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doc_第1页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doc_第2页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doc_第3页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doc_第4页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主编:卫迎辉2014年9月目录实验一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2实验二 Linux文件管理命令的使用4实验三 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7实验四 Linux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9实验五 Linux操作系统的磁盘配额管理11实验六 Linux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13实验七 Linux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17实验八 Linux操作系统的编程工具22实验九 Linux操作系统的shell脚本编程29实验十 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配置38实验一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实验目的 1.了解虚拟机的含义和使用方法。2.掌握使用虚拟机安装Ubuntu的安装过程。3.认识Ubuntu的Unity桌面环境。实验内容1.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在实验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用于安装Ubuntu的虚拟计算机。2.在虚拟计算机上,利用Ubuntu光盘镜像文件安装Ubuntu。3.通过Ubuntu的Unity桌面环境操作Ubuntu。4.使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的快照功能,创建一个系统当前状态的快照。实验环境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XP;VMware Workstation 9.0.2;Ubuntu-12.04.4-desktop-i386.iso;实验背景知识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章相关内容。实验步骤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软件。 采用Typical方式安装即可。2.创建用于安装Ubuntu的虚拟计算机。虚拟计算机的要求如下:(1)使用1个单核CPU。(2)内存容量为1GB。(3)网络连接使用桥接网络方式。(4)I/O控制器使用LSI Logic类型的SCSI控制器。(5)硬盘使用SCSI接口,容量为20G,按“Split virtual disk into multiple files”方式存放。(6)其他设备由VMware Workstation自动创建。3.设置虚拟计算机使用Ubuntu光盘镜像文件启动,并开始按下面的要求安装Ubuntu。(1)语言选择“English”。(2)硬盘分区采用手动方式进行,分区要求如下表所示:类型挂载点分区大小引导分区/boot512 M系统分区/10G交换分区swap物理内存的两倍个人文件分区/home剩余的可用硬盘空间提示:文件系统采用Ext3或Ext4都行。(3)位置选择“Harbin”。(4)键盘布局选择“English(US)”类型下的“English(US)”布局。(5)姓名、用户账号名和用户账号密码均为“student”。4.启动安装好Ubuntu的虚拟计算机,验证Ubuntu是否能正常运行。(要在实验报告中写明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写出解决方法。)5.认识Ubuntu的Unity桌面环境,完成在Unity桌面环境中进入Terminal终端的操作。(在实验报告中,写出进入Terminal终端的操作步骤,并且将进入Terminal终端后的系统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这里。)6.使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的快照功能,创建一个系统当前状态的快照,快照名称为“系统安装成功”。(在实验报告中,将已创建快照的快照管理器窗口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这里。)思考题(用于写实验结论)1.VMware Workstation常用网络连接方式有哪些,各种网络连接方式的含义是什么?2.Linux操作系统交换分区的作用是什么?3.在没安装Vmtools时,鼠标进入虚拟计算机和脱离虚拟计算机的方法分别是什么?27实验二 Linux文件管理命令的使用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文件、目录管理命令的使用方法。2.掌握输入/输出重定向的使用方法。3.掌握管道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完成指定的操作。2.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并结合输入/输出重定向完成指定的操作。4.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并结合管道完成指定的操作。实验环境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XP;VMware Workstation 9.0.2;Ubuntu 12.04;实验背景知识参考教材第四章相关内容。实验步骤1.启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2.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中,启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并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的虚拟计算机。3.使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student”用户账号名,登录进入Ubuntu操作系统的Unity桌面环境。4.在Unity桌面环境中进入Terminal终端。5.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1)列出用户主目录中包括隐藏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和目录的目录详细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al(2)在用户主目录中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目录结构。useruser1user2user3user21user22user1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3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1/user1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user2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user22(3)查找echo命令及其帮助文件的所在位置。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whereis echoecho: /bin/echo /usr/share/man/man1/echo.1.gz(4)将echo命令的帮助文件复制到user11和user21目录中。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p /usr/share/man/man1/echo.1.gz user/user1/user1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p /usr/share/man/man1/echo.1.gz user/user2/user21(5)将user21目录中的echo命令的帮助文件改名为abc.gz。