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53 1964 1982 1991 1958年度人物赫鲁晓夫 1973年度人物勃列日涅夫 1988年度人物戈尔巴乔夫 认识他们吗 美国 时代 杂志中的苏联领导人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953 1964年执政 1 背景 A二战结束 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斯大林的逝世 1953斯大林逝世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在讲话中 赫鲁晓夫作了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的报告 即所谓 秘密报告 他谴责了斯大林依靠酷刑迫使清白无辜的人民招供 并将他们大量地处死 谴责了斯大林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策略 谴责了1948年斯大林对破坏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所负有的责任以及对他的 个人崇拜 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 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 苏共二十大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 1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2开垦荒地 扩大谷物生产 3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4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1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3尝试推行 物质利益原则 通过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 3 评价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失败原因 见课本78页 1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 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 没有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4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也影响改革 造成混乱 1957年10月4日 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1954年6月27日 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 征服宇宙空间英雄 尤里 加加林 东方1号 合作探究 1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到处提倡种植玉米 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不能成熟 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 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材料二 1957年 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 的口号 1961年 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指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何局限性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违背自然规律 严重脱离实际 缺乏事实求是精神 2 有学者指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你对此怎样理解 掘墓 作用 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 为了解决农业问题 他亲自狠抓农业 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 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守墓 局限 但是 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 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 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 从宏观上看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 而不是叛逆者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的修改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给企业部分权力 给地方部分管理权 物质利益原则 农民拥有一定数量自留地和牲畜 侧重改革农业 发展农业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 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 鲁莽的改革者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国民收入下降情况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 秉性保守 习惯于因循守旧 按陈规办事 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 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 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 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 采取中间路线 所以 有人称他为 妥协能手 1964 1982年执政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背景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2 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的修改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扩大企业自主权 提高农产品价格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农业轻工业落后 运用价值规律 对外扩张 与美国搞军备竞赛使国家陷入困境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 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 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 1978年 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 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 美苏军事实力对比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 1 以上材料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 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发展军事工业 生活必需品缺乏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影响 严重挫伤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合作探究 2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 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的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 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1953 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2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状况怎样 经济状况 横向低于世界水平 纵向也是苏联经济发展的最低谷 1 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2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 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 影响经济发展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 这时 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 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 年轻 温和且令人敬畏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央 地方 斯大林模式被打破 工业 集体农庄 工人 农民 权力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 经济 压抑地方 1 压抑企业 2 片面发展 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3 单一的 制 积极性 积极性 高度集中 计划 重工业 公有 压抑工人 农民的 积极性 企业自治 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公有制 加速发展重工业 思考 苏联经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斯大林模式 为什么戈尔巴乔夫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其经济体制改革却仍然遭到了失败 他摆弄这个国家 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 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 他不停地剥下去 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苏联解体 高涨的独立呼声把戈尔巴乔夫的帝国带向四分五裂 1991年一个没有国家的领袖 1 加速发展战略 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2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改革中阻力重重 效果不佳 3 国家名义上取消了指令性指标 代之以严格的间接控制 企业自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4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国内政局逐渐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失败原因 有人说 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你认为正确吗 你觉得他们的改革有何异同 各抒己见 相同 背景 改革都是由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指导思想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 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内容 都主要涉及了经济领域 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 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外 私人 个体 经济存在 结果 改革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 不同 指导思想 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了 加速发展战略 主张对苏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内容 三次改革的侧重点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 也是首先从农业开始的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 且是重工业领域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 而且还涉及政治领域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 勃列日涅夫改革造成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 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 而且还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 戈尔巴乔夫改革 深化 失败 回顾 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勃列日涅夫改革 趋于停滞 赫鲁晓夫改革 探索开始 斯大林经济体制 确立 新经济政策 新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索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1 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 取得一定成效B 提出 建成共产主义 的伟大目标C 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D 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 2 二战后 首先冲破传统观念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 D B C C 3 2004 广东高考题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得最早 B 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只局限在农业领域 D 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B 4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 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B 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C 没有改变斯大林体制D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5 赫鲁晓夫病逝后 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 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改革从农业开始 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革缺乏全面思路 盲目性很大 苏联工业增长 人民生活有较显著的改善A B C D C 6 下列关于苏联经济改革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A 赫鲁晓夫改革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B 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C 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器械使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外国学者谈新质生产力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考试测试题库(含答案)
- 图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洞察及研究
- 新时代护士礼仪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党校考试的题目及答案是什么
- 营销技术采纳障碍-洞察及研究
- 基于AI的税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与个性化税收服务-洞察及研究
- 跨国公司技术研发人员聘用及项目合作合同
- 跨境投资连带责任保证贷款协议范本
- 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年第二季度考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资阳市安岳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3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平谷区初三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边境巡逻无人机2025市场细分与增长潜力分析
- 《非线性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 生态农庄设计规划课件
- 《工程制图完整》课件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总复习题与答案
- 北京工业地产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 脑室和脑池解剖
- 英国文学各个时期介绍超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