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一体化中学英语教学衔接分化成因及有效对策校本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实验背景及实验提出。我校是一所由维,哈和汉等三种语言授课民汉合校的城乡一体化结合的县直初级中学。生源来自县直一小、三小的城镇和农村学生及茫丁乡中心校和其十来所分校的农村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班额多人数多,是博州唯一具有城乡一体化中学这种独特的校情的完全初级中学。分析比对2008中考成绩,我们的平均分除优秀率高外,其余低于县、市乃至州均分,标准差最大。与兄弟县市初级中学相比,同样是县直学校,校情不同,博乐市二中生源为市直小学,八中是中小学一体化自己进行管理的学校,温泉初级中学生源自镇小,唯精河县四中,生源来自精河镇和茫丁乡学校,生源参差不齐,班额多人数多,是博州唯一具有城乡一体化中学这种独特的校情。学校无论是均分、及格率和标准差都比兄弟县直学校差距要大得多。即使与本县内农村中学相比,大多乡镇中学有自己的小学教学部,其英语教学在自己学校可较好地进行衔接和管理,与我校不同。我们从调查分析中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起始阶段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自新课程实施,学校的英语教学就成了两极分化最大的一个学科,并且在七年级下两极分化就比较严重起来。为此,我们思考着像我们这类城乡一体化中学应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找到问题的成因,并想出有效策略改进我们的教学,以减少两极分化。因此我们申报了。二、科学方法识校情、析学情、探成因课题伊始,本课题组就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测试分析,用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来摸清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和分化的原因。众所周知,我校是精河县最大的初级中学,但殊不知,我们的生源非常复杂,学生来源于精河县一小城镇学生、县一小农村学生、县三小城镇学生、县三小农村学生、茫乡中心校学生、茫乡分校学生、外来务工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对42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城镇学生只有137人,占32%,农村学生237人,占55.5 %,打工子女53人,占12%。原非人们所想像的,城镇中学家长文化素养高,对孩子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从小学就上各种补习班开始打基础,成绩好。我校67%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农民工子女,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普遍不高,这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与城镇学生相比反差较大。农村和打工子女因家长忙于生计及父母文化素养较低对孩子学习关注非常不够,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习惯性都较差,与城镇学生相比差异较大,体现到成绩上也可看出其差异性。而且我们对县一小、县三小和茫乡小学毕业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县一小升初中学生均分为53.6,标准差为18.12,县三小均分为45.3,标准差17.5(注:县一小、三小学生生源均有茫乡学生和打工学生),茫乡小学均分53.29,标准差16.16,到我校学生的校平均分49.37,标准差13.25。此卷是县统一升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重在考笔试,不含听力,平均分49.37可以看出学生学业水平较差。与此同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等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我们的学情并不理想:小学英语课未能开足开够,县一小的英语课没有开到每周三节,只是一到两节,有时还出现课被占现象,茫乡小学由于缺英语老师,更是开课严重不足。学生没有养成早读习惯,英语语感差。小学英语教师所带班较多,对学生关注不够,同时学校和英语老师对英语教学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不到位,以致学生也作为副课未能引起重视学习。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TPR教法较多,一味注重趣味和动作表演等,而对学生识记要求严重不足。分析2009年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成绩,明显可见其差异性:除语文相差在5分左右,数学、英语均分都相差在12分左右。这也决定了我们精河县初级中学与其它县直初级中学不同的校情-城乡一体化以农村为主的初级中学。作为农村孩子占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学校,可以说这是制约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三、小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理论学习为支点2009年秋季开学伊始,我校就召开了隆重的开题会,县教研室闫主任和张春明老师亲临会场给予指导。英语组虽然承担过自治区级的课题,有做课题的经验,但参加课题的老师大都是青年老师,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千头万绪,参研老师不知从何做起。理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方法,为此校教研室进行专题培训,加以指导,学校在费用紧张的情形下,但仍派出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培训州、县等培训。课题组教师坚持在校本培训活动时间和业余时间学习大量的英语教学论著,认真开展好每节校本培训汇报课,课后用理论去探究上课质量的得与失。理论的学习内化成了课题研究的支撑点和实践的动力。