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d user/user2/user2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lsecho.1.gz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mv echo.1.gz abc.gz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ls(6)将user21目录中的abc.gz文件解压缩。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gunzip -d abc.gz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lsabc(7)查看abc.gz文件解压缩后得到的文件的内容。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cat abc. DO NOT MODIFY THIS FILE! It was generated by help2man 1.35.TH ECHO 1 September 2011 GNU coreutils 8.12.197-032bb User Commands.SH NAME(8)将abc.gz文件解压缩后得到的文件改名复制两次到user3目录中,复制到user3目录中的两个文件的名字为echohelp1和echohelp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cp abc /user/user3/echohelp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cp abc /user/user3/echohelp2(9)将user3中的echohelp1文件压缩为echohelp1.gz文件。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user21$ cd 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d user/user3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3$ gzip echohelp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3$ lsechohelp1.gz echohelp2(10)把user2目录设为工作目录,然后将user2目录中的user21目录中的所有文件打包并压缩成一个存放在用户主目录中的user21.bak.gz文件。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3$ cd 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d user/user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 ls user21abc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user/user2$ tar -zcvf /user21.bak.gz user21user21/user21/abc(11)将用户主目录中的user21.bak.gz文件还原并解压缩。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tar -zxvf user21.bak.gz user21/user21/abc用户主目录中多了user21。(12)将用户主目录中的user目录的结构修改成如下图所示的目录结构。注意:目录的位置改变后,目录中的文件不能丢失。useruser1user2user3user11user2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rm -r user/user2/user2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v user/user2/user21 user/user3(13)将user11目录中的echo命令的帮助文件删除。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rm user/user1/user11/echo.1.gz(14)在用户主目录中,为user3目录中的echohelp2文件,建立一个名为echohelp2ls的软链接文件。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n -s user/user3/echohelp2 echohelp2ls(15)在用户主目录中,为user3目录中的echohelp2文件,建立一个名为echohelp2lh的硬链接文件。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n user/user3/echohelp2 echohelp2lh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l(16)将用户主目录中的user21.bak.gz文件的存取时间,修改为2015年04月20日9点10分。时间格式为:”YYYYMMDD hh:mm”。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touch -d 20150420 9:10 user21.bak.gz(17)将user2目录的所属组改为root用户组。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chgrp root user/user2(18)将echohelp2文件的所有者改为root用户。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chown root user/user3/echohelp2(19)取消其他用户对echohelp2文件的读、写和执行权限。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chmod o-rwx user/user3/echohelp26.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并结合输入/输出重定向,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1)在用户主目录中,建立一个名为ex1.txt的文本文件,文件内容从键盘输入,当输入“eof”时结束输入。文件内容为实验学生本人的英文简介。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at ex1.txt My name is wyh.I am a teacher. eof(2)统计ex1.txt文件中的行数、字数、字节数,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wc user/user1/homedir.out7.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文件、目录管理命令,并结合管道,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 (1)分屏显示用户主目录中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目录及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的目录详细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alR |more(2)查找系统中文件名的第一个字符为a、b或c文件的位置,并分屏显示出来。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find / -iname abc*|more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find / -iname abc*|more/sbin/agetty/sbin/brltty-setup(3)统计用户主目录中的普通文件(不包括隐藏文件及用户主目录中的目录中的文件)的个数。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l |grep -|wc 41 369 2635提示: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将每一步用到的命令(包括系统提示符如: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及每步命令的显示信息整理到一起打印出来,贴到实验报告后。 例如:第5步(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al第5步(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3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1/user1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user21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mkdir user/user2/user22思考题(用于写实验结论)1.