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好的向往1-1小蓝裙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面对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力所能及之心去改变大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2、学习本课9个一类生字,6个二类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复述课文。4、续编故事。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2、指生读课文。三、学认本课生字和生词。镇:(钅部)小镇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贡:(工部)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脏:(月部)多音字 心脏、脏字协:(十部) 意思:1调和;和谐 2、共同:协同,协力 3、协助:协理、协办。协调:配合得适当。调:(讠部)多音字 调整、音调梳:(木部)梳头、木梳栋:(木部)意思:1、脊梁2、量词。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禁:(示部)多音字 情不自禁、禁止洁:(氵部) 洁白、清洁、洁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教学新课1.指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2.依据问题深入理解课文。(1) 小蓝裙怎么来的?(2)小蓝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3)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三个“不协调”的句子。围绕这三句话你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不协调?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母女联手收拾家里,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整幢房屋变得整洁亮丽,整个街道变得整洁干净。)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你有没有过自己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经历?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6.复述课文。提示:(1)课文讲了几次“不协调”,围绕这个话题复述课文。(2)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3)先把课文读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生复述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处理书后练习题。1.借助词典理解词语。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协调:配合得适当。焕然一新:光彩艳丽,出现崭新的面貌、全新的气象。鼓励: 激发、勉励。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2.小蓝裙带来了小镇的变化,后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说一说。三、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四、板书设计:小蓝裙的故事小蓝裙小女孩家里庭院与房屋街道1-2 渡河少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挫折也是一种教育的道理。明白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2.学认本课11个一类生字,10个二类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哀求”、“奇葩”、“黝黑”等词语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自由地练习读课文。2、指生分段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二、学认本课生字和生词。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生词。2、看拼音到黑板上填生字,强调字形。3、指生讲解生字及所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4、识记生字:渡:(氵) 渡河、渡过、渡口棒:(木) 棒子、挨了一棒、木棒 零:(雨) 零碎、零点、零件、零售、孤零零 孤零零,形容十分孤独。眉:(半包围,目)眉目、眉开眼笑裳:轻声(上中下,小)衣裳摇:(扌)摇头、摇晃、摇动滑:(氵)滑冰、滑轮、滑雪、滑动锦:(钅)锦绣、壮锦、锦鸡、锦旗倔:(亻)倔强限:(双耳旁)无限、限制、限定启:(半包围,口)启示、启蒙、启发、启动 三、巩固练习:1、读字、认词。 2、听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教学新课。1、指生读课文。用笔画一画共有几个自然段。2、根据教师提示,给文章划分三个逻辑段。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渡河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倔强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进行朗读指导。4、你想对这位少年说些什么?5、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哪些内容,你能填上吗?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话部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处理书后练习题。1、按原文填空,想一想,你填上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所填的词语都是动词。2、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1)可以撑船老人的语气来讲(2)可以渡河少年的语气来讲(3)复述时要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与主人公对话:你有哪些与主人公对话的话题,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三、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四、板书设计: 无钱乘船渡河少年 踩水过河 倔强的少年 游泳健将1-3一千根弦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急不可待”、“有生之年”、“潸然泪下”三个成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琴弦是很结实的,让会拉小提琴的同学来说说,什么样的情况可以拉断一根琴弦?