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坊新村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关坊新村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关坊新村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关坊新村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关坊新村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江县坪河乡关坊村扶贫重点村建设实施方案一、组织领导(一)县挂联领导青理东 (县委书记)(二)县挂联部门 (县林业局)陈玉洲 (县林业局党组副书记)朱 洪 (下派关坊村副支书兼科技特派员)(三)坪河乡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何文革 (乡党委书记)副组长:吴学耕 (乡人大主席) 王绍龙 (村支部书记兼二社社长) 朱 洪 (村副支书兼科技特派员)成 员:蔡武洲 (乡党政办办事员) 岳从清 (乡护林员) 钟克明 (乡卫生院院长) 罗自强 (乡九义校校长) 赵大江 (乡兽防站站长) 蔡易兵 (村主任兼一社社长) 岳俊荣 (村支委委员兼三、四社社长) 岳俊德 (村委委员兼五、六社社长)二、基本情况关坊村位于县城以北32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幅圆面积13086亩,现有耕地650亩,其中田26.7 亩,逐年实施退耕还林1700亩,林地1750亩,草地1330亩,荒山440亩,辖6个社,217户,873人。公推直选干部4人(党员3人),其中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2人,高小文化1人,平均年龄41岁,有党员15人。全村通公路里程5公里,通入户文明路1500米,通农电70%,安装无线电话8部;有四开间村小一座,宜旱作农业和核桃、银花、药材等经济作物,现有核桃1800 亩,银花1000亩,杜仲300亩,黄姜150亩;个体工商户3户。2005年人均占有粮食248公斤,人均纯收入1480元。因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全村无骨干项目,无拳头产品,人畜饮水、灌溉用水极为困难;不通加密电视,通讯信息闭塞;村小无教学设备,校舍简陋,已成危房,村无卫生站,医务人员技术落后,无医疗设备,群众就医仍困难。村无活动室(现借学校一间简陋教室维持),群众文化生活枯竭。近年来,村因病返贫101户313人,因残返贫13户52人,因灾返贫27户78人,共有贫困户141户443人,占总户数的50.7 %。三、指导思想以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八进村八入户”、“八要八不”的总体要求,以改善生存环境和发展为基础,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以实施农业“四百工程”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问题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建设现代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四、建设目标依据县委、县府关于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南委发11号)文件精神,按照“一年试点示范,十年全面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乡、村干部走访调查和议事会一致形成的关坊村2006年重点扶贫工作“四个一”总体思路,即突出一个重点(以南杨经济圈为依托发展药、果、牧),打造一个亮点(建好1800亩核桃生产基地),培育一个支柱(建成1600亩银花基地专业村),建设一个新村的目标奋力实施。1、“五改三建”,优化住居环境:启动110户,全面完成95户,建成高标准30户。其中完成改厨65户,改厕40户,改圈80户,粉墙座脊50户;新建微水池6口,水窖30口,安通153户农户的清洁自来水,整治病害水池15口,维修引水埝1条1000米,新建入户文明路2000米,新建社道公路2条4.5公里,新建沼气池20口。2、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骨干产业:新植银花600亩,低产改造1000亩;新植核桃760亩,低产改造1040亩;低产改造茶叶200亩,黄姜150亩;饲养生猪8000头,小家禽3000只,黄羊5000只(其中建黄羊小区1个);培育100只以上大户5户,年终实现存栏2000只,出栏3000只。3、兴办社会事业:改建村小校舍,增添教育教学设施,普及信息化教学;拟新建村卫生站,文化站、村活动室等4个门面。4、建章立制:落实“四大民主”,健全“三项制度”,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严格惠农政策落实兑现,落实干部待遇,搞好村内政务、财务、党务公开。巩固好村民自治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5、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跃群众性体育文娱生活,硬化篮球场一个800平方米,创建“遵纪守法”户50户,“双文明户”20户,“和谐庭院”20户,“和谐家庭”80户;建科技示范户70户,争创县、市级文明村。五、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组建班子(2月1020日)乡、村、社层层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重点扶贫村建设和文明新村建设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标准,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乡成立领导小组,村成立实施小组,社分别组建资金审查组和物资保管发放组。(二)调查摸底,统一规划,制定方案(2月21日3月1日)集中乡干部和机关负责人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排查存在的问题及贫困原因,找准症结,全面掌握农户发展和建设现状,进行登记造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三)攻坚破难,全面实施(3月2日12月30日)1、3月2日5月31日:完成银花、核桃、茶叶、黄姜、杜仲等低产改造和新植;全面规划村、社道路、入户文明路、畜牧、家禽、村委会选址、学校改建、“五改三建”的规划落实及申报;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2、6月1日 7月31日):全面进行“五改三建”,完成规划任务的70%,完成入户文明路、饮水池、窖、堰建设;启动村活动室、卫生站、文化站迁址土建工程,完成一社、六社社道公路测设及申报。