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来酰亚胺论文: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液晶 双重增韧.doc_第1页
双马来酰亚胺论文: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液晶 双重增韧.doc_第2页
双马来酰亚胺论文: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液晶 双重增韧.doc_第3页
双马来酰亚胺论文: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液晶 双重增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马来酰亚胺论文: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RTM树脂的研究【中文摘要】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被称为高性能树脂基体,然而该树脂交联密度高、脆性大,改性后才能得以应用。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被称为低成本、无污染制造工艺,若将BMI树脂用于RTM工艺将面临树脂增韧和降低树脂粘度两大问题。如何兼顾树脂的韧性和低粘度特性,是制备高性能RTM用BMI树脂的关键。目前关于RTM树脂的增韧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将前原位聚合法用于RTM用BMI树脂的增韧,选用与BMI分子结构相似、有一定柔韧性的刚性体聚醚酰亚胺(PEI)作为RTM用BMI树脂的增韧剂,研究PEI和稀释剂用量对树脂体系综合性能的影响,优化各组分配比,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PEI增韧RTM用BMI树脂体系,并对该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行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树脂在110下,保持粘度低于500mPas的时间为486min,该树脂体系低温稳定性好,高温固化效率高。树脂RTM工艺操作温度范围为100165,符合RTM工艺对基体树脂粘度的要求。在整个工艺温度范围内,建立了粘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可有效地预测树脂的粘度特性,为RTM工艺成型窗口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树脂体.【英文摘要】Bismaleimide (BMI) is called as high-performance resin matrix for its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thermostability properties. It has to be modified before used because its high crosslinking density and brittleness. Resin transfer molding (RTM) technology is low cost and pollution-free. Toughening resin and reducing its viscosity are necessary if the BMI is applied to RTM process. The key with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BMI resin in RTM process is how to balance toughness and low viscosity in resin system.【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液晶 双重增韧【英文关键词】BMI RTM Liquid Crystal Dual- toughening【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RTM树脂的研究摘要4-6Abstract6-7第一章 绪论11-221.1 引言111.2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11-151.2.1 RTM基本原理121.2.2 RTM工艺特点12-131.2.3 RTM工艺对树脂基体的要求131.2.4 适用于RTM成型的高性能基体树脂13-151.3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15-201.3.1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介绍15-161.3.2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16-201.4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20-21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21-22第二章 前原位聚合法增韧RTM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22-422.1 引言222.2 实验试剂及仪器22-232.2.1 原料及来源22-232.2.2 主要实验仪器232.3 增韧改性低粘度BMI树脂体系的制备23-242.3.1 PEI齐聚物的制备23-242.3.2 未固化树脂体系的制备242.3.3 树脂固化物的制备242.4 性能测试24-252.4.1 凝胶时间测试242.4.2 粘度测试242.4.3 力学性能测试24-252.4.4 动态力学性能(DMA)分析252.4.5 扫描电镜(SEM)分析252.5 结果与讨论25-402.5.1 增韧方法及增韧体系的选择25-262.5.2 PEI用量对未固化RTM用BMI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26-322.5.3 稀释剂用量对RTM用BMI树脂体系性能的影响32-382.5.4 RTM用BMI树脂固化物的聚态结构分析38-402.6 本章小结40-42第三章 前原位聚合法增韧RTM用BMI树脂体系化学流变性能42-523.1 引言423.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42-433.2.1 原材料423.2.2 主要实验仪器42-433.2.3 实验方法433.3 动态DSC曲线分析43-443.4 非等温粘度分析44-453.5 恒温粘度分析453.6 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的建立45-493.6.1 等温化学流变模型参数计算46-483.6.2 等温化学流变模型的确定48-493.7 RTM工艺窗口的预报49-513.8 本章小结51-52第四章 双重增韧RTM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52-694.1 引言524.2 实验试剂及仪器52-544.2.1 原料及来源534.2.2 主要实验仪器53-544.3 实验部分54-554.3.1 液晶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54-554.3.2 双重增韧RTM用BMI树脂体系的制备554.4 测试与表征55-564.4.1 液晶BMI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55-564.4.2 液晶BMI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564.4.3 液晶BMI的热台偏光显微镜(HSPM)分析564.4.4 双重增韧RTM用BMI树脂体系的性能测试564.5 结果与讨论56-674.5.1 液晶BMI的红外光谱(FT-IR)56-574.5.2 液晶BMI的差示扫描量热(DSC)57-584.5.3 液晶BMI的热台偏光显微镜(HS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