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的基础知识:染色的沿革.doc_第1页
染色的基础知识:染色的沿革.doc_第2页
染色的基础知识:染色的沿革.doc_第3页
染色的基础知识:染色的沿革.doc_第4页
染色的基础知识:染色的沿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刚会纺纱织布时,就设法使用天然染料在织物上染色,增加服饰的美观效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古书墨子在所染篇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苍”是青色染料,“黄”是黄色染料。到现代,随着印染设备的改进和发展,合成染料的出现,印染技术的突飞猛进,服饰的染色更为绚丽多彩。并且,从对纤维织物的染色发展到了对金属的染色。最早的金属染色是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它出现在1937年,史密特研究了铝与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取得了最早的专利。接着开发了铝的染色和电解着色。我国在解放前即有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仅染几种单色,技术水平较低。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打火机壳、口琴面板及玩具等轻工产品上,发展应用了丝网漏印的染双色工艺。与此同时,高纯铝阳极氧化染金色工艺,因外观精致华丽,在高级化妆品容器装饰件及制笔业的纯铝笔套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促使铝氧化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铝氧化染色的新工艺消色法异军突起,在灯具、瓶壳和打火机壳等方面有较多采用。消色法花纹别致、隽永,无规则的浪漫色彩深受大众喜爱。打火机外壳应用此法后,变滞销为畅销的大宗出口商品。接着又开发了转移印花工艺,适用于铝茶盘、器皿一类轻工业品,既美化了商品,丰富了市场,又减少了三废危害。印相法工艺因能复制各种复杂图案,在表牌、家用电器等方面已广为采用。总体来看,我国铝氧化染色工艺的花色和质量,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镀锌染色工艺,是首先在镀层上染色的工艺,出现在1952年,日本川崎元雄关于钝化膜染色问题发表过研究文章。同年,日本吕戊辰首先取得有关镀锌染色法的专利。1955年沃尔特和E泼考克对钝化膜进行了研究,指出金黄色钝化膜能用有机染料染出红、蓝、绿、橙、紫和其他中间色,其表面光洁度与色泽深浅取决于厚度及镀层的均匀性。1958年发表的镀锌用染料染色的文章,指出未干的钝化膜是多孑L的,能稳定地吸附染料,改变表面色泽。但色泽一般偏暗,带褐色,装饰上使用价值不大,只适用于区分不同产品,能染出红、绿、蓝及黑色。l959年出现了粉末状钝化材料,配制时只需加少量硝酸和水,生成的钝化膜能染上各种色彩,而且这种钝化膜上色快。染色液一般含0.12.5gL的染料。对于锌合金,经钝化后,在pH3.5,温度2430条件下,处理56s即成,色调的深浅及均匀性受钝化膜的影响,深褐色的膜只能染深色及暗色调;黄色的膜才能染出红、蓝、绿等淡色调。镀锌染色在我国起步较迟,但步子很大。l981年上海何生龙首先试成镀锌染色工艺。该工艺比上述工艺更进一步,经化学处理出来的膜是无色的,吸附力强,浅色深色染料都能染,由于操作简便,配方公开,很快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并提出了新的染色机理,为其他金属发展染色工艺找到了理论依据。随后又在镉镀层上染上种种色彩。荧光镀镍是金属染色一个新领域,1981年由日本林忠夫试验成功。实际是在剧烈搅拌下,镍镀层夹附彩色荧光粉末的复合镀层,在镀层染色上作了开创性尝试。据了解,至今仍停留在试制阶段。把金属染色与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