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一千根弦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一千根弦究竟意味着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1、请生自由地练习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词语。2、分段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3、拼音到黑板上填生字。强调字形。4、识记生字:证:(讠)证明、证实、证据效:(攵)效果、效力 效劳 效率 效应 效忠徒:(双人旁)徒弟、师徒、徒劳藏:(艹)多音字(cng)意思:躲藏、收藏 (zng)宝藏纸:(纟)白纸、纸张、稿纸二类字:潸:形容流泪。潸然:流泪的样子。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五、巩固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感悟课文内容:1、指生读课文,画出自然段。2、自由读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3、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道士为什么说这张药方能“保证治好眼睛”?(2)、他要求盲人琴师只有弹断一千根弦后,药方才能生效的用意又是什么?(他要帮助盲人琴师树立活下去的信念。)4、 小组讨论:(1)、盲人琴师明明知道这张药方是假的,为什么还照样去“欺骗”自己的徒弟?(2)、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5、“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弹下去,而匆匆五十三年就如此活了下来。”读了这句话,你悟出了什么? (人活着需要信念和理想的支撑,否则你就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6、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我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无愧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呢?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书后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处理书后练习题。1、解词:急不可待:形容非常紧急,不能等待。有生之年:指人还活在世上的岁月。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了下来。2、想象一下,徒弟听到盲人琴师的话心情会怎么样?(1) 徒弟的心情会非常高兴、兴奋、激动。(2) 可能弹奏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曲子。“一千根弦”就是一种热切的希望,一种美好的向往,它曾经带给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的满腔热忱、不竭动力,使他在弹断一千根弦的期待中积极地面对人生,它也必将带给双目失明的徒弟同样的希望,使他同他师傅一样,努力实现一个琴师应有的人生价值。三、布置作业:1、把你与文中主人公的对话写下来。 2、预习下一课。四、板书设计: 一千根弦 尽心尽意 急不可待 潸然泪下 郑重读读写写小镇 贡献 协调 梳洗 焕然一新 一栋房屋 不禁 清洁 鼓励 渡河 孤零零 木棒 衣裳 眉毛 滑冰 摇动 倔强 无限 启蒙 有生之年 遍访名医 保证 生效 双目失明 徒弟 游走四方 尽心尽意 急不可待 收藏 纸单 潸然泪下 琴师 习作 见闻教学目标:1、 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叙述清楚,内容丰富。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积累的态度。3、 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使大家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学重、难点: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写作材料。教学准备:在习作前夕,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媒体,为习作做准备。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知道什么是“见闻”。2、 指导学生选材,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使选材丰富。3、 能够条理清晰地叙述习作。教学过程:一、 导入: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你在生活中一定做过、见过、听过许多事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板书:我的见闻)二、明确什么是“见闻”。1、什么是“见闻”?(见闻指见到和听到的事。)2、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件事。三、指导选材。1、观察书中图画,看一看这些同学都做了什么事?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件事是什么?四、确定写作思路。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写这件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五、口述习作,教师指导,同学间互相补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将习作写下来。教学过程:一、导入:想一想,你要写什么,要怎样写。二、认真书写习作,要写得通顺,尽力写具体生动。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修改习作,抄写习作。教学过程:一、评改习作。教师指出习作草稿中出现的优缺点,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二、读优秀习作,师生评定其优点。三、修改自己的习作。四、将习作抄写到作文本上,书写要认真,格式要正确。21 汉字家园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2.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学习新知。3.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可以表示不同含义,中华词语更是博大精深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掌握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体会表述的含义。教学准备:动物图片。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喜鹊代表着好兆头,雄鹰被人们称为战斗机。看来,许多动物也可以表示特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这些看似平常的动物,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呢?