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漂浮的画.doc_第1页
07漂浮的画.doc_第2页
07漂浮的画.doc_第3页
07漂浮的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 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特征,转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的画面。2、 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3、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利用水与油不相容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联系。教学准备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纸,水粉颜色等。学生:油漆,汽油,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如水彩纸或生宣纸等,装有清水的敞口容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三次备课)一、引入新课:观赏美丽的雨花石,仿佛可以看出美石之中的山川,湖泊,人物,情景,花鸟,抽象图案,色彩色阶变换,韵律等,使得观石人能从微观的雨花石方寸之间,一下子联想到大千世界,万千红尘甚至不可思议的太空,灵幻,外太空,而这些美妙的图案都由不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教师演示吸附法过程:在一盆清水中滴入少许墨汁,轻轻拨动让其形成旋涡状图形。同学们请看,这像不像一幅漂浮的画啊?引出课题 漂浮的画(板书课题)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用一张宣纸平铺水中,提出宣纸,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张清晰的肌理图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可以展示几张效果一般的学生作品,强化注意点:滴入墨汁太少,肌理不清晰,太淡,效果不明显。来回移动纸张,肌理纹样糊在一起。展示吸附法做成的优秀作品。二、教师演示:老师提出问题:这样做出来的图案非常的美,可是它和雨花石上的图案相比,还是有些美中不足没有色彩!怎样才能做出有色彩的美丽图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可以用油画养料来做。1、教师演示:在大玻璃水槽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想一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思考,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油漆太粘稠,比重过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松节油或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2、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用稀释后的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棒稍加搅动,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1、练习之前先观看P17“技法点击”,阅读“学习提示”,注意几个制作要点。(1)油漆一般选用类似色。防止产生脏色。(2)滴入几滴油漆在水槽里,用小棍轻轻搅拌一下。一定要轻。(3)把纸覆在书面上,轻轻掀起。一定要轻。(4)晾干后压平。待用。2、学生用油画颜料做吸附法练习。四、 展示评价: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各小组多做几幅,以备下节课挑选使用。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吸附法在西方被称为“大理石纹法”,能表现出青烟缭绕、气韵生动如大理石般纹理的奇妙效果。制作方法:在一盆清水中(水要淹没你的小拇指,有67CM高就行),将少许墨汁或油彩(用松节油或汽油稀释)滴入水中,用笔按照同一方向轻轻搅动浮于水面的色彩,使之成旋转状态,等水面墨色转动到理想状态时,立即将准备好的具有吸水性强的纸张(水彩纸或宣纸等)接触水面,浮动的墨色或油彩便被迅速吸入纸面,取出晾干就行了。五、学生作业:1、品评上节课的练习作品,根据颜色、纹理效果进行构思,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