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doc_第1页
《朝花夕拾》.doc_第2页
《朝花夕拾》.doc_第3页
《朝花夕拾》.doc_第4页
《朝花夕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名著复习题 朝花夕拾【关于作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精彩语段: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精彩语段: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 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 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 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 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精彩语段: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悔改,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精彩语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家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点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精彩语段:“虽有忮心,不怨飘瓦”,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精彩语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精彩语段: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他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可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精彩语段: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精彩语段: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精彩语段: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相关练习】狗猫鼠1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答:狗猫鼠2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答: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3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4狗猫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答:德国童话猫狗成仇、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日本“猫婆”的故事、中国古代“猫鬼”的故事、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祖母讲的)。5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6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7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8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答:狗猫鼠中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的“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是洋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答:我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为线索,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3、我想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答:“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4、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我什么心情?答:“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5、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7、结合全文,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答: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8、我平时怎样叫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什么会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甚至有了特别的敬意”呢?答:平时叫她“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叫她“阿长”,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长的祖母才这样叫她;“实在不大佩服她”是因为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语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胁,睡相不好,占了许多地方,满肚子麻烦礼节等等。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她给我弄到了绘图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二十四孝图1、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不难做到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而最为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2、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3、二十四孝图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4、“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这段文字是鲁迅对“老莱娱亲”一事的品析,作者对这个故事的态度是怎样的?答:鲁迅认为这位70岁的老莱头假装跌倒地上、逗人发笑,十分的矫揉造作,不近人情。是将“肉麻当作有趣”,对此十分反感。5、二十四孝图中鲁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后即高兴又扫兴?答:因为“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独有”,所以很高兴 ;可是那上边宣扬的是封建的伦理道德,让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使他扫兴。6、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答:因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实在荒谬。比如“哭竹生笋”,“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学,有些实在难学或者说不能去学。7、“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是鲁迅读了哪一个孝道故事后发的感慨?答:郭巨埋儿8、文中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文中说,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用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9、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答: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并非反对孝道,只是对古代某些迂腐文人对孝道无赖解释的拨乱反正。10、“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答:这段文字出自二十四孝图,句中“麻胡”之说出自开河记,记载说隋炀帝命令麻叔谋开凿卞渠,麻叔谋喜欢蒸食小儿。所以现在北京常用“马虎子”这句话来恐吓孩子们。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指出了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的危害之大。五猖会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 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答: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理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阅读五猖会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3、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4、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5、“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 答:(明确)心理描写。“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6、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 答: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7、读后上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类似即可。8、怎样理解“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答:“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就是因为早上心情太压抑了,童心已经受到了挫伤。无常1、无常是一个什么形象?答: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2、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并且想告诉人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么样呢。3、鲁迅对无常持什么态度?答:敬佩及赞美。4、鲁迅怎样刻画无常这一形象的?答:先写小时候对无常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并且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对比,突出无常的善心。5、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答:民间戏曲大多是教人向善的,即使是鬼神,也有好坏,只要积极向上,引人向善,又有何不可呢?如果大家都相信,做了坏事有鬼上门的话,那就不敢做坏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试简要分析。答: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3三味书屋是我的启蒙学唐,儿童天性让这所“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充满别样情趣。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个有趣的场景?答:严厉的学堂,也因孩子们的天性染上一层轻松的色彩:后园的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之上人声鼎沸,不知所云的读书声,先生读书时有趣的样子,纸盔甲游戏和画画等。儿时的读书逸事在成年后的作者心中留下的是清晰而惬意的记忆。4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这两部分存在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5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答: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和无限情趣,突出百草园是乐园。6在众多植物中,作者偏偏着重写何首乌原因是什么?。答:因为何首乌根是鲁迅回忆童年时光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鲁迅年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心,也反衬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兴趣的扼杀。7简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意义。答: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8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答:拘束的礼节 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读的内容枯燥难懂9你怎样看待寿无镜老师?答:方正、质朴、博学,比较开明、不打学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方式都是守旧的。10文中三个“也许是”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态?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的前面加上“我的”,后边加上“们”?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加上“我的”表示我跟“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怀念的心情。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心情,以及去对三味书屋无奈、和有所畏惧的感情。父亲的病1、“名医”陈莲河所用的药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药引?答: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2、朝花夕拾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3、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 人怎样的实质?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4、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答:陈莲河5、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答: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6、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7、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答: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8、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答:即指绍兴城。9、清朝的刚毅练了些兵为什么称作“虎神营”?医生为什么要给父亲用“败鼓皮丸”,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因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对庸医害人的讽刺。琐记1、琐记作者记了哪些琐事?答:与衍太太的交往。去江南水师学堂。去矿务学堂学习。去日本求学前的准备。2结合实例说说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答:衍太太: 冬天怂恿我们吃冰让我们看不健康的书 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却又故作姿态。唆使我偷拿母亲的钱,然后又放出流言说我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性格:表里不一,搬弄是非,造谣生事,兴风作浪。3概括琐记的主题内容: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4、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什么?答:天演论。5、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答:“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6、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的是什么?答:洋务派的办学。7、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了鲁迅什么?答: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8、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什么地方?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过?答:矿路学堂,琐记9作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感受是怎样的?答:高年级的同学傲视和欺负低年级同学(螃蟹一样走路)。为淹死的学生造关帝庙,每年七月十五请和尚到操场放焰火。总之觉得“乌烟瘴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