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第二学期教学案年级 高一 备课组: 语文 执笔:高一语文备课组班级 姓名 学号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4、总结文言文的基本学法情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教学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课序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老师介绍文学常识。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韩愈 古文运动 写作背景、解题一、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二、解题 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 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三、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查字典,正音。阅读背景资料,自主学习。基本部分1、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2、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3、学习第一段: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 : 受 : 师(6个) 1、 2、 3、 4、 5、 6、 是故 A、 老师是干什么的?( )B、 人为什么需要老师?( ) C、 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 )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4、学习第二段:朗读:点读师正音齐读理解文本: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这一段所写的内容,参与下面问题的讨论,并且在理解与翻译的过程中掌握下列几个词的意义:出( ) 下 ( ) 耻师( ) 句读( ) 不( ) 族 ( ) 相若( ) A、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学习的态度上有何区别?为什么“圣益圣,愚益愚”? B、 今之众人对自己和对孩子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D、 本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 (抨击了“耻学于师”的陋习。 )E、 本段文字论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比)熟读背诵齐背老师总结:本段运用了三个对比,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陋习,这是结合当时的现象从反面进行批判。文段上是首尾照应的,前面提出师道之不传,欲人之无惑的现实,然后通过三个对比来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尾两句与首句照应,再次说明了师道之不复的原因。5、学习第三段:朗读:点读齐读理解文本: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有:常( ) 师( )之徒( ) 专攻( )讨论下列问题:A、 作者列举孔子拜师一事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 孔子为什么我们要拜这些人为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各自背齐背。老师总结:这一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还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佐证,一石三鸟,事例选得非常精当。6、学习第四段:朗读:点读齐读理解文本:对照课下注释理解内容,应掌握的重点词语有:传( ) 拘( )嘉( ) 贻( )参与讨论一个问题:A、作者写师说这篇文章的直接动因是什么?各自背齐背。老师总结:这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但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附记来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他赞扬李蟠“不拘于时”(与上层“士大夫之族”相反),“学于余(从师学习),“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就是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论点。7、理解全文结构。(这是为学生背诵课文作准备)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并形成如下板书:段 段 意论 点一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二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三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四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8、背诵全文。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写作的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快速地背下全文。结束部分9、课后拓展: 学了本文你思想上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老师?请谈谈你的见解。学生作业教学反思练习检测:1、通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 ”。读shu)或师焉,或不焉(“不”通“ ”。读fu)2、.读准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读音。(注音) 句读dou或不焉fou 经传zhuan 从师cong 读书du 不能bu 传道chuan 从容cong 聃dan 蟠pan 苌弘chang 近谀 贻 冉ran 潘pan 无长无少zhang 须臾 怡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古之学者古: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教育 4、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吾从而师之(“从而”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作连词的“从而”。从,跟随;而,而且)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今常用义为:没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今常用义为:道路,道德,说)今之众人(众人: ,普通人。今常指许多人)句读之不知(读: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u。今常用义为:看着文字发出声,读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是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常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小学而大遗(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 。今义为:用不着,不需要)如是而已(是:这,此。今常用作判断词)5、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不耻相师(名词“师”表自动: )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下文“则耻相师”中“耻”同此)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名词“师”带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为师)形容词用作名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宾语,用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为师足羞”的意思。形容词“盛”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势盛位高的人。“官盛则近谀”是“以官盛者为师近谀”的意思)6讨论归纳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 孔子师郯子(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 ”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检监察组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谐振腔原理应用课件
- 2025定制环保建筑材料供应合同
- 2025版水利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版云计算解决方案投资买卖合同书
- 2025年草料加工与销售企业合作合同
- 2025年二手车居间业务佣金分配合同
- 2025别墅区物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合同
- 2025年度柴油质量检测与认证居间服务协议
- 2025版生猪养殖基地与屠宰企业产销合作协议书
- 4.《花之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诉讼业务培训课件
- 12345热线培训课件
- 危险废弃物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多彩的超轻泥教学课件
- 新学期,新征程+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赛事租赁用品租赁模式分析报告
- 学校防坠楼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士长领导力提升与团队管理技巧
- 产前筛查答案及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