3、8月1日9月30日:完成“五改三建”规划任务下余的30%。掀起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高潮,启动开工一社、六社社道公路,继续抓好“两站一室”建设建筑工程。4、10月1日12月20日: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6社社道路路面建设;完成“两站一室”建设主体工程,完成银花、核桃新植,实话科技兴村。(四)自查自纠,巩固提高(12月21日12月31日)主要是对照规划目标,进行量化检查考核评比,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六、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重点扶贫村建设和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县、乡级部门挂扶,领导干部包扶,党员干部帮扶,富裕户带扶的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农户自觉抓,党员积极抓,村社干部带头抓,县、乡机关干部协助抓,部门赞助扶持抓的良好局面。(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科学编制重点扶贫村和新村建设近期、中期和长远规划。针对“整家外出务工,老小留守在家,长期守土为业”三种不同情况,以农户为主体,以“点中有点”和“集中庭院”为单位,因户制宜,分类指导,在产业发展规划中,坚持“长短结合,高低配合,优质标准,规模发展”的标准,突出南江黄羊、银花、核桃、中药材等骨干特色产业,推行“果、药、牧”和“果、粮、牧”发展模式,建设致富产业,拓宽致富门路。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改土、改水、改电,配套推进改造低产田土,生态建设,沼气建设,夯实扶贫重点村建设和新村建设基础。在人居环境规划上,围绕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办学、医疗服务条件,提高村民文化,健康、科技、道德等综合素质。抓好入户路、农户住房,农家院户的建设和改造,优化居家环境,确保村容整洁。(三)大力开展“三村”建设1、稳定实施科技兴村。以村活动室为阵地,定期培训科技骨干,户平有1-2人必须参加集中培训3次以上,力争创建科技示范户90户,建成科技示范园2处,示范2个。2、逗硬推行民主管理村。加强村组干部任期目标管理,着力巩固民主选举成果,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办公会制度,村委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实行“阳光作业”。依法进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切实加强民主管理。3、积极推进依法治村。深化普法教育,加强干部群众教育管理,开展群防群治,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村组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立足法治宣传,强化村民的法制观念,提高遵守法的自觉性,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四)推行多元化扶贫模式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捆绑资金保重点”的要求,采取“农民自投入为主,项目捆绑投入,政府以奖代补,社会积极帮扶”的办法,切实解决投入难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对重点村、新村建设项目支持,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公共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带动其他投入。用好用活“一事一议”,采取村民自治的办法,解决重点扶贫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加大民间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及其他人员到村投资兴业。1、社会经济生产扶贫:围绕“南杨经济发展圈”,调整本村农业内结构,以人畜饮水为支撑,以银花、核桃、药材、畜牧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户,基地社,把全村建成核桃、银花、畜牧扶贫示范村。2、劳务扶贫:推行“外出打工,回村创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和双向人才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人力资本。3、科技扶贫:结合科技兴村,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强化专业协会技术骨干的培养,形成一个专业协会就是一个技术群体。4、卫生扶贫: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站建设,强化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人才培训培养,实现纵向联合和卫生资源共享,最大限度降低因病返贫比例。5、计生扶贫: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落实好国家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6、教育扶贫:普及义务制教育,落实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开办农民夜校,扫除文盲、科盲、法盲。(五)完善投入机制坚持“以农户自投为主,项目捆绑投入,政府以奖代补,社会积极帮扶”的投入机制,实行投工互助,专帐管理,用活农村“两工”,用好项目资金。(六)制定保护措施农户定期按规划抓发展、搞建设时,需申办的手续一律从快、从简。流通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在土地、林木等方面按“先建后完善”程序进行办理。产业发展实行管护制,投资筹措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