二、学习生字。1、出示“鸟”字的甲骨文。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几种鸟。2、出示图片及词语: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3、学习生字。婴:(女)刚生下的小孩子 男婴、女婴、婴儿鹦:(鸟)鹉(鸟) 嘴角弯钩,羽毛美丽,能学说人的声音。也叫鹦哥。鹦鹉学舌:像鹦鹉学人说话。比喻没有主见,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亦:(点横)也,同样 人云亦云、不亦乐乎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云,说。鹊:(鸟)鸟名,通称喜鹊,民间认为它的叫声是个好兆头 鹊桥、喜鹊、鹊巢鸠占鹰:(广)一种鸟,嘴呈钩形 鹰犬、老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动物表示的含义; 2.处理课后练习题。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文中出现了五种动物,每种动物下面还有一个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恰好能够表现这些动物在人们心中的含义。2、学习生字。酷:(酉)酷刑、冷酷、残酷、酷热酷暑雅:(牙)雅兴、高雅、文雅、雅致、雅俗共赏傲:(亻)高傲、傲气、傲慢无礼、傲然挺立畏:(田)望而生畏、畏缩、畏惧、后生可畏 2、再读课文。3、说说你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汇报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以课后练习题为延伸扩展,练习巩固。 2、进行鸟的研究。教学过程:1、读一读,写一写:展示同学们搜集到的形近字、同音字。2、想一想,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3、讨论交流:学生可根据自己平时所了解的内容,进行合作交流。4、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鸽子酷爱和平 喜鹊传递佳音鹦鹉人云亦云 孔雀举止高雅雄鹰英勇无畏 2-2 汉字家园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读准二类生字。2、了解文中出现的与言有关词语表示的意义。3、掌握几条自己喜欢的格言,指导自己言行。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一类生字,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言”字。同学们,你们可以给“言”字组成哪些常用的词语呢?二、学习生字。予:(乙部)给予、予以帮助、予夺、授予、赠予预:(页部)预选、预告、预防、预计、预想、参预勉:(力部)勤勉、勉励、勉强、勉为其难赠:(贝部)赠送、赠言、赠礼、赠品恳:(心部)诚恳、恳切、恳求、勤恳 倾:(亻部)倾斜、倾向、倾覆、倾盆大雨、倾听、倾诉允:(厶部)允许、应允、允当、公允、平允诺:(讠部)诺言、许诺、唯唯诺诺、诺诺连声戒:(戈部)戒心、戒备、戒除、戒烟三、复习巩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深入了解课文,了解词语意思,区分词语。2、扩展延伸。教学过程:1出示幻灯片:带“言”字的词语。2、教师出示词语含义,学生指出是哪一个词语。知道什么是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诤言、诺言、赠言、格言。3、小组讨论汇报:这些“言”在生活起到的作用。4、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到其它和“言”有关的事物了吗?5、完成课后练习题。6、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背下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生字、词语。扩展交流,巩固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听写、扩词等。二、扩展交流:1、照样子组词:“续”持续、继续、陆续、连续等。2、自己制作格言书签,制作赠言信笺。3、猜词游戏等。三、板书设计: 汉字家园(2)预言 忠言 直言 真言 诤言 诺言 赠言 格言2-3 三字经(节选)教学目标:1、掌握10个一类生字,认识9个二类生字,熟记课文。 2、通过复习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探索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热情,丰富积累。教学重、难点:熟记生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三字经这本书。你读过它吗?知道其中的句子吗?2、介绍三字经。3、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二、朗读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等方式将课文读熟练。三、学习生字。粱:(米部)粱肉、高粱豕:(独体字,豕部)封豕、豕突饲:(饣部)饲养、饲料曰:(独体字,曰部)说的意思。哀:(上下结构,点横)悲哀、哀思、哀号、哀怨、哀歌惧:(忄)恐惧、惧怕、无所畏惧恶:(心)凶恶、恶毒、恶劣、丑恶、恶化赤:(上下结构,赤部)赤诚、赤红、赤脚、赤手空拳酸:(酉)酸菜、酸梅、酸奶、酸涩、酸雨、酸枣咸:(半包围,戈部)咸菜、咸水四、再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学生讲解,老师补充。教学过程:一、课文中节选的三字经可以分为几句话?每句是什么?二、师生共同学习第一句,理解句义。三、学生自学后四句,讲解句义,教师补充。四、再读课文,理解意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1.多种形式复习课文。(1)自由读、指名读。(2)指名背诵,齐背诵。2.完成课后练习,延伸拓展。(1)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指什么?(2)读一读三字经的其它部分,尝试背诵。3、布置作业:(1)背诵三字经的其它部分。 (2)创编生活“三字经”。4、板书设计: 三字经(节选)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五色:青、赤、黄、黑、白五味:酸、苦、甘、辛、咸2-4四字歌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 理解四字歌大意。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初读四字歌,画出一类生字。二、学习生字:绣:(纟)锦绣中华、刺绣、绣花 壶:(上下,士)壶口、水壶、暖壶壁:(土)千仞壁立、墙壁、峭壁 昆:(日)昆仑、昆虫、昆明腾:(月)奔腾、腾飞、腾让 仞:(亻)千仞壁立、万仞深渊洲:(氵)绿洲、亚洲、欧洲 州:(独体字,丶)九州、广州、兰州篮:(竹)摇篮、花篮、篮球 禹:(独体,丿)九州禹迹、大禹、姓禹三、复习巩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朗读四字歌,理解四字歌教学过程:一、自由初读四字歌,将四字歌读熟、读顺。二、理解四字歌(通过图片、资料以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三、布置作业:创编校园四字歌。