(2) 教学行为实践多样化七年级除三个茫乡班外,其余各班都是城乡和打工子女结合的班级,各班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和打工子女均分都相差在10多分上,标准分也差异较大。我们的学生在小学,英语老师采用TPR教学法较多,学生几乎不识记单词,大多能听、读不能说,更不用说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不能让学生一进初中觉得反差太大,一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尽管我们的教学时间非常紧,但我们仍用了三周的教学时间将3个单元的预备篇组织教学,以便于学生能减少差距,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近几年我们在校本培训中,面对今天的英语教学法中你歌唱罢我歌来的情形,英语组研究比较了目标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和今天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等泊来品,结合我们自己的学情,从实践中由教研室指导,悟出了五步教学法的精要就是3P教学的多次小循环在一节课中运用,并作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加以运用。在3P教法为主基础上,我们的老师也尽可能用情景法:创设情景,用肢体语言、游戏、多媒体课件等,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主体作用。使用意境法教学:课堂教学环境毕竟与社会生活场景有所不同,课题实验教师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情景,让意义融于其中,老师们用简笔画、课件等在教学中充分激趣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学生能较愉快地走进初中学习生活。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枯燥的语法,我们的青年教师提出了七年级语法教学应当采取“语法简单化”、“境中悟法”(创设情境中去悟法),而不是老一套的大讲特讲语法,让语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用中去学,用中去掌握,达到语法教学快乐化。面对差异,我们的老师还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后进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正视差异,善待学生,在教学中对后进生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提出了只要学习有进步,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样极富面向全体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3)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题实验中,我们遵循善待学生,这是一片待开发的沃土的理念。我们的老师精心耕耘,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活动走出新路。课堂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多边活动,学生的练习遵循从面到点,从全体到个体的顺序展开。英语课堂教学中按机械性练习、意义性练习、交际性练习三个环节有序进行。课堂中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开展以组为单位的活动,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青年教师王严老师,精心准备,在我校上了首节成功的英语综合活动实践课。通过让学生至少提出六个问题,听指令做动作、猜猜看、词语开火车等八个项目进行了近二小时的活动。这节综合活动实践课,老师的角色意识定位好,把教师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融于一身体现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好。通过学生快乐地参与,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学以致用,活动中还邀请家长参加,更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可谓是还了英语实践课的真谛,让师生为之耳目一新。4)实验工作札记闪亮点我校教研室在课题开始之时,就设计制作了课题实验工作札记,要求参研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工作札记,校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检查。以此作为手段,让我们的教师注重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养成随时收集原始素材、及时进行反思理性思考的好习惯。我课题组的老师重视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们认真收集原始素材,分析比对,反思我们的实验教学。发展就是硬道理等这些人文化的教学理念在我们的教学札记中频频可见到我们老师思维的火花。可以说看我们教师的实验工作札记可谓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很多思维的浪花在其中闪现。可以说很多素材、思考后一收集整理就是一份不错的论文。我组很多参研教师的实验工作札记,做好理性上的反思,为实践到理论奠定基础,也较好地体现出我们课题工作重视过程与教学紧密结合的过程化管理特点。)与班主任齐抓共管成共呜众所周知,班主任效应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占有较重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课题组有4位教师自己就是班主任,我们充分发挥了作为班主任在英语学习上的能量。实践也证明,当班主任的班的成绩高于自己所带的其它的班。碰巧的是,带这三个茫乡班的英语教师不是班主任老师。我们的课题教师,充分意识到新课程中教师的合作能力的作用,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班主作的效应。