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doc_第1页
坐骨神经痛.doc_第2页
坐骨神经痛.doc_第3页
坐骨神经痛.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坐骨神经痛需要指出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见得一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人体共有五个腰椎,与此相对应,有五对腰神经根,部分第4腰神经根、第5腰神经根与第1、2、3骶神经根组成坐骨神经,而第2、3神经根和第4腰神经部分纤维,只参与组成分布于大腿前方的股神经,不参加坐骨神经组成,因而第12或第23或第34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引起股神经受压迫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抬腿无力,大腿前方或内侧皮肤感觉迟钝;还有些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病人,并无坐骨神经痛。有的发病早期或整个发病过程可能仅表现为腰痛,还有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路,就觉得下肢酸胀无力,必须休息或弯腰下蹲一会儿才能继续行走;有的病人仅感到肢体发凉;个别严重的出现瘫痪,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坐骨神经痛多发于单侧 ,夜间加重 ,咳嗽、大便时加重。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经炎症病变引起 ;继发性的则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腰和臀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及盆腔、椎管内病变引起。患者除避免着凉外 ,适当加强腰腿部功能锻炼 ,会获得良好效果。 一、左右摆腿。站立位 ,双手扶墙 ,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 ,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二、交替直腿上抬运动。仰卧位 ,轮流将在、右腿伸直后抬起 ,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三、踏自行车运动。仰卧位 ,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 ,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四、正坐举腿。坐位 ,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 ,直膝 ,脚跟着地 ,手握凳边 ,抬腿过脐 ,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 ,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五、平坐推腿。坐位 ,足跟着地 ,足尖跷起 ,两手平放大腿上 ,随即向前弯腰 ,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 ,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蹲跳。双手扶凳 ,左腿屈膝下蹲 ,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 ,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坐骨神经痛的预防常识:许多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诉述发病是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有关,如发生于拎举重物,扛抬重物,长时间的弯腰活动或摔跌后。因此,当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前,应预先活动腰部,尽量避免腰部“扭伤”,平时多进行强化腰肌肌力的锻炼,并改善潮湿的居住环境,常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时就医,卧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诊治,预后通常是好的。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全网发布:2011-06-23 21:00 发表者:庄礼兴 (访问人次:19459)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复发。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坐骨神经痛西医药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对本病治疗较西医在疗效与控制病情复发上有较强的优势。随着对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复发。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坐骨神经痛西医药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对本病治疗较西医在疗效与控制病情复发上有较强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一、 中药治疗 目前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但从收集的文献资料看,一般归纳为风寒湿痹、湿热蕴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类型。陈帮芝用细辛乌头汤(含细辛、麻黄、制川乌、制草乌、白芍等)为主治疗本病52例。结果治愈41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汪克敏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43例,气虚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等;血虚去红花,加生地、阿胶等;肢体麻木加鸡血藤、牛膝、桂枝等;肢体拘挛疼痛加全蝎、蜈蚣、海风藤等;表证加柴胡、防风、白芷等。结果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仇丽伟等采用自拟方通痹汤(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独活、威灵仙、牛膝、木瓜、全蝎、葛根等)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30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陈选惠用独活寄生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秦艽、杜仲、乳香、桂枝、牛膝、当归、熟地黄各l5-20g。黄芪30-120g,白芍30-60g,桃仁、红花各15g。血竭10g,川芎、木瓜各15-30g,伸筋草30g。寒痛甚加制二乌、北细辛、制附片;化热加忍冬藤、黄柏、知母;虚甚加鹿角胶、龟胶、阿胶。结果:痊愈20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7。用本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熊发旺用独活寄参汤为基本方(独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风、白芍药各9g,桑寄生l8g,细辛3g,茯苓、党参、当归各12g,肉桂心1.5g,川芎、甘草各6g干地黄15g),结合个体差异,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51例,显效37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二、 针灸疗法 1. 