵贱。 14.作者认为禽兽、草木、山川、自然皆有情有生命,理由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4分) 15作者研究艺术生活心的目的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不需注释的生命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孩提时我仉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徽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地令人心动。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磐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带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关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16.结合原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2分) 17.文章在第10节说明“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的婚嫁为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18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的生活态度;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意会,是比言传更高一层的意境,生命不需注释。你同意这种生活态度吗?为什么?(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15分)想起王国维王和声 我将历史之舟的缆绳系在颐和园那座冰冷的石舫旁,手伸到昆明湖里探了探,已经是入夏的六月,湖水竟然是如此的冰凉。于是就想起了王国维。 王国雏,字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虽受传统封建教育,却不喜科举时文。1898年初,21岁的王国维只身来到上海,在粱启起主编的时务报充校对之役,业余时间在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1901年由罗振玉资助留学日本,后因病回国任教于苏州、南通。这一时期主要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1906年,由罗振玉推荐,到北京任职。事誉中外的人间词话和宋元词曲考于这个时期灿烂问世。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亡命日本,1916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1923年受清废帝溥仪征召,任南书房行走。这一时期,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和殷周金文研究上成绩辉煌,成为誉满中外的学者。 我们不难发现,在他几十年学旅生涯中,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人如影随行。当然,这个人就是罗振玉了。罗振玉长王国维11岁,说罗振玉是引路人、兄长、伯乐乃至恩人都不过分,没有罗振玉处处帮困引见,没有两次东渡日本,王国维决不是这个王国维。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是罗振玉那双无形的手将王国维“推”入了冰冷的昆明湖也不为过。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最初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义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罗、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更可以不提了,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的代价。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跳进昆明湖。”而在此之前,罗振玉已以一纸绝交书将亲家脸面撕破。 昆明湖畔,王国雏留下了16字绝命辞:“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一个“辱”字,把一个七尺男子说得让人多么寒心!还有比“死”更骨气的词么? 王国维之前的屈原和之后的老舍都是这样的赴水者。中国的文人真是太难了!80个春寒冬酷已经过去,我依然时常想起王国维,不仅仅因为他的学术,而且还有其它更为让人崇敬之处。当然于学术而言,不论在史学方面哲学方面还是美学方面,他都是代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最高成就的重要学者之一。仰望大师,吾辈不识甲骨文不谙金文,人间词话倒还能读个皮毛。先生继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在理论上表现出独特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境界说、诗人修养论和文学发展现。人间词话深邃的美学哲理和绚丽的艺术表达让接踵而至的一代代莘莘学子为之倾倒,为之忘魂。 读了几十年王国维的书,深憾不知观堂先生竟是在如此逼仄的生活中推敲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文字晶体。在那凄苦艰难的日子里,哪有几许笑颜哪有几多开心?他却把人世间的美点评得让人魂不守舍。苦中说美,此种境界问谁领会得来!这就是中国文人的无我品格吧。 尊观堂先生为国学大师,莫如说他是一尊国宝,一尊价值连城的薄胎白瓷。是谁说过,悲剧是将花瓶摔碎给人看。是谁将观堂先生这尊花瓶摔碎了?是罗氏还是这个世道? 19文中写到的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主要有哪些?(4分) 20文章说王国维“还有其它更为证人崇敬之处”,指的是什么?(5分) 21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是谁将观堂先生这尊花瓶摔碎了?是罗氏还是这个世道?”你认为是谁,请说明理由。(6分)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观察右图,展开联想或想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加以描写,使之蕴涵哲理。(40字以内)(6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请任选两个不同角度辩证地谈一谈你的看法。(6分) 2008年1月4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授课时迟到,当他发现很多学生逃课时,便生气地斥责学生。一个女生认为杨教授“在上课时骂学生,十分无聊”,打算离开教室。杨教授则认为女生“中途离开,扰乱课堂秩序”,便阻止她离开。随即两人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谈事件引起一片争议。 (1)_ (2)_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则广告词写得很精彩;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 那么,人因何而变呢? 请以“人因_而变”为题作文。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参考答案1-8题、13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不给分。12题5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对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题号123456781213答案BDBADABCBED【参考译文】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屡次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为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可信了!”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便都希望要他做儿子。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还要被摈弃,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宰相,而陈轸就投到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经过魏国,想要会见犀首,犀首是阴晋人,不和张仪交好。犀首谢绝不见。陈轸说:“我有事而来,您不愿见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另一日。”犀首只好见了他,陈轸说:“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犀首说:“没有事情。”陈轸说:“我请您多做事可以吗?犀首说:“怎么办?”陈轸说:“田需(魏相)约定诸侯合纵相亲,楚王疑心他,不相信。您对魏王说:我跟燕、赵两国的国王有交情,他们多次派人来说:您没有事为什么咱们不彼此见见面?希望拜见大王以后能让我成行。魏王即使允许您前去,也请您不要多用车辆,只用三十辆车,可以摆在庭院里,公开说要到燕国和赵国。”燕国和赵国的宾客听到了消息,驱车回国告诉他们的固君,派人迎接犀首。楚王听到这件事以后非常愤怒,说:“田需跟我约定,而犀首前往燕国和赵国,这是骗我。”楚王发怒,不听信田需合纵的事。齐国听说犀首到北方去,便派人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犀首终于成行,齐、燕、赵三国宰相职任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陈轸这才到秦国去。 10(7分)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况发的实况;“破”字形象写出了竞渡船只的凌厉前进的气势。(两个字的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船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共5分。总说1分;从色彩、声音两方面作具体分析,各2分)11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2)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4)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答对1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4题都答的,按前3题给分)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BE(B项的“天真”指的是“众生皆平等,本无贫富与贵贱”;E项属无中生有。本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D(A.“艺术生活的心”,强调外物与我一体;B联系上文可知,这里的“理性”包括情感;C.“我的心”是指个人的感情色彩) 14.用物我一体的眼光看,物我同类,均能体恤人情。(或在这些事物中注入个人感情,视对象为与我同样的人)(意思对即可,4分) 15.去物我对峙之势;长平等博爱之心;息自私自利之欲;成一视同仁之德。(每答对1点给1分) 四、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6(4分) (1)日记记载了自我灵魂胸轨迹,是对自我生命行为的真情诠释。(2分,意思对即可) (2)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为自己的任何行为找出一个理由,说出一个“为什么”。(2分,意思对即可) 17(5分) 这一外国事例与上文述说的中国的生活现象相呼应,共同构成“古今中外”的“立体述说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3分)阐释“还有爱情也没有注释的”,这样写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 18(6分)答案示例: 同意。(1分)不需注释的生命倡导的是生命和艺术的更高境界,这是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深思:富有尽而意无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