这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认真工作,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学习。经常是早读课时就见班主任的身影,自习课上和放学后又可见到班主任督促检查作业那忙碌的神彩。任课老师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会配合着进行听写单词等工作。我们从11班的教学质量提升中也可以看到,由于这个班的班主任一直与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其它班级的差距明显缩小。可以说,我们的课题积极发挥班主任的效应,形式合力,在教学质量上齐抓共管成共呜。四、课题取得初步成果近一年的课题实践,遵循课题研究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分析对比入学成绩和七年级两学期的成绩:学期成绩入学成绩上学期成绩下学期成绩校均分49.3763.6765.47县均分59.6561.27超县均分4.024.20一年的努力校均分均超全县均分,输在起跑线上的我们一年后不仅没有被拉掉反而超出了县均分,实现达成了我们课题实验预期的效应,可以说课题实验老师的努力与付出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分析对比标准差,入学初全校标准差为17.89,上学期标准差为21.99,下学期标准差为21.61,这说明七年级时的标准差比入学时大,两极分化已经较入学时要大,这也是两极分化开始正常形成。相比七年级两个学期的标准差,说明两极分化有所减少且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对比标准分和班级平均分,入学时标准分最高和最低班级相差为0.34,第一学期标准分相差为0.96,第二学期相差为1.04;第一学期班级最高最低均分相差21.16,第二学期相差22.02,这说明城镇学生较多的班级和三个茫乡学生组成的班级差异还是较大的。基础知识不牢地动山摇的问题在此就凸现出来。尽管两极分化有所控制,但城乡学生差异的势头有朝大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引起注意,进一步研究影响成绩提升的因素,注意寻找对策,以便更有效地减少分化。)分析比对三个有代表性7,10和11班由第一学期的20分变为第二学期的16分左右,而且与城镇学生较多的8班和16班相比,标准差接近17分,说明农村班级的两极分化得到较好有效的控制。第一学期与城镇学生较多的班级相比分距相差为21.16,第二学期班级分距相差为22.02,说明通常七年级下开始两极分化加大的情形,通过课题实验老师的努力第二学期没有拉大差距,两极分化加速的状况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分析教学质量提升较好的茫乡学生11班,其平均分由第一学期的53.69上升到第二学期的62.89,标准分也由第一学期的-0.45上升到第二学期的-0.12,与之相比7班和10班呈未动或下滑状态。究其原因,实验变量控制有变动,10班班主任不稳定更换较多,7班任课老师参加社会活动较多,加之调走转行因素的影响,精力有所分散。否则城乡学生成绩差异缩小会有更大的成效。)七年级学生参加11月的全国英语竞赛有四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有三十多名学生获得自治区奖。参加课题数位老师的论文获奖。五、课题研究的启示与反思)我们的老师应立足于七尺讲台,将它作为教学和研究的结合部,充分发挥我们一线教师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其作为课题素材进行研究,想出对策解决问题。这应是我们一线老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之路,也是校本研究应当发展的路。)我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付出的心血我们自己知道,学生也学得不是乐学愿学,而是被动的学习。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老师应摒弃汗水拚时间的模式,应当作为学习型的教师积极努力学习新知识,钻研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内化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巧干,使学生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纳入研究与思考中,重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加大对小学教学的考察力度,使小学的领导与老师对此学科引起高度的重视。以便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能顺利衔接对口。)我们要加速加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充分利用校本研究这个好的平台,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很多教师有不少好的想法作法,但苦于理论根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专注力提升营养益智计划
- 茶叶加工厂实习总结范文
- 深化设计供应链协调职责
- 保险行业域名购买合同范文
- 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程计划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制作计划
- 冷藏运输公司简介范文
- 印刷材料运输、包装及进场质量保证措施
- 2025学校红十字会健康体检组织计划
- EPC工程总承包现场管理职责
- 儿科有关疾病课件
-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台球俱乐部股东合同范本
- 个人沙石购销合同协议书
- 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图像识别教学设计》
- 租赁保证金保证书样式
- 2024-2030年中国氯化聚醚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眼科结膜病诊疗规范2023版
- 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DL-T5796-2019水电工程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逻辑学》课时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