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小作品大大世界》.doc_第1页
论文《小小作品大大世界》.doc_第2页
论文《小小作品大大世界》.doc_第3页
论文《小小作品大大世界》.doc_第4页
论文《小小作品大大世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小作品,大大世界 浅谈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安徽省合肥市省体育局幼儿园作者:庞晶晶美术教学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我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个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一个模板刻画出的临摹。通过美术活动找到另一种特别的抒发感情的途径,能把内心世界反应在纸上。在以往的经历让我总结出,美术活动中孩子大体分为一下几类:第一种:胆小不敢尝试型通常这类孩子在操作开始时,迟迟不敢下笔,甚至等到大多数孩子的作品有了雏形时,仍然毫无动静。这类的孩子性格特点常常是平时比较乖巧的一类居多,还有就是平时所以事情被包办的多,以至于等着老师来帮他画。面对这些孩子,通常在课上关注也比较多,对于胆小的孩子我会带领他走出第一步,然后让他模仿老师尝试下,给予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信心,就敢大胆创作了。而对“懒惰”的孩子,就得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加以诱导。第二种:按部就班型老师怎么画,怎么教。孩子的画简直就是翻版。这类孩子通常学习能力很强,也许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在美术教学中,这类孩子往往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小,没法有一些创意。所以我经常用的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就是只讲解画法,在孩子理解后,擦去,接下来孩子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一幅画子。而且现在很多的因素,造成老师教孩子出来的作品必须是家长眼中的具体形象才叫好。画画可以给孩子什么?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新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孩子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们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管擦,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在5岁以前的创作型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内容并不是虚无的,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之是表现方式不是我们成人惯有的接受方式而已。2、 观察能力的提高当您的孩子乐滋滋地指着孩子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那是无敌时,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货姿态出现在他感知的世界里呢?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收固定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还敏感细腻呢。3、 想象能力的提高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4、 情绪的及时宣泄著名的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首先,从特点出发“顺其自然”1、 特点首先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观察带有随意性和笼统性,一形多义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可能最近生活中接触的什么东西比较多,就会反应出来。 其次绘画以圆圈为主要表现形式,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涂鸦符号。幼儿用圆表示一切想要表现的事物,且大多数的圆圈涂鸦为不封闭的圆形。2、个体差异性比较大个体生理、心理发展速率的不尽相同,使幼儿之间的差距很大。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有的已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一些特征。另外有些孩子表现出大胆创作,有些孩子可能半天都是一张白纸。3、认知特点偏爱鲜艳的颜色,能区分34种或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易混淆,如蓝色与绿色。喜爱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鸦,但在表现图形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4、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思维缺乏稳定性。在纸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意涂鸦,想在哪开始就开始,想在哪结束就在哪里结束。且涂鸦的符号缺乏联系,各自独立,不断重复同一种图像,作品显得杂乱,没有固定的方位。常被家长认为是“乱七八糟”。但这可能就是一个创造、甚至是一个创作的开始。5、对操作材料以及工具的好奇喜欢摆弄新奇、易操作的工作和材料,并从中体会乐趣。以手臂动作带动手腕操作,不能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关注摆弄的过程,对结果不在乎。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些事例,来更清楚的认识一下绘画活动给来孩子带来的影响。在一次主题为“妈妈的毛线球”的美术活动中,目标本想让幼儿在手臂带动手腕画圆圈的过程中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以及协调能力,并为日后的绘画活动奠定基础。活动开始了,我先做了明确的示范及语言趣味的引导,一说完“看谁绕的毛线球好看”之后,幼儿们就开始聚精会神地画起来,不一会儿,很多孩子的画纸上就出现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毛线球”。这时我远远地看到了松松的画纸上只画了很多小竖线,一个“毛线球”也没有。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想看个究竟,谁知他发现我以后却连忙用双手将画纸捂住,生怕我看见似的。显然,他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就在这个时候他身边的小女生抢着跟我说:“老师,老师,他什么都不会画,画的乱七八糟。”松松听后,更加难为情了,红着脸,都已经开始着急了。幼儿的心是多么脆弱,这样的话,让他顿时成为整个班不好的“代表”,使他羞愧难当。看着他的表情,我能感受此时孩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窘迫和自卑,而此时,我不能假意地去表扬“你画的不错”,也不能用继续用否定的语气去伤害他。我蹲下来,在他耳边轻轻地说:“松松,如果现在还不会画毛线球,我就先画长长的毛线吧,等下次我们再把长长的毛线绕起来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松松捂着画的手终于慢慢地打开来,他看着自己的话,若有所思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剪断的毛线!”松松多么的聪明,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孩子尽然有理解的这么合理!“你真的很有创意,你的毛线和大家都不一样,其他小朋友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你既然想到了,真了不起!”我借着机会表扬了他,同时也告诉了他:“不过剪断的毛线,妈妈就不能用它织毛衣了,我们可以帮妈妈把毛线变长吗?这样妈妈就可以织出漂亮的毛衣啦!”听到我的话,松松点点头,又重新画了起来。之后我发现松松的画上出现了比原来的长,有些也会去尝试毛线球的形状,虽然画的比较小,但这已经是一种进步。有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状态。也值得我们反思有时候一个我们看作是“毛线球”的,可能孩子理解的是“剪断的毛线”,我认为有时候的活动只要能达到我们的目标方向,其实过程不一定要按部就班,也许有时候的这些条条框框反而局限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决定了一个活动的质量重要因素,首先在绘画的过程中,自信是幼儿完成一切活动不可缺少的心里素质,抱着自信的心态,幼儿才会积极地去学、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