要在一条命令中,统计出当前目录中的普通文件和软链接文件的总数,请写出这条命令?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ls -l |grep -l|wc 42 380 27232.其他的收获?实验三 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实验目的 1.认识Linux操作系统中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组信息的相关文件。2.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命令和用户组管理命令的使用方法。4.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su和sudo命令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使用合适的文件管理命令,查看Linux操作系统中存储用户信息和用户组信息的相关文件的内容。2.使用合适的用户管理命令和用户组管理命令,完成指定的操作。实验环境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XP;VMware Workstation 9.0.2;Ubuntu 12.04;实验背景知识参考教材第五章相关内容。实验步骤1.启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2.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中,启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并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的虚拟计算机。3.使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student”用户账号名,登录进入Ubuntu操作系统的Unity桌面环境。4.在Unity桌面环境中进入Terminal终端。5.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文件管理命令,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1)查看系统的/etc/passwd文件的内容,并记录当前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at /etc/passwdstudent:x:1000:1000:student,12345,23456,23456:/home/student:/bin/bash(2)查看系统的/etc/shadow文件的内容,并记录当前用户的信息。(记录时,用户信息中加密的用户密码用“password”代替即可,以后的实验步骤中遇到这种情况也这样记录。)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cat /etc/shadowsudo password for student:student:$6$kJJGvtfO$kWqo1yUpIjoc/fK.LqDzsBVKa/s7ZtSK3Pwjk0X2.auP9UV.fXZMWrorPtVK3V/PAQtgDSt8qpoedqyo9vrwQ1:16370:0:99999:7:(3)查看系统的/etc/group文件的内容,并记录当前用户组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cat /etc/groupstudent:x:1000:(4)查看系统的/etc/gshadow文件的内容,并记录当前用户组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cat /etc/gshadowstudent:!:6.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用户管理命令和用户组管理命令,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1)创建一个用户,用户账号名为test1,所属用户组为student,密码为1234,自动创建用户主目录,登录shell为/bin/bash。(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1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useradd -g student -p 1234 -m -s /bin/bash test1test1:x:1001:1000:/home/test1:/bin/bashtest1:1234:16377:0:99999:7:student:x:1000:(2)创建一个用户,用户账号名为test2,不用指定任何选项。 (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2用户的信息以及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2用户组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useradd test2test2:x:1002:1002:/home/test2:/bin/shtest2:!:16377:0:99999:7:test2:x:1002:test2:!:(3)将test1用户的密码修改为test1。(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1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passwd test1Enter new UNIX password: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passwd: password updated successfullytest1:x:1001:1000:/home/test1:/bin/bashtest1:$6$cikWnosI$/BErON9j0RecteVol2BShKdlrUfuyNoKWIevTFLvisIIPbJI7N0tnkRObdavBYXLr1Hy9JqdEsl30BF1Z6iaP/:16377:0:99999:7:(4)将test2用户的用户主目录修改为/home/student。(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2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usermod -d /home/student test2test2:x:1002:1002:/home/student:/bin/shtest2:!:16377:0:99999:7:(5)创建一个用户组,用户组名为testgroup。(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groupadd testgrouptestgroup:x:1003:testgroup:!:(6)将testgroup用户组的组id修改为6000。(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groupmod -g 6000 testgrouptestgroup:x:6000:testgroup:!:(7)将student用户设置为testgroup用户组的管理员。(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以及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student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sudo gpasswd -A student testgrouptestgroup:x:6000:testgroup:!:student:(8)将test1用户和test2用户添加到testgroup用户组中。(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以及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1用户和test2用户的信息。)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gpasswd -a test1 testgroupAdding user test1 to group testgroup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 gpasswd -a test2 testgroupAdding user test2 to group testgrouptestgroup:x:6000:test1,test2testgroup:!:student:test1,test2(9)切换到root用户,并将工作环境切换到root用户的工作环境。