四、板书设计:四字歌锦绣中华 江山万里 炎黄子孙 繁衍生息 练习硬笔行楷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行楷字,怎样才能写好行楷字,培养学生练字的兴趣。2、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行楷字的基本写法。教学准备:字帖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行楷字帖,讲一讲什么是行楷字,这种字体有什么优点。二、出示行楷与楷书部首写法对照,练习写部首。三、推荐几本好的行楷字帖,建议学生课后练习。读读写写酷爱 喜鹊 人云亦云 举止高雅 英勇无畏 雄鹰 鹦鹉 婴儿 老鹰 大雁 燕子 预先 预言 勉励 赠言 诚恳 倾吐 应允 诺言 劝诫 戒除 给予 高粱 狼奔豕突 饲养 悲哀 恐惧 厌恶 赤色 酸味 咸盐 锦绣 江山万里 名山大川 洞天福地 名胜古迹 昆仑 绿洲 壶口 奔腾 一泻千里 千仞壁立 百川归海摇篮 九州 禹迹 炎黄子孙绿的世界31西湖的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2、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二、学习生字隐:字义:藏起来,不显露。隐居、隐士、隐姓埋名参:上中下 部首:撇折点 字义:进入。 多音字:shn 人参 cn 参加 cn 参差径:字义:小路。石经、曲径、门径、途径、口径、半径缝:字义:间隙,窄长的口子。门缝、夹缝、见缝插针旷:字义:心境开阔畅快。旷野、空旷、旷课、心旷神怡、幽:半包围 部首:山 字义:安静、闲雅的。幽谷、幽静苏:字义:指江苏苏州苏醒、苏州、苏南、苏剧、复苏宛:字义:仿佛,好像。宛如、宛然、宛转、宛曲职:字义:工作岗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的位置。港:字义:江海口岸。港口、港湾、军港、港币、港客释词: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袂:衣袖。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幽静:幽雅清静。蓬勃:繁荣旺盛的样子。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挺拔美观或女子身材修长秀美。三、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资料图片)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四、小组交流,汇报:1、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给作者的感受: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2、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西湖“绿”的美。3、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五、课后查找其他文人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二、欣赏老舍的草原和刘国林的可爱的草塘1、自由读。2、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绿色的。3、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有感情地朗读。4、交流其他文人赞美西湖的文章,诗词,体会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5、给画涂色,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三、作业布置 :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四、板书设计:西湖的绿 漫步苏堤 美花港观鱼32 梅雨潭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9个二类字。2、体会作者抓事物特点和用比喻词句具体描绘的方法。3、学习作者对梅雨亭、瀑、潭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重、难点:梅雨亭、瀑、潭的特点教学准备:相关图片,作者简介资料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梅雨潭二、学习一类生字。潭:字义:深的水池。潭水、龙潭虎穴、古潭低:字义:在一般水平或平均程度之下。低头、低沉、低挡呈:字义:显出,露出。呈现、呈送、呈报踞:字义:盘踞。龙盘虎踞、盘踞翼:字义:翅膀。翼侧、翼翼、翼翅薄:字义:轻微,少。薄酒、薄利、薄面幅:字义:量词条幅、幅员、幅度、一幅画棱:字义:棱和角。棱角、棱柱、棱台三、认读二类生字:潭、镶、呈、踞、薄、绺、棱、撞、倏四、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请学生读第一段、看图、思考:(1)梅雨潭是一个什么潭?(2)作者走到什么地方,就听到了瀑布声,看见了瀑布形?(3)从远处看,梅雨瀑什么样?为什么“水”会“白而发亮”?观察图:两边颜色深,所以中间更显白而且发亮。在3、请学生读第二段,看图,思考:(1)作者在哪里观察的梅雨瀑呢?(梅雨亭)(2)梅雨潭在什么位置?(亭下)(3)梅雨亭是什么样子,用笔画下来。它是作者在亭内观察到的吗?想想、说说观察点和观察对象的关系。(4)“人如在井底了”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的感受,为什么?(5)说说梅雨亭、梅雨瀑、梅雨潭的位置,可以动手画一画。4、请学生读第三段,看图、质疑(1)作者走进梅雨瀑,瀑布什么形态?“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2)瀑布为什么“也似乎分外的响了”?它从哪里冲下,为什么会“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梅雨潭是怎样得名的?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梅雨瀑的?(从上至下)(3)作者为什么说“象杨花格外确切些”,这指的是什么时候?用“杨花”作比,把风吹水花如烟、如雾、如尘,在空中飞舞飘游的情景描绘得十分逼真。正是水珠像杨花飘散,才有倏地钻入作者怀抱的感受。写出水花的轻盈可爱,是说明梅雨瀑的美已装入作者心中,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指名读,集体读。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2、处理书后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熟读课文,指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巩固文中生字、词语以及易混字的读音。二、处理书后练习题。1、品味加点词的用法。“踞”和“扯”拟人手法的运用会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流”对云的描写充满了动感,使读者感受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云的样子被活化了。2、比一比,说一说仿佛:像,类似。 像:好像。般:种,样。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三、作业布置:1、书写本课一类生字。 2、积累优美语句。梅雨潭第一段:梅雨瀑白而发亮第二段:梅雨亭仿佛苍鹰展翼第三段:作者想象:白梅、 杨花四、板书设计:第四课时讨论交流:“绿色记事本”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2、课上先让学生汇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了哪些资料。