针刺治疗 周长斗采用针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86例,并与口服西药芬必得片 4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1.2,具有统计学意义。邬向龙等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为辅腰及下肢后部疼痛,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如肾俞、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下肢外侧痛取少阳胆经穴,如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以针刺得气后有胀、酸、痛感,再留针30min,每隔56min捻转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87.9。 2. 电针疗法 张和牛取腰阳关、足三里穴,得气后用SHA型多功能针灸仪1或2或3的输出导线,有效极接腰阳关,足三里穴接无关电极,随后按重复频率5Hz10Hz型健,每次25min40min为1个疗程,间隔3d5d,治疗80例,总有效率97.7。孙畅等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58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追风透骨丸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双侧肾俞、大肠俞,患侧环跳、委中、承山。针刺至“得气”后接G6805 II型电针机,选连续波,频率1.53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电针30min。 3. 温针疗法 张仁忠取主穴环跳、阳陵泉、委中。配穴:承山、足三里、悬钟、昆仑,酌情配用。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用长约2cm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本组58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70.7;显效14例,占24.1;无效3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4. 穴位注射 高俊雄针刺前采用经络按诊法,属风寒湿证或气滞血瘀证用泻法,属脾肾阴虚证可行补法,起针后用10复方当归注射液每个穴位1mL2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60例,总有效率91.7。5. 埋线疗法 张玲埋线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615例,选沿坐骨神经分布区(臀部、大小腿之后外侧等)压痛点,常见压痛点相当于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每次埋线疗法一般选点10个左右。本组615例坐骨神经痛中痊愈526例(85.5%),好转78 例(12.7%),无效11例(1.8%),总有效率达98.2%。6. 针刀疗法 余志虎用针刀局封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为梨状肌损伤,臀部肌肉损伤和腰骶肌肉筋膜损伤等,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2ml加强的松龙25mg将针顺压痛方向垂直刺入,深达梨状肌,针尖达损伤的梨状肌部位时病人感沿坐骨神经走向有酸胀,麻感即可推药,推药时略改变针尖方向,使药物浸润范围增大,留少量药液边出针边缓缓推注。出针后,将针刀从原进针处缓缓刺入,达梨状肌后,针刀刀口线与梨状肌肌纤维并行作分离。有时刀口触及结节样机化组织,则用刀刃彻底分离该结节,必要时切断其与周围粘连。如遇条索状痉挛肌纤维束和机化组织,用刀刃将其切断,以解除痉挛和松解机化组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疗效评定优26例占43.13%;良20例占33%;有效10例16.16%;差:较术前无改善,本组4例占6.16%。黄辉15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性坐骨神经痛35例,优29例,良6例,差0例。7. 推拿疗法 王昕用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以坐骨神经痛表现多见,采用先针刺再推拿治疗,(1)滚法:医者以滚法在患者腰骶部来回滚动约5min,并于肾俞、大肠俞等穴处吸定滚各1min,然后自臀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至小腿部来回滚约 5min,并于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处吸定滚1min。(2)按揉法:医者以掌跟按揉法施于腰骶部及下肢后侧坐骨神经分布区约3min。(3)斜扳法:患者侧卧,健肢在下自然伸直,患肢在上屈膝曲髋,医者面对患者,一手肘抵患臀,另一手扶患肩,双手同时对抗用力扳动,左右各1次。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4天,最多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愈39例,占44.3%;显效36例,占40.9%;好转11例,占12.5%;无效2例,占2.3%,总有效率为97%。8. 火针 严愉芬以火针淬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23例,主穴取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绝骨。配穴取腰夹脊、殷门、足三里、承山、昆仑、解溪、阿是穴等采用28号银柄不锈钢毫针,膝关节以上穴位用1.5寸长毫针,膝关节以下用0.51寸长毫针,选定穴位后予常规消毒,点燃酒精灯并紧靠行针穴位,疾入疾出迅速拔出毫针并予酒精棉球消毒穴位。隔天治疗1次,每7次为1疗程。23例患者中痊愈l8例,显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9. 刺血拔罐疗法 陈炳华采用三棱针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收效显著。付慧萍等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为主。刺血拔罐意在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现代医学证明,采用放血疗法可加速新陈代谢,刺激末梢神经兴奋,激发神经冲动传导,从而使疼痛的症状迅速改善。吴小明20取委中、环跳、阿是穴,用三棱针刺破穴位处瘀滞浮络,棉球揉按,用火罐以闪火法吸附于穴位上,留置1015min,5天1次,4次一个疗程,治疗66例,治愈41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 10. 耳压疗法 杨昌宁针刺主穴阳陵泉、环跳、肾俞、昆仑,再将莱菔子或王不留行贴于耳穴的坐骨神经、肾上腺、腰椎等穴,左患取右耳,右患取左耳,总有效率90。坐骨神经痛,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三气相杂,邪客于经脉,而致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其主要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已经成为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复合治疗方法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单一方法的比较研究开展较多。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现代中医药对该病的辨证分型较多,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研究课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目前课题设计缺乏严谨性,样本少,对远期疗效观察少;预防性治疗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前进的步伐。随着对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