(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在root用户的工作环境下的系统提示字符串的内容。)(10)删除test1用户,并连同test1用户的用户主目录一起删除。(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还要记录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1用户的信息是否已删除。)rootstudent-virtual-machine:# userdel -r test1testgroup:x:6000:test2testgroup:!:student:test2(11)删除test2用户。(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还要记录这两个文件中关于test2用户组的信息以及系统的/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2用户的信息是否已删除。)rootstudent-virtual-machine:# userdel test2testgroup:x:6000:testgroup:!:student:(12)删除testgroup用户组。(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记录系统的/etc/group文件和/etc/gshadow文件中关于testgroup用户组的信息是否已删除。)rootstudent-virtual-machine:# groupdel testgroup提示: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将每一步用到的命令(包括系统提示符如:studentstudent-virtual-machine:$)及要求记录的相关文件内容(要指明是什么文件中的内容)。整理到一起打印出来贴到实验报告后。思考题(用于写实验结论)1.在Ubuntu操作系统的Terminal终端中,普通用户是如何切换到root用户的?2.其他的收获?实验四 Linux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磁盘管理命令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使用合适的磁盘管理命令,完成磁盘的基本管理工作。实验环境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XP;VMware Workstation 9.0.2;Ubuntu 12.04;实验背景知识参考教材第六章相关内容。实验步骤1.启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2.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中,为实验一中建立的,并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的虚拟计算机添加一个新的虚拟硬盘。虚拟硬盘的要求如下:(1)类型为SCSI。(2)容量为10GB,按“Split virtual disk into multiple files”方式存放。(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操作过程。)3.启动虚拟计算机。4.使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student”用户账号名,登录进入Ubuntu操作系统的Unity桌面环境。5.在Unity桌面环境中进入Terminal终端。6.在Terminal终端中,使用合适的命令,按下面的要求完成指定的操作。(1)查看系统中所有硬盘的分区表信息。(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在屏幕截图下面指出哪一个硬盘是新添加的硬盘。)(2)对新添加的硬盘进行分区操作。分区的要求如下:第一个分区为主分区,分区大小为4GB。第二个分区为扩展分区,分区大小为6GB。第二个扩展分区分为两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的大小为3GB。(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如一个图太大,可以分为几个小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3)查看新添加的硬盘的分区表信息。(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4)为新添加的硬盘的各个分区创建ext4文件系统。(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5)查看系统中所有已挂载的硬盘分区的信息。(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6)挂载新添加的硬盘的各个分区到系统中。挂载的要求如下:挂载点放在/mnt目录中。挂载点的名称使用/dev目录下的设备名称。(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7)查看系统中所有已挂载的硬盘分区的信息,确认挂载操作是否成功。(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8)从系统中卸载新添加的硬盘的各个分区。(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9)查看系统中所有已挂载的硬盘分区的信息,确认卸载操作是否成功。(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10)删除用于挂载新添加的硬盘的各个分区的挂载点。(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提示:写实验报告时,在每一步的操作要求的下面,写出完成这一步操作用到的命令的完整形式,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整理到一起打印出来贴到实验报告后。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思考题(用于写实验结论)1.请写出在虚拟计算机启动时,实现对新添加的硬盘的各个分区的自动挂载的详细过程?(提示:使用sudo gedit /etc/fstab命令可以修改/etc/fstab文件的内容,这里给出一个分区的内容。)/dev/sdb1 /mnt/sdb1 ext4 defaults 0 22.其他的收获?实验五 Linux操作系统的磁盘配额管理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磁盘配额管理的方法。实验内容1.使用磁盘配额管理软件对用户进行磁盘配额管理。实验环境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 XP;VMware Workstation 9.0.2;Ubuntu 12.04;实验背景知识参考教材第六章相关内容。实验步骤1.启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2.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中,启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在实验四中又添加了一个新的虚拟硬盘),并安装了Ubuntu操作系统的虚拟计算机。3.使用在实验一中建立的“student”用户账号名,登录进入Ubuntu操作系统的Unity桌面环境。4.在Unity桌面环境中进入Terminal终端。5.在Terminal终端中,对实验四中新添加的硬盘的第一个分区,进行磁盘配额管理的操作。(1)查看系统内核是否支持磁盘配额管理。(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命令提示:grep CONFIG_QUOTA /boot/config-3.11.0-15-generic)(2)安装磁盘配额管理软件。通过U盘,将磁盘配额管理软件的安装文件复制到当前用户的用户主目录中。完成磁盘配额管理软件的安装。(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并将显示信息的屏幕截图打印出来,贴在此处。如屏幕截图中有所用的完整命令,可以不用单独写出所用的完整命令。)(3)修改/etc/fstab文件内容,在实验四中新添加的硬盘的第一个分区上启用对用户的磁盘配额管理功能。(提示:要记得建立挂载点, 挂载点统一用/mnt/sdb1。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在/etc/fstab中增加的内容。/etc/fstab文件的修改可以用sudo gedit /etc/fstab命令完成。添加内容为:/dev/sd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