3、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材料,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4、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5、把自己身边的与本单元要求相符的事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更全面地、更生动把事叙述清楚。6、形成一段或一篇文字也加入到“绿色日记本”里面。读读写写古怪 漫步 职务 宛然 苏醒 布局 幽静 潭水 呈现 盘踞 羽翼 微薄 棱角 撞击 粉碎 小心翼翼 古林参天隐隐约约 坚忍不拔 苍翠欲滴综合学习活动感受家乡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合作的方式了解家乡2、 通过了解家乡的学习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确定研究的主题 1、家乡的故事和传说 2、家乡的风景与名胜 3、家乡的特产 4、家乡的变化二、按照研究的主题分组三、小组内制定研究计划四、小组内分工五、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六、小组汇报调查结果乡情、友情41回乡偶书教学目标:1、 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流露出的浓浓乡情。2、认识并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读懂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教学准备:查找作者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贺知章写的诗回乡偶书。2、板书课题、解题。二、学习回乡偶书。1、简介作者及背景。贺知章,659年生,744年逝世,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少以文词知名,因张说的推荐,为正殿书院修书,同撰六典、文纂。他性情旷达与李白诸人友善,被称为“饮中八仙”之一。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理顺诗意: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三、学习生字:鬓:字义:耳朵旁边两颊的头发。双鬓 鬓角 两鬓苍苍 衰:cu 事物由小到大,按照一定的等级递减。 shua 兴衰 早衰 衰老 衰亡 衰落四、完成课后习题。回乡偶书(二)离开家乡已经好长时间了,家乡最近发生的事情多半不清楚,只有家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不改变原来的波浪。五、作业布置: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背诵古诗。4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2、读题,3、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 广陵:即扬州。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简介李白和孟浩然?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西辞”“尽”。四、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五、学习生字:鹤:黄鹤 仙鹤 丹顶鹤陵:广陵 陵墓 陵替 丘陵 陵谷 陵园辞:字义:告别。 辞别 拜辞 告辞 说辞 文辞唯:字义:同惟,单单,只。唯物论 唯心论 唯唯诺诺 六、课后题1、根据画面写诗:这两幅图画各描写的内容恰好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芙蓉楼送辛渐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七、布置作业:书写生字;背诵这首诗。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二类生字,学会本课4个一类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默写后两句。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收集王维的生平事迹和这首诗的背景材料教学时数:1课时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今译】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每地重阳节在时候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想想家乡的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都插上茱萸发现就少(我)一个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1、大屏幕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当时正直重阳节,他的家人在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而诗人独自过节,显得十分孤独。)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为这里应读wi)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3、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独 异 逢 遥知”“独”的意思是“独自”,“异”的意思是“别的、另外的”,“逢”的意思是“遇到”,“遥知”的意思是“在遥远的地方猜想”。4、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四、背诵诗歌。五、学习生字:异:字义:另外的;别的。异乡 怪异 奇异 惊异倍:字义:加倍更加。倍加 成倍 加倍 事半功倍茱萸: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六、课后题:送元二使安西注释: 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七、布置作业:背诵古诗,书写生字。读读写写两鬓 衰老 仙鹤 陵园 告辞 加倍 茱萸 异常 唯唯诺诺 异口同声习作古诗里的故事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2、把喜欢的诗歌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从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3、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4、学生讲完故事,把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符合古诗的原意,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名园.水乡 51颐和园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了解一种描写顺序按游览顺序描写。