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兴紫砂史话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时又改为义兴,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在太平兴国年间改义兴为宜兴。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 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1976年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掘出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他制作的小壶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他为紫砂发展 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另外,紫砂艺人李养心,是万历时人,他擅长制作小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李养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匣钵装烧法。还有欧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他们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广为流传。另外被誉为桃圣的项圣思也非常著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制作的精细入微。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辈出,紫砂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雍正也曾下旨让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这一时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大享等名家,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著名的陶艺大家。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据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世间特出。著名现代宜兴紫砂陶艺家顾景舟先生评价说:我从事砂艺六十年,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砂艺家首推陈鸣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的作品铭刻书法讲究古雅、流利。其传世作品也仅有难得的几件。另外此时期的名家还有虔荣、王南林、邵元祥、邵旭茂、陈观候等。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此时最著名的是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此人工于诗文、书画、篆刻,时任江苏溧阳知县,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制壶,创造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杨彭年的制品,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所制壶形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样一代新风。曼生壶铭极具文字意趣,至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至陈曼生时期才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没有什么发展,此时的名匠有黄玉麟、邵大享。黄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擅制掇球。而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他创造了鱼化龙壶,而此壶的特点是龙头在倾壶倒茶时自动伸缩,堪称鬼斧神工。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蒋蓉等人最为著名。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泡茶,具有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的特性。因是双层结构,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艺人们采用传统的篆刻手法,把绘画和正、草、隶、笼、篆各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紫砂器在世界上称得上造型最丰富的工艺品种,明清两代先后涌现出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著名陶艺名家,创制出了人类艺术瑰宝,他们为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紫砂泥料 宜兴陶土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分布于南部丘陵山区。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主要含矿层为晚志留茅山群,晚泥盆世五通下段和二迭系上流龙潭组。它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纯的粉砂铝土质粘土。甲泥含矿层位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上段及石灰系下段高丽山组。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主要产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它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由于陶土中含有不同比率的氧化铁,泥料经不同比例调配,烧制的茶壶就呈现黑、紫、黄、绿、褐、赤等各种色彩。 宜兴紫砂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紫砂泥矿体形态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带有浅绿色斑点,软质致密块状,斑状结构,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收缩率小等优点,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的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丁蜀黄龙山一带。 绿泥是紫泥砂层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绿泥量小,泥嫩,耐火力低,一般多用作壶身的粉料或涂料,增强紫砂陶的装饰性。 红泥(又称朱泥)是位于嫩泥和矿层低部的泥料,矿形不规则,琐碎,主要分布于丁蜀西香山附近。红泥的土质特点是:含氧化铁成份高,故烧成后壶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其泥质娇嫩,制作成型工艺较高,泥土收缩率较高,故成品率低,一件大壶佳作更是难求。 从矿中开挖出来的紫泥,称为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0目筛,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绿泥、红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可以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诸种颜色。若杂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新的质感。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醮浆红泥,仿金属光泽液等化妆土,丰富了产品的色彩。 史载,见砂壶考云:由明以迄清初,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红泥所制者,胎骨虽不如紫砂之坚,温润透明则一也。至白泥、黄泥胎骨之坚硬与紫砂无异,唯温润透明则不如也。 雍乾之世紫砂制者,胎骨仍属坚硬,而温润透明已逊。至朱泥所制者,胎骨松而不结,色枯而不泽,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腻,已非本质之美矣。 降及嘉道,紫砂壶胎骨之坚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温润殊为逊色。白泥亦腹如是。独朱泥制作者胎骨坚硬胜于雍乾制器,而略逊于明,且与清初相较,色仍温润,仅透明不如耳。 追至咸同光宣,紫砂制器胎骨之坚与嘉道制器相伯仲,惟色泽枯燥未脱砂土之气。白泥所制者亦同。朱泥壶则胎骨乾而色寡。但朱泥小壶此期的泥质却有惊人之作。如王寅春等人,小壶之作而极巧,泥质有步嘉道品质之能。 概而述之,紫砂泥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较小的干燥收缩、教高的生坯强度、泥料不需加配其他化工原料、透气性好、不需施釉即平整光洁,加之外观端庄,色泽沉稳、质感好、颗粒美等诸多优点,其所制陶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深受当今收藏者喜好。 紫砂壶鉴定与赏析 鉴定紫砂壶优劣标准可归纳为四个要素;三个主要因素,五个字来概括; 1、四个要素:如果抽象地讲此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要素。“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意味。“气”即气质,壶艺所有内涵的本质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底、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以上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完美的好作品。 2、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 完美的形象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相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衫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什么是正宗紫砂、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份,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紫砂壶泡、注茗的功能、壶的造型、色的色泽、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手段、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欣赏紫砂、亦浅、亦深、亦玄、亦神,关健在于你如何进入赏壶之门,来加于体会。紫砂壶历来多分成四个档次:日用品壶(即大路货)、工艺品壶(即细货)、特艺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的作品)。用五字法来概括:即,“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于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标准。