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doc_第1页
词类的活用.doc_第2页
词类的活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 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妨募蛳嗳缌写罚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废钣鸨炯汀罚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非写罚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废钣鸨炯汀罚(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例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国内空,日以削。(史记飞叹写罚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山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例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四、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例如;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五、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如: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六、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学习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以后,它 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 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犯孀酉隆罚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辍罚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罚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司马光李济雪夜入蔡州)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比较少见。七、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厖”、“以厖为 ”等。(一)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