教学准备:颐和园景观图片或录像。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7个二类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2、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二、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学习一类生字。皇:君主;帝王:皇位皇宫皇后皇亲国戚。煌:明亮 煌煌 辉煌 金煌煌杆: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笔杆秤杆枪杆。殿:宫殿佛殿太和殿。郁:草木茂盛:葱郁|苍郁|浓郁。郁闷 抑郁 阴郁 忧郁辉:闪耀的光:光辉辉煌晚霞的余辉。慢:速度低;行动迟缓,跟“ 快 ” 相反:缓慢慢腾腾。痕:物体留下的印迹:痕迹裂痕泪痕。狮:哺乳动物,雄的颈部有长毛,产在非洲和亚洲西部,主要捕食羚羊、斑马等动物。性情凶猛,吼声极大,有“ 兽王 ” 之称。狮吼 狮子 雄狮姿:身体的形态;样子:姿势舞姿姿态|雄姿|英姿。3、解词:若隐若现:好像隐没,有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琉璃瓦: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加于毛坯的外层,烧制成带釉的盆、缸、砖瓦等。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三、简单分段,理清思路。1、指名读课文。2、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一(第1、2自然段);二(第3、4自然段);三(第5、6自然段);四(第7自然段);五(第8、9自然段);六(第10自然段)。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1)分段的方法步骤: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2)分段的标志: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齐读课文,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2、概括介绍一下颐和园。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长廊的位置?(在湖边)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列数字)三、按照提示学习第三段。作者是如何来到万寿山的?登上万寿山所见。四、学习课文第四、五段。1、作者又是如何介绍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呢?2、段与段之间是如何过渡的?五、学习课文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读,把颐和园的华美和清新读出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及课文,进行知识拓展。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复习生字:正音字,形近字测试。二、读文、背诵测试。三、做课后习题。1、读字读词;2、填空理清文章思路;3、读句子,体会不同的写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3、预习水乡。五、板书设计:颐和园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52水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体会文中的修辞方法的妙用,使得文章内容形象生动;背诵第3自然段。3、使学生感受水乡的恬淡与静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了解按游览顺序描写的写作顺序。2、在朗读中体会水乡的恬淡与幽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教学准备:水乡图片,优美舒缓的音乐。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文学字,初步感受水乡的幽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渲染意境导入。播放恬淡、优美的音乐后,让学生谈谈你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里,你最想做些什么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在这幽美的音乐中共同领略水乡的美吧!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水乡,齐读课题。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二类字,注意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划出一类生字。3、学习生字。县:行政区划单位,由地区、自治州、直辖市领导。适:适当 适度 适合 适量 适宜 合适状:状况 状态 状元 告状 奖状 诉状 现状 形状框:嵌在墙上为安装门窗用的架子:门框窗框。幻: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虚幻梦幻幻想。杉:常绿乔木,树干高而直,木材可供建筑和做器具用。刺:刺刀 刺耳 刺骨 刺激 刺客 刺杀 刺探 刺猬苇:释芦苇,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子,也可能作造纸原料。码:表示数目标符号:号码页码编码明码标价。戴:把东西放在头上或身体其他部位:穿戴戴手套戴红领巾张冠李戴。渐:浸:渐染。狭:不宽;窄,跟“ 广 ” 相对:狭小狭窄狭路相逢4、解词。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比喻东西既多且好。5、指生读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总体感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感受水乡柔和、自然、静谧的美。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巩固生字。二、指生读文,思考问题。1、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你能找到吗?(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2、读课文,找到作者之所以能看见江南水乡美景的原因。(指生读第一段,了解原因。)3、江南水乡的美景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若隐若现,似真似幻。)4、文章中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水乡的? (堤岸、田野、村落、水面上的石桥、船只)5、分别是如何描写的?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6、读一读,读出乡村特点、水乡特色。7、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想我们介绍水乡的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