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技法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优越性能更重要,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多有,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的关健不在于氧化铁,而在于紫砂的“砂”字。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原材料油,带来的功能效用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应该是紫砂泥质的优劣。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样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即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认为古最佳,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该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紫砂壶的造形全凭感觉,制壶的讲等样,等势,按造形学讲就是“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名俗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三是“工”。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而紫砂壶的造形技法与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原素,在此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杨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念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紫砂壶。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与扳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以上这些都属于手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是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优劣,壶的制作者、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紫砂壶面上题词内容,镌刻的书画内涵和印款。紫的装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后部分,它具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四化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了看神经质泥色、造形、制作的功夫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壶的欣赏能带给人们更多更美的享受。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的新品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制作艺人只讲究造形美而往往忽视功能闰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公平直接影响此砂壶功能的发挥,的的紫砂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应于紫砂壶具有很强实用性。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紫砂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功能美有那些表现呢?1.容量适度。2.高矮得当。3.口盖得严紧。4.出水要流畅。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在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健,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的标准。 怎样鉴定紫砂壶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宣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 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 一般的紫砂壶并不名贵,紫砂壶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明清时期,宜兴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制壶高手,他们以其高超的技巧,独特的风格将紫砂壶制作得巧妙至极,这些精巧的紫砂壶上,一般都落有他们的款识。 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或者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识;或者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汕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 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划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在众多良莠不齐的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岂只是紫砂新手的难题,对悠游紫砂界多年的老手,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紫砂壶既是著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这三个重点加以考量。 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紫砂壶的工艺性 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泥: 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差异,与其使用的功能无关。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著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形: 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其间蕴藏了丰富多采的完美器形,汇集了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为佳,则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难论定。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考量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 款: 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监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功: 是指壶艺的功能美,有别于实用功能的诉求点。这些年来大陆市场逐渐开放,台商大举介入紫砂市场,遂使砂壶市场益形蓬勃发展,砂壶产品屡有新作问世。只是紫砂艺人创新作品,徒讲造型的形式美,却忽视了功能为用的美。盖有些艺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砂壶功能的发挥,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过程,有的砂壶已然出现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按目前台湾家庭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聚饮,宜采用容量三五0毫升为佳,无论手拿手提都只需举手之劳,所以人称一手壶。 紫砂壶的艺术性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何辨别紫砂壶 看色泽:紫砂壶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颜色偏红,且十分鲜亮。这是因为不法壶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劣质砂泥,而劣质砂泥在炼制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色泽不均,为了掩盖这种不均匀,他们就在劣质砂泥中添加各种化学添加剂,这样的壶在最终做出来后就显得颜色特别光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动化故障监控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与健康食品搭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算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直销与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硅传声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观后感
- 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总结
- 现场安全知识培训目录课件
- 2025年文化产业园产业集聚与服务体系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区域整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报告
- T/CHES 43-2020水利水电工程白蚁实时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规范
-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课件
- 2024年注会考试《税法》真题及答案
- 2025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鞋服趋势白皮书
- 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服务承诺书范文
- 2025年地址标签纸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绿色经济》课件
- 2025-2030石灰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中小学教师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培训
- DB14T 1596-2024玉米间作